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保守主義:保有過去美好之物──秩序(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們如果以為秩序就是法律,忽略社會習慣,更將人心信奉的價值,看作後天可以任意修正的項目處理,就可能設立忽略人心的法律。進而損害到法律的權威性,接著摧毀秩序本身的穩固,造成社會崩壞。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

所謂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只在乎今早,中午以後的事都不管。

走到這步之前,社會就會開始大亂,然後大亂的社會無法提供穩定的力量,近一步促使上述的失序行為加速。畢竟遵從秩序都不能保障生存了,那麼秩序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個人為了求生,相互開始發生衝突,爭奪稀有的資源。

失序的受害者是整個社會

傳統上說的天下大亂,就是指這種人與人陷入無止境的相互衝突,因為整個社會做為共同體已經處在無政府狀態,欠缺執行法律的機制,更無強制執行的力量,或說法律已經形同具文,無人遵守。

社會上的大亂,會讓個人陷入無常,內心常處在不知所措的狀態,這種狀態會促成外在行為反覆,沒有標準可言。

raw-image

也就是失序是一種負向回饋的過程,社會崩解螺旋向下的速度可以非常快,歷史上案例,當事人記錄中,常常覺得不出數年,世界就徹底改變了。而在過去數千年的文字記錄裡,有沒有智者會提早看出社會崩解的徵候?當然是有的,而且數量比想像中的要多很多,並非只有留下記錄者才有,更多的是存在體制中,試圖努力維繫秩序。

失序產生的崩解為何常在一瞬間?因為一個社會,必定會有相當數量的人,努力維持秩序於不崩毀,畢竟秩序的崩壞,不是只影響個人,「覆巢之下無完卵」,全部都會受累。

既然有維繫秩序的人,也當然有一直在損害秩序,透過失序行為掠奪資源者。掠奪者與消費者無關,許多人將秩序的消費者等同掠奪,在保守主義的觀點中,兩者是有差異的。

大抵上,一般的民眾都是消費者,對普通人來說,遵從法律、習慣去維持社會秩序,跟稍微有點失序來獲得小好處,兩者並不相違背。真正的狀況是,若把秩序比喻成生物學,則無論是小老百姓,或者是專家學者,大家都是消費者,差別不過是初級消費者或是好幾層之上的消費者。

所以問題在於,生產者到底是什麼?

對於保守主義者,內在價值是產生秩序的根本

秩序的消費者是每個人,大家都在消費秩序帶來的好處,不時的產生壞處,透過秩序的運作消化這些破壞秩序者(司法)。我們可以理解,透過司法程序,以及人情義理中的懲惡揚善,將動搖秩序的個人處分,如同生態系中的分解者,將這些負面行為轉成養分,回歸大自然。

從此觀點,秩序的生產者就非常明顯,是屬於內在的價值,這個價值可以來自於宗教,也可以是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或是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體悟,屬於信念的部分。每當社會出現失序行為,透過我們相信的體制加以處置,處置的過程就如同分解罪惡,使其成為養分,加強我們對於現有價值體系的信任。

每個人的信念堅定,伴隨經驗而生的習慣,加上值得信賴的法律與執行者,秩序就得以成立。

也就是說,失序的瞬間崩毀,來自於多數想要維持秩序的個人,在某個時間點上,信念崩潰了。或者說,由這個信念產生的習慣崩潰,個人或許還是相信著一些理念,但對於怎樣執行完成不再有期待。

既有的體系崩毀,就只能期待另一個秩序的建立,而在沒有外界勢力的介入下,勢必曠日廢時。

失序的社會更難以追求進步

失序是很恐怖的,整個社會處在無法運作下,對人類整體的破壞顯而易見。沒有穩定的秩序,讓人們可以依規範過日子,就無法累積資源、發展各種生產性技術,沒有技術的進步,衝突多年後,生活水準依舊提升不了,只留下滿地破壞的殘蹟。

中國文革時期被破壞的佛像。來源:Pat B@Commons CC BY-SA 2.0

中國文革時期被破壞的佛像。來源:Pat B@Commons CC BY-SA 2.0

而我們當代所謂各種進步價值,嚴格說起來都不能稱為進步,而是其他社會中「已然實驗過」的東西。有些屬於信念,我們深信秩序要建立在某些基礎上,例如普世人權;有些則是習慣,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生活過,覺得一些日常習慣真的比台灣好,像是排隊守秩序。

但各位有沒想過,台灣難道沒有人權的法律,沒有類似排隊的概念?那為何在我們小時候,距今大概40年前,都沒有具體落實?有印象的,應該會對威權年代政府恣意侵害人權的行為歷歷在目,報紙社會版幾乎每天都有各種類似排隊糾紛的小事。

怎麼現在好像都很少見了?

