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漫談保守主義:完美即為不完美──除了神以外,別無永恆(1)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一般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究竟出自何處,到底誰在散播?扣除近20年來的惡意,與各種長年的偏見,在台灣恐怕還要加上對「保守」兩字文義的濫用。
從前幾大章節,我們大致上可以理解,保守主義的幾個重要核心觀點(秩序:保有過去美好之物、共同體:自律而後自由,以及以個人感官為基礎的理性觀)。最後將會圍繞在這幾個部分,擴張解釋與藉由案例解說。
完美即為不完美──除了神以外,別無永恆
這不是宗教警語,只是保守主義的基本精神,讓我們敬畏這個宇宙,承認人類的不完美,將標尺放在無法企及之處,作為信仰的指標。
若像筆者有接觸過較正規的信仰道理課程,從小開始接觸聖經者,比較有機會碰觸到信仰核心,這個核心並非教條,而是敬畏。出自內心的敬畏才有價值,而信仰本質是一種永遠的追尋,正因為人類是不完美的,才有努力完善的空間,就因為目標如此遙遠,我們才有持之以恆的理由。

人類歷史是一個光譜式的變化

不明所以者,會認為這種說法,似乎在否定人類的努力,將一切交付超自然力量,更有甚者會斷定,保守主義的信仰核心是矛盾的,因其目標遙遠到做不到,所以根本就背離保守所謂的穩定。
嗯,當然不對,完全不正確。
保守主義是一個很大的體系,並非來自於一種僵化的教條,或是宗教的誓約。會很龐大難解,恰好說明保守主義並非條文,而是態度、精神、行為。
讓我們回到300年前,工業革命後造成的巨變開始,首先第一個要認知到的是,工業革命是不是一個突然發生,瞬間席捲世界的變化?
  • 編:《蒸汽男孩》這種東西是漫畫家/動畫家的想像……
並不是,工業革命的定義非常多,從蒸汽機的出現,到啟蒙時代的開始,或以牛頓、萊布尼茲的數學奠基,這正好說明工業革命是一個光譜式的變化,先從科學技術類的開展,推動了工業化,工業化促成了各種社會的轉變,而這些轉變加速了法律的改變,一點一滴的在百年內,慢慢推展到世界。
我們在台灣談論改革、進步,批評守舊思想時,最後的嘆息常常是這種:「只有表面改變,內心不改變,是不會有進步的」。
這也是現在保守主義者看待台灣時感到很有趣的一點,推動進步改革者也知道,內在心靈沒有變化,光表面改革也是無用。但這些說法不也說明,歷史上最大的變革,是工業革命改變世界,可是從開始到浸透社會角落,讓人真正的進入工業生活,又是花了多久歲月?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以前的保守主義者怎樣看待變化。

保守主義不反對工業化生產,只對秩序改變態度保留

在工業革命之初,對於紡織機等提高生產力的工具,看法其實有很多種。保守主義者的觀點,增加生產力來讓多數人獲得更便宜的生活用品,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否會改變整個農村樣貌,衝擊農民生活,則持保留的態度。
換句話說,我們印象中的盧德份子,主張摧毀這些機具,以恢復簡樸傳統的生活,絕對不是保守主義的主張。在台灣,有人把類似盧德主義的行為,刻意跟守舊派掛勾,試圖製造守舊派的激進與不知改變。但也同樣很有趣的是,被認為是保守派的主要支持者,擁有資本的上層階級,卻又被當成支持工業化與奴役農村的象徵。保守守舊可以一方面支持工業去奴役農民,又可以同時認同要拆毀機器反工業?
這種扣帽子的說法,其實就跟台灣現在,左翼人士對於右翼的攻擊非常氣憤的原因一模一樣,左翼支持者總以為,為何一切的壞事都要怪左派?嗯,若從右翼的看法,是左翼把一切的惡都怪到右派去喔。更正確的說法是,「當代」的不同意識形態者,相互攻訐、把失敗怪罪來怪罪去,非常合理也正常。
保守主義對於工業化的觀點,從來就不持否定態度,因為生產力提升促成的進步,讓更多人享受到過去沒有的物質生活,這怎麼會是壞事?但工業摧毀農村是事實,大量失業人口湧入都市,成為工廠勞工也是真的。
保守主義擔憂的是,原本的農村價值觀,就在這些衝擊下被摧毀了,進入都市後的農民,與土地間的紐帶被斷掉,失去了與土地高度相關的基督教信仰習慣,變成一顆顆原子。換句話說,用21世紀現在觀點,這些工業革命時的保守主義者,一大半以上都可以歸類到左派去。
實際情況是,左右派都是當代現象,根據關注的事情有所調整,而且左右派思想到政策並不是連貫的,皆經歷過相當程度的調整,才能讓可用性變高。

