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0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 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觸),追求終極目標——涅槃,所以稱為人天導師。【達到厭離智】
同樣的,一旦禪修者發現所執著、熱愛的名色原來是充滿過患(無常、苦、無我),他們感到厭離,只想擺脫,就像欲擺脫毒蛇的漁夫。為了要擺脫名色的糾纏,禪修者除了繼續倒廻觀名色的無常、苦、無我三相之外,沒有其它辦法。正如欲擺脫危險的漁夫,不敢隨便就放開毒蛇,因為它可能轉過來咬傷自己;唯有把它弄弱後,使之不能轉頭來咬人,再加以丟棄。
當禪修者再觀名色的無常、苦、無我三相,會逐漸捨棄怖畏與欲樂,而對一切行法感到中捨,這是行捨智(saṅkhārupekkhāñāṇa)
【體證涅槃】
一旦行捨智的智慧成熟,他便會見到涅槃——在他的心中生起了在無始輪廻中從未生起過的須陀洹(入流)道心,此道心取涅槃為終極目標,它同時了知四聖諦——徹知苦諦(五取蘊)斷除集諦(貪欲)證悟滅諦(涅槃)開展道諦(八聖道)
如果禪修者有足夠的波羅蜜,繼續精進修行,則可以證到斯陀含道果、阿那含道果以及最高的阿羅漢道果,並從煩惱中永恆地解脫出來。
這是佛陀如何引導眾生,逐步地讓人們瞭解所謂「永恆身心」,原來是那麼的不可依靠,從而自願捨離愛欲。
佛陀引導吉薩從迷幻走向醒覺
佛陀是最有能力透視眾生性格及習性的導師,在引導眾生從痛苦和迷幻中走向醒覺,佛陀展示了人天導師的善巧。比丘尼吉薩(Kisāgotamī)的故事就是一例。
吉薩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孩子死了,頓時痛不欲生,無法接受事實。她抱著孩子的屍體,到處尋找能讓孩子復活的靈丹。有一位善人憐憫她,便指點她去見佛陀。
佛陀對她說:「只要你能找到一些芥子,我就能救活你的孩子,不過芥子必須取自沒有人死亡過的家庭。」
滿懷希望的吉薩聽了佛陀的指示,就沿家挨戶地討取芥子。芥子是印度家庭常用的香料,但是要取自沒有人死過的家,任憑她怎麼努力,始終還是無法找到。
從來都不知道死亡的吉薩,終於省悟過來。她瞭解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凡是人都會死亡,她的孩子也不例外。她把孩子的屍體埋葬了,去見佛陀。經過佛陀的開示,她證到入流道果(《法句經》第287偈)
由於佛陀的善巧,吉薩不但從喪失愛子的悲痛中得到解脫,最後還證到阿羅漢道果,徹底地擺脫了生死相續不斷的輪迴。
菩提伽耶的金剛寶座塔
【佛陀對生病比丘的關懷 】
佛陀對弟子的關懷與愛心是無量無邊的。他雖是受人敬仰的、舉世無雙的人天導師,但亦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親自為身患重病的弟子洗凈身體。
有一回,一位叫菩提迦陀(Pūtigatta Tissa)的比丘得了重病,身上長滿膿瘡,且愈長愈大,還化成膿血,臭氣熏天〔這是他前世折斷鳥翼的果報〕。同伴和其他弟子都無法照顧他,相繼地離開。無依無靠的他躺在床上,強忍著一切痛苦。
早晨時分,佛陀以一切知智觀察到菩提迦陀有證悟阿羅漢的潛能,然而卻猶如一塊嵌在爛泥裡的黃金,尚未得到啟發。佛陀想:「菩提迦陀的同伴都已無法忍受,離他而去,唯有我才能説明他。要醫治他的心之前,我必須先治療他的身體。 「
佛陀親自動手煮好開水,來到了菩提迦陀的住處,把他連床抬出去為他淨身。 其他比丘見狀,都來幫忙。佛陀對菩提迦陀化膿發臭的身體並不感到厭憎,還親手幫他擦身,清洗傷口,並為他穿上乾淨的袈裟。
佛陀非常清楚,當菩提迦陀身上的汙穢被清洗乾淨後,他沉重的心會變得輕鬆起來,適於接受教法。佛陀告誡他說:
當生命消失時,這個沒有意識的身體被丟棄 在地上,猶如無用處的木頭。
——《法句經》第41偈
聽了佛陀的開示,菩提迦陀證到了阿羅漢道果。
借此機會,佛陀亦教誡弟子們應互相照顧,尤其是對生病的同伴。
世尊說:
比丘們,你們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生病時誰會來照顧你們呢?如果你們不能互相照顧,誰會來照顧你們呢?侍奉生病的比丘,就如侍奉我一般。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 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 乃至天人眾可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無上調禦丈夫 無上調禦丈夫的意思是能調禦應被調禦的無上禦者。 佛陀於有情中屬最殊勝。佛陀之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是無有相等的、無敵對的,超越一切眾生。正如佛陀說: 我實不見於天界,魔界……乃至天人眾可以同我的戒德一般圓滿。 所以說佛陀「無上」。 【佛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文殊菩薩的智慧對現代人有何意義呢?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物欲泛濫與人際關係糾結,然而 文殊菩薩是智慧無與倫比的菩薩,能得其加持必定能茅塞頓開,真正的「看破放下」獲得身心自在,不再受世俗眼光所苦。歡迎恭立「開顯智慧祈福除障祿位」開發潛能,將無往不利。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文殊菩薩的智慧對現代人有何意義呢?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物欲泛濫與人際關係糾結,然而 文殊菩薩是智慧無與倫比的菩薩,能得其加持必定能茅塞頓開,真正的「看破放下」獲得身心自在,不再受世俗眼光所苦。歡迎恭立「開顯智慧祈福除障祿位」開發潛能,將無往不利。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