因為,透過媒體與教育,學生從小就學習排隊有序的習慣,也認為這種習慣很好,依序排隊成為一種接近信念的價值。隨著威權時代結束,沒人喜歡政府動輒侵害個人權利,並透過政黨輪替、司法改革等各種變化,促成政府官僚落實符合人權的行動。

這都並非一朝一夕,而走到今天能夠成功,絕對不是法律訂了就會遵守,而必須外顯在生活上的習慣、奠基於內在信念的堅定上。這些都是保守主義中的基本觀念,無論再怎樣好的理想、制度,若不能從內而外,發自內心的遵從,那麼秩序就建立不了。

沒有穩定的秩序,就累積不了各種資源,資源總量不足,要追求更卓越的進步就是緣木求魚。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保守主義上的體現,就是根據當下的資源量跟技術能力,選擇符合可以施行的秩序,而這個秩序最好是從下而上,隨著社會成長而茁壯,如此才會穩固。越穩固的秩序,越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正如同人類目前只能使用化學燃料,想依靠這種動力跨出太陽系,進行星際移民完全是空想一般。

故失序為何可怕,比起秩序是否能夠進步,保守主義更在乎激烈變動帶來的失序,原因就在於此。

失序不是重建、修正秩序的必要代價

至於原有秩序是否會導致某些人的權益受損?這是必然的,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保障所有人的權益到百分百,犧牲在每一個制度中都是存在的,差別是我們怎樣看待犧牲,又如何去補償。

保守主義對於這種想透過修正秩序,來補償原有制度下的受害者,會先問的是,失序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動亂?或是此番修正只有微調,不涉及根本上的影響?所謂根本的東西,具體來說就屬於會否傷害到既有社會的習慣,或是普遍相信的價值。

失序絕對不是重建秩序必要的代價,失序往往是全體付出犧牲,而少數主導新秩序者獲得絕大的利益。保守主義在乎的,並不是原教旨主義,那種在乎宗教情懷超乎一切,而更接近於「對多數人是否有利」、「放長遠來說對社會整體是否有利」,如果秩序的修正可以帶來更長遠的整體利益,那麼修正就是必要的,只是這個時間、變化幅度、影響範圍,必須審慎的評估,謹慎的推行。

審慎、謹慎,不代表不想動,很少有事情是「不做馬上就完蛋」,就個人來說可能如此,整個社會很難發生。所以遇到特例,救濟措施應優於修法改正,而非嘶吼立刻修法,救濟當事者就放著不管。

以台灣過去為例子,會很快修法通過,也多是此類現象很普遍,需要救濟者眾多,故民眾對於修正沒有牴觸情緒,更可以說多數人早就接受修法後的習慣、信念,法律修正只是補上。案例如鄧如雯殺夫案後的《家暴法》,柯蔡玉瓊(柯媽媽)推動汽車強制責任險,當事者促成的力量固然很大,但社會整體而言可說早就能夠接受,才是順利修法的大前提。

理想化新秩序理論、強行推動,結果就是暴力

畢竟失序的根本,是內心價值的崩壞,一個信念崩毀的社會,其上的法律都只會是具文。而要維持這種社會的運作,除了提高極大的統治成本,用嚴刑峻罰去逼迫人民遵守外,別無他法。

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士兵在街上展示貴族頭顱。

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士兵在街上展示貴族頭顱。

路易16被處刑;法國大革命1793-94約一年間處死的人數官方紀錄就多達1.6萬人,可能比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數世紀累積的受害者還多。

路易16被處刑;法國大革命1793-94約一年間處死的人數官方紀錄就多達1.6萬人,可能比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數世紀累積的受害者還多。

