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從內感、情感到情緒反應的探索旅程 —— 陳明蕾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三樓,座無虛席,品學堂 #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 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臺北偏低的溫度,似乎更點燃了老師、家長對社會情緒學習的熱情。這次論壇以 #閱讀中的社會情緒學習 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多位作家、老師、分享者,帶領我們深入探索社會情緒學習與閱讀的奧秘。由於內容相當飽滿充實,令人感動,因此分開紀錄反思。

raw-image

我特別喜歡今天第二天早上,#陳明蕾 老師切入的角度,她開門見山地問大家:「究竟是什麼驅使著大腦演化出情緒?」

明蕾老師的引發讓我思考。原來,情緒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自於人類在生理上渴望「#維持生命恆定的本能」。

從生理機制到文化解讀,情緒如何形塑你和我?

​試想一下,當你肚子餓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你會感受到胃部空空的,甚至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這種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感知,就是「內感受」。內感受會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感到焦慮不安。這些生理反應,加上愉悅或痛苦的程度,以及被喚醒的「效價」程度,就構成了「情感」。

​接下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們的大腦會對這些複雜的情感進行歸類和命名,最終形成了我們所感知到已經概念化過的「情緒」。就像我們為彩虹的七種顏色命名一樣,情緒也是我們為連續的情感光譜賦予的標籤。不過情緒會受到文化的不同而影響,例如,在亞熱帶地區的臺灣,對雪就只是一種單純的分類,沒有更細化的命名,但對終年下雪的愛斯基摩人來說,雪的種類卻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有正在下落的雪、地面上的雪、積雪、柔然的雪、鬆散的雪、密實的雪等不同的命名,這就是因為文化而影響了我們命名感受的詞彙。

raw-image

從「情緒」到「感受」的旅程,一段「自我」的誕生

​從單純感知身體內部狀態的「內感」,到被賦予名稱的「情緒」,之後我們開始對自身的情緒產生評價和反思,就會形成「感受」。當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他可能會難過想哭。可以如果他的父母曾經告訴過他:「男孩子不許哭,要堅強!」他可能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認為自己難過到哭出來是不好的。這種對自身情緒的評價,就是「感受」。

​明蕾老師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解釋何謂感受:「情緒就像一道連續的光譜,而感受則是我們的大腦為這道光譜上的不同區段賦予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命名。

​然而,有趣的是,我們的情緒其實並沒有明確一刀切的分界線,人之所以能界定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感受,其實深深受到文化、價值觀、自我意識等影響。除了剛剛說到愛斯基摩人的例子之外,當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表達感受時,他的「自我意識」持續受到負面回饋或忽視,孩子可能會選擇關閉感受力來保護自己,這其實也是一種他對自己生命恆定的保護,不表達,其實就是他的表達,也因此會影響他如何理解和表達情緒。

​人類其實之所以跟AI跟野獸不同,就是因為有心智感受所以獨特,人類是唯一能夠反思「我」的動物,我們能夠對自己所處價值進行評估,甚至能夠進行細緻的心智推論與情緒辨識。

例如,看到一個杯子破了,一個幼兒會說:「破了?」(描述事實) 緊接著問:「誰打破的?」「為什麼打破了?」背後他想知道的是你會怎麼處理打破杯子的人。(資料來源:柯華葳2022語言、語文與閱讀) 這個孩子不僅有自我,而且還能推論其他人的意圖、信念跟行為後的影響,這就是自主意識跟心智建立的過程。

​明蕾老師分享了自己到國小指導寫作的經驗。面對一位下午第一節課上課時,仍趴在桌上、毫無寫作動力的二年級小男孩,她沒有強迫他寫作,而是選擇同理他的感受,並引導他用語言表達:

​明蕾老師:「你還很想睡嗎?」
小男孩:( 微微抬頭 ) 「沒有。」
明蕾老師:「OK,好,那我等下再來看你想要寫什麼。」
當小男孩沒有寫字,而是勉強畫下「三條線」時...
明蕾老師:「你畫的這是什麼呢?」
小男孩:「海浪。」
明蕾老師用輕鬆的語氣引導說:「哇!那一天一定都沒有什麼風,因為我看你的海浪很平誒,如果海浪如果有很大的風的時候,海浪應該會高高低低的啊。」
小男孩被陳老師的言語喚醒(應該是覺得這個老師很怪),開始認真思考海浪的模樣,並修改了他的作品。

​這個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當我們願意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以豐富的語言引導他們表達時,便能開啟他們的心扉,讓他們重新與生命連結。

raw-image

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豐富的情緒光譜,擁有更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呢?

​陳明蕾老師強調,閱讀正是培養社會情緒學習的關鍵!