歐洲藉海外生產力和漫長時間,才走完工業化過渡期

工業革命早期的保守主義者,非常關注被摧毀的農村,其農民失去了信仰紐帶,將會連帶破壞秩序的根基,也就是基於農業、土地,與其上發展出的宗教信仰,結合成的「舊秩序」。尤其是失業的農民,在都市中絕望掙扎,成為工廠機器的一部分是何其痛苦。
保守主義更關注的是,沒有農民耕種的土地,農業生產低落,怎麼支撐起龐大的國家?彼時世界還在農業時代,農村作息跟信仰是高度相關,教區民眾變少,如何累積信仰的基礎?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編:馬鈴薯曾被稱作「惡魔的果實」,但這些新大陸作物最終成為穩定歐洲農村秩序的一環。
物質性的問題好解決,在工業革命的年代,還沒有基因科技、綠色革命,連機械化農耕機都沒有,唯一提高土地生產力的方法,還是加大土地生產面積,推展輪作制度。所以向海外發展殖民地,從海外輸送穀物回歐洲,就變成不得不為的作法。當然,新大陸的發現出現新作物,許多交流提高了生產力,這些都是附加方法。
但精神性的問題就有點困難,鄉村都有自己教區教堂,不管哪種教派都是村莊中心,地方自治很大一部分是圍繞教會開展。離開教區的農民,在都市中即便參加教會活動,也很難持續性維持信仰生活。不過這種憂慮還好,都市的教堂數量與人口還是成比例關係,只要勞工作息可以與工廠工時保持平衡,就不至於讓信仰基礎崩塌。
數十年過去,工業化進入到穩定階段,保守主義者的關心議題就開始轉變了。在歐洲,由於海外穀物進口填補了國內生產不足,農村從初期的衝擊慢慢穩定,工廠透過多年法律調整,逐漸建立一些基本的勞工法案,人心從焦躁變得平穩,社會進入恆常狀態。人們也都能接受現在的社會樣貌,不再一味的敵視都市,信仰還是可以在都市扎根,保守主義擔憂的社會革命並未出現,生產力又得到提升,自然不再反對。
當然,這裡的改變橫跨數十年,各國都不同,我們不能忘記。

現代全球化基礎:新世界農業輸出,民主聯盟共享價值

但是呢,有一個差異開始出現,直到今天都還沒彌補完,那就是西歐首先擺脫了工業化的副作用,是以向外拓展殖民地為基礎。美國獨立建國後,還沒有脫離農業國家,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區工業化。這意思是,歐洲比美國早一步開始適應了工業社會,所以開始更前一步,發展立基於都市化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各種嶄新思想。
工業化跟大港都,讓臨海都市吸納大量人口,海外源源不絕的穀物,提供大都市所需。大都市周邊的工業衛星城鎮也興起,將穀物輸送到全國的公路、鐵路網建立,形成現代我們熟悉的樣貌。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變化在於,傳統上基於在地利益的思維開始變弱,都市可以依靠遠方的海外物資,不需要鄰近的農村提供,那麼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國內土地。整個思想體系,遂讓國家整體都有都市化思考的傾向,漸漸脫離農業型態的思維。
而美國此時正在往太平洋邁進,廣大的土地等著開發,直到現代都還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同樣的地方還有南美洲、後來的澳洲,更可以說現代全球化的雛型就是建立在當時。畢竟,以歐洲的核心德國、法國為例,數千萬的人口是要怎樣依靠本國土地養活?再一次強調,那個時代還沒有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技術,更沒有化學施肥的技術。
這種景象是農業機械化後才有的成果。
美國可以說,保留了農業生活型態的精神,一直持續到20世紀後半,直到21世紀後全球化才開始加速,這還是輸入歐陸思想,讓掏空國內小農、小製造業的速度變快。這種小農小製造業的型態被破壞,進一步造成對秩序崩毀的恐懼,就是美國所謂的紅脖子崛起,以及都市文青大力批判的反智現象。
哪一種是對的,哪一種是錯的?都市化難道不對,全球化有錯嗎?就經濟學來說,開放市場產生各國優勢產業,不是對大家更有利嗎?
這些都並沒有錯,但前提是在國際間有共通秩序。我們往後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可得知,被切斷海外糧食輸送的國家,人民何其悲慘。全球化條件齊備,是在二戰後由美國為主建立的民主國家聯盟,共享相同的價值觀,不會擔心彼此扯後腿、背叛等等下才穩定建立。
沒有共同價值的全球化,只是單純的利益交換,非常的不牢靠。

