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對不起?|在美國,道歉有時是一種冒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需事事道歉,是我在美國觀察到的溝通技巧,太常說抱歉,反而會讓對方覺得奇怪!

在華人社會長大,學會「道歉」是社會化的必經過程。早在成長的各個階段,我們就常因長輩的威嚇,不得不為「社會覺得不得體」的行為道歉。有時,我們都尚未釐清犯了什麼錯,「對不起」就脫口而出,可謂「習慣成自然」!

出了社會,面對上司或無理取鬧的客戶,「對不起」亦成了發語詞,就跟接起電話的那聲「喂」一樣。我既然已經說了「對不起」,你亦不可過度責備,有那麼一點攻防的意味,並非真心懺悔,也難見誠意。

然而,這樣的文化並不適用於美國社會,隨口道歉的習慣,在這裡還真得改一改。

好比那日到社區圖書館經營的二手書店尋寶,我們看上了一套1971年出版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書況良好,而且只賣2塊美金,立馬決定入手!

當時櫃檯沒有員工,所以我們便在自助刷卡機前研究如何付款,忽然一位圖書館員出現問我們需不需要收據?我們沒多想便說:「好」。館員回道如果用現金付款,他可以開紙本收據給我們。我們當即遞出現金等待收據,誰知,收現金的櫃子不知什麼原因被鎖住了,所以圖書館員工還得再走回辦公室拿取鑰匙。

見他氣喘吁吁來回奔走的樣子,先生有點內疚的說:「不好意思,造成你的麻煩了。」館員聞言抬頭,有點疑惑的問:「Why? 你們做錯什麼了?不需要為這種事情道歉。」隨後寫好了收據,笑著遞給我們說:「Have a good day!」

作者攝於 2022年9月|《The Lord of the Rings》二手書套組(原創作品,請勿擅自使用或轉載。)

作者攝於 2022年9月|《The Lord of the Rings》二手書套組(原創作品,請勿擅自使用或轉載。)

我在一旁,觀察整件事情的發生,心情有點微妙。因為館員的疑惑還帶有一點被冒犯的情緒,只是很微小,但還是能隱約察覺。後來,我在圖書館的試聽區,聽見該館員找另一位館員循問,為何要在營業時間鎖上現金櫃,並表明這樣不僅造成作業不便也讓顧客等待等等,證實了我的猜測。

華人的「道歉文化」,在台灣或許是種圓滑的善意,但是美國人不見得領情,一不小心還會冒犯他人的自尊。我的語言交換對象就曾提醒過我,他們的文化比較強調個人主張,通常透過動機與行為,去評斷一件事情的是非對錯。所以一開始,我對於自己表達失準,口齒不清而頻頻道歉時,她也感到非常的彆扭,希望我能夠調整這個「壞習慣」,否則她會很不自在。

