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首抽SSR,因為我們無法理解他人:《怪胎》

2022/10/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次收到股利發放通知書那天,興高采烈的向媽媽分享,沒想到她平淡的說,表示這件事的理所當然,我才突然驚覺,有些事當你沒曾經歷過時,是沒有興趣也不會懂的。就猶如媽媽早已收了好幾年的股利發放,而那些信就一封封躺在我家信箱,我卻直至自己收到才終於體會那種興奮感。
就像突然長大那天,才發現大人沒告訴你長大的痛,又或者他們也深知,未曾經歷過的人,是永遠無法明白箇中滋味的,於是不說也罷。
電影《怪胎》中,一段關係的變質只始於一個美好早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陳柏青發現了窗外的鴿子,他突然渴望去觸碰鴿子,嘗試去捏碎泥土,他原本生活的世界因為強迫症而狹窄;因為愛情而變得多彩多姿。而又莫名地,突然多出一大塊未知的空間,以前乾淨無染的房子裡就是他的全世界,後來有陳靜的世界就是他的全世界。
而在那個莫名的早晨之後,不正常的陳柏青痊癒了,不正常的陳靜不能理解他了,無法理解對方的兩人,誰才是正常、誰又是奇怪的那個?
當還沒改變的時候,將「一切都不會改變的」或者「永遠」掛在嘴邊是多麼理所當然,當時也真的確信這些話並非謊言。但改變卻也是無可避免,無論自己或者他人都是,而當改變發生,一切都不可能如常了,再痛都無能以挽回,而且無能以向他人說明,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關係裡,不能夠理解另一方(暫且定義為不正常)的人(定義為正常),就變成被留下來的人(只有你被留下來的話,你是正常的嗎?),但既知改變與錯過的不可避免,我們該讓自己從未經歷過嗎?又或者能保證若改變的是自己,還能讓一切如常嗎?
2020年三月,國際疫情爆發,臺灣的狀況也在春節假期後,逐漸淪陷。某天半夜睡不著覺,突如其來有個想法,周遭的人都在談論關於經濟的崩跌,所以是不是個進場的好時機?後來的我知道這就是所謂擦鞋童理論,而當時的我就是那個擦鞋童。
於是從那時起,開始研究投資,翻找網路資料、進書店找書,莫名產生了興趣,後來走訪明明常去的書店,發現以往永遠只逛到華文創作、人文史哲、社會科學就止步了,認識投資後,那些原本毫不在意的書區,竟像是新大陸。
因為吸收了理財相關的知識,連帶對於數字和金錢觀都稍微敏感了起來,以前對於錢真的毫無概念,永遠捨不得花大錢,卻不在意小錢,總覺得省手續費、3%回饋之類的我也不可能發財致富,沒有太多物欲,對美食其實也無感,每次吃大餐都覺得被剝奪。
還記得在某一場面試裡面,面試官問我:「錢多、事少、離家近會怎麼排名?」我回答得冠冕堂皇,我最在意的是做我想做的事,其實沒有半點官腔,在大多的選擇裡面我較在意的是快樂,這說法看似浪漫,但其實好難。大概就如網路故事裡,約翰‧藍儂在志願中寫下快樂,人們說他沒搞清楚題目,而他覺得大家沒搞清楚人生。不確定故事真假,但人生追求快樂實難這點,倒確定是真的。
接觸投資、經濟的皮毛之後,起初的幾個月裡發現自己的快速改變,從花錢方式、興趣方向開始,到思考邏輯和在乎的事,改變起初讓我感覺新鮮,後來是前所未有的傷感,原來真的沒有人會永遠如初,就連自己都無法避免。
41會員
90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