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粉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欲秋還夏的日子,陽光下偶有風起卻不粘膩,但冰涼的點心仍是午後日子的主角之一。

以前的訊息不發達,饒是書蟲如我,長大後才發現對生活多有誤會,這誤會包括食物,我熱愛的點心--『粉粿』。

明艷豔的黃,加上軟Q的口感,明明很粘膩但只要淋上黑糖水,或搭配其他如仙草或米苔目類的配料加上剉冰,就變成秋天的夜,一口一口涼入沁脾。

粉粿加上剉冰根本夏日絕配

粉粿加上剉冰根本夏日絕配

粉粿的黃色太張揚,聽多了大人們説化學色素吃多了以後會『怎樣』的言論,小時候總以為這點心吃多了會中毒,即便愛,但不敢多吃,母親也不常買,可能也是怕色素吃多了對小朋友不好,且父親雖嗜甜,但卻不好這一味,太粘膩了,他說。

從小父母就不太信任外面販售的加工食品,舉凡可以自己製作的,哪怕父親工作在繁忙,總也會抽出時間和母親一起製作,特別像是傳統家常食物,像是蘿蔔糕、年糕、發粿等等,豆漿饅頭類的更是小意思。直到父親病著的這幾年,家人往來於照顧者和日常之間疲於奔命,除了母親堅持每年端午的肉粽一定要親手包之外,其他的家味手做食品是見不到了。

說來奇怪,平常吃著許多的垃圾食物,都不怕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後果,但是偏偏對化學色素如此防備,想來還是家庭教育的關係。

有人愛,就會有人不喜,年少離家後偶爾在超市遇見粉粿,因為怕吃色素會對身體『怎樣』,始終不常買它。

直到遇到那人,都說沒有相同口味的人不要輕易地談戀愛,互相遷就很辛苦,但我好像不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不是我不挑食,而是那人從我們交往開始就十分有耐心,半哄半騙的讓我學吃苦瓜、學喝杏仁茶、帶我喝蛇湯等等;一日在超市遇見了粉粿,我問他吃過嗎?哪知他一眼識破我的企圖,毫不猶豫地拿起了2個放入購物車,跟我說,這很好吃耶!

這下好了,我買個甜品如此扭捏,他卻毫不猶豫地帶著我跟他一起被色素『怎樣』。再後來,那人成了外子,吃粉粿變成我們夫妻的一種默契,偶有爭吵時,冰箱裡忽然多出的那一抹黃,就成了破冰的好工具之一,那是對方把你放在心上的證據,那是了解、體貼所以上心。畢竟,沒有什麼矛盾是吃一頓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多吃幾頓。

一直到認識一位越南來的阮大姐,陪著她做蒟蒻花卉藝術蛋糕,親眼看著她巧手將紅龍果汁變成粉色花瓣、抹茶粉變成綠葉,再將山梔子加水後,染成花芯或秋菊需要的黃,那黃色十分熟悉,阮大姐說,市場裡的粉粿就是用這個染的,你不知道嗎?

超美的蒟蒻蛋糕 全都是天然食材製成

超美的蒟蒻蛋糕 全都是天然食材製成

不知道啊,查了維基百科,説山梔子是中藥的一種,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也常被用來替食物染色。

不是化學色素!以前每次忍不住吃粉粿的罪惡感瞬間消失,再次佩服古人的智慧!還能退火呢!難怪每次吵完架後吃了它就和好了。

但說真的,市面上的粉粿實在查不出是否是天然色素染成,好奇心驅使之下,查了網路資料才發現,這點心,未免也太好製作了吧!?材料竟然真的只有樹薯粉跟山梔子(染色用),不禁想:因為大家已經習慣粉粿的黃,不然如果想要做成彩虹粉粿,是否也不難?只是其他顏色的口感必定有所不同,也未必有退火的功效就是了。

作為全台灣傳統市場、超市與冰品店都可以看到身影的全民美食,冬天難尋,只在夏季和秋季會冒出頭來,一如傳統粉粿本身明亮的黃,像夏天肆無忌憚的陽光,也像秋後豐盛的收成,單吃肯定是無聊的,必須加上黑糖水或蜂蜜甚或其他配料才能引出香甜豐富的口感,而美好本就不單一,反正一種食物百種樣態,如世間各種故事的發生,說到底都是選擇而已。

附上網路上流傳粉粿做法,因為廚房討厭我所以我沒試過,但有興趣自製的人不妨試試:

原料

・ 樹薯粉 200公克

・ 山梔子 2-6顆

・ 水 500公克

想要口感更Q彈可將50公克樹薯粉用日本太白粉(馬鈴薯澱粉)取代,或直接購買市面上配好的粉粿粉。

製法

1、將地瓜粉與300公克冷開水拌勻至地瓜粉無顆粒狀,成為地瓜粉漿。

2、剩下200公克的水加入山梔子(可稍微拍碎放入藥材袋中)煮滾後再煮約1分鐘,顏色呈黃色即可撈除山梔子渣。將剛燒開的熱開水沖入調好的地瓜粉漿內,一邊沖入一邊攪拌至呈透明糊狀。

3、趁熱把透明糊狀倒入倒入抹油或鋪上烘焙紙的容器當中,大火水蒸約15分鐘(傳統電鍋約1米杯蒸至跳起)蒸至黃色透明即可,待冷卻即為“粉粿”。

4、把冷卻的粉粿置冰櫃冷藏後,取出切小塊盛碗,淋下自製糖漿即可食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cho的沙龍
10會員
5內容數
台灣有許多在地小吃,結合著許多人的成長記憶,這個專題將這些小時候的小食、點心,搭配不同的時節寫出。只會吃但不會料理的我,希望透過書寫讓大家所見即所吃,用眼睛吃美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粉粿軟嫩Q彈的口感深受許多人喜愛,因此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點心。粉粿不只可以單吃,也可應用在各式調飲、冰品、甜點、鹹食中。目前最常見的粉粿粉調製風味有原味及黑糖粉粿,但除了這兩者外,粉粿也能與其他食材搭配,調製成獨特創意飲品。本文將分享八樣粉粿食譜,只要簡單步驟,就能輕鬆打造出夏季熱銷飲品!
Thumbnail
粉粿軟嫩Q彈的口感深受許多人喜愛,因此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點心。粉粿不只可以單吃,也可應用在各式調飲、冰品、甜點、鹹食中。目前最常見的粉粿粉調製風味有原味及黑糖粉粿,但除了這兩者外,粉粿也能與其他食材搭配,調製成獨特創意飲品。本文將分享八樣粉粿食譜,只要簡單步驟,就能輕鬆打造出夏季熱銷飲品!
Thumbnail
草仔粿(粄、青糰)可說是全台最普及的國民點心了。 粿皮因攙入可食的青草汁液而成草綠色,因以為名,隨著材料而有不同稱呼,如鼠麴草做成的 #鼠麴粿(赤殼粿)、艾草製作的 #艾草粿、#艾粄,除此之外,南勢湖阿嬤喜歡用 #青苧麻葉 做粿皮。 一年四季都可做粿,但我獨厚春天。清明前後,田埂旁冒出開著小黃花
Thumbnail
草仔粿(粄、青糰)可說是全台最普及的國民點心了。 粿皮因攙入可食的青草汁液而成草綠色,因以為名,隨著材料而有不同稱呼,如鼠麴草做成的 #鼠麴粿(赤殼粿)、艾草製作的 #艾草粿、#艾粄,除此之外,南勢湖阿嬤喜歡用 #青苧麻葉 做粿皮。 一年四季都可做粿,但我獨厚春天。清明前後,田埂旁冒出開著小黃花
Thumbnail
欲秋還夏的日子,陽光下偶有風起卻不粘膩,但冰涼的點心仍是午後日子的主角之一。 以前的訊息不發達,饒是書蟲如我,長大後才發現對生活多有誤會,這誤會包括食物,我熱愛的點心--『粉粿』。 明艷豔的黃,加上軟Q的口感,明明很粘膩但只要淋上黑糖水,或搭配其他如仙草或米苔目類的配料加上剉冰,就變成秋天的夜...
Thumbnail
欲秋還夏的日子,陽光下偶有風起卻不粘膩,但冰涼的點心仍是午後日子的主角之一。 以前的訊息不發達,饒是書蟲如我,長大後才發現對生活多有誤會,這誤會包括食物,我熱愛的點心--『粉粿』。 明艷豔的黃,加上軟Q的口感,明明很粘膩但只要淋上黑糖水,或搭配其他如仙草或米苔目類的配料加上剉冰,就變成秋天的夜...
Thumbnail
每到這時,身體裡的鬧鈴總會自動響起,口腹想念的不僅是肉脂浸潤米飯混著蝦米與麻竹葉的粽香,還有那純白如雨的米苔目,酙入糖水加上剉冰或直接就用冰糖水,Q彈滑順的甜蜜滋味,是初夏一碗化繁為簡的白色透心涼。
Thumbnail
每到這時,身體裡的鬧鈴總會自動響起,口腹想念的不僅是肉脂浸潤米飯混著蝦米與麻竹葉的粽香,還有那純白如雨的米苔目,酙入糖水加上剉冰或直接就用冰糖水,Q彈滑順的甜蜜滋味,是初夏一碗化繁為簡的白色透心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