這也是失序的副作用,歷史上所有的失序後的新秩序,幾乎都以專制獨裁作結。而提倡新秩序者,多半建立不了人心,於是為了理想國,只好使用利益組建武力,動用暴力迫使一般人遵從。

而這種獨裁結果,無一例外,全部與最初的理念相差甚遠。也因為如此,歷代用理論去倡議新秩序者,毫不意外的認為,這些失敗者是因為失去理念,才導致新秩序建立不起來,並不是這套建立新秩序的理論有錯。但實際上?是先失去人心,創造不了由下而上的新秩序,只好透過背離理想的手段強制執行,其結果正好就證明這套新秩序理論是錯的,不具有執行可能。

故,保守主義者為何對提倡美好理想者,往往先保持健康的懷疑態度,這並非對提倡者的人格鄙視,更不是輕蔑其對理想的堅持。只是單純的因為結果論,歷史上越是理想化的人,就越容易為了目標去歪曲手段。

最終,除了毀壞既有的價值外,一無所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假定一個新世界秩序基於舊的政治理念(控制/主宰)能夠生存下去的的個體,沒有理解能量的本質;因為如被計劃為新世界秩序的任何僵硬東西,任何本質是基於恐懼的東西,哪怕是已經開始實際地實現,將永遠無法承受住它自身的重量(必然會被自己壓垮)。
Thumbnail
假定一個新世界秩序基於舊的政治理念(控制/主宰)能夠生存下去的的個體,沒有理解能量的本質;因為如被計劃為新世界秩序的任何僵硬東西,任何本質是基於恐懼的東西,哪怕是已經開始實際地實現,將永遠無法承受住它自身的重量(必然會被自己壓垮)。
Thumbnail
進步派的各種要求,比較接近於燃燒他人照亮自己,將自己的權益看作比天地都大,至於別人的權益受損,那都是他擋在進步之路前的錯。 保守主義者很清楚,這種態度不是進步,只是自私自利。 幾乎可以說是美化享樂主義,用以奪權的變種。
Thumbnail
進步派的各種要求,比較接近於燃燒他人照亮自己,將自己的權益看作比天地都大,至於別人的權益受損,那都是他擋在進步之路前的錯。 保守主義者很清楚,這種態度不是進步,只是自私自利。 幾乎可以說是美化享樂主義,用以奪權的變種。
Thumbnail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一般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究竟出自何處,到底誰在散播?扣除近20年來的惡意,與各種長年的偏見,在台灣恐怕還要加上對「保守」兩字文義的濫用。從前幾大章節,我們大致上可以理解,保守主義的幾個重要核心觀點,最後將會圍繞在這幾個部分,擴張解釋與藉由案例解說。
Thumbnail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一般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究竟出自何處,到底誰在散播?扣除近20年來的惡意,與各種長年的偏見,在台灣恐怕還要加上對「保守」兩字文義的濫用。從前幾大章節,我們大致上可以理解,保守主義的幾個重要核心觀點,最後將會圍繞在這幾個部分,擴張解釋與藉由案例解說。
Thumbnail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Thumbnail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Thumbnail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Thumbnail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Thumbnail
並不是要求守舊不變,而是既有的路徑走得很順,那沒有道理無緣無故改掉,除非有替代路線,或是找到更好的道路。若我們任意毀滅秩序,就很像說人們每天工作,走著同樣的道路,卻突然被封鎖不得前進。
Thumbnail
並不是要求守舊不變,而是既有的路徑走得很順,那沒有道理無緣無故改掉,除非有替代路線,或是找到更好的道路。若我們任意毀滅秩序,就很像說人們每天工作,走著同樣的道路,卻突然被封鎖不得前進。
Thumbnail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Thumbnail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Thumbnail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Thumbnail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根據劉軍寧的[保守主義], 對保守主義進行簡要的介紹, 盡可能簡單地勾勒出東方人不很瞭解的西方保守主義思潮的輪廓.
Thumbnail
根據劉軍寧的[保守主義], 對保守主義進行簡要的介紹, 盡可能簡單地勾勒出東方人不很瞭解的西方保守主義思潮的輪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