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與工作生活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這是最近在Tiktok上面迅速走紅的熱門標籤,表示「在職離職」,只做工作最低的要求,下班準時關電腦,拒絕工作以外的安排,也不爭取升遷。把工作跟生活完全切開。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是跟工作心理上脫鉤,是屬於被動的抗議,只做「符合薪水份內」的工作。工作跟生活平衡是將工作跟生活訂定出明顯的界線;在工作時認真,生活也精彩。在外商工作多年,我看過很多的高階主管,他們會在工作上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時間價值,培養出帶得走的能力,養出自己的作品集,而不是僅僅是完成手頭工作或者是老闆交辦的工作,所以他們不是用工時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而是用成果來衡量。而且外商工作,跟不同時區的人一起工作總得配合其他時區的會議,所以這樣的界線需要自己拿捏,避免自己過度工作而過勞。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在日常的招募工作上常遇到一些求職者,他們在大概35-40歲時會想要從一個獨立工作者想要升遷成為主管,但是在過去的工作上,都是採取自掃門前雪的態度,沒有承擔過其它的責任,也就是角色外的責任,不具備解決更多的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升遷上自然沒有機會。

安靜辭職是一種選擇,但是做這個選擇的人也要能夠承擔這樣的結果,不要在之後感到後悔抱怨公司不給機會,因為公司給的機會可能看起來並不美好,甚至有一種加量不加價(錢)的感覺,不過換個角度想,公司也是給你實習的機會,並沒有要求做到專業的水平的要求。通常這個時間點對於員工來說會很吃力,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搖搖晃晃的也沒前進幾步,目前手上的工作又滿檔,所以難免要加班,這個階段就很考驗專業工作者的學習能力,怎麼樣在維持既有的工作表現上又開外掛,再加一個功能項,我會建議在工作淡季的時候,開始準備自己的另外的技能的培養,學習這件事情也是需要練習的,越練習越上手。可能有人會說,公司又沒有給我更多的錢,我為什麼要學新的技能,我只能說,沒有一個人在一間公司會待永遠,永遠要培養一些帶得走的能力,而練習永遠是學習一個技術最快的方式,能力到一個水準之上的人,就會有薪水定價的空間。蘋果手機在漲價的時候有擔心消費者不買嗎?在IOS升級時有跟消費者多收費嗎?蘋果消費者的終身品牌忠誠度極高,果粉是排著隊付錢買商品的,這個商業模式值得大家借鏡到自己的職涯發展。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即便是工作狂人,也請尊重同事的下班時間,如果有需要所有的人討論的時間,儘量而排在上班的核心時間進行討論,還有,善用行事曆,有事情直接約了談,準備好再談。另外,講重點! 有些人講話真的很愛鋪陳,講了10分鐘還在前言,這樣真的太沒效率了。安靜離職的人會在上班的時間工作,也請尊重他們的時間界線。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面對安靜離職的下屬,其實有些主管也有安靜解僱的對策,就是採取逐漸放生、孤立、不給資源、高頻率的交辦緊急任務或微管理等等對策。如果你有遇到自己碰到這樣的狀況,或許是可以考慮真的離職了。在工作或是在人際關係上,對等的付出才會有一個長久的關係,否則總是有一方會選擇放棄的。

工作是一種選擇,還是建議大家如果真的對工作開始感覺無奈的時候,好好的回去看自己的生活其他面向是不是也有極大的壓力排擠到自己的工作意願,安靜離職的背後可能有失去對生活熱情的隱憂,可以透過心理諮詢或運動健身等等提高自己的能量,進而恢復對於工作的熱情。我不會覺得說安靜離職是一種爛草莓的心態,這樣的人或許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可以面對工作上的壓力,所以選擇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面對壓力最好的辦法是問問別人,看看書,看看別人怎麼面對壓力,另外也可以學一點新東西,像是學做菜這種快速可以看到成果的事,一步步的重拾控制感,擺脫這種無奈的心態。別讓職場的癱瘓,癱瘓了你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嵐圖姐的沙龍
12會員
9內容數
嵐圖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6
最近有一個朋友頻頻跟我抱怨,他的工作人際關係不順利,他有一兩個討厭的同部門同事,在公司聚餐的時候,他想要請病假來避開這個難受的時光。我不禁想像,他的工作在他心裡的圖像是甚麼呢?我在帶職涯課程的時候,第一堂課就會問學員,關於工作,你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甚麼?
Thumbnail
2023/02/26
最近有一個朋友頻頻跟我抱怨,他的工作人際關係不順利,他有一兩個討厭的同部門同事,在公司聚餐的時候,他想要請病假來避開這個難受的時光。我不禁想像,他的工作在他心裡的圖像是甚麼呢?我在帶職涯課程的時候,第一堂課就會問學員,關於工作,你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甚麼?
Thumbnail
2023/01/27
2022年12月21日主計處公告台灣人的薪資報告,報告中,中位數為50.6萬,平均數則為67萬,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100個人中間排名第50名的人領50.6萬,而從第一個加到第一百個在平均下來是67萬,也就是高薪者拉高了平均值的意思。
Thumbnail
2023/01/27
2022年12月21日主計處公告台灣人的薪資報告,報告中,中位數為50.6萬,平均數則為67萬,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100個人中間排名第50名的人領50.6萬,而從第一個加到第一百個在平均下來是67萬,也就是高薪者拉高了平均值的意思。
Thumbnail
2023/01/21
最近去學校做職涯演講,學生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該選擇有興趣的工作?還是有錢途的工作?這應該是職涯上排名的常見問題前三名,但是卻有著邏輯上的盲點。有興趣跟有錢的工作一定是互斥的嗎? 你只能選擇一種工作嗎?
Thumbnail
2023/01/21
最近去學校做職涯演講,學生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該選擇有興趣的工作?還是有錢途的工作?這應該是職涯上排名的常見問題前三名,但是卻有著邏輯上的盲點。有興趣跟有錢的工作一定是互斥的嗎? 你只能選擇一種工作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年來,「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這個詞在各界風行,指的是員工在不辭職的情況下,只做最基本的工作,不再願意為公司付出額外時間和精力。如果你發現自己也逐漸有了以下跡象,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步入了「安靜離職」的行列。
Thumbnail
近年來,「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這個詞在各界風行,指的是員工在不辭職的情況下,只做最基本的工作,不再願意為公司付出額外時間和精力。如果你發現自己也逐漸有了以下跡象,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步入了「安靜離職」的行列。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