​為什麼閱讀如此重要?因為文學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情境和人物情感,讓孩子可以安全地探索多元、豐富的各種情緒,提升對細微情緒差異的辨識能力,並學習如何應對不同的場景跟情境。透過閱讀,孩子可以擴展情緒詞彙,發展更細膩的感受力,並運用心智理論推測人物的意圖和情感,並結合自身經驗進行解讀,建立同理他人的能力。

​孩子可以在文學作品中,讀到人在大自然眼中的渺小與對天地的敬畏,也能讀到對偉人、古聖先賢、英雄們的欽佩之情,透過閱讀,孩子可以將書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與自身生活經驗連結起來,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自身的情緒感受,甚至會觀察到不同角色如何應對情緒挑戰,並從中學習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例如,有些角色會選擇壓抑情緒,有些角色會選擇尋求幫助,有些角色則會嘗試轉移注意力。這些不同的應對方式,可以提供孩子參考,幫助他們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

raw-image

閱讀是促進兒童情緒發展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情緒既豐富又獨特,需要透過細緻的描述、具體的情境來進行感受的建構,而透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故事或文學作品,孩子可以拓展情緒經驗,豐富情緒詞彙,理解他人情緒,建立同理心,並發展情緒調節能力。當孩子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小說,就像經歷了一場「情緒的旅行」,讓孩子在書頁間遊歷不同的情感世界,代入書中人物的情感與情節發展,將能豐富孩子的情緒光譜,最終活出更加精彩且充滿彈性的人生!

​我覺得這場講座,將情緒梳理得相當到位完整,也為之後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陳榕笙、張友漁等人的分享,建立了科學化的框架,我很有啟發與學習,趕緊書寫記錄。再次謝謝品學堂安排這樣精采的講座,也再次謝謝陳明蕾老師。

