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哪裡會有「力」?我們是怎麼知道有「力」的存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呼,今天教學設計有個突破,自己感覺像是終於能從深深的海底回到海面換氣,突破那層分界從海回到空氣中的感受真實地不可思議,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次在力學單元的概念確立上,花的時間可是數以月計(還只是第一部分而已)。但只要概念確立,教學活動就只是繞著它運作而已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有發現邏輯上的BUG,還請不要吝惜地告訴我,感恩。​
Photo by Mike Hindle on Unsplash

哪裡會有「力」?我們是怎麼知道有「力」的存在?

大方向:
帶出「力」這個概念,藉由廣泛經驗「力」的表象,去接近「力」的本質。
主導概念:
現象、力、改變。
補充概念:
物體、運動、速度、方向、移動與轉動、形狀。​

▍通則

  1. 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力」,但能觀察力造成的「現象」。
  2. 力可分為直接作用(接觸力)與間接作用(超距力)。使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造成移動或轉動;或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INd-Ⅲ-13、Eb-Ⅳ-1)
  3. 用不同概念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以了解力的不同性質。(這應該超過國中小階段認知)​

▍引導問題

  1. 曾經聽過的,力的種類有哪些?(F)
  2. 有哪些現象讓你感覺有力的存在?(P)
  3. 當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的什麼特性改變了?(F)
  4. 力需要直接接觸物體才能作用嗎?(F)
  5. 我們能直接觀察到力嗎?(C)
  6. 力的現象可以被分類嗎?怎麼分?(C)

▍關鍵內容。學生會知道

  1. 力無法直接被觀察,我們總是透過現象間接觀察力。
  2. 以「作用方式」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分為直接作用(接觸力)與間接作用(超距力)。(INd-Ⅲ-13、Eb-Ⅳ-1)
  3. 以「作用結果」對「力的現象」進行分類,可以發現力會使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變,造成移動或轉動;或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INd-Ⅲ-13、Eb-Ⅳ-1)​

▍主要技能。學生將能夠

  1. 使用概念對現象進行分類。
  2. 仔細觀察並描述。

▍學習任務

這個階段,需要先形成概念,首要要形成的是對於「力」的概念。
我們對「力」的概念來自於對「力」造成的「現象」的歸納,因此找出足夠多元的現象並歸納,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基礎途徑。
▏投入
教案:關係導圖
  1. 引導問題:「舉出你們曾經聽過的力的類型。」把大家提出來的「力的類型」,用便利貼貼在白板上。
  2. 引導問題:「哪些現象(指能被觀察、觀測到的事實。)讓你覺得有力的存在?」把大家提出來的現象,用便利貼貼在白板上。
  3. 整理與分組。請孩子們將力的種類與事物連結在一起。一次提出一組,需要能夠說明在這項事物上(例如船浮在水上)是何種力在作用。
  4. 便利貼可以繼續用到下個活動。
▏聚焦,概念形成
依投入階段揭露的先備知識狀態,以及發現的迷思概念,決定要用哪一個教案。
教案一:概念象限
由教育者直接決定要聚焦哪個概念。
  1. 說明什麼是「概念象限」,告知其中三格有共通點,而另一格「沒有這個共通點」。
  2. 選出四張「現象」便利貼,給孩子幾分鐘時間開放性探索,尋找相似和相異的特性。註:進階版可以使用「類型」便利貼。
  3. 如果孩子找不出概念,可以直接給予,並進行討論,分析哪個格子不符合,缺少了什麼特性,而四個格子皆有的共通點又是什麼。
  4. 把發現的特性記錄下來。
  5. 讓孩子創造自己的概念象限,讓其他孩子猜測他使用的是哪個概念。
教案二:分組、描述、命名
這個教案自由度更高,但孩子的程度也需要更高。
  1. 最大化豐富便利貼的數量。
  2. 請孩子將便利貼分組,可以先以「現象」便利貼為主。
  3. 解釋自己分組的邏輯。
  4. 命名自己的分組,取一個反映分組特徵的組名。
  5. 重組,用不同方式分類,尋找其他可能性。
  6. 進階:請孩子用「類型」便利貼為「現象」分組。​
▏建立通則,概念性理解
教案:概念銀行
  1. 回顧今天的概念,並把概念存入概念銀行。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36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今天是職能課程設計班的最後一天 也是成果分享的一天 同學們也是臥虎藏龍 從一開場的咖啡介紹就很有趣 認識到影響咖啡沖泡的一些知識 顆粒、水溫、水量、溫度等 真的很有趣 還有多種咖啡可以品嚐 還有高中的國防老師教射擊要領 也是充滿回憶 一整天下來學到很多面向的課
Thumbnail
2020年我也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有一門影響我很深的課程:「人類發展學」 它的意義在告訴教育者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幾千年前就被流傳, 但到了課堂上,要做到這句話變得好難好難 “學生這麼多,怎麼可能考量每個人的需求?”
Thumbnail
雖說師姐是標準病人,但在社區使用這樣的模式,就不能跟醫院一樣,醫院裏必須用正確的SOP去評估學員的因應策略正確與否是不恰當的,以便打分數。 但在社區中, 沒有標準答案才是我們的標準答案,所以反而要以能否解決問題作為主要目標。
Thumbnail
以往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把握「以終為始」的概念,因此我很自然地想好表現任務:要讓學生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地點張貼宣傳。我還記得偉瑩老師說:「那會很無聊」(哇哈哈) 這其實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太快的把學習任務訂出來,但那樣很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樂趣,而非一個不斷產生好奇和不斷解答的過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今天是職能課程設計班的最後一天 也是成果分享的一天 同學們也是臥虎藏龍 從一開場的咖啡介紹就很有趣 認識到影響咖啡沖泡的一些知識 顆粒、水溫、水量、溫度等 真的很有趣 還有多種咖啡可以品嚐 還有高中的國防老師教射擊要領 也是充滿回憶 一整天下來學到很多面向的課
Thumbnail
2020年我也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有一門影響我很深的課程:「人類發展學」 它的意義在告訴教育者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幾千年前就被流傳, 但到了課堂上,要做到這句話變得好難好難 “學生這麼多,怎麼可能考量每個人的需求?”
Thumbnail
雖說師姐是標準病人,但在社區使用這樣的模式,就不能跟醫院一樣,醫院裏必須用正確的SOP去評估學員的因應策略正確與否是不恰當的,以便打分數。 但在社區中, 沒有標準答案才是我們的標準答案,所以反而要以能否解決問題作為主要目標。
Thumbnail
以往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把握「以終為始」的概念,因此我很自然地想好表現任務:要讓學生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地點張貼宣傳。我還記得偉瑩老師說:「那會很無聊」(哇哈哈) 這其實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太快的把學習任務訂出來,但那樣很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樂趣,而非一個不斷產生好奇和不斷解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