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一個結合學習、玩樂和工作三合一的退休生活模板—我讀老黑的《Fire,然後呢?》

iamsisphe
發佈於懶洋洋的退休生活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退休之前的一兩年還是有對退休生活做了一些功課。那時對我比較有啟發的,應該是老黑的書還有嫺人的部落格以及她後來的粉專

之所以比較關注這兩個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年齡比較相近,我們都是1960年代出生,現在大概是5、60歲的年紀,在成長背景、面對環境及想法上會比較類似,對我而言可複製性比較強;二是兩位都提早退休,老黑45歲退休,嫺人則是在49歲退休。不管是自願早退或者是被退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屆齡退休。以前認為退休是「老人家」的事,退休生活就是在家泡茶聊天,含飴弄孫,從此過著養生清靜的退休悠閒人生。但對於「提早退休」的老黑或嫺人來說,他們都在正值壯年還有工作能力就退休,對退休生活、對於未來,他們都行有餘力採取主動積極的做法,雖然我是年過50多才退休,比他們晚得多,但和我的同儕相比,我還是算早退的,所以他們兩位退休後的經驗,依然值得我參考。

這次先來說老黑最新出的書《Fire,然後呢?》。老黑的書我之前看過前面的兩本《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以及《老黑的FIRE生活實踐:財務自由,實現自我不是夢》。這三本書我覺得他的核心理念是一樣的,主要有:「閱讀」和「旅行」是退休之後一定要養成的習慣、退休後要找到會做、喜歡做、做了有意義「職志」,以及做好健康管理。其他關於金錢觀、人際關係或異地退休,也都在這三本書中有提及,說法也差不多。

raw-image


這本書會吸引我繼續購買的原因,主要還是我知道他之前曾經在出國郵輪旅行時,憂鬱症嚴重的發作了。對於一心嚮往提早退休的人來說,這種事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就像我之前提到,太多人對退休過度美化,以為退休了,就解除一切源自工作的束縛和壓力,從此海闊天空,怎麼退休後反而得憂鬱症呢?更何況老黑的退休生活多彩多姿,既當街頭藝人,又是網紅,實踐的都是他書中理想的退休生活,又怎麼會在做自己喜歡的旅行活動時憂鬱症發作,還不得不中斷郵輪旅行回台就醫?所以我還是買了這本書,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對我最有感而且我已經開始執行或決定嘗試執行的有三個部分:

一、接受老化的必然,但要努力維持人生下半場的生活品質

我自己大概在40多歲就開始面臨各種「初老」的不方便了:視茫茫、髮蒼蒼,只差還沒有齒牙動搖。有時身體不適去看醫生,醫生就很直白的告訴我:「這是老化的現象!」、「這是你這個年紀必然會開始有的狀況⋯」很打擊人,但我也不得不正視自己真的已經過了身體的巔峰,接下來只會一路往下走的現實。老黑則在書上說:

老化不可逆,預防重於治療

他認為「年過中年的身體就像中古車,維修保養不可少,盡量保持堪用、可用多年就好。」好吧!我也是台無法舊換新的中古車了,除了定期保養,也只能小心駕駛、愛惜使用,在完全報廢前,最好還不需要有進場大維修的狀況吧!

但怎麼讓老化漸往下坡的時間慢一點,甚至避免斷崖式下跌呢?在心態上和做法上有三個重點:

(一)維持生活習慣與內心世界的平衡

為什麼像老黑那樣的人生勝利組退休後居然會得憂鬱症呢?他自己檢討原因,最初是在2017年因為罹患青光眼,擔心可能導致失明,極端焦慮導致憂鬱。只是之後因為手術順利,所以憂鬱症狀緩解。

2022年憂鬱症再次嚴重發作,可能原因有三:

1.人生勝利組的壓力累積:對於學業或事業有成的人生勝利組,雖然經濟工作的問題較小,但可能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壓力,而且這種人多半求好心切,長久以來,就潛伏憂鬱症發病的可能。

