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選題#2|《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勇敢承認吧!我就是不願意接受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對父母親幻滅,發現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父母親是無法掌控的,但我們經常誤以為父母親能掌控。

小學五年級那年,我罹患了乾癬症,由於父母親醫療知識的缺乏,以及延誤正確診斷,讓我度過了十年的暗黑成長時光。在這十年下來,我不相信哭泣能讓我獲得些什麼,哭泣淪為得不到的情緒宣洩。

我曾心懷埋怨,假若父母親有更多的作為,或者是更正確的醫療知識,也許我就不會這麼痛苦了?當時的我,不願意接受父母是不完美的。

raw-image

擁抱脆弱無能的自己

即使,知道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要原諒父母親的不完美,無論再如何說服或強迫自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在念研究所時,我覺察到父母親逐漸衰老,而我逐漸長大,並且在他們的資助下,獲取越來越多的醫療及心理專業知識。當時,我的心裡很矛盾,一方面理解父母的不完美,但另一方面又責怪父母的不完美,這兩個聲音不斷打架,我在自責與責怪兩極之間疲於奔命。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在《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書中提到一個心理學概念。矛盾意象的意思是:「越想達到某個目標,就越不能強迫自己達成那個目標,否則更難達成。」她以失眠為例,越不想失眠時,我們反而越容易失眠,若是放鬆做其他的事情,反而在不自覺間睡著了。她以矛盾意象為理論基礎,告訴我們,我們越想接受現實,就越無法接受現實

與其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那些已然無望的現實,不如好好體會我們究竟多麼無法接受現實。~《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

強迫自己接受,是沒有用的,我們得先走過「自己有多不能接受」這關,才有可能走向接受。而我們要接受的不只是事實本身,還有如此脆弱且無能的自己


讀書行動:看清自己有多無法接受

一、寫下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想一想最近的生活,或者是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例如:不想接受自己因為懷孕而變胖的事實,越來越不健康的身體、其實自己嫁給一位沒有很想生小孩的老公...

二、給不想要接受的事情打分。假設一到十分,一分是可以接受,十分是無法接受,那你不想接受的分數有多少呢?例如:我不想接受自己因為懷孕而變胖的事實(6分),越來越不健康的身體(8分)、其實自己嫁給一位沒有很想生小孩的老公(9分)。而這些沒有達到滿分的項目中,其實也顯現出我們已經有某種程度的接受。

三、允許與承認「我就是不想接受」。對,我就是不願意接受這些事實,好好去體驗與感受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別急著否定或壓抑自己,慢慢覺察這些傷痛背後,還藏著些什麼。

書籍資訊

書名:《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
作者:許皓宜
出版社:如何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7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5/02/10
許多人際衝突來自於界線問題,尤其在親密關係中,界線模糊或僵化都可能導致關係惡化。本文探討三種類型的界線:僵化、模糊和清楚的界線,並說明如何透過心理諮商改善不健康的界線,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10
許多人際衝突來自於界線問題,尤其在親密關係中,界線模糊或僵化都可能導致關係惡化。本文探討三種類型的界線:僵化、模糊和清楚的界線,並說明如何透過心理諮商改善不健康的界線,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8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2024/11/08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2024/08/16
在婚姻中,如何面對公婆與自身家庭的雙標問題?許多人在婚後期望彼此能成為家人,卻常遇到不平等的對待。本文探討婚姻中的界線,強調自我尊重和建立界限的重要性,並引述馬克太太的書籍,來提醒讀者在婚姻中容易出現的不合理期待。
Thumbnail
2024/08/16
在婚姻中,如何面對公婆與自身家庭的雙標問題?許多人在婚後期望彼此能成為家人,卻常遇到不平等的對待。本文探討婚姻中的界線,強調自我尊重和建立界限的重要性,並引述馬克太太的書籍,來提醒讀者在婚姻中容易出現的不合理期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欣宇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哭著睡著了。 故地重游,那些PTSD的症狀維持了好幾個月。 只要想到,積壓的情緒就爆炸開來。 當年他年紀小,只能靠自己在那環境活下來。但每一次看到別人幸福的童年,就一再的刺激著欣宇。他有一千萬個合情合理的論述反駁他們那些拿他當擋箭牌的荒謬。 腦袋不停重播著那些對話、那些反駁、那
Thumbnail
欣宇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哭著睡著了。 故地重游,那些PTSD的症狀維持了好幾個月。 只要想到,積壓的情緒就爆炸開來。 當年他年紀小,只能靠自己在那環境活下來。但每一次看到別人幸福的童年,就一再的刺激著欣宇。他有一千萬個合情合理的論述反駁他們那些拿他當擋箭牌的荒謬。 腦袋不停重播著那些對話、那些反駁、那
Thumbnail
曾經聽過一段話:「長大的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老去的父母在等孩子的感謝。」 好像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是百分之百滿意,甚至絕大多數人都對父母懷有程度不一的埋怨,直到有一方已不在世上仍沒有彼此理解。 當許多人在講述自己對父母的不滿時,總是帶有怒氣與怨氣的,畢竟與父母是無法切割的血緣關係,不可
Thumbnail
曾經聽過一段話:「長大的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老去的父母在等孩子的感謝。」 好像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是百分之百滿意,甚至絕大多數人都對父母懷有程度不一的埋怨,直到有一方已不在世上仍沒有彼此理解。 當許多人在講述自己對父母的不滿時,總是帶有怒氣與怨氣的,畢竟與父母是無法切割的血緣關係,不可
Thumbnail
我曾經以為很多情節是小說、漫畫、偶像劇裡才會出現的,但我忘了古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 怎麼會有如此感慨? 我曾經覺得會有輕生念頭的人,離我很遙遠,現在才知道那麼近。 拒絕也是一門很深的藝術!
Thumbnail
我曾經以為很多情節是小說、漫畫、偶像劇裡才會出現的,但我忘了古人云: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 怎麼會有如此感慨? 我曾經覺得會有輕生念頭的人,離我很遙遠,現在才知道那麼近。 拒絕也是一門很深的藝術!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願意示弱的人,即使在小五時罹患乾癬症,遭遇各種身心打擊,我也不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脆弱,我認為這是一種弱者的表現。之後隨著年紀越越大,我就越難以向他人示弱,但我卻漸漸地發覺,無法示弱是人難以喘氣,也無法真實的面對他人,畢竟誰沒脆弱的一面呢? 我在研究所時,完成了自我敘說的碩士論文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願意示弱的人,即使在小五時罹患乾癬症,遭遇各種身心打擊,我也不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脆弱,我認為這是一種弱者的表現。之後隨著年紀越越大,我就越難以向他人示弱,但我卻漸漸地發覺,無法示弱是人難以喘氣,也無法真實的面對他人,畢竟誰沒脆弱的一面呢? 我在研究所時,完成了自我敘說的碩士論文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在台灣傳統的文化觀念裡,總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父母的舉動總是為你好;如果有不是,那只是他們不懂表達,並非他們真的不愛。不會有自私的父母。
Thumbnail
在台灣傳統的文化觀念裡,總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父母的舉動總是為你好;如果有不是,那只是他們不懂表達,並非他們真的不愛。不會有自私的父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