編按:人類很早就會使用糞肥、堆肥,但最多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沒有科學化知識輔助的年代,技術上相對缺乏累積,使用上也沒有效率。
直到184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現氮元素(N)對植物生長的效果,使南美洲等地的海鳥糞和硝酸鹽礦成為19世紀各國競購乃至爭奪的戰略物資(硝石戰爭),但此時人工合成氮仍沒有商業化可行的方法。
又一直到20世紀初化學武器之父哈伯在德國化學公司BASF支持下研究大量合成氨(NH3)的技術基礎,和BASF工程師博施開發出化學高壓法,1930年代後化學肥料才開始普及。
至於農業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現代拖拉機的發明更與化石燃料、內燃機的使用密不可分,可以說完全是20世紀的事。
前述兩者再加上化學殺蟲劑、遺傳學進步開啟農作物新品種(高產穀物等)的培育,以及灌溉供水的現代化技術,才造就1950、60年代的綠色革命。這也讓美國在20世紀中葉的農業生產極大幅提昇,二戰後的美國得以提供大量廉價農產品,進行糧食援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人生而不平等,智力本就不一樣,就會對理性的基礎,各種數學工具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社會各種事務的難易度也不同,使用的工具難度當然不一樣,需要用到高等數學才能理解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期待連四則運算都不熟的普通人「理解」嗎?硬推的結果更可能只是盲從。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談宗教跟共同體的意思,是要讓讀者理解,基於信仰而生的秩序,秩序本身會對人有強大的限制,因為「跟神比你算哪根蔥」。當這個階級比較的最高處,在人世無法企及的無限位置,那麼不管處在哪一階層,相較之下也都差不多。 最後,我們重新釐清一下,為何信仰,不管是信什麼,對於建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人生而不平等,智力本就不一樣,就會對理性的基礎,各種數學工具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社會各種事務的難易度也不同,使用的工具難度當然不一樣,需要用到高等數學才能理解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期待連四則運算都不熟的普通人「理解」嗎?硬推的結果更可能只是盲從。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談宗教跟共同體的意思,是要讓讀者理解,基於信仰而生的秩序,秩序本身會對人有強大的限制,因為「跟神比你算哪根蔥」。當這個階級比較的最高處,在人世無法企及的無限位置,那麼不管處在哪一階層,相較之下也都差不多。 最後,我們重新釐清一下,為何信仰,不管是信什麼,對於建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端午節來了,現在你的冰箱裡,是不是有一直變多的粽子? 加油!!! 吃起來~消滅粽子吧!!
Thumbnail
紀錄自己在方格子發表文章三個月的經驗與成長。 回顧3~5月的發文變化和互動成果。
二月某日傍晚,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來電話,他下午一場演講已然結束,剛好順路過來與我茶敘,他要談談即將出版新書的考量。對於這種有意義的聚會,我通常都熱情接待的,只是,這次因時間的因素,我們並未如以往共進簡餐,到附近喝杯咖啡重振精神。晚間時分,他提著兩大袋沉甸甸的書籍走進店裡,一落座就說這是他剛從公館的
Thumbnail
    楊花何物?柳絮是也!春日掛在柳樹上的花序,風吹如雪般的紛飛。     禪門公案中,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心法就此傳承。     我既無禪意,也無心法,自然也不會去畫虎類犬而自取其辱。但,花還是得拈,還得拈了楊花。拈花也好,捻花也罷,為何偏偏得招惹楊花?莫非想弄得一身腥臭?   