2.電腦科技和「網紅文化」的影響:老黑認為,我們這代人是唯一經歷電腦科技從無到有的一代,所以需要承擔變化以及學習新技能帶來的壓力。此外,社群媒體催生的網紅文化讓他這樣一個也透過粉絲頁變成網紅的人,開始在意起貼文的按讚數,因為重視網友的偏好寫出來的東西無法完全忠於自我,再加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開始產生焦慮感。

3.旅行時環境快速變化可能誘發憂鬱症的發作:他說發病時,郵輪航行正跨越大西洋,十天內調整七次時差,可能造成睡眠時間大亂,身體適應出了問題,於是憂鬱症發作了。

而這場病給他的啟示就是「生病和人生是否勝利關係不大,和生活習慣是否良好,內心世界是否平衡更密切相關…」

而我學到的就是:造成身心疾病大致有「心因性」和「生理性」的成因,所有人都可能生病,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生病的人。而造成生病的原因,像老化或遺傳這些因素自己可能無力改變,但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適自己不要自尋煩惱、自找壓力、因為在乎或戀棧某些過往榮光而無端失落…則是自己要學習的功課。

(二)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重要

老黑認為,「人的壽命不該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生老病死,自我實現的過程。」貫穿全書,他一再強調「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重要」。

我認為所謂的退休後「活得好」,至少體現在兩方面:

1.不健康餘命的時間愈短愈好,既能好活也能好死

老黑認為台灣健保制度雖然完善,但重點卻放在延長壽命而不是延長「健康」餘命。也就是重治療而不重預防。所以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雖然超過80歲,但「不健康餘命」的時間卻長達八年多,這不但代表人們將度過一段很長的悲慘歲月,還可能將家人一起拖下水,也造成社會極大的負擔。

所以雖然我們活得夠久了,但最後這不健康的八年,卻活得很不好,偏偏還死不了,這樣的活著,一點品質都沒有。

與我們對比的是北歐國家,他們的平均壽命和我們差不多,不健康餘命卻比我們短得多。也就是說進入人生下半場,北歐國家的人有比我們更長的時間和更好的條件享受生活、完成心願,臨終前也不至於留給後人或社會過大的負擔。這當中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北歐國家重視預防醫學,也能坦然接受死亡的必然,不做過度而徒勞的醫療。

所以盡早養成健康習慣(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飲食、定期體檢以及運動的習慣等)、預立醫療決定書及遺囑應該是「活得好」也能「好死」最有效的方法。

2.過有品質、有意義的退休生活

老黑認為,快樂退休三要素是金錢、健康和職志。金錢和健康是支撐快樂退休的兩條腿,少了任何一條人都會垮掉。有了健康和金錢,才能保障退休生活的品質。這其中要把健康當第一優先要務執行,畢竟錢花掉可以再賺,健康失去可能就回不來。

但只有健康和足夠的金錢雖然可以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但並不保證退休後能過得快樂。

有人一退休,每天睡到自然醒,追劇追到三更半夜。一開始生活是很自在盡興沒錯,但久了,開始會覺得頭昏茫然,還有一點點浪費生命的心虛;有的人追求小確幸,到處呼朋引伴、聚餐聊天。這些短暫的快樂,可能只是在退休後比起工作時,多了一些放鬆自在,但喧嘩熱鬧過後,往往更感空虛失落。

退休後變得空虛失落或生活無聊乏味,可能是很多退休族最害怕發生的狀況。但在金錢和健康無虞的狀況下,為什麼退休依然不快樂?

