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朋友同學跟我聯絡,第一個問題通常是問我:「你在哪裡?」或「你現在在做什麼?」。如果我回答:「我在家裡」、「我現在沒有做什麼」,這時,我們彼此之間常常會陷入三秒鐘的尷尬沈默。然後他們會自認體貼的好像幫我找個下台階:「對啦!對啦!你現在退休了,本來就應該好好休息,放鬆一下」。
九月某天傍晚,應邀出席某國小校友會餐敘,回到服務6年的小地方,隨手拍下一片田野中美麗的落日
更熟一點的人又會問:「你現在會不會覺得很無聊?」、「你會不會後悔退休?」、「你想不想去找其他的工作?」彷彿自己退休的決定註定就是個錯誤,他們想不通我這麼早退休幹嘛?
和我差不多同齡的校長班同學這兩三年並沒有人退休,比我高齡還認真在位的校長更大有人在。當然年金改革退休金縮水是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會當校長的人多半是一些閒不下來的工作狂。他們習慣透過塞得滿滿的工作行事曆彰顯自己的存在意義和重要性。他們一方面會好奇猜測我的退休理由,另一方面則揚言要參考我的退休生活有趣與否,來決定他們是不是要提出退休。害我連怎麼過今後的日子都有點壓力。
我還以為退休校長就和一般老師一樣,退休了就海闊天空,結果還是要被人議論檢視。
對大多數還算身強體壯、耳聰目明的校長同儕來說,一個非屆齡(65歲)甚至連55歲都還未到的校長會申請退休,最可能的因素是「另有高就」,例如被聘去私校擔任校長或主任,又或是到某個私人機構上班,經營第二春。如果沒有第二春,再不濟也要被教育局回聘當個督學或某某委員,然後時不時到各學校訪視、評鑑…什麼的。如果還有一點特別專長(如懂性平、教師輔導管教、課程發展、雙語教育…)還能常常應邀去各學校專題演講為教師們增能。
如果以上皆非,那麼一位退休校長至少要時不時在臉書上曬一下自己參加OO讀書會,顯示自己依然持續學習進步;又或是去健身中心做瑜珈練肌力,然後放一張即使30歲時都做不出來的高難度動作照片,最好再公布自己體脂下降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贏得眾人的讚歎嚮往。現在解封了,能出國旅遊至少也讓別人羡慕嫉妒。
像我這樣,以在家生活為主,既沒有第二春,也沒任何學校單位邀我去演講,然後讀書運動尚無所成,因為房子整修也沒錢出國的狀況,根本就是不太理想的退休生活。
所以當他們聽到我退休後沒有另謀高就、多數時間在家裡,沒有特別做什麼事,大概都開始擔心我會不會走向自我封閉?逐漸消極頹廢?退休生活過得不好?可能下一步就預期我應該快失智了。
很多年前看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電影,對其中一句話一直念念不忘:
「無所事事的甜美」。我那時就在想,那究竟是什麼感覺呢?境界高的人,可以邊工作邊適時放鬆體驗這種感覺,可是我一直辦不到。以前工作時即使休假,心情仍無法完全放鬆。學校裡大家公認的定律就是:「班級總會在導師請假時出亂子;學校總會在校長休假時有事」。所以,我從享受過甜美的感覺。
終於,現在有機會來享受「無所事事的甜美」了。其實這三個多月來,我覺得每天的時間過得比上班時還快。常常做一件事還意猶未盡時,一天就結束了。興之所至在網上看到一家排隊美食,當下立刻說走就走去嚐看看,享受一下非上班日不用排隊太久的樂趣;也排定了一週一天就隨興在城市裡亂走隨便逛,看看平常日的街頭是什麼情景。
高中時,搬到六張犁一帶,早就忘了地址,附近也蓋了捷運、大樓大變樣。某一天,決定來個舊居之旅,只能憑依稀的印象,找到都市中的老舊平房。
或許退休生活就是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狀態吧!我告訴朋友們我沒做什麼事,我過得很好,他們可能還覺得我是逞強的違心之論。但是,我現在好像也無須證明誰對誰錯,畢竟,現在的日子就是我自己在享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