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
佐編茶水間臉書的一則貼文,是匿名提問者想知道大家會認同接近30歲的人離開現有領域,邊打工邊轉換領域學習新技能嗎?怕這樣的選擇受到世俗及周遭人的質疑,也怕是浪費自己既有的價值。
這貼文讓我感觸良多,從探索自身熱情到自我價值認同與職涯發展,我都有一些想法,這篇文想分享我個人經歷裡很重要的一個轉捩點,就是國中三年處在「放牛班」對我的影響,來聊我想法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信念」。
被放棄與嘲笑的放牛班
我也不知為何,即便沒有所謂依「分數分班」這回事發生過,但我們班剛好就是整年級放牛班的代表,而我除了最後一學期外,當了班長三年。
放牛班的我們,不只因為成績差而被看低,也因為我們時常在上課時間亂哄哄,吵到其他班級(甚至曾經把隔壁棟的校長都吵到跑來罵人)而被厭惡敵視。我雖是班長,但如果老師在場放任我們吵鬧,我不會僭越老師身分做什麼,就算有些溫和的老師還會被學生直接回嗆咒罵。
隨著時間,越來越多老師都放棄我們這群不受教的孩子,上課姍姍來遲,或直接坐在講台做自己的事不上課,或只是要我們抄寫課本做做樣子,還有的是跟學生聊些五四三。反正,老師就算不教我們,也不會有人指責他們不負責任,因為放牛班本來就沒啥好期待的,在以成績掛帥、分數識人的時代跟環境,我們就是可以被忽視、沒有希望與未來的一群。
我不敢替其他同學說話,但我很清楚自己是想要正常上課的人,我根本不希望變成被放棄的一群。我一邊因為自己「不幸」落在放牛班的命運生氣、想逃離這個烏合之眾;另一邊卻因班長的身分角色,使我被烙印「班級代表」的形象,同時要面對跟抵禦外人對我們,甚至是對我的嘲笑。
我不明白,為何當有個孩子還不願放棄自己,別人就已經放棄他了。
我不明白,為何成績會成為評斷一個孩子價值的主要指標,而孩子只能接受這種體制。
當時的我,每天在混亂與責任、找到救贖與陷入醜惡間拉扯,所有的壓力跟傷害都像個小碎片扎入心裡,我則繼續假裝沒事過日子,直到漸漸心中充滿了憤怒、怨恨、哀傷和失落,直到對世界的仇念與毀滅欲轉成對自己的……
我很幸運地,此時此刻還有機會寫這篇文。
內在信念是掌握自己生命的起點
寫出這段經驗是想說,在我還是個無法掌握太多外在環境因素的青少年時,我就經歷了心靈的暗夜,這段經驗教會我很多事,其中之一就是內在信念的轉化,我因為想找到一條活下去的路,最終學會向內找到自己本具的力量。如果你已是個自由的成年人,就更能好好運用自己內外的資源為自己鋪路。
國中時期也正是人發展自我認同的時候,我不曉得有多少孩子會因為環境跟周圍人們的輕視,也跟著輕視自己,或真的活成別人貼給自己的「標籤」。
我至今記得自己因為穿體環,被隔壁班導師叫到教師辦公室,在許多老師在場下,持續被辱罵,那句「你們班都是敗類!妳就是敗類中的敗類!」使我走出辦公室的那一秒終於抑制不住地潰堤。
我不記得其他在場的老師有沒有說什麼話,我只記得我們班導師在場,一句話都沒說。但在我走出辦公室之前,我壓抑著自己的傷痛走到班導師旁邊,默默對她說了句:老師,對不起。
我知道受傷的人不只是我。
我們班所有人、班長我、班導老師,成為「次等人」標籤最常停留的標的。
後來的我,明白輕視是來自「無明」及「自大」,我們自以為對別人瞭如指掌,可以看清(輕)別人的一切,但其實只是用片斷的過去跟現在,描繪一個自以為正確完整的觀感。
但他人對我們的觀感終究是他人的,不是我們的真實樣貌,他人貼的標籤與那些你注定如何的鐵口直斷,也只是他們的假定,不是我們真實的未來,除非你相信它,而自己選擇活成他人口中的模樣。
當我愛自己時,我能清楚知道自己本具的價值,知道自己是無限可能的存在,並願意擁抱這個事實。
我的人生有各種選擇權跟可能性,不是一個刻好的模板,也不是一個限定用途的工具,只能適用一種生命藍圖或一個人。我不是被命定的生命,你也不是。
---我的信念
專注自己可逆轉之處
我最終把所有丟到我身以偏概全的評價跟定義,全丟還給它們的主人,我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別人的認同與自我的認同並不相干,我只要堅信自己的力量跟可能性,專注在我可以改變的部分就好,然後去培育我想要的一切。