老黑認為,人生在世並不是為了追求健康和金錢,就如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滿足最基本的生理、安全、歸屬和尊重後,只有踏上「自我實現」之路,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人生下半場正是自我實現、完成夢想的最好時機。

想自我實現,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興趣嗜好,也許以前被主流社會價值掩蓋、被追求名利的企圖拋下,但退休後,功名利碌已經不再是人生的重點,這時反而能好好釋放出塵封已久的內在需求。這個需求也許是創造也許是助人,總之,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做會做、喜歡做,有意義的事,自然就能形成功利之外的人生新目標,生活因此充滿源源不絕的樂趣和意義。」

(三)趁早儲蓄「健康資本」

這大概是我退休之後比較有感也比較努力執行的部分。退休之前的四年,我的下班時間幾乎有一半都要先去復健診所報到,家裡常備各種止痛藥、酸痛藥貼以及胃腸藥。偶爾甚至需要到醫院拿失眠藥的長期處方箋,這些問題大概都是自己生活失衡、作息不定、飲食失調和姿勢不正確造成的各種毛病。

在退休後,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飲食調整以及規律的運動,以前這些狀況幾乎都獲得明顯的改善。現在我則每週到健身房3~4次,重點是做肌力訓練,避免老後的肌少症或肌無力的狀況發生。

老化不可逆,而且之前我對健康提早透支太多,現在能做的就是止損,甚至盡量做一些小小的增益,以前的錯誤作息造就退休前不太健康的我,現在的我重新儲蓄健康資本,希望能打造未來健康活到老的自己。好消息是,目前的努力,的確讓我比剛退休的時候,生活輕盈、健康有活力多了,櫃子裡的胃腸藥和止痛藥也極少再動用,差不多要放到過期了。

二、打造結合學習、玩樂和工作的人生下半場

有一次搭捷運,隔壁兩位看起來約六、七十歲的女士在聊天,其中一位女士感嘆說:「我現在如果太早起床,就會覺得一天時間太多,沒事情可以做,好無聊!」

如果退休後的生活都像那位女士一樣,沒事可做,連太早起床以致時間太多變成困擾,那麼退休簡直就像逃離勞心勞力的「工作地獄」後又掉進無所事事的「退休地獄」。要解決退休的無趣、無聊、無所事事的問題,或許就可以參考老黑書上的做法。

(一)重新定義「退休」:退休只是退不是休

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提早退休。即使是65歲屆齡退休的人,也多半還擁有不錯的精力和體力。加上現今壽命延長,如果所謂的「退休」,就意味著從職場退出,只能每天從事不勞心勞力的休閒活動,那麼退休以後的人生大概真的萬事皆休了。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嗎?》這本書的序中,老黑提到,他本來不想用「退休」這二字,但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用語,所以他希望不久之後會發明一個新詞,能準確無誤的描述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因為將有愈來愈多人在四十多歲開始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對老黑或許多退休的人來說,他們退休的目的,只是退出工作職場,從此不需再為金錢而工作。但「退休」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休,不但不休,還要比過去更加專注於工作,樂於工作。只是這份工作不在乎頭銜,不計較薪水,而是藉由投入自己喜歡並擅長的工作,幫助別人或實現自我。

這份工作,最好就是能和自己的「職志」結合。

(二)找到會做、喜歡做、能自我實現的「職志」

「職志」簡單的說就是自己會做、喜歡做,做了覺得有意義的事。

如果不知道職志是什麼,就要去尋找。方法之一是重新審視自己的興趣嗜好,因為職志正是興趣嗜好中最突出的那一項。

也可以回想看看,在做哪些自己喜歡且有挑戰性的工作過程中,會常常忘記吃飯、睡覺、忘記時間,進入「心流」的狀態。此時所產生的心流是喜悅的主要來源,而當時所從事的工作很可能就是這個人的天生職志。

如果還是找不到,老黑建議從「創造」這個關鍵詞下手。創造就是無中生有,舉凡藝術、工匠、園藝、製造等,都是創造。創造的過程中充滿學習和成長樂趣以及完成目標的成就感,使得生活多姿多彩意義非凡,任何的創造都沒有終點道路無限寬廣。