這種非常隱晦的文化差異,體現在生活中就成了文化衝擊。文化衝擊當然無分好壞,只是大大增加我們對自身文化反思的機會。少了那些想當然耳,多了更多的同理,也許就可以更兼容,於我們來說,可以算是不錯的收穫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伊太太的沙龍
64會員
140內容數
Reflect. Belong. Unfold. 在異鄉,每一個「第一次」都是風景。 從語言卡關到寄出第一封信,從文化衝擊到親密互動的微光片刻, 那些忐忑與驚喜、懷疑與堅持,都是生活留下的註腳。 謝伊太太的沙龍,記錄這些日常的浮光掠影, 一筆一筆,留下我們如何在陌生中慢慢長出歸屬的痕跡。
謝伊太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好意思,請問您可以幫我確認一下這份資料嗎?」 「不好意思,我需要一份蔥抓餅加蛋。」 「對不起,剛剛路上塞車使我遲到一會」 2018年11月底,BBC中文網一篇文章,其標題「台灣: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島嶼」,讓很多人不禁直說:「對,真的就是這樣!」,附上文章連結。 請、謝謝、對不起
Thumbnail
「不好意思,請問您可以幫我確認一下這份資料嗎?」 「不好意思,我需要一份蔥抓餅加蛋。」 「對不起,剛剛路上塞車使我遲到一會」 2018年11月底,BBC中文網一篇文章,其標題「台灣: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島嶼」,讓很多人不禁直說:「對,真的就是這樣!」,附上文章連結。 請、謝謝、對不起
Thumbnail
如何替換「不好意思」, 建立更清晰的溝通方式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不知道能不能滿足你的期待,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這句話真的很方便😏 可能是從日本來的文化吧。 日本人真得太有禮貌了。 甚至很多台灣人, 還會用日文講「不好意思」 你看,去日本多方便(?) 不過。 真的有那麼不好意思嗎? 「不好意思
Thumbnail
如何替換「不好意思」, 建立更清晰的溝通方式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不知道能不能滿足你的期待,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這句話真的很方便😏 可能是從日本來的文化吧。 日本人真得太有禮貌了。 甚至很多台灣人, 還會用日文講「不好意思」 你看,去日本多方便(?) 不過。 真的有那麼不好意思嗎? 「不好意思
Thumbnail
在華人文化裡,我們很習慣常說:對不起、抱歉。 感覺似乎這樣是比較有禮貌的,甚至成為一個口頭禪。 「對不起,占用你的時間。」 「抱歉,讓你麻煩了。」 公司曾經有個工讀生,常常開口就說對不起 「對不起,可以請問一下嗎?」 「對不起,你要訂便當嗎?」 「對不起.......」 她講的態度很卑微,好像她犯了
Thumbnail
在華人文化裡,我們很習慣常說:對不起、抱歉。 感覺似乎這樣是比較有禮貌的,甚至成為一個口頭禪。 「對不起,占用你的時間。」 「抱歉,讓你麻煩了。」 公司曾經有個工讀生,常常開口就說對不起 「對不起,可以請問一下嗎?」 「對不起,你要訂便當嗎?」 「對不起.......」 她講的態度很卑微,好像她犯了
Thumbnail
在美國,隨口道歉反而會讓對方覺得奇怪。華人社會的「道歉文化」與美國文化有所不同,本文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在美國生活應避免隨意道歉,並探討文化差異如何影響溝通。
Thumbnail
在美國,隨口道歉反而會讓對方覺得奇怪。華人社會的「道歉文化」與美國文化有所不同,本文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在美國生活應避免隨意道歉,並探討文化差異如何影響溝通。
Thumbnail
拉不下臉的我,總是透過寫信道歉,祈求原諒。一次、兩次、三次⋯⋯我以為這循環可以一直到永遠,直到最後一封信被原封不動的退回!
Thumbnail
拉不下臉的我,總是透過寫信道歉,祈求原諒。一次、兩次、三次⋯⋯我以為這循環可以一直到永遠,直到最後一封信被原封不動的退回!
Thumbnail
國內有很 local (囉口)的台式英文,而且大概只有台灣人才聽得懂;印度的印式英文也很奇葩。日本呢?當然也有日式英文。難得遇到了用英文溝通的日本人,趁機窺探一下他怎麼使用英文,讓我觀察到他有個有趣的口頭禪,可能反倒讓外國人覺得有違和感呢。
Thumbnail
國內有很 local (囉口)的台式英文,而且大概只有台灣人才聽得懂;印度的印式英文也很奇葩。日本呢?當然也有日式英文。難得遇到了用英文溝通的日本人,趁機窺探一下他怎麼使用英文,讓我觀察到他有個有趣的口頭禪,可能反倒讓外國人覺得有違和感呢。
Thumbnail
昨天為了ㄧ碗湯和我的伴侶鬧不快。事情很簡單,他不小心在我辛苦做的湯裏加太多鹽,導致整鍋倒掉。 我本來不怎放在心裏,但當他只說了句”My bad.” 我就馬上惱怒。我和他說你和這社會一樣,認為亞州移民的女性合順低賤不需要你的一句對不起或謝謝。
Thumbnail
昨天為了ㄧ碗湯和我的伴侶鬧不快。事情很簡單,他不小心在我辛苦做的湯裏加太多鹽,導致整鍋倒掉。 我本來不怎放在心裏,但當他只說了句”My bad.” 我就馬上惱怒。我和他說你和這社會一樣,認為亞州移民的女性合順低賤不需要你的一句對不起或謝謝。
Thumbnail
大人們總說要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嘴邊, 此後,我們總「習以為常」的使用這些詞語, 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了「對不起」這詞所產生的限制... I’m sorry... 某天我意外看到一篇報導,他顯示,說對不起很容易與他人的關係疏離,其實很多時候情感的羈絆即是來自於對彼此的需求,這一次你幫助我
Thumbnail
大人們總說要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嘴邊, 此後,我們總「習以為常」的使用這些詞語, 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了「對不起」這詞所產生的限制... I’m sorry... 某天我意外看到一篇報導,他顯示,說對不起很容易與他人的關係疏離,其實很多時候情感的羈絆即是來自於對彼此的需求,這一次你幫助我
Thumbnail
很多時候,謝謝只有一次機會。
Thumbnail
很多時候,謝謝只有一次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