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那些事(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病那些事(3)
在這個醫院待了28天就離開,你一定會覺得為什麼⋯當時健保局規定住院28天就要轉院,除非主治醫師願意幫忙寫報告,這樣才可以繼續住院,不過你跟醫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幫你寫就寫?有多少病人啊!但28天就轉院復健?說實在只是浪費時間,因為每個復健師都教的不一樣,28天能有什麼成績?可是目前說的是之前的健保制度,我也不知道目前的狀況⋯那時住院差不多14天就要排隊下一家醫院!但這時候這家醫院沒有跟下家醫院銜接上,我只能去一家地區醫院先等待⋯可這家醫院環境跟大醫院差多了,但是遇到一個「應該」是貴人的傢伙⋯暫且這樣稱呼他吧!
那時我的右腳膝蓋不能彎,好像是「張力」過大!(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只能像是一根砲管般伸直著⋯有個人看我這麼年輕可是腿這樣可惜,就每晚都過來按摩後折我的腿,折的時候痛到我都發火了,可不知道怎麼形容這股滋味給大家知道,每次看到他來病房⋯我都不理他,可他還是按摩後就折⋯我依然痛到快瘋了!持續過一個多禮拜我終於擺脫那個人去別家醫院了,不過我的腿已經能彎了⋯至少90度沒問題⋯可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他這過程也沒有跟我們收費,純粹只是「熱心助人」,他每次來按摩後離開都滿身大汗,我也是滿身大汗⋯其實多年後想起這一段心中⋯是感謝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765內容數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紀錄一下我的人生感悟吧!還有放一些小說⋯不趕時間就佇足一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進擊的宇牛 的其他內容
那些生病的事(2) 我一開始醒多久就轉院了,這裡遇到的陳姓男的物理治療師帥、高、人又好,帶著我做所有的復健,應該也是怕我受傷吧!畢竟那時候像是一個麻糬⋯職能治療師也是姓陳不過他是女生,長得很可愛~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相遇⋯ 陳姓女治療師抓著我肩膀搖說:你還年輕!不要想自殺 我不會說話只能在心中說:你誤
那些生病的事!(1) 記得有記憶是在頃斜床上,升上去的時候頭腦很清楚,一旦躺下之後就沒有意識了,我在上面的時候很不舒服⋯可說不出來,就只能一直瞪復健那個實習醫生,還記得他濃眉短髮的女生,但那個實習醫生常常露出一副很害怕的樣子,只能說抱歉了⋯我就說不出來⋯下來失去意識的狀況就一直在做夢!有3個⋯
那些生病的事(2) 我一開始醒多久就轉院了,這裡遇到的陳姓男的物理治療師帥、高、人又好,帶著我做所有的復健,應該也是怕我受傷吧!畢竟那時候像是一個麻糬⋯職能治療師也是姓陳不過他是女生,長得很可愛~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相遇⋯ 陳姓女治療師抓著我肩膀搖說:你還年輕!不要想自殺 我不會說話只能在心中說:你誤
那些生病的事!(1) 記得有記憶是在頃斜床上,升上去的時候頭腦很清楚,一旦躺下之後就沒有意識了,我在上面的時候很不舒服⋯可說不出來,就只能一直瞪復健那個實習醫生,還記得他濃眉短髮的女生,但那個實習醫生常常露出一副很害怕的樣子,只能說抱歉了⋯我就說不出來⋯下來失去意識的狀況就一直在做夢!有3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因為工作大意,造成膝關節韌帶受傷,幸好工作告一段落。  雖然吃了一星期消炎止痛藥,卻未見好轉,決定尋求復健科治療! 乖乖的掛號看診,醫師明白告知大腿肌腱緊繃,加上蹲著移動的姿勢,所以讓韌帶受傷了,好了原因確定,再來就是療程,有醫師交代在家自己做的,和復健課程,也排了三種在診所內的復健療程。電療紅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休息了幾天終於可以出院了,有一些功課回家要自律執行,痛與哀號也是必經過程。
看了多年的主治醫師辭職,醫師買了出國的機票卻沒買回程票,於是被轉診到其他醫院換了醫生,醫生說:你的末稍神經受損,長期吃止痛藥不是長久之計,控制血糖才是重點,可能你跟這新醫生比較有緣,你竟然願意戒掉喝茶及咖啡的習慣° 沒止痛藥吃後,曾半夜醒過來,看你用按摩槌打自己的小腿,還有次看你拿吹風機吹小腿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因為工作大意,造成膝關節韌帶受傷,幸好工作告一段落。  雖然吃了一星期消炎止痛藥,卻未見好轉,決定尋求復健科治療! 乖乖的掛號看診,醫師明白告知大腿肌腱緊繃,加上蹲著移動的姿勢,所以讓韌帶受傷了,好了原因確定,再來就是療程,有醫師交代在家自己做的,和復健課程,也排了三種在診所內的復健療程。電療紅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休息了幾天終於可以出院了,有一些功課回家要自律執行,痛與哀號也是必經過程。
看了多年的主治醫師辭職,醫師買了出國的機票卻沒買回程票,於是被轉診到其他醫院換了醫生,醫生說:你的末稍神經受損,長期吃止痛藥不是長久之計,控制血糖才是重點,可能你跟這新醫生比較有緣,你竟然願意戒掉喝茶及咖啡的習慣° 沒止痛藥吃後,曾半夜醒過來,看你用按摩槌打自己的小腿,還有次看你拿吹風機吹小腿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