除了創造,「幫助他人」是另一個考量方向。許多退休族加入志工行列,發揮自己的能力或專才也是符合職志會做、喜歡做,做了感覺有意義的事。

找到職志,投入職志,會讓退休生活快樂精彩,目前我還停留在找職志的過程中⋯⋯

(三)創建結合學習、玩樂和工作的時間模板

這大概是全書中對我最有啟發的部份。退休以後,我一直過著隨心所欲、自在懶散的生活。雖然不會太放縱自己的生活作息,每天也自覺愉快充實,但偶爾還是閃過一絲絲困惑與罪惡感,自問:「我這樣過日子好嗎?會不會太懶散?」、「我是不是應該去學點什麼或再去找點其他事做(不是指重回職場,而是做點和社會有連結且自覺有意思或有意義的事)?」、「我能一直這樣再過十年、二十年嗎?」

但是一想到如果去學點什麼或找其他事做,感覺自己又要被某個既定的工作或學習課程綁住,那種早年被學業及工作壓抑束縛的不甘心和不適感又油然而生,於是又不了了之。直到讀了老黑書中的這段文字,我忽然有種被點醒的感覺,他說:

事實是學習、玩樂、工作,這3件事本該融為一體。只有學習沒有樂趣,就像只為考試升學的枯燥學生時代,一旦畢業所學就還給老師;只有玩樂沒有挑戰,時間一長必定失去樂趣,需要更大刺激,以致落入「快樂水車」陷阱;而只有工作沒有學習或樂趣,豈不就像沒有退休?
不須拘泥於如何分配學習、玩樂、工作的比例,有些活動本身就包含這三種元素,很難劃分清楚。

我恍然大悟,退休之後的時間安排,不需要像學校的功課表、行事曆一樣,星期一朝會,星期二晨讀、星期三運動⋯⋯;第一節週會,第二節班會、第四節社團活動⋯⋯它不必然以一天或以一週為單位;甚至因應個人狀況還能以一個月、一季,甚至一年來安排,但是時間模板中一定要有工作、玩樂和學習這三種元素。

掌握這個原則,就可以打造適合自己的時間模板,這個時間模板的分配,還要遵守三個重點:

1.留出充足睡眠和運動時間,這兩件事是身體健康基礎,再忙都不能妥協。

2.把最精華的時間留給職志(例如畫畫或寫作)。

3.安排足夠休閒娛樂和閱讀時間。

除第一個重點每天都必須安排之外,其他的,就視狀況調整比例。

看完這本書後,我開始試著安排我自己的時間模板。目前運動和睡眠時間都已經特別保留也運作良好。接著我還開始每天至少閱讀一小時(盡量固定時間),閱讀對我而言,既是學習,也算是一種玩樂。預計六月之後,再去找個有興趣的東西上課學習。

休閒娛樂大概一週會有一兩次活動,然後一年會有三次以上的國內旅行及兩次的國外旅行。

比較可惜的是,我還沒找到自己的職志是什麼?在還沒發現職志之前,就暫時以我現在還算喜歡的寫作為主吧!所以白天不出門的時候,大約花一兩個小時自由寫作,或者是寫寫文章或粉專

能建立好這樣的模板,對於退休生活會篤定許多。絕對不會有沒事可做的時候,反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有趣。

三、做好退休後的聰明投資,豐富人生的體驗

這裡投資的是「時間」和「金錢」。我在退休之後,發現時間愈過愈快,餘生似乎愈來愈短;金錢則不一定。

其實我發現自己退休後的花費似乎比工作時更多,本來有些自責為什麼退休後這麼愛花錢?但看了一些資料,好像也不是只有我如此,五、六十歲退休時,有閒暇有活力,所以花費在享樂或旅遊的支出變多了,等七十多歲後,食慾和活動力都大減,待在家裡,除了醫療支出外,大概有錢也沒力、沒處花了。這麼一想,對於如何在人生有閒有活力階段聰明花錢,對我來說就是個重要的功課。

另一方面,我發現退休後,即使房子花了一筆大錢整修,又不幸剛好在2022退休那年遇到股債雙殺,資產蒸發到令人心痛,但最近盤點我的資產,發現和退休之前的高點相比似乎不減反增。

讀完老黑的書,對我來說,這下更有底氣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讓我愉快的事。對退休人士而言,時間和金錢都應該投資在能發揮職志與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上。所以,聰明的投資我分成兩個部份:

