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天空、廣闊的大海、如茵的綠草地,這樣的環境下討論共識營,實在是太棒了
猶還記得在共識營前,從台東孩子的書屋副執行長冠儒口中接到一個詞,叫做「好玩」。
英文形容詞 interesting 有「有趣」、「興趣」、「好玩」的意思,這個單字是源於拉丁文字根 inter,inter 是在...之間的意思,est 是最高級,ing 代表的是當下。
這彷彿是在告訴我們:
興趣就是以最高級(est)的形式投入當下(ing)的事情中(inter)
當你完全置身於事物之中,你就會找到一生摯愛的興趣,就會好玩。就像是書屋,要讓年度目標好玩可執行,必須我們自己,先以最高的形式,投入其中。
但我也問大家:
「非營利組織,我們有愛跟陪伴,但是陪到最後,你自己有反被榨乾的感覺嗎?」
「我們真的有在陪伴嗎?我們是否在陪孩子吃飯時心中擔心著募款?是否在提案時覺得自己實力不足想打退堂鼓?行銷活動的時候擔心身邊夥伴不夠力?還是我有全新投入在每個當下呢?」
這場為期 3 天的共識營,很幸運,能跟ZAZA眨眨眼的創辦人張維,安排在一前一後,一起很有默契的,共創三天的學習風景。
我簡單整理自己沉澱後的體會跟發現,寫下一些團隊討論後的思考,給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謝謝如家人般的書屋夥伴們,還幫我慶生 :) 真的超級感動
發現一:好玩來自於全情的投入,而非投入後的結果
就像愛一個人,不是為了拿來擔心分手,學習樂器不是為了考樂理檢定,讀書不是只為了求職,聽笑話不是為了記住它一樣。很多時候,快樂就只是快樂。
我們討論後發現,好玩其實跟年齡無關,跟有沒有被人看到無關,跟辛不辛苦無關,甚至跟自己無關。
為了讓大家可以區分這些,我們透過【心魔出沒】遊戲,在不同顏色的星星紙上,把工作中的障礙跟困擾寫下,一起腦力激盪排除它。再透過【工作任務維基牆】拼組出大家一整年的工作任務,視覺化讓大家看見彼此。
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用一整年的時間軸,回推當下的感受。因為有看見,就有機會理解。
在充滿顏色、彼此心打開的教室裡,全情投入,隨時迎接驚喜,這樣一來,如果成功就獲得果實,如果失敗就獲得智慧,整個過程都獲得快樂,豈不美哉!
發現二:「我沒有興趣」背後,其實是「我很害怕」的恐懼
英國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家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在《終結的感覺》中有一段描述我很喜歡,他說:
「時間先安頓我們,繼而又迷惑我們。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其實我們不過是安然無恙而已。
我們以為自己很有擔當,其實我們十分懦弱。我們所謂的務實,充其量不過是逃避現實,妥協現狀,絕非直面以對。」
是呀!有些時候聽學生跟我說,他對學習「沒有興趣」,其實是他覺得自己沒有學好的能力,或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所以才說學習「不好玩」,我「沒有興趣」。
母親對用3C產品、打電腦「沒有興趣」,也許是她覺得自己無法做到,或是不想讓子女覺得自己很笨。
畢業生出社會對投履歷找工作「沒有興趣」,可能是覺得自己的本事根本賺不到錢,或是害怕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心理的目標。
不是沒有空間跟機會讓他們學習,而是他們缺乏「全然的投入」,像運動員對比賽全力以赴的哪種投入,那種「對不知道結果事情的投入」。
生命其實就像鏡子,當你對生活抱持著極高的投入感,你全力的擁抱生活,生活當然也全力的擁抱你。你用「沒有興趣」當盾牌躲在自己的恐懼背後,把自己的生命隔絕、躲開,生命自然也就躲開你。
所以,我們一起討論,用【好玩感受溫度計】量一量大家的好玩體溫,接著用【GROW教練模型】自我把脈,再用【動機強化表】將既定的目標任務,試圖強化它好玩的可能性。
我特喜歡艾佛列德.德索薩的這首詩句:
「像沒有人看一樣跳舞,
像不需要錢一樣工作,
像沒有受過傷那樣愛,
像就要死那樣活著。」
這其實就是撇開恐懼,全情的投入生活的真諦。
因為投入,是找到生命意義的唯一方法,也是找到快樂的唯一捷徑。
猶記得多年前陪伴書屋的孩子創作音樂時,用圖象輸導討論的過程,好玩,真的才能記得一輩子,真的好喜歡這些孩子。
發現三:永不滿足的興趣感,會讓你幸福一輩子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的快樂,其實是源自緊張感的釋放,這也恰恰解釋了,帶有目的感的「興趣」跟「好玩」之所以不靠譜的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興趣是賺錢 (例如賺得100萬元),隨著你目標的即將達成,你的「好玩程度」跟「興趣感」將急速下滑,甚至有可能,你還會厭惡你之前的興趣 (例如你可能會說:當初我怎麼傻傻只想要100萬,也太少了吧,我到底在想什麼!)
