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p.193),這或許是我閱讀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最喜歡的一句話。傷痛、受創,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憶起的過去,所以我們將這些往事塵封於心底,不去觸碰,以為這樣我們都會好起來,但這種逃避的方式,換來的不是讓自己好受點,而是身心靈的持續折騰和苦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以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窺探大腦在受到創傷時和創傷後是如何運作,身心靈是如何連結和反應創傷,也提出創傷後重建的方法,更對社會上諸多方面提出見解,思維飽滿、縝密,個人覺得是一本很棒的書籍。

人們在面對創傷時,不只心靈受壓迫,身體也逃不了折磨。

淺談創傷和身體的連結

「創傷後壓力並不如某些人所認為的是『想像出來的』,而是有生理學的根據。(精神科醫師)卡迪納在當時甚至就已了解,這些症狀就源自整個身體回應原始創傷之處。」—p.19

在人們面對威脅時,如書中提出的柏格斯理論,我們會先進入第一層「社會連結」,希望向身邊的人尋求援助,但當我們無法獲得幫助和支持時,我們就進入第二層「戰或逃」,但當這個策略失效的時候,我們就會關閉自己所有的功能,將能量耗損降到最低來保護自己,所以就會處於「僵呆或崩潰的狀態」。

正常狀況下,壓力荷爾蒙會對威脅做出反應,結束後立即回到平衡狀態,但對創傷後壓力症患者而言,他們的壓力荷爾蒙無法回到這種平衡,「戰、逃、僵呆」的信號會一直持續傳送,所以會持續的表現出激躁和恐慌,長期對身體也會有危害。

當他們持續感到驚恐,患者就會關閉大腦跟自我意識有關的區域,如此大腦就無法傳遞伴隨恐懼的內臟感覺和情緒,所以不少創傷者變得麻木、感官知覺也隨之失效。

創傷記憶

我們都很好奇,受創時大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而實驗室中的影像顯示,當創傷被活化時,負責將感覺轉化成文字的腦區會停工,不受意識控制的情緒腦會接手,透過情緒來激發生理機能和肌肉動作,所以創傷經驗的印恆病部會被組織成連貫又有邏輯的故事,而是零碎的感受和情緒痕跡。他們看到激發他們創傷記憶的物品或動作時,會充滿恐慌,但能敘述的故事情節卻相當少。

而他們也注意到,小時候曾受過虐待的人,能說出的故事最為支離破碎。

童年創傷

本書花一大篇幅講述童年創傷對人生的發展會有多大的影響。在一個實驗結果中可以看見,童年曾受虐待的成人往往難以專注,容易感到緊張不安且中滿自我厭惡感,也時常伴隨自毀行為和生理狀況,而這些症狀在天災倖存者身上就相當少見。

書中也提及小時候不被喜愛、沒安全感的人都無法從傳統心理治療中充分受益。作者表示,若你的記憶中曾有人讓你覺得安全,到成年時,這些情感痕跡是可以重新活化的,但如果你從小就缺乏愛與安全的記憶,大腦中回應人性良善的接收器可能就無法發展了。

重建方法

我們需要從創傷中復原,就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所有的經驗,去察覺我們內在的經驗,並學習與之交好。雖然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有難度,書中表示,作者的同事鼓勵受創的退伍軍人重複描述越戰經驗的所有細節,但研究人員不得不暫時中止,因為許多人再現恐慌,變得更憂鬱、暴力且害怕。所以「病患唯有不被創傷擊倒,才能透過重新經歷創傷而獲益。」(p.238)

而除了身體察覺,其他復原的方法也包括深呼吸、找到信任的人陪伴你、寫信給自己和做瑜珈等。

社會倒退走?

我們都知道,北歐社會福利做得很完善,他們願意把錢投資於協助父母,讓父母能在安全的環境中教導孩子,所以北歐國家的犯罪率遠遠低於美國、醫療保健費的花費也為美國的一半。由此可知,投資於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必要的,長遠來說,也為國家省去了監獄和醫院的花費。

但這方面問題似乎不太受到重視,如學校對於合唱、體育、遊戲的活動重視度遠低於升學考試科目的課程,霸凌等議題也是需要被深入檢討的。

另外,作者也提到,現代醫學時常以藥物來取代心理治療,「花15分鐘看看幾乎不認識的病患,然後給病患藥丸去減緩痛苦、焦慮或憂鬱。」(p.377),導致病患無法發展自我照顧和領導能力,也衍伸出止痛藥的處方嚴重氾濫。