(一)投資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1.貫徹把學習、玩樂和工作結合的時間模板,並且挪出一些時間給必須要做的事情。

在時間分配上,運用前面所說的「將學習、玩樂和工作三者合而一」的時間模板,讓自己每天動力十足、愉快充實。

此外,還是要保留時間做必要的事如:有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與廣泛的閱讀等。如此一來既能有益身心,也能增長知識豐富人生,這是聰明投資。

2.該做、想做的事,不要延遲

人生前半段,大概深受「棉花糖實驗」影響,總是習慣性的延遲花費、延遲享樂,好像這些克制和忍耐,一定可以換來最後的一個大獎—But who knows?

更別提,有些延遲只是自己的慣性拖延,或者是不想早點面對自己的藉口。

到了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我覺得還是早點誠實面對自己心裡的渴望或是心裡的排斥。想做的、該做的,應該馬上去做;討厭的、該除之而後快的,也要盡快清理。這樣人生既能不時獲得喜悅與滿足,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擾負擔,清爽快意許多。

就像老黑在書上說的:

有些人常把「以後有空再說」,「等到XX時候,我要去做XX事」掛在嘴邊,反映出的是沒有活在當下。事實是,他們等待的時機或狀況很可能永遠不會到來,而生命就在等待中蹉跎流逝。

3.旅行是最好的投資

退休之後,把錢花在旅行上是最好的投資,因為人生經歷必定重於擁有物質,人也因為經歷的積累而在心靈上變得更加富有。

旅行是既要花錢也要花時間的投資,但是老黑非常贊同這項投資,因為那是創造經歷的好方法,還能擴大視野、學習成長,而且旅行真的很好玩。所以,這也是個很值得的投資。

(二)合理的管理與花用金錢

有許多人對於決定退休最大的障礙就是擔心錢不夠用,但對老黑而言,他認為錢永遠沒有夠用的時候,但如果有3個金錢觀:夠用就好、簡樸生活、破產上天堂加上做3件事:確保有足夠醫療保險、不可以有負債和要有自住房就能避免退休老本不夠用的焦慮。

對於金錢的花用和管理,我認為書中能認同或執行的部份有三項:

1.錢足夠用就好,目標是「破產上天堂」

雖然我退休後金錢花費變多了,但檢視一下,主要還是花用在吃、家用品及退休後增加開銷的旅行及運動健身上,原有的消費型態和習慣並沒有太大變化(如我沒有亂買奢侈品或其他超過我能力範圍的奇怪支出),所以雖然每個月信用卡都刷得有點多,但幸好每個月我也都能全額付清,勉強安慰自己有「量入為出」。

老黑書中主張「個人必須按照計劃中的退休生活形態來決定目標,一旦確定就不該再有大改變。」他建議應該過簡單樸素的生活,包括心態上從物質積累轉換成斷捨離、簡化生活和人際關係與使用可耐久的環保物品等,這樣可以大幅降低財富自由的門檻,除了減少經濟壓力外,更能將有限資源花在有用的地方。

而老黑主張的「破產上天堂」,是在不留或只留限量金額遺產前提下,花光個人名下所有資產。而這樣的「破產上天堂」是雙向的,不留或小留財物給後人的同時,也不期待後人奉養年老的自己。老黑是頂客族,我則算單身族。在思考死後遺產上,這點我們不謀而合。許多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同學或朋友,也早就不抱著"養兒防老"的期待。朋友V曾說,她會自己張羅自己老後照護所需,目的就在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無需為了照顧自己而犧牲他們的人生。

即使是有子女者,還是可以參考「破產上天堂」的想法。為了留遺產給子女而不敢或不願花錢,有時反而造成子女爭遺產反目成仇或躺平不想努力。另一方面,與其等自己死之後才讓子女繼承遺產,還不如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善用金錢,創造自己和家人美好的回憶(如家族旅行、聚餐)或在他們正好需要時給予“適當“的資助(前提是合理必要且不影響自己生活,而不是挖老本卻助長子女不勞而獲的心態、對父母的情緒勒索或大手大腳亂投資的錢坑上)。切記,老黑認為退休後3大意外支出就是醫療、資助子女和詐騙。