這其實是件很可惜的事。
但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個更深層的興趣感,或者是一個永遠不被滿足的興趣呢?比如「愛」、「卓越」、「寧靜」、「助人」...這種長期深層的「興趣」,永遠無法被滿足的「好玩」,透過這個「無法被滿足」,你的力量將會越來越強大,你也更可以穿透生命,找到自身的幸福快樂。
這概念,讓我想到在《莊子.大宗師》中提到的一個詞叫「攖寧」。
「攖」是擾亂,「攖寧」是擾亂後得到安寧,我好好的,到深山靜坐,修身養性不是很好?為什麼要「擾亂」後,才能得到「安寧」呢?
莊子的說法是:我們人無法直接得到(或領悟到)一個自己沒有的東西,而是要經歷過巨大的痛苦後,如果走出來了,你將會比之前更有韌性,因此我們需要在擾動中,才能練就安寧的本事。
但這樣不是很煩嗎?要經歷過這麼多的痛苦才可以得到。有沒有更簡單、輕省的辦法?
其實恰恰相反。
透過「擾亂」,得到「安寧」,其實是一種祝福。
因為世界的變化跟擾亂是沒有止息的,用一個沒有止息跟深層的東西,將之變成你的修練,你將能夠讓混亂變得有意義,滄桑過後,就會懂得,而你的心,也將在經歷「攖寧」的過程中,鍛鍊的越來越澄澈清亮。
《莊子.大宗師》中「攖寧」的思考與解讀學習,來自這本好書。
所以,共識營的最後,我們用一趟【成功之旅】,讓大家經歷混亂、膠著跟痛苦的感受,再透過【藝廊漫步】欣賞彼此,最後再一起討論剛剛這段經歷...
課程結束前,很多人哭了,我想那個淚水肯定是感受到了什麼;也有看到很多人笑了,那笑容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的。
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從來就不簡單,但就因為它沒有止盡,也因此帶給我們無止無盡的快樂,有時這種欣喜不是開懷大笑,卻像旦暮偶遇好友,心生歡喜一般,我也在這次課程中,有這樣的感受。
結論:讓全身心的投入,成為自己快樂的泉源
雖因課後確診,上 3 天課,回家倒地休息了 10 天,課程回顧拖到現在才寫,但心卻是充盈的。
謝謝好兄弟彥翰、彥諦、冠儒,玩的很High又超認真的逸羣、杜羚、秋蓉、璟瑜,還有好多好久不見的朋友Lolo、玴誠哥,以及過去聽過終於見到面的小草、劭筠,以及過去較少接觸到,讓我更加了解的營運部夥伴劭劭、宣毓,還有行政的夥伴銘漢、晌仁、雅雯姊。
辦課程,我永遠相信,來的人,就都是對的人,開始就開始,結束就結束。
試著讓好玩的心情迎面撲過來,沒有任何的強求,沒有任何的侵犯,不用緊抓著目的,也不用焦急的評斷。讓這份真誠的好玩,將能夠豐潤彼此,持續的走下去。
我很願意,陪伴孩子的書屋一起,因為能跟你們一起,很幸福。
#孩子的書屋 in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