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放牛班的提琴手》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教師節,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標題乍看之下,或許會以為要分享《放牛班的春天》?其實不是,但一樣來自法國,這是極有意思的來源,片名叫《放牛班的提琴手》。
這部電影,昨天我已經在此簡單分享過,但想想還是不夠完善,今天好好補足一下所見、所聞、所感。

但,何謂放牛班?

先想一下,甚麼是「放牛班」?如果看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就知道,而這個名詞在我還在唸國小時就曾經聽過,國小老師就曾諄諄告誡,說你們啊要努力用功讀書,成績不好的,上了國中就會被分到放牛班,到時想讀書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有一次聽老爸說:「你要認真讀冊,才不會長大去放牛!」我那時想放牛為什麼不好?不是可以幫忙家裡種田嗎?但我還是很聽話的認真讀書,也如願在國中進了所謂「好」班。
那有「壞」班嗎?有。
所謂「好班」就是成績稍微能看一點的分在同一班。而「壞班」就是剛好相反甚至是愛惹事生非的孩子才會在一班。但這樣就形成了兩種情景:好班區很安靜,壞班區吵翻天!
但,這是誰造成的? 當時的教育體制、那時的短視近利,從以前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
放牛班存在的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因為從國中便光明正大透過體制教育去撕裂彼此,基準只是從會讀書跟不會讀書的人開始簡單分類,開始粗暴的區分,也因此在學校裡感覺有了隱形卻存在的學生階級制度,而這項制度卻是眾所皆知的,連家長都無條件支持的。
社會的資源分配不均,弱勢或底層無法獲得適當照顧,但,這些人該如何?只能透過教育來平反,但當年所求的都是奢望而已。平等?教育如果不平等,那我還要無條件相信教育制度嗎?
有教無類才是教育的真諦,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被放棄,如此才讓教育現場維持秩序。

《放牛班的提琴手》

這部電影事實上說的不是放牛班的怪現象,而是有一群被希望透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從而帶他們重新認識自己,並融入團體生活的弱勢學生。
法國電影就是一脈相承的小清新,敘事力一開始都很不錯,張力也足,會讓人期待故事的發展,就如同我當初看《放牛班的春天》、《刺蝟的優雅》、《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一樣讓人期待,只是《放牛班的提琴手》依然有點虎頭蛇尾,雖然可以接受,但總覺得少了一點激情跟愛的溫暖。
不過,在最完美處結束也是不錯,推薦所有教育第一線人士或者家長朋友都可以看看這部電影。(中國譯名:交響班)

