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老師,我兒子/女兒每天都關在房間,一直滑手機,我只要叫他不要滑,他/她就生氣,你可以幫我跟他/她說嗎?

最近是許多學校辦理親職座談會的時期,這些話也常圍繞在親師互動的談話內容中。在這樣的對話中,都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的無奈與無助,的確,當代的青少年確實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多數是電玩並透過電玩組隊交友。至於孩子為什麼時常掛在網路上(等我下次有空再分享….),先來說說父母對於管控孩子手機這件事到底發生什麼事?我覺得管控手機更深層的問題是「父母怎麼面對孩子的憤怒。」

在實務現場中,常聽到父母說:「我只要一管,孩子就生氣,我們就吵架」對!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聲,但多數的父母也因為生活的忙碌,回家後不想再面對親子衝突,所以往往作罷,讓孩子使用手機,但手機用久了確實會成癮(我都稱手機為現代鴉片,因為過度使用確實對我們的大腦是有傷害的,但不用卻很難過,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傷害性越大)。因此,還是會鼓勵父母們花點時間好好跟孩子討論手機的使用時間,而且越早討論越好。管教本身並不然對親子關係帶來負面的影響,除非您是用大吼大叫或嚴厲處罰的方式,否則在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仍不佳的狀態下,父母的從旁協助是必要的,當然父母的管教也可能帶來子女的反抗與不舒服,很多家長會問:「孩子生氣怎麼辦?」那就讓他/她生氣吧!畢竟被喜愛的事物被剝奪必然帶來一些不舒服感。

這邊,要跟父母們分享一個觀念,「不要害怕孩子生氣」。生氣在我們華人文化中常是不被允許的,因為我們的文化強調的是順從、懂事、乖巧、關係和諧的,因此我常聽到一些父母會對小小孩說:「不可以生氣、小孩有耳沒嘴、惦惦聽、乖乖配合就對了!」但也請各位父母試想,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一些讓你痛苦的事、讓你煩惱的事、讓你生氣抓狂的事,一定有的,因為畢竟在真實的世界裡,總要跟處理一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總要面對一些妖魔鬼怪的人際關係。那相同的,孩子也是個人,為什麼不能生氣。講到這邊我就常跟父母分享「重點不在於不能生氣,而是如何生氣」,也就是我們身為大人無法接受的其實是孩子生氣後的行為,例如:青少年可能是甩門、捶牆壁甚至割傷自己,小小孩可能是哭鬧或大叫等。請各位父母切記,無論是青少年或是小小孩,當孩子生氣時,你在旁邊叫他不要生氣,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花點時間允許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但通常這時候,父母自己已經情緒爆走了!),此刻,我們要做的是「1.減少刺激性的語言(例如:你給我回來、你兇什麼兇?你看看你自己這是什麼態度?我是欠你的嗎?把你生下來真是個錯誤之類慘不忍睹的刺激。2. 此刻不要跟孩子說道理,因為人在情緒高漲的當下,理智會斷線(杏仁核正過度激發,大腦皮質難以發揮正常功能)。3. 讓孩子有時間消化情緒,明確的讓孩子知道他可以有情緒,但不代表可以有些不恰當的生氣行為,例如:傷害自己或他人、破壞事物等。4.最後,找機會跟孩子你們共同約定的手機使用原則。

總而言之,手機管理的背後隱藏著大人如何處理孩子情緒的問題,身為父母或師長的我們,是否也可以學著當一個成熟的大人,不要害怕孩子的情緒,好好的堅守自己的教養原則,陪孩子共度一場情緒風暴。

如果您喜歡 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在下方的拍手處,給予5個拍手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冬陽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管小孩看平板」這件事,是我現階段最容易與孩子出現情緒衝突的時刻。 讓孩子看平板的時間從1天10分鐘1次,慢慢增加現在的1天15分鐘3次,隨著孩子成長、對新事物的渴求,不得不一直放寬規範。 平常是用計時器來計時,但,孩子愈大愈會「自我彈性」;媽咪不在,就可以多看幾分鐘……媽咪在,但沒聽到計時器,
Thumbnail
「管小孩看平板」這件事,是我現階段最容易與孩子出現情緒衝突的時刻。 讓孩子看平板的時間從1天10分鐘1次,慢慢增加現在的1天15分鐘3次,隨著孩子成長、對新事物的渴求,不得不一直放寬規範。 平常是用計時器來計時,但,孩子愈大愈會「自我彈性」;媽咪不在,就可以多看幾分鐘……媽咪在,但沒聽到計時器,
Thumbnail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Thumbnail
小孩子生什麼氣 🍎情境 大人總是說「不能生氣」「小朋友怎麼可以生氣」 但到底為什麼不能生氣? 說這句話的人自己不就正在生氣嗎? 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不行? 這社會充滿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 你是否有曾懷疑過這個問題? 🍎怎麼了 我們被這樣養大了,開始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這些教條。 因為被說過太多次了,所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孩子情緒教育學習的第一個環境,往往是自身家庭。 可是往往我們都不太讓我們的孩子學習貼近自己的情緒,而是常常告訴他「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想這麼多、不要再哭了.......不要.......不要......不要......。」 但不知道你試過幾次,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會好好聽從? 情緒教育
Thumbnail
孩子情緒教育學習的第一個環境,往往是自身家庭。 可是往往我們都不太讓我們的孩子學習貼近自己的情緒,而是常常告訴他「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想這麼多、不要再哭了.......不要.......不要......不要......。」 但不知道你試過幾次,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會好好聽從? 情緒教育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老師,我兒子/女兒每天都關在房間,一直滑手機,我只要叫他不要滑,他/她就生氣,你可以幫我跟他/她說嗎? 最近是許多學校辦理親職座談會的時期,這些話也常圍繞在親師互動的談話內容中。在這樣的對話中,都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的無奈與無助,的確,當代的青少年確實
Thumbnail
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老師,我兒子/女兒每天都關在房間,一直滑手機,我只要叫他不要滑,他/她就生氣,你可以幫我跟他/她說嗎? 最近是許多學校辦理親職座談會的時期,這些話也常圍繞在親師互動的談話內容中。在這樣的對話中,都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的無奈與無助,的確,當代的青少年確實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的您發現,自己都是用3C產品與孩子共處,面對孩子螢幕時間逐漸增加時,應該及早教育孩子如何節制,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刻,莫過於每次孩子鬧脾氣,父母一再好言勸戒後,孩子仍繼續耍賴不止,最後搞得父母火氣飆升,場面失控,親子關係緊張... 這個場景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其實父母也是有很多情緒跟壓力的呀! 在面對這樣的場合,我們能夠怎麼做呢?
Thumbnail
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刻,莫過於每次孩子鬧脾氣,父母一再好言勸戒後,孩子仍繼續耍賴不止,最後搞得父母火氣飆升,場面失控,親子關係緊張... 這個場景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其實父母也是有很多情緒跟壓力的呀! 在面對這樣的場合,我們能夠怎麼做呢?
Thumbnail
「手機成癮」真是一個「右手背拍左手心」的嘆息之題啊! 任何東西的成癮都是有跡可循的!關於孩子「手機成癮」的問題,我們先從幾條線索看起~~
Thumbnail
「手機成癮」真是一個「右手背拍左手心」的嘆息之題啊! 任何東西的成癮都是有跡可循的!關於孩子「手機成癮」的問題,我們先從幾條線索看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