很難說是哪個具體事件形塑及轉化我的信念,或許就是一而再地被打壓、羞辱,反而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會覺得沒什麼道理,是因人們都是依照自己的信念跟想法應對周遭人事物,我們很難去改變別人,因為本質上,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形成我們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同意選擇的,即便他人貌似改變了你,實質上也是你願意讓他人改變自己。
我最近正學習的催眠,也有一句話很呼應:所有的催眠,都是被催眠者的自我催眠。
當你終於覺知自己可以決定外境對你的影響力,以及你可以重新賦予它意義時,就學到了運用內在力量創造「境隨心轉」,不會一直處於「心隨境轉」的失控感。
如同國中後期轉念的我,開始變得積極,專注在自力救濟學業成績上,但我依舊處處面臨「放牛班」的標籤,某次我去某間補習班想報名時,卻因為過往成績差,得到已經太遲,很難挽救的評語,他們也不太願意收我。那天夜晚我失望受挫的回到家,邊洗澡邊哭,但當我坐在自己的書桌前時,我感到無比平靜,我打開參考書第一頁,從頭開始讀起。那夜很漫長,我的心卻保持沈穩。
就只有我了,在那當下我與自己同在,成為自己最大的支柱。
失落受挫還是會讓我難過,他人的攻擊也還是會讓我氣憤跟不滿,但那時的我已經懂得選擇釋懷,也接納我所無法改變的外在現況,不再陷入「心隨境轉」,因為對我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是我想前往的目標方向,我不要分心在無謂的人事物上,願意幫助我的人,我接受,拒絕幫助我的人,我也接受,然後快步離去,把精神聚焦回我可以創造的地方。
用成長心態自行培力跟探索
時間真的可以證明一切,還沒到終點,都沒有什麼是確定的。
我後來如願考上自己目標的理想學校,也符合我父母要求「公立」的前提,連我家人都十分驚訝叛逆的我,混了那麼久,結果努力一下就考上公立。他們開玩笑地說著,但他們不知所謂的努力一下,對我的心靈來說,經過了多大的努力。
我並沒有選擇就讀高中,因為當時的我認為高中就是為了要考上好大學,繼續被升學體制跟以成績掛帥的人壓榨的地方,我已經受夠不信任個體多元發展的體制。
但就在我也如願以償,體驗歡樂開放的五專學校生活後,我還是沒有忘記我喜歡學習,也想要接觸「知識殿堂」的渴望,所以我後來報考插班大學,並選了不是我本科的其他學系,重新開始投入。
後來考進我以前覺得離我很遠的第一學府,再後來畢業時,我又重新開始,投入不是我本科的法律領域,成為一名律師。
如果你回去問國中還在水深火熱的我「妳知道有天妳會讀台灣最好的大學嗎?」我會說怎麼可能!或者「妳知道妳有天會成為律師嗎?」我大概也會再次否認。
成年後,聽到我學歷背景的人,都會假定我就是個很聰明會讀書的人,大概還是個品學兼優的乖乖牌,但他們怎會知道,我曾經在學校是個成績差、被放棄、被當眾指為敗類,裝扮也曾像個「太妹」的人。
但以上這些都不是我的全部,終點還沒到啊~我們都還在創造中,只要覺知到這個信念,它真的就是你創造無限可能的起點。別被你過去的、現在的一切,定義你是誰,你的未來是如何,永遠有可以探索跟重新開始的可能。
自我學習與培育上,也沒有「慢」、「來不及」這件事,只問自己有沒有浪費精力耗在消極中(想突破又沒有改變)?有時你只需要傾聽心聲,知道往哪個方向前進就好,你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持續專注投入,覺察自己的內在的感受是否持續想往同樣的方向,善用時間,也信任時間會帶你去你該去的地方。
另外,針對臉書的那篇貼文,我留言如下:
「你把別人的認同作為自己的認同嗎?如果是這樣,那人生就很難感到真正的自由,就像你現在內心有渴望,但卻感覺窒礙難行。我會覺得,他人的認同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目標,它只是人生道路旁開出的花朵,是一種附帶收穫。
至於要留在固有的領域才不會浪費自我價值,與我的人生經驗剛好相反~我反而覺得離開原領域,是在試圖創造新的自我價值,只是人們習慣回顧過去來評斷他人,也恐懼失去現有的穩定性,所以只會看著過去跟現有,說這些都浪費,但也有可能你最浪費的,是自己還沒展現的潛能。」
不知有沒有年輕的孩子讀到這篇文,我也不清楚現在學校還會有放牛班嗎?但如果你正遭遇類似的困境,願這篇文能給你一點幫助,也歡迎留言給我。
希望暗夜使你更能感受微光的溫暖,更珍惜善與愛的靈魂。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