但這些藥物的利潤驚人,所以醫學期刊很少發表不涉及藥物治療的精神疾病研究,而那些想使用其他方法治療的醫生,卻被邊緣化為非主流,這些情況真的合理嗎?真的很值得深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克絲的沙龍
204會員
207內容數
閱讀,可以很享受。 找一本吸引你的書,配上一杯咖啡,一起度過美好的一下午吧!
維克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我看過不少心理書籍,分享那些沉重、陰鬱、難纏的創傷、難關和心理疾病,在翻閱《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之前,我以為這也是一本不太能輕鬆閱讀的書籍,直到我翻開第一頁、閱讀完第一章、第二章,我被作者幽默和風趣的筆觸吸引,那些故事,都充滿張力,就如她所說的,「我寫在這本書裡告訴你的東西—並不是治療,而是治療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0
我看過不少心理書籍,分享那些沉重、陰鬱、難纏的創傷、難關和心理疾病,在翻閱《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之前,我以為這也是一本不太能輕鬆閱讀的書籍,直到我翻開第一頁、閱讀完第一章、第二章,我被作者幽默和風趣的筆觸吸引,那些故事,都充滿張力,就如她所說的,「我寫在這本書裡告訴你的東西—並不是治療,而是治療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2/18
星巴克為什麼會在眾多咖啡廳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廳? 「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店面設在成千上萬通勤族的必經之路」(p.28),我在《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讀到過;而《小眾,其實不小》書中也拿星巴克為例,講述其他咖啡廳落入中間地帶,而當主打品質好、口感佳、味道獨特的星巴克出現時,那
Thumbnail
2025/02/18
星巴克為什麼會在眾多咖啡廳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廳? 「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店面設在成千上萬通勤族的必經之路」(p.28),我在《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讀到過;而《小眾,其實不小》書中也拿星巴克為例,講述其他咖啡廳落入中間地帶,而當主打品質好、口感佳、味道獨特的星巴克出現時,那
Thumbnail
2024/12/05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2024/12/05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
Thumbnail
布魯斯·培理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和創傷專家,他認為創傷不僅僅是發生過的事情,它還會改變我們大腦和身體的方式。創傷會影響我們處理訊息、體驗情緒和身體疼痛的方式,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但是,培理也認為創傷是可以治癒的,通過治療和支持,我們可以學習應對創傷,並開始過上健康和充實的生活。
Thumbnail
布魯斯·培理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和創傷專家,他認為創傷不僅僅是發生過的事情,它還會改變我們大腦和身體的方式。創傷會影響我們處理訊息、體驗情緒和身體疼痛的方式,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但是,培理也認為創傷是可以治癒的,通過治療和支持,我們可以學習應對創傷,並開始過上健康和充實的生活。
Thumbnail
即使受創者想要擺脫創傷往前走,努力忽略排山倒海的情緒,但腦中負責保命的部分,也就是不受理性控制的系統,卻日復一日拖著身體回到千瘡百孔的過去。 事實是,把受創者困在受苦深淵的,不僅是創傷本身,還有人類演化出來原本應用來自保的種種本能、防衛機制。
Thumbnail
即使受創者想要擺脫創傷往前走,努力忽略排山倒海的情緒,但腦中負責保命的部分,也就是不受理性控制的系統,卻日復一日拖著身體回到千瘡百孔的過去。 事實是,把受創者困在受苦深淵的,不僅是創傷本身,還有人類演化出來原本應用來自保的種種本能、防衛機制。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都是由過去的生命經驗所累積而成,每一段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敍述過去經驗的同時,也在發掘自己的隱藏情緒,只要看見了,就得以療癒。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旦不如意的事超出了情緒負荷時,就會造成內心傷痛。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 為什麼有些內心傷痛的人不願意談論傷痛 長期沒有處理內心傷痛會造成什麼結果 怎麼進行正確地自我療癒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事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對其他人來說就很難承受。 這個與玻璃心
Thumbnail
「如果有人此刻看得到你的內心,一定會把你送到急診室。但沒人看得到,所以他們以為你過一陣子就會沒事了。可是你的心沒有好,需要大量的關注和治療。」 我們從小到大都經歷過痛苦, 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過幾天就好了, 有的卻長期留在我們心中不走。 我們習慣自己咬著牙撐過去, 但內心卻是佈滿創傷。 但是,
Thumbnail
「如果有人此刻看得到你的內心,一定會把你送到急診室。但沒人看得到,所以他們以為你過一陣子就會沒事了。可是你的心沒有好,需要大量的關注和治療。」 我們從小到大都經歷過痛苦, 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過幾天就好了, 有的卻長期留在我們心中不走。 我們習慣自己咬著牙撐過去, 但內心卻是佈滿創傷。 但是,
Thumbnail
有聽過創傷,但你有聽過創傷知情照護嗎? 關於創傷、創傷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和行為反應及該如何處理創傷反應,在影片中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大家瞭解和學習。 特別推薦給家長們~
Thumbnail
有聽過創傷,但你有聽過創傷知情照護嗎? 關於創傷、創傷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和行為反應及該如何處理創傷反應,在影片中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大家瞭解和學習。 特別推薦給家長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