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哪裡會有「力」?我們是怎麼知道有「力」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呼,今天教學設計有個突破,自己感覺像是終於能從深深的海底回到海面換氣,突破那層分界從海回到空氣中的感受真實地不可思議,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次在力學單元的概念確立上,花的時間可是數以月計(還只是第一部分而已)。但只要概念確立,教學活動就只是繞著它運作而已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有發現邏輯上的BUG,還請不要吝惜地告訴我,感恩。​
Photo by Mike Hindle on Unsplash

哪裡會有「力」?我們是怎麼知道有「力」的存在?

大方向:
帶出「力」這個概念,藉由廣泛經驗「力」的表象,去接近「力」的本質。
主導概念:
現象、力、改變。
補充概念:
物體、運動、速度、方向、移動與轉動、形狀。​

▍通則

  1. 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力」,但能觀察力造成的「現象」。
  2. 力可分為直接作用(接觸力)與間接作用(超距力)。使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造成移動或轉動;或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INd-Ⅲ-13、Eb-Ⅳ-1)
  3. 用不同概念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以了解力的不同性質。(這應該超過國中小階段認知)​

▍引導問題

  1. 曾經聽過的,力的種類有哪些?(F)
  2. 有哪些現象讓你感覺有力的存在?(P)
  3. 當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的什麼特性改變了?(F)
  4. 力需要直接接觸物體才能作用嗎?(F)
  5. 我們能直接觀察到力嗎?(C)
  6. 力的現象可以被分類嗎?怎麼分?(C)

▍關鍵內容。學生會知道

  1. 力無法直接被觀察,我們總是透過現象間接觀察力。
  2. 以「作用方式」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分為直接作用(接觸力)與間接作用(超距力)。(INd-Ⅲ-13、Eb-Ⅳ-1)
  3. 以「作用結果」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以發現力會使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造成移動或轉動;或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INd-Ⅲ-13、Eb-Ⅳ-1)​

▍主要技能。學生將能夠

  1. 使用概念對現象進行分類。
  2. 仔細觀察並描述。

▍學習任務

這個階段,需要先形成概念,首要要形成的是對於「力」的概念。
我們對「力」的概念來自於對「力」造成的「現象」的歸納,因此找出足夠多元的現象並歸納,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基礎途徑。
▏投入
教案:關係導圖
  1. 引導問題:「舉出你們曾經聽過的力的類型。」把大家提出來的「力的類型」,用便利貼貼在白板上。
  2. 引導問題:「哪些現象(指能被觀察、觀測到的事實。)讓你覺得有力的存在?」把大家提出來的現象,用便利貼貼在白板上。
  3. 整理與分組。請孩子們將力的種類與事物連結在一起。一次提出一組,需要能夠說明在這項事物上(例如船浮在水上)是何種力在作用。
  4. 便利貼可以繼續用到下個活動。
▏聚焦,概念形成
依投入階段揭露的先備知識狀態,以及發現的迷思概念,決定要用哪一個教案。
教案一:概念象限
由教育者直接決定要聚焦哪個概念。
  1. 說明什麼是「概念象限」,告知其中三格有共通點,而另一格「沒有這個共通點」。
  2. 選出四張「現象」便利貼,給孩子幾分鐘時間開放性探索,尋找相似和相異的特性。註:進階版可以使用「類型」便利貼。
  3. 如果孩子找不出概念,可以直接給予,並進行討論,分析哪個格子不符合,缺少了什麼特性,而四個格子皆有的共通點又是什麼。
  4. 把發現的特性記錄下來。
  5. 讓孩子創造自己的概念象限,讓其他孩子猜測他使用的是哪個概念。
教案二:分組、描述、命名
這個教案自由度更高,但孩子的程度也需要更高。
  1. 最大化豐富便利貼的數量。
  2. 請孩子將便利貼分組,可以先以「現象」便利貼為主。
  3. 解釋自己分組的邏輯。
  4. 命名自己的分組,取一個反映分組特徵的組名。
  5. 重組,用不同方式分類,尋找其他可能性。
  6. 進階:請孩子用「類型」便利貼為「現象」分組。​
▏建立通則,概念性理解
教案:概念銀行
  1. 回顧今天的概念,並把概念存入概念銀行。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avatar-img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週,上了一門課主題是水。 水代表感覺、情感、感性。 這正是我所缺乏的。 以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溫柔的人,身邊的朋友有說我是溫暖的人。 但經歷了一些事情,我發現我確實不太能感受別人的感受。 特別是面對家人的時候,不耐煩的心情特別會跑出來,講話也特別大聲。 而且,我發現自己內在有一
在真實世界中有各式各樣的作用力影響著我們,那在模擬世界中呢?要怎麼在本來無一物的模擬世界中,製造出作用力呢?
這一節談的是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以及力對於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Thumbnail
書本內容: 第1課內在的世界,巨大的力量 讓我們開始第一堂課的學習吧。 經過這堂課,相信你的生命中會更加充滿力量,你的生活方式會更健康,你會體驗到更多的幸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力量並非是你要去獲得的,而是你自身已經擁有的,只是你可能還不瞭解它,不會運用它。 我們的課堂就是讓你去認知這種能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Thumbnail
能量的轉變,就是實相轉變的開端。 你們所認為牢固且難以改變的實相,只要能量足夠大,便能夠快速且徹底地翻轉。 如果你認為很難,那麼這個實相的粒子密度就會增加,變得更加難以撼動。 如果你認為很簡單就能夠去改變,這個實相就會開始鬆動,你的思想和行動的能量就會更加容易改變實相。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週,上了一門課主題是水。 水代表感覺、情感、感性。 這正是我所缺乏的。 以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溫柔的人,身邊的朋友有說我是溫暖的人。 但經歷了一些事情,我發現我確實不太能感受別人的感受。 特別是面對家人的時候,不耐煩的心情特別會跑出來,講話也特別大聲。 而且,我發現自己內在有一
在真實世界中有各式各樣的作用力影響著我們,那在模擬世界中呢?要怎麼在本來無一物的模擬世界中,製造出作用力呢?
這一節談的是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以及力對於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Thumbnail
書本內容: 第1課內在的世界,巨大的力量 讓我們開始第一堂課的學習吧。 經過這堂課,相信你的生命中會更加充滿力量,你的生活方式會更健康,你會體驗到更多的幸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力量並非是你要去獲得的,而是你自身已經擁有的,只是你可能還不瞭解它,不會運用它。 我們的課堂就是讓你去認知這種能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Thumbnail
能量的轉變,就是實相轉變的開端。 你們所認為牢固且難以改變的實相,只要能量足夠大,便能夠快速且徹底地翻轉。 如果你認為很難,那麼這個實相的粒子密度就會增加,變得更加難以撼動。 如果你認為很簡單就能夠去改變,這個實相就會開始鬆動,你的思想和行動的能量就會更加容易改變實相。
Thumbnail
在中學物理課程裡,大多學生認為“力學”是最難的課題,這是因為它包含有比較多的抽象概念和常常需應用不同的數學技巧。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物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牛頓定律”被認為是力學的最重要理論,我們在這裡簡單介紹它的三條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