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場:閱讀接龍讀書會--分享三個心得、一個行動,帶出下一本書 - 我的第二本書 《六頂思考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經過「閱讀接龍」第一次讀書會《逆思維》(請見本文)之後,我選的接續書是《六頂思考帽》,原因是《逆思維》書裡提到人們的思考、溝通有時會套用以下幾種模式進行:傳教士(宣揚理想)、檢察官(指出對方錯誤,贏得爭論)、政治人物(尋求支持與認同),但作者建議應該要加上「科學家」這種模式(透過實驗發現真相)的心態。在讀這一段時我想「如果和《六頂思考帽》比較有什麼差別呢?」於是就決定下一本要讀《六頂思考帽》

raw-image

說起來雖然我已經聽過「六頂思考帽」這個方法很久(超過20年以上),但一直沒讀過這本書,也沒運用過這個方法,也算是「那些錯覺以為自己已經讀過的經典」之一。(笑)

《六頂思考帽》作者是「水平思考之父」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他持續提倡「思考是一種技能」的觀念,他所創造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一詞已被收錄在《牛津英文辭典》中。著有73本相關書籍,包括《水平思考法》、《六頂思考帽》,並創立了國際創造思考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reative Forum, ICF)推廣創意思考的方法。

《六頂思考帽》以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思維模式,分別是:

  • 白色思考帽:中立、客觀,代表思考過程中搜集證據、數字、訊息等中立客觀的事實與數字。
  • 紅色思考帽:直覺、情感,代表思考過程中的感受、印象、直覺、好惡等,或者是品味、美感。
  • 黃色思考帽:積極、正面,代表思考過程中的樂觀及建設性思考,研究機會之所在,可取之處。
  • 黑色思考帽:謹慎、負面,代表思考過程中反思是否有困難與阻礙,考慮風險和潛在問題等因素。
  • 綠色思考帽:創意、巧思,代表思考過程中的探索、創造、創新、以及可行性的多樣化這些問題。
  • 藍色思考帽:指揮、控制,代表思考過程的控制與組織,冷靜地管理思考程序及步驟、總結與決策。
raw-image

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自由取戴(例:讓我戴上白色思考帽來檢視我們已有的證據、我現在換上黃色思考帽來談談這個專案的利益…),隨時切換。在使用「六頂思考帽」進行思考時,切記一次只戴一頂帽子、一次只想一件事情。當戴上某種顏色的帽子時,就用該頂帽子的特性來思考。透過戴帽子的過程,可以使我們提醒自己轉換思維,讓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這種思考法對於團隊合作時的決策過程也特別有效,可將團體中未能對焦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共創,使溝通更有效率,團隊潛能發揮到極致。

我讀《六頂思考帽》三個心得

讀完之後,我的三個心得分別是:

心得1:招數(方法)與內力(知識)都很重要,但從成功的執行方法開始累積經驗比較容易

在讀完《六頂思考帽》之後,感想是這個方法簡單但有用,雖然一開始運用時未必純熟,但只要根據這個方法思考或進行討論,應該立即就會產生效果。所以,雖然累積知識與學習方法、技巧都對我們有益,但用對方法的效果會比較快,且在過程中發展出的經驗又會成為自己的獨有知識。

心得2:知道、理解但沒有實際運用的方法,就像收在櫥櫃裡的工具,有也等於沒有

如前所述,我早就知道「六頂思考帽」大致的邏輯與方法,但如果沒有去用,跟不知道也沒什麼差別。很多透過閱讀、上課學到的技巧亦可作如是觀,不用就完全沒用,等於白學。

心得3:察覺自己的偏好與習性,就可以刻意用相對的模式讓自己保持平衡

《六頂思考帽》書裡提到,六種思考模式中可以分成彼此對立/互補的三組:白色與紅色是相對的、黃色與黑色是相對、綠色與藍色是相對的,所以從察覺自己比較偏好哪些模式,就可以做出刻意的平衡,避免遺漏或偏差。

另外,讀完本書之後會採取的一個行動是:設計自己的「慣用思考工具箱」且實際運用

(這是我讀書會的分享簡報)

其他夥伴的選書

「閱讀接龍」另外三位成員由《逆思維》引發要讀的下一本書分別是:

Una:《改變提問,改變人生》

廷璋:《恐懼如何被操弄》

藍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三位夥伴分享的三本書,簡單記錄如下:

Una選的書《改變提問,改變人生》裡提出了「選擇地圖」的觀念,當事情出差錯、發生問題時,我們就像是處在交叉路口,我們面臨「主動選擇」與「被動回應」的選項,這時候「問自己什麼問題」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作者把路徑分成「學習者思維」或「批判者思維」兩類,「學習者思維」會帶你走向解題的康莊大道,但「批判者思維」則是引你陷入「批判者泥沼」。

raw-image

其中「學習者思維」會提出的問題像是:

  • 我想要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
  • 怎麼做行得通?我可以學到什麼?
  • 事實是什麼?我是怎麼假設的?
  • 對方的想法與感受、期待是什麼?
  • 我最好的選擇有哪些?有哪些可行性?