品學堂/閱讀生活 理解世界 創造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2/09
謝謝荃鈺分享!超棒的!已收藏! 讓我想到身邊一些"不太會表達情緒的人" 如果兒童可透過閱讀來學習情緒表達,不知青少年、成人,也適合嗎?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100會員
64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4/12/09
閱讀,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三位作家的故事,充滿情感與魔力。王淑芬:是閱讀,讓我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陳榕笙:好的文學作品像洗衣機,把酸甜苦辣的情緒交雜在一起,體驗著人生的複雜性。張友漁:一本畫了線的書,讀它十遍,將能壯大自己寫作的天賦。
Thumbnail
2024/12/09
閱讀,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三位作家的故事,充滿情感與魔力。王淑芬:是閱讀,讓我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陳榕笙:好的文學作品像洗衣機,把酸甜苦辣的情緒交雜在一起,體驗著人生的複雜性。張友漁:一本畫了線的書,讀它十遍,將能壯大自己寫作的天賦。
Thumbnail
2024/08/04
特地造訪一趟位在巴黎 20 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這座由拿破崙所設立的第一座公共墓園,占地43萬平方米,是巴黎市區內最大的墓園。
Thumbnail
2024/08/04
特地造訪一趟位在巴黎 20 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這座由拿破崙所設立的第一座公共墓園,占地43萬平方米,是巴黎市區內最大的墓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透過辨識和調適情緒的練習,你已經慢慢掌握到情緒發生的過程,也能夠開始練習改變、調節和控制情緒。這是一種心智成長的過程:當你瞭解自己的情緒來源,你就能調節情緒,更有機會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決定你想過的生活並實現成就。透過持續修改心智,當你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因為選擇不同,你的人生軌道將逐漸偏向理想的方向。
Thumbnail
透過辨識和調適情緒的練習,你已經慢慢掌握到情緒發生的過程,也能夠開始練習改變、調節和控制情緒。這是一種心智成長的過程:當你瞭解自己的情緒來源,你就能調節情緒,更有機會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決定你想過的生活並實現成就。透過持續修改心智,當你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因為選擇不同,你的人生軌道將逐漸偏向理想的方向。
Thumbnail
《情動於中》深入探討情感在生活中的角色,從哲學角度分析情緒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涵蓋愛、孤獨、憤怒、羞愧、嫉妒、依賴等情緒,並探討文化差異對情緒表達的影響。本書引導讀者認識情緒,從中學習成長,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情動於中》深入探討情感在生活中的角色,從哲學角度分析情緒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涵蓋愛、孤獨、憤怒、羞愧、嫉妒、依賴等情緒,並探討文化差異對情緒表達的影響。本書引導讀者認識情緒,從中學習成長,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個體在面對學校恐懼及情緒壓抑的過程中,如何慢慢學會自我療癒與情感探索。作者回顧了自己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經歷,揭示了高敏感性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並反思了自我趨向與成長的重要性。透過書寫與情感的覺察,作者最終瞭解到自己的能力及情感的真正來源,引領讀者思考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與負面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個體在面對學校恐懼及情緒壓抑的過程中,如何慢慢學會自我療癒與情感探索。作者回顧了自己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經歷,揭示了高敏感性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並反思了自我趨向與成長的重要性。透過書寫與情感的覺察,作者最終瞭解到自己的能力及情感的真正來源,引領讀者思考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與負面情緒。
Thumbnail
情緒如何形塑你和我?從「情緒」到「感受」的旅程,其實是一段「自我」的誕生。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豐富的情緒光譜,擁有更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呢?其實,閱讀是促進兒童情緒發展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情緒如何形塑你和我?從「情緒」到「感受」的旅程,其實是一段「自我」的誕生。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豐富的情緒光譜,擁有更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呢?其實,閱讀是促進兒童情緒發展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前幾天分享了有關孩子相關情緒與覺察的案例,一位line群裡的朋友因為最近浮現很多情緒,回饋我:連你的兒子都這麼有覺知,我怎麼這麼遜…! 聽到朋友的回饋,感到有些心疼。由於文案內容想藉由身邊的故事與案例,讓大家明白:情緒的發生不限負面情緒,過度也會是一種情緒,其次,不只大人需要訓練覺察力,孩子也
Thumbnail
前幾天分享了有關孩子相關情緒與覺察的案例,一位line群裡的朋友因為最近浮現很多情緒,回饋我:連你的兒子都這麼有覺知,我怎麼這麼遜…! 聽到朋友的回饋,感到有些心疼。由於文案內容想藉由身邊的故事與案例,讓大家明白:情緒的發生不限負面情緒,過度也會是一種情緒,其次,不只大人需要訓練覺察力,孩子也
Thumbnail
情緒是一個走向自由和完整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領域。這個將能量表達的過程中,很多的創傷積累了下來。所有人的情緒體都充滿傷口和創傷。 任何一個走在內在成長中的人知道不應該壓抑情緒,應該跟它們協調,最終是需要放掉它們。但是到底這些是如何運作的卻並不是那麼讓人清楚。
Thumbnail
情緒是一個走向自由和完整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領域。這個將能量表達的過程中,很多的創傷積累了下來。所有人的情緒體都充滿傷口和創傷。 任何一個走在內在成長中的人知道不應該壓抑情緒,應該跟它們協調,最終是需要放掉它們。但是到底這些是如何運作的卻並不是那麼讓人清楚。
Thumbnail
認真生活,認真理解自己 流於表面的談話,只是不想,也不願他人走入自己的心裡。又或者連自己也不在那裡,自己也站在自己的心門外。 聽說,時間可以稀釋那些哀愁與悲傷, 我說,時間是不是也帶走了感受的能力, 堅強了,是因為突破了?還是封閉了? 看見真正的情緒 看一些親子教育的書籍,那些教育專家們
Thumbnail
認真生活,認真理解自己 流於表面的談話,只是不想,也不願他人走入自己的心裡。又或者連自己也不在那裡,自己也站在自己的心門外。 聽說,時間可以稀釋那些哀愁與悲傷, 我說,時間是不是也帶走了感受的能力, 堅強了,是因為突破了?還是封閉了? 看見真正的情緒 看一些親子教育的書籍,那些教育專家們
Thumbnail
感覺是一切虛幻事件的核心。它從未確立過任何事情,但又和任何事情息息相關。情緒是埋在所有真實上面的塵土,不把它們清理乾淨,真相就無從裸露。——畢淑敏 緣起 每天我們生活中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開心的悲傷的,都會讓我們有所感覺,這些主觀的經驗我們通稱為情緒。在這篇文章我將會介紹情緒是什麼?
Thumbnail
感覺是一切虛幻事件的核心。它從未確立過任何事情,但又和任何事情息息相關。情緒是埋在所有真實上面的塵土,不把它們清理乾淨,真相就無從裸露。——畢淑敏 緣起 每天我們生活中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開心的悲傷的,都會讓我們有所感覺,這些主觀的經驗我們通稱為情緒。在這篇文章我將會介紹情緒是什麼?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情緒不流動,情緒阻塞在我們的身體裡,形成了障礙,讓我們細胞長成了不同方向。 小時候聽話、服從的孩子,內在有較多恐懼;經常被憤怒對待的小孩,他就容易發脾氣。
Thumbnail
情緒不流動,情緒阻塞在我們的身體裡,形成了障礙,讓我們細胞長成了不同方向。 小時候聽話、服從的孩子,內在有較多恐懼;經常被憤怒對待的小孩,他就容易發脾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