2.懂得聰明花錢,而不是省錢

不管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或是「人在世間,錢已花光」都是很悲慘的事。老黑說,賺錢的目的從來不是賺錢本身,而是將賺來的錢花在創造人生經歷上;錢其實並不值錢,只有用在對的地方才有價值。所以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當然也不要為了省錢而省錢。

如何「聰明花錢」是所有退休族的必修功課。老黑不建議為老年醫療或留遺產給子女而不敢或不願花錢。他認為人生的目的不是為長命百歲或為子孫賺錢,特別是他看過不少很會存錢省錢卻不斷延遲花錢的長者,到了晚年才發現有錢沒地方花或沒能力花,就是沒有考慮時間因素的後果。所以在支付完生活必須開銷並確保有必要的保險後,應該將錢花在創造經歷、發展興趣嗜好、學習成長或回饋社會上。總之,將錢花在跨越溫飽線後有助於實現理想的地方就是「聰明花錢」;反之不管花錢或不花錢,都是一種浪費錢。

3.退休後的理財要慢下來

可能是今年以來股市有超乎預期的好表現,我發現不少正在規劃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都更積極投入股市賺錢行列,甚至動用財務槓桿,借錢投資以加快資產累積的速度。我不是理財專家,也不懂計算這樣的風險和報酬的機率各是多少。我覺得還是回歸到自己退休的目的來決定自己理財的方式。如果退休的目的就是想要享受人生或實現自我職志,過度"積極"或躁進的投入股市,反而會打亂自己退休的節奏,破壞退休的心情。這時不妨參考老黑的建議,他認為「退休後的理財要慢下來

許多退休族把重點放在理財上,我倒認為這部分最不需要花時間。把過多精力放在鑽研理財產品不會帶來更多回報,理財所花費的時間和績效並沒有正比關係,事實上還經常成反比,因為過於頻繁的進出金融市場,既不能帶來最關鍵的複利效果,還很容易陷入追漲殺跌跌的陷阱。

所以他主張退休後的投資理財只需把握2個原則,ㄧ長期、二分散,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穩健被動收入。平日養成記帳習慣能確保量入為出。簡樸生活對達成財務自由門檻,消除金錢焦慮大有幫助。

四、結語

上週五晚上我去聽了黃惠如的《慢老2.0》新書發表會,然後驚覺怎麼自己這一年多來老是在關注衰老、生病這些主題?難道退休後太閒太無聊,以致於過度焦慮自己生病、衰弱或變老這些事,然後總是專注“老人養生"這回事?

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重視健康,開始運動和均衡飲食的生活型態,也是確保自己的退休生活能夠有品質,不被突然的疾病或體力衰弱破壞的方法。只要不會過份到草木皆兵的神經質狀態,有養生總比不養生好。

畢竟享受人生、聰明花錢、豐富經歷,發揮職志和自我實現,都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得到做得盡興才是。