音樂也是其重點

一部音樂教育電影,當然也少不了中出現了幾首知名古典名曲,例如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巴哈的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夏康)、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都是這部電影中的亮點!
尤其是第二首巴哈的夏康舞曲。之前四季曾經介紹過,請點我連結。這首作品就在西蒙老師與學生和解時所拉奏,我認為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橋段,請看以下第3分15秒的連結。
這段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我最欣賞西蒙老師放假執著與偏見,願意傾聽學生心聲的一段很經典的橋段,希望大家可以看看,也聽聽這首好聽的作品。
今天是教師節,一起來看一部純真、無邪、開懷、溫馨的電影吧!教師節快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季,一位喜歡做菜給家人享用的一介煮夫,靠聲音就能接案配音的穩重男聲,卻在料理中誤打誤撞領悟出人生的另番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次聽老爸說:「你要認真讀冊,才不會長大去放牛!」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Roon所乘載播放的方式,只侷限在區域網路內而覺得無力,如今在今天順利解鎖,開啟了新的應用Roon ARC。
音色當然飄散的古典氣息,四季聽完仿佛可以想像莫札特彈奏亦如是。
出生於喬治亞的麗莎·巴蒂雅許維莉 (Lisa Batiashvili) 可謂家學淵源,因為她的父親也是一名小提琴家,母親則是鋼琴家。且早在麗莎4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小提琴。
德弗札克的作品也擁有豐富多彩的音樂線條,杜達美亦是個多愁善感的國際指揮名家,色彩豐富的音樂在他手上,詮釋起來幾乎也是另一種品質保證!
閱讀《傅雷家書》時,很難想像會有家長把這本書奉為『教養聖經』。因為身為翻譯家的傅雷對傅聰從小到大的教育極為嚴厲。話雖如此,父對子分享對於藝術、音樂詮釋、對做人做事的態度,嚴厲中仍帶溫馨。我甚至感覺,或許父親這些藏在心中的理念與情懷也只能分享給如知己般的兒子吧,唯有分享,才不會感覺到那麼那麼的寂寞。
有一次聽老爸說:「你要認真讀冊,才不會長大去放牛!」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Roon所乘載播放的方式,只侷限在區域網路內而覺得無力,如今在今天順利解鎖,開啟了新的應用Roon ARC。
音色當然飄散的古典氣息,四季聽完仿佛可以想像莫札特彈奏亦如是。
出生於喬治亞的麗莎·巴蒂雅許維莉 (Lisa Batiashvili) 可謂家學淵源,因為她的父親也是一名小提琴家,母親則是鋼琴家。且早在麗莎4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小提琴。
德弗札克的作品也擁有豐富多彩的音樂線條,杜達美亦是個多愁善感的國際指揮名家,色彩豐富的音樂在他手上,詮釋起來幾乎也是另一種品質保證!
閱讀《傅雷家書》時,很難想像會有家長把這本書奉為『教養聖經』。因為身為翻譯家的傅雷對傅聰從小到大的教育極為嚴厲。話雖如此,父對子分享對於藝術、音樂詮釋、對做人做事的態度,嚴厲中仍帶溫馨。我甚至感覺,或許父親這些藏在心中的理念與情懷也只能分享給如知己般的兒子吧,唯有分享,才不會感覺到那麼那麼的寂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法國電影,講述一位失業的音樂家來到輔育院擔任代課老師,透過成立合唱團來改善院童生活的故事。
Thumbnail
聖希老師在引導時必須保留空間、勤加觀察,學員在學習時也時刻要省思自我、嘗試極限,這樣的表演課不是老師說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到了尾段時會看得出很多師生間培養出的化學反應和成長,是從課綱上無法事先預測和感知的狀態。
Thumbnail
太鼓第一堂課開始。 這一整份譜,滿滿的節奏密碼, 雖然只有我們看得懂,但著實珍貴。 送給孩子們的畢業禮物,是每年畢業班家長的用心與愛。 化身為學習者,不簡單。 各種身分條件、工作性質、忙碌程度都很難整合的大家, 願意喬一個時間每週來學習,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思與動機呢? 我想不只是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我覺得這部電影能跟《滯留生》做一個比對。滯留生是,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師生關係,失控教室則是,什麼才是最糟糕的師生關係。電影會讓有志於做老師的人,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接近絕望,不在對教育這種事有任何好感。就像看完《巴比倫》會對於電影工作者的崇尚,完全破滅。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為了準備「人文素養」的課程,抽空看了兩部1980年代的劇情電影,《Death Poets Society》譯作《春風化雨》、《Rudy》譯作《豪情好傢伙》,兩部寓意都很深刻。 《春風化雨》,講述著一位語文老師如何啟發自己的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找到人生意義,其教學手法衝擊著整所私立菁英男校
歡迎來到處暑競技場 我先說,鋼琴檢定考如果可以給學生目標,適度安排是好的,但我在對岸所遇到的學生家長老是一句話:「我們小學之內要考完十級(最高級)」 然後勒,那些高級別的曲子就不是小學生適合彈的,而且讓他們聽點音樂,就在那邊「孩子聽不懂」什麼的,如果連音樂都不願意去了解,那你們讓孩子去彈那些曲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Thumbnail
感恩八鹿管樂團今天的音樂饗宴跟倡議。 當一開始音樂會表達,因為團員在各自生命經驗的豐富與精彩,再回來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與呈現,我感動了一會兒⋯ 突然憶起我小學學鋼琴、中學莫名奇妙被選為管樂隊(在朝會演奏那種國歌、頒獎曲的那種),我那時從不覺得音樂是表達我心中情感的方式,當然有很多過去那種教育方式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法國電影,講述一位失業的音樂家來到輔育院擔任代課老師,透過成立合唱團來改善院童生活的故事。
Thumbnail
聖希老師在引導時必須保留空間、勤加觀察,學員在學習時也時刻要省思自我、嘗試極限,這樣的表演課不是老師說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到了尾段時會看得出很多師生間培養出的化學反應和成長,是從課綱上無法事先預測和感知的狀態。
Thumbnail
太鼓第一堂課開始。 這一整份譜,滿滿的節奏密碼, 雖然只有我們看得懂,但著實珍貴。 送給孩子們的畢業禮物,是每年畢業班家長的用心與愛。 化身為學習者,不簡單。 各種身分條件、工作性質、忙碌程度都很難整合的大家, 願意喬一個時間每週來學習,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思與動機呢? 我想不只是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我覺得這部電影能跟《滯留生》做一個比對。滯留生是,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師生關係,失控教室則是,什麼才是最糟糕的師生關係。電影會讓有志於做老師的人,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接近絕望,不在對教育這種事有任何好感。就像看完《巴比倫》會對於電影工作者的崇尚,完全破滅。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為了準備「人文素養」的課程,抽空看了兩部1980年代的劇情電影,《Death Poets Society》譯作《春風化雨》、《Rudy》譯作《豪情好傢伙》,兩部寓意都很深刻。 《春風化雨》,講述著一位語文老師如何啟發自己的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找到人生意義,其教學手法衝擊著整所私立菁英男校
歡迎來到處暑競技場 我先說,鋼琴檢定考如果可以給學生目標,適度安排是好的,但我在對岸所遇到的學生家長老是一句話:「我們小學之內要考完十級(最高級)」 然後勒,那些高級別的曲子就不是小學生適合彈的,而且讓他們聽點音樂,就在那邊「孩子聽不懂」什麼的,如果連音樂都不願意去了解,那你們讓孩子去彈那些曲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Thumbnail
感恩八鹿管樂團今天的音樂饗宴跟倡議。 當一開始音樂會表達,因為團員在各自生命經驗的豐富與精彩,再回來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與呈現,我感動了一會兒⋯ 突然憶起我小學學鋼琴、中學莫名奇妙被選為管樂隊(在朝會演奏那種國歌、頒獎曲的那種),我那時從不覺得音樂是表達我心中情感的方式,當然有很多過去那種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