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與孝順相牴觸嗎?

2022/09/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聽過一段話:「長大的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老去的父母在等孩子的感謝。」
好像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是百分之百滿意,甚至絕大多數人都對父母懷有程度不一的埋怨,直到有一方已不在世上仍沒有彼此理解。
當許多人在講述自己對父母的不滿時,總是帶有怒氣與怨氣的,畢竟與父母是無法切割的血緣關係,不可能輕易說斷就斷,因為我們總想從父母身上得到愛與肯定,只要我們還渴望關係的維繫,就很難真正完全淡然處之。
稍早看了理科太太訪問吳淡如的影片,聽著吳淡如講述母親如何從小就想控制她,甚至有些行為看起來就像是在羞辱與體罰小孩,但從吳淡如的談話裡可以觀察到她並不當自己是受害者,反而能以客觀的角度去理解那個年代的氛圍與母親的心理狀態,我很認同當你一直認定自己是受害者的時候,你就無法真正做自己,也沒辦法真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而這樣的思維也可能在往後幾十年的歲月裡都不斷反覆糾結著你而無法擺脫。
當然,這並非是鼓勵每個人都要有阿Q的精神,而是不要去期待父母會改變,或是期盼父母能對自己說聲抱歉,即便我們自己現在身為父母,也自認做得夠好了,以後也一樣可能會被子女埋怨,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沒有既定的規則是父母與子女一定要關係緊密,有時候拉開一些距離反而能讓彼此獲得喘息,就如同吳淡如在訪談中提及的控制者其實也很累,當加害者看到受害者過得很不好的時候,其實內心也不會開心,不如就好好做自己吧!
在訪談中吳淡如也有提到,親情一旦以公眾的力量來制裁,其實就真的回不去了,其實我認為不要說鬧上法院,只要公開在網路平台上加以批判,基本上關係就很難修復了,許多人都會認為只是發洩情緒,或是想藉此讓家人注意到進而檢討自己的行為,其實都只是造成反效果罷了!除非完全不在意關係破裂,那就另當別論了。
影片中也提到吳淡如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超簡單,答案就是:「沒有要求。」
其實聽了真的非常感動,但也確實不容易做到,想想我們對自己深愛的人,是否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要求,當對方達不到我們要求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挫折、憤怒、焦慮......,自然也會造成許多的衝突而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倘若我們沒有想控制對方的慾望,彼此的關係會自然放鬆許多,所以當我們自己成為了父母,也必須時時刻刻克制自己想要控制孩子的慾望,吳淡如說:「如果小孩連失敗、挫折都不想回家的話,那當父母就徹底失敗了!」
我認為要當一個無條件支持子女的父母需要很強大的內心,不僅要先拋開對自己的種種要求,也才能真正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與接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
吳淡如自承從來沒有聽過媽媽的話,也知道自己不是媽媽想要的女兒,雖然媽媽對自己始終不滿意,但仍然很驕傲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且還有餘裕去照顧自己所愛的人與下一代,聽起來有些叛逆,但是又讓人很感動,在維繫親子關係的同時,也不愧對自己,真的很需要智慧,也值得學習,非常推薦大家有空可以觀看這集訪談,相信會獲益良多。
164會員
821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