《退休日常紀錄,歡迎觀看臉書同名粉專【懶洋洋的退休】https://www.facebook.com/Mylazycozyretirement/》


93會員
33內容數
111年8月1日,終於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只是任憑之前為退休做了無數的計畫或勾勒了多麼美好的遠景,好像從退休的第一天開始就全部走鐘了。這裡就是思考紀錄所有關於退休想問的、想做的、期待的、害怕的及不得不經歷的一些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幫單字們編一個故事架構,創造連結感才記得住喔很多時候背了單字,可是遇到適合講的場合還是講不出來 我覺得有個方法是自己腦補一個故事架構把這些單字串起來,這樣之後遇到類似的情境比較容易講出來
Thumbnail
avatar
凱茜女孩
2023-12-08
創建一個每個人都想居住並繼續居住的SDGs城市~埼⽟県春⽇部市春日部市位於埼玉縣東部關東平原的中心,距離東京都心約35公里,面積66.00 平方公里,目前人口230,868人,是蠟筆小新的故鄉,從東京的「淺草站」出發,乘坐「東武伊勢崎線」不需換乘,就能直通「春日部」站,一到車站就會發現到處都是蠟筆小新的要素。在江戶時代春日部是傳統的「桐木衣櫃」和「桐木箱」的生
Thumbnail
avatar
喬以思
2023-11-15
打造個人網站的現代指南—如何創建一個能夠促進職業和個人成長的個人網站如果你想學習如何打造一個能夠促進你在職業和個人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人網站...
Thumbnail
avatar
miss aloha
2023-09-24
創建一個適合各世代人、年輕人和老年人居住的城市~宮城県東松島市東松島市位於宮城縣東部,是一座自然環境豐富、城市功能便捷的舒適城市,西側是日本三大名勝的奧松島,被譽為以自然、美食、活動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溫柔友善的“人情溫暖”是這個城市最鮮明的特色。航空自衛隊松島基地就在東松島市,當飛機飛行訓練進行時、松島空軍基地航空祭、東松島夏日祭、藍色脈衝號的特技飛行都為天空
Thumbnail
avatar
喬以思
2023-09-10
全球首創獨一藝術療癒之旅 陳玟蓉《遇見・一見》個展26日登場圖說: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右)看中了陳玟蓉(左)的天賦和潛力,並親自策劃了她的首次個展。 【李婉如/ 報導】藝術家陳玟蓉即將於8月26日至9月3日,在波翼藝術中心(位於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3巷37號B1)舉辦名為《遇見・一見》的藝術療癒個展。此次個展將呈現她對中華文化古典水墨畫的獨特融
Thumbnail
avatar
時尚品味生活誌
2023-08-22
「人類圖」所帶給我的領悟:讓我們一起來創建一個不糾錯的世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其實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越發感覺界線模糊!以前的我總認為這個社會非黑即白,當一個人有我所看不慣的地方,我就想與之疏遠,後來回頭才驚覺:我竟因此而沒了朋友!對於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選擇包容、選擇接受、選擇避而不談、也可以選擇就此相忘於江湖,但千萬不要有想要改變對方的心態。
Thumbnail
avatar
athena
2023-02-25
學習目的是實踐,是一個自我增值的過程,能應用在生活上的學習才是真的學到,來賓:科學日常實驗創作者-阿駿日常贏了升學制度卻失去了創造能力 臺灣的代工業很強,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升學考試制度。因為在升學考試的制度之下,我們養成喜歡正確的答案,不需要思考,只講求效率和速度完成目標,為了達成所謂的“良率”慢慢地失去思考的過程,不再擁有個人的想法和觀點 自學的能力等於未來的競爭力
Thumbnail
avatar
珊迪兔
2022-03-08
種一個「人生的節奏」 宋若甄從倡議者到實踐者宋若甄,身為一位長期關注土地環境的倡議者,她很有感觸的是,報告寫得再漂亮,終究很容易變成只是一份報告書放在架上,人生歲月就這樣被積在書架上了,「種一塊田、守一塊田」,實際付出行動,突然間她覺得這是一件要做的事。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1-10-03
為了脫單,他創建一個交友網站…可配對黃金單身漢只有一位:他自己美國29歲男子柯林.歐布萊恩(Colin O'Brien)使用交友軟體多年,卻極少獲得約會,於是他創建一個交友網站,渴望脫單。在名為「與歐布萊恩有約」的網站中,他簡直吃了誠實豆沙包。從身高、體重到疫苗接種狀態,甚至連稅務級距都詳列。和其他網站不同的是,這個交友網站只有一位黃金單身漢——他自己。
Thumbnail
avatar
人間田野觀察家
2021-09-21
帥爸科技育兒:幫孩子創建一個說故事的節目吧!大家的寶貝大概幾歲開始學說話? 帥爸從帥帥一歲開始訓練他「說話」。
Thumbnail
avatar
Lilian Chiu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