提出「學習者問題」時,會產生的結果

  • 樂觀、有希望和更多可能性的情緒
  • 心態:深思熟慮、好奇、創造力、彈性
  • 雙贏、彼此連結、協作
raw-image

「批判者思維」則會問

  • 我怎麼會搞成這樣?
  • 他們怎麼會搞成這樣?
  • 這是誰的錯?
  • 為什麼我都會碰到這種鳥事?
  • 怎麼每個人都這麼蠢/煩?
  • 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提出「批判者問題」,則會有以下結果

  • 造成悲觀、消極和有壓力的情緒
  • 心態:批判、被動回應、缺乏彈性
  • 非贏即輸、防守或攻擊的想法與行為

假如你發現自己已經進入「批判者思維」,還有機會藉由「轉換式問題」來調整心態,像是:

  • 我正在批判嗎?
  • 這是我想要的感覺(或行為)嗎?
  • 我更想要(想做)什麼?
  • 如果情況維持不變,接下來會怎樣?
  • 我還可以怎麼想這件事?
  • 我願意轉換(想法/行為)嗎?

Una的心得是:

  1. 與過往一次和同事發生嚴重意見對立,但之後達成共識的經驗類比,的確問什麼問題就會產生對應的情緒與感受,只要轉換問題就可以轉換思緒
  2. 書裡還提出了「問題激盪」的方法,可以兩人一組,以30分鐘的時間一人持續拋問題一人紀錄,問的問題要關於1. 目標與目的 2. 必須是「我、我們」可以怎麼做(而非「他、他們」) 3. 盡可能問一些之前沒問過、沒想過的問題。Una會嘗試找朋友一起來進行試驗。
  3. 可以用「ABCD選擇法」來落實「選擇地圖」,指的是 Aware 察覺、Breathe 深呼吸、Curiosity 好奇心、Decide 決定 四個步驟


廷璋選的《恐懼如何被操弄》則談到,所謂的「恐懼文化」是因為宗教、政治或法律的目的,運用故事、時代比較、歷史演進、切換視角、選擇主體等,藉由解讀和敘事方式,或是斷章取義、不完整的引用或是利用資訊落差,嘗試造成人們對特定事物的恐懼,進而達到影響人們的偏好與行為的目的。

廷璋的心得是:

  1. 不論是因為習慣和麻木所產生的「虛假的安全感」或是因為只是因為質疑他人的解讀而產生的直覺不信任,都不是應該有的反應。
  2. 大多數的恐懼不外乎是以下兩類:1. 是被營造的,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恐懼,或者是 2. 無可避免,無法改變的 ,簡單說就是「不必怕」或「怕也沒用」,所以就不要過度擔憂了
  3. 恐懼與安全是相對的,因為恐懼,才會凸顯一切如常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恐懼是安全的基石


而藍鑫在分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時,則是提到:

  1. 要辨識出自己生活裡所謂的「重力問題」(像重力存在一樣無法改變和避免的本質性問題),持續卡在這個錯誤的問題上無法解決它,還會覺得自己越努力越累且毫無效果。所以正確解決的方式應該是「接受它,嘗試從其他可行方式改善現況。」
  2. 在面對問題時要決定是停損呢,還是更加積極投入,是個大哉問
  3. 在嘗試為自己的人生做計畫(運用書裡有一個方法框架「奧德賽計畫」)時,發現會卡住的原因是因為「還不確定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很自然因為外在的眼光、過往的發展路徑、別人的期待…而以為自己已經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但深思之後,也許並非如此。

我選的下一本書

而接著《六頂思考帽》之後,引發我想讀的是《論點思考》,本書作者內田和成曾任波士頓顧問公司資深副總裁兼董事以及日本代表。2006年獲選美國《顧問》(Consulting)雜誌「世界最具影響力的25位顧問之一」。

