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相愛不相害:為什麼我這麼愛你,又這麼討厭你?

2021/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定,當這樣的感受過度強烈,就會形成心理困擾。
⁡《如何相愛不相害》,用家族治療的觀念,探討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的問題,都是來自於和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沒有健康的分化。

🙋🏼模糊的心理界限

心理界限是當你和別人接觸互動時,心裡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能否清楚區分,這也是延伸出關係中情緒勒索的主因。⁡
當你無法清楚區分這是別人的責任和情緒,就會因為別人的話或是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也是為什麼「分離別人的課題」如此重要

🙋🏼父母與子女的「未分化」狀態

⁡原生家庭關係過度親密或過度疏離,都是屬於未分化,成員無法清楚保持各自的獨立性。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能夠維持理智和情緒功能的平衡也能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獨立。
⁡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不會接納你可以和我不一樣,而是認為我難過你也應該跟著難過。
⁡如果父母本身也是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就會認為我難過孩子也應該跟著受苦,或是認為自己沒有達到的人生目標,孩子可以接續完成,而無法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如何修復關係與健康的分化?

1️⃣ 理解父母曾經受過的苦
即使對父母有怨懟,如果可以從父母的成長背景和身處的情境去了解,他們也曾經是受受苦的孩子,和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
⁡不是要和父母斷絕聯繫,而是自然與父母保持適當距離。
⁡2️⃣尋找被隱藏的正向記憶
很多對父母又愛又恨的人,即使覺得討厭但又會放不下。如果可以回想:「小時候有沒有對父母比較正面的回憶?」
⁡大腦在害怕、受傷時,對於負面回憶會較敏感,而正面回憶被隱藏在記憶深處。
⁡只要找到和父母曾經也有過幸福的時刻,也比較可以較正面看待和父母的關係,不是一直以來都是糟糕的。
⁡3️⃣認同自己的所有情緒
很多人會覺得負面情緒沒有必要,反正再怎麼想也沒用,或是無法改變。
⁡但所有的情緒都有存在的意義,需要認同,而不是壓抑,不論是開心、難怪、沮喪、悲傷,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當抒發和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正面的回憶才有機會浮現。
4️⃣認清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脆弱的孩子
當年紀還小的時候,很多決定無法不聽從父母,或是不依賴父母的照顧,但長大成人後就不同了。
⁡如果內心沒有能力反駁並做出行動,就會永遠活在父母話語的陰影裡。
⁡請相信自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脆弱的孩子,你已經長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父母,也用你感到舒服的方式去愛他們。⁡

🙋🏼對於父母的期望,該怎麼辦?

💡理解父母對我的擔心是從何而來
他們的成長生活背景,讓他們會有這樣的思考方式。我接受他們有這樣子的想法,但不代表我一定要照他們說的去做。
⁡💡釐清聽父母的話和愛父母是兩件事
可以練習告訴自己:沒有照他們的期望去做不表示我不愛他們,我一樣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用我的方式去愛他們。
⁡💡不要過度期待父母會改變
但我們必須相信,即使父母現在不能理解或支持自己的決定,自己還是被他們所愛著⁡
做重大決定和選擇,本來就是一件有風險和讓人害怕的事。我們並不是要做出一個最正確的決定,而是能夠「愛我所擇」,對於已經發生或是自己選擇的,努力相信和承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能讓父母放心和放手,相信你能夠好好過自己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Podcaster|英語家教,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寫成我的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Podcast 《不務正業邱總監 》主持人 我是Erica,一位曾旅居歐洲五年的不務正業心理師。從英文跨界到諮商、行銷和銷售,希望我的人生體驗,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學、生涯探索,以及文化差異,讓你對人生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喜歡文章歡追蹤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