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寫「童心看世界」系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什麼是選舉?」

「童心看世界」系列,第一冊「什麼是選舉?」
這是這系列的第一本書,以下是我寫信時的一點心聲......
上大學時,誤打誤撞走入了政政系。一讀就是五年,從一個對這科一竅不通的本科生,到一名濫竽充數教本科生的小助教,當時只覺人生如戲。
七年前,生下孩子後,又重新走進校園,讀了家庭教育課。當時沒有想過,這跟我人生的上半場有什麼關係。
再次畢業後,一年間,竟看到熟識的社會變得陌生,基本的是非黑白與普世價值,居然一一改變。
只可以說,我跟大家一樣,是一位對這時代看不過眼的家長。
於是,我找回當年的筆記,很認真的問自己,今日的我,會如何教孩子?

明日之書

再看Equipo Plantel 在西班牙出版的《明日之書》,說《什麼是民主》,談選舉與資訊流通的重要,社會需要第四權監察;看《這就是獨裁者》,悲獨裁者容不下異見的聲音,要剪除不順耳的新聞;讀《關於社會階級》,痛的是扭曲的權利與義務,每個人本來都擁有同樣的權利,但在位者卻想要差別對待。「明日之書」寫在西班牙剛結束獨裁政權之時,作者希望為新生代帶來希望。

今日香港

今日,香港人再看民主、自由與公義,你希望孩子看到的是什麼?
不肯定這裡乘載著多少你的心聲,只想與大家一同珍惜與孩子共讀的機會。
我們曾經失去的每一點滴,就在打開繪本時,好好帶孩子翱翔大地,在浩瀚的書海世界中,找回重要的價值。
感謝在這路上遇見的你。
avatar-img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n B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兩天的網絡熱話一定是「哥斯拉」被分享了,到底分享是什麼? 界線如何定? 我以為,這是親子間才需要討論的話題,卻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也有這煩惱的。 數年前,我寫過一本親子書,書中的一篇說的正是 "It's OK not to share" 「分享」 = 失去心愛的東西 口水肩爭奪戰
我們會想新模式便利生活,故有共享概念。那麼你有想過,孩子也會共享生活中的事嗎? 原來,小朋友從BB開始已有共享概念,而他們共享的方式,就是珍貴的唾液 (Saliva Sharing) 嬰幼兒會從交換唾液這行為中,獲得社會線索,並以此作為親密關係的線索。
不過,研究卻告訴我們,希望小朋友能交到更多好朋友,原來跟我們有關係的。 研究發現,當媽媽感受到與她共同撫養孩子的另一半關係親密時,小孩子的成長就更健康,亦較容易與其他人 (朋友) 建立正面及深厚的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與另一半的關係如何,小孩子長大後與朋友的關係,也會如何。
雪雪 (我的大女兒)的學校是一所蒙特梭利(Montessori)學校,著重教小朋友的生活技能,按他們能力給於工作(工作Work 是蒙特梭利中老師給孩子的做的事),讓孩子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探索。我喜歡蒙特梭利教育中,給孩子思考的空間、進步的空間,以及努力嘗試的空間。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原來只是一個符號、兩種顏色,停或走,已經令孩子無所適從;那麼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說法、兩種態度,是與非,又會讓孩子落入什麼景況呢?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沒有不自覺貼了不少「紅箭咀」,讓孩子陷入兩難的不解之中?
這兩天的網絡熱話一定是「哥斯拉」被分享了,到底分享是什麼? 界線如何定? 我以為,這是親子間才需要討論的話題,卻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也有這煩惱的。 數年前,我寫過一本親子書,書中的一篇說的正是 "It's OK not to share" 「分享」 = 失去心愛的東西 口水肩爭奪戰
我們會想新模式便利生活,故有共享概念。那麼你有想過,孩子也會共享生活中的事嗎? 原來,小朋友從BB開始已有共享概念,而他們共享的方式,就是珍貴的唾液 (Saliva Sharing) 嬰幼兒會從交換唾液這行為中,獲得社會線索,並以此作為親密關係的線索。
不過,研究卻告訴我們,希望小朋友能交到更多好朋友,原來跟我們有關係的。 研究發現,當媽媽感受到與她共同撫養孩子的另一半關係親密時,小孩子的成長就更健康,亦較容易與其他人 (朋友) 建立正面及深厚的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與另一半的關係如何,小孩子長大後與朋友的關係,也會如何。
雪雪 (我的大女兒)的學校是一所蒙特梭利(Montessori)學校,著重教小朋友的生活技能,按他們能力給於工作(工作Work 是蒙特梭利中老師給孩子的做的事),讓孩子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探索。我喜歡蒙特梭利教育中,給孩子思考的空間、進步的空間,以及努力嘗試的空間。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原來只是一個符號、兩種顏色,停或走,已經令孩子無所適從;那麼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說法、兩種態度,是與非,又會讓孩子落入什麼景況呢?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沒有不自覺貼了不少「紅箭咀」,讓孩子陷入兩難的不解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近日看了一本書,特別喜歡,忍不住要趕快推薦給大家。書名是:少年國際選讀:洞觀20件國際大事 × 3大全球發燒議題。 在「出版序」裡,總策劃馮季眉 ,特別以「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寫了一篇文章。「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之高前所未見。......我們要為少年讀者解說時事與地緣政治、甚至民防與國防通識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選舉剛落幕,站在教育的立場不禁有話想說。 很多的選舉口號琅琅上口,什麼「票投某黨、青年上戰場」、「票投某黨、台灣變香港」,最後居然連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所謂「最好的選擇」都出來了,簡直是天花亂墜,令人啼笑皆非啊。 其實我最關注的是教育的議題,因為我們不能希騙騙子不騙人,只能期許傻子沒有那麼多!騙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文/戲雪】主要是摘錄筆記標題兩本書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並附上主觀的簡短感想,順帶提及個人打工助選時的小小回憶。另外推薦金石堂有「台灣政治」專區,值得鼓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近日看了一本書,特別喜歡,忍不住要趕快推薦給大家。書名是:少年國際選讀:洞觀20件國際大事 × 3大全球發燒議題。 在「出版序」裡,總策劃馮季眉 ,特別以「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寫了一篇文章。「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之高前所未見。......我們要為少年讀者解說時事與地緣政治、甚至民防與國防通識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選舉剛落幕,站在教育的立場不禁有話想說。 很多的選舉口號琅琅上口,什麼「票投某黨、青年上戰場」、「票投某黨、台灣變香港」,最後居然連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所謂「最好的選擇」都出來了,簡直是天花亂墜,令人啼笑皆非啊。 其實我最關注的是教育的議題,因為我們不能希騙騙子不騙人,只能期許傻子沒有那麼多!騙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文/戲雪】主要是摘錄筆記標題兩本書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並附上主觀的簡短感想,順帶提及個人打工助選時的小小回憶。另外推薦金石堂有「台灣政治」專區,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