我想接著讀的原因是,《六頂思考帽》談的是思考的方法,也就是用好的方法解題,但問題在被解決之前,也要思考「這真的是正確的問題嗎?」以免尚未找對問題之前就急於解決,結果解決了「錯誤的問題」。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嚴重的錯誤,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針對錯誤的問題作答。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提出錯誤的問題。」,《論點思考》的主題就是如何設定論點、聚焦於真正問題,因此很適合接著往下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6.6K會員
203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包含: 1.配上「逆」思維「再」思考 2.當下的我是什麼角色? 3.矛頭不是指向自己,是工具出問題 4.架是用嘴吧吵的,別往心裡去  5.享受Aha的那個剎那 6.後記:面紅耳赤的說出:「你講得有道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包含: 1.配上「逆」思維「再」思考 2.當下的我是什麼角色? 3.矛頭不是指向自己,是工具出問題 4.架是用嘴吧吵的,別往心裡去  5.享受Aha的那個剎那 6.後記:面紅耳赤的說出:「你講得有道理。」
Thumbnail
這幾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逆思維》。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很好奇,想知道作者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讀了之後,我發現逆思維並不是要我們反其道而行,而是要我們「重新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不要固執己見,而是要嘗試換位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發現新的答案。
Thumbnail
這幾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逆思維》。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很好奇,想知道作者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讀了之後,我發現逆思維並不是要我們反其道而行,而是要我們「重新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不要固執己見,而是要嘗試換位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發現新的答案。
Thumbnail
在買書時,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書名感覺「有趣」就這樣 很好奇這本書它在說什麼,它想說什麼? 花了不少時間在閱讀它,對過去比較少接觸這類型書的我來說,第一次看時覺得有點疲憊...需要花點時間去吸收它裡面的內容資訊;在閱讀的同時,幾乎是每一個章節段落,就會因為它而開始回想,我是不是這樣?平常有...
Thumbnail
在買書時,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書名感覺「有趣」就這樣 很好奇這本書它在說什麼,它想說什麼? 花了不少時間在閱讀它,對過去比較少接觸這類型書的我來說,第一次看時覺得有點疲憊...需要花點時間去吸收它裡面的內容資訊;在閱讀的同時,幾乎是每一個章節段落,就會因為它而開始回想,我是不是這樣?平常有...
Thumbnail
「閱讀接龍」讀書會第一場《逆思維》、第二場《六頂思考帽》後,第三本我接著讀的是《論點思考》,主旨是:解題前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真正該解答的問題」。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若問題設定錯誤,極大可能讓組織把資源投入無用的領域,這也是常見的謬誤。
Thumbnail
「閱讀接龍」讀書會第一場《逆思維》、第二場《六頂思考帽》後,第三本我接著讀的是《論點思考》,主旨是:解題前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真正該解答的問題」。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若問題設定錯誤,極大可能讓組織把資源投入無用的領域,這也是常見的謬誤。
Thumbnail
經過第一次「閱讀接龍」讀書會,接在《逆思維》之後我要讀的是《六頂思考帽》,說起來雖然已經聽過「六頂思考帽」超過20年以上,但一直沒讀過書,也沒運用過這個方法,算是「那些錯覺自己已經讀過的經典」之一。既然《逆思維》教我們「用不同的思維看問題」,接著來讀「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考帽」感覺很合適
Thumbnail
經過第一次「閱讀接龍」讀書會,接在《逆思維》之後我要讀的是《六頂思考帽》,說起來雖然已經聽過「六頂思考帽」超過20年以上,但一直沒讀過書,也沒運用過這個方法,算是「那些錯覺自己已經讀過的經典」之一。既然《逆思維》教我們「用不同的思維看問題」,接著來讀「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考帽」感覺很合適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Thumbnail
這本《逆思維》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聯想到逆向思考之類的。但從原文書名來看,很好理解,就是「再次思考、重新思考」的意思。不是推翻原來的思考、也不是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再重新思考看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可能保有原來的觀點。
Thumbnail
這本《逆思維》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聯想到逆向思考之類的。但從原文書名來看,很好理解,就是「再次思考、重新思考」的意思。不是推翻原來的思考、也不是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再重新思考看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可能保有原來的觀點。
Thumbnail
第一季結束了針對圖解思考力主題的系列讀書會,所以也特別整理一下這三個月參考的書單(持續更新中),也是大家如果想學習運用『圖解』,來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以避免腦袋空白或混亂焦慮的狀況再度發生,可以參考入手的書單喔!(推~) 這裡我用兩個指標來把這些好書做分類,分別是 2、思考的框架
Thumbnail
第一季結束了針對圖解思考力主題的系列讀書會,所以也特別整理一下這三個月參考的書單(持續更新中),也是大家如果想學習運用『圖解』,來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以避免腦袋空白或混亂焦慮的狀況再度發生,可以參考入手的書單喔!(推~) 這裡我用兩個指標來把這些好書做分類,分別是 2、思考的框架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在讀日本作家寫的這種「類工具書」的時候,腦中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穿正裝、梳著整齊油亮頭髮、眼神堅毅閃閃發亮、左手推著眼鏡、右手握著旗桿的中年大叔,站在高崗上,大聲朝著幽暗的山谷呼喊「呀吼~~お元気ですか」,然後一邊揮舞著大旗。總而言之,有種一板一眼登高一呼的感覺。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在讀日本作家寫的這種「類工具書」的時候,腦中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穿正裝、梳著整齊油亮頭髮、眼神堅毅閃閃發亮、左手推著眼鏡、右手握著旗桿的中年大叔,站在高崗上,大聲朝著幽暗的山谷呼喊「呀吼~~お元気ですか」,然後一邊揮舞著大旗。總而言之,有種一板一眼登高一呼的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