Thumbnail
個人第一次接觸股東行動主義的這個詞彙,源於寶佳機構前幾年的風風火火。 很多公司的經營權紛爭,起始於二代接班者眾、覬覦公司資產或不滿經營層,發起在股東會或董事會的制肘行動,美其名為股東行動主義。
Thumbnail
夜路走多了,偶爾會遇到「很有事」的遊戲文本。還有一些鬼故事……
Thumbnail
這類台詞通常淺顯易懂,配上聲優熱血激昂的聲線,其實是學習日文很好的材料。而如果是有基本日文底子的遊戲玩家,打電動看角色對話有時會突然覺得…… ——「這些中日文台詞我都懂耶,那我是不是可以當遊戲翻譯了?」
Thumbnail
ㄧ少年穿梭於各個時空,他觀察人類,時而譏諷時而疑惑,有時又為人世間的美好事物欣喜流淚。 從歷史轉變的瞬間到小人物的一生都可能有他的身影,不論過去未來現實幻境,無所謂好人壞蛋。題材多變,詮釋手法花樣百出,只要有令人銘記的一瞬,不思議少年就會出現。
Thumbnail
漫改編自十九世紀的勇敢無畏的女冒險家與其妹的信件來往,精準的擷取了縝密的細節而改編出的作品,不僅讓人對於跟想像之中完全不一樣的日本感到驚訝,也對其原作的考究感到十分佩服,更重要的是,會讓人不自覺想要一起去旅行遊覽這些地方的風光,是個集歷史、文化、風俗與旅行於一身的有趣作品。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台灣的房地產投資,過去幾年來,無論什麼樣的政經環境或是國際情勢,通通只有上漲這個選項,於是乎越來約多人加入炒房行列,但這也讓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世代對立! 勳仔本身雖然也有房產,不過主要以自用為主,讓勳仔來聊聊台灣的房地產投資,並且幫年輕世代發點聲吧!
Thumbnail
端午節來了,現在你的冰箱裡,是不是有一直變多的粽子? 加油!!! 吃起來~消滅粽子吧!!
Thumbnail
紀錄自己在方格子發表文章三個月的經驗與成長。 回顧3~5月的發文變化和互動成果。
二月某日傍晚,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來電話,他下午一場演講已然結束,剛好順路過來與我茶敘,他要談談即將出版新書的考量。對於這種有意義的聚會,我通常都熱情接待的,只是,這次因時間的因素,我們並未如以往共進簡餐,到附近喝杯咖啡重振精神。晚間時分,他提著兩大袋沉甸甸的書籍走進店裡,一落座就說這是他剛從公館的
Thumbnail
    楊花何物?柳絮是也!春日掛在柳樹上的花序,風吹如雪般的紛飛。     禪門公案中,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心法就此傳承。     我既無禪意,也無心法,自然也不會去畫虎類犬而自取其辱。但,花還是得拈,還得拈了楊花。拈花也好,捻花也罷,為何偏偏得招惹楊花?莫非想弄得一身腥臭?   
Thumbnail
個人第一次接觸股東行動主義的這個詞彙,源於寶佳機構前幾年的風風火火。 很多公司的經營權紛爭,起始於二代接班者眾、覬覦公司資產或不滿經營層,發起在股東會或董事會的制肘行動,美其名為股東行動主義。
Thumbnail
夜路走多了,偶爾會遇到「很有事」的遊戲文本。還有一些鬼故事……
Thumbnail
這類台詞通常淺顯易懂,配上聲優熱血激昂的聲線,其實是學習日文很好的材料。而如果是有基本日文底子的遊戲玩家,打電動看角色對話有時會突然覺得…… ——「這些中日文台詞我都懂耶,那我是不是可以當遊戲翻譯了?」
Thumbnail
ㄧ少年穿梭於各個時空,他觀察人類,時而譏諷時而疑惑,有時又為人世間的美好事物欣喜流淚。 從歷史轉變的瞬間到小人物的一生都可能有他的身影,不論過去未來現實幻境,無所謂好人壞蛋。題材多變,詮釋手法花樣百出,只要有令人銘記的一瞬,不思議少年就會出現。
Thumbnail
漫改編自十九世紀的勇敢無畏的女冒險家與其妹的信件來往,精準的擷取了縝密的細節而改編出的作品,不僅讓人對於跟想像之中完全不一樣的日本感到驚訝,也對其原作的考究感到十分佩服,更重要的是,會讓人不自覺想要一起去旅行遊覽這些地方的風光,是個集歷史、文化、風俗與旅行於一身的有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