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首抽SSR,因為我們無法理解他人:《怪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次收到股利發放通知書那天,興高采烈的向媽媽分享,沒想到她平淡的說,表示這件事的理所當然,我才突然驚覺,有些事當你沒曾經歷過時,是沒有興趣也不會懂的。就猶如媽媽早已收了好幾年的股利發放,而那些信就一封封躺在我家信箱,我卻直至自己收到才終於體會那種興奮感。

就像突然長大那天,才發現大人沒告訴你長大的痛,又或者他們也深知,未曾經歷過的人,是永遠無法明白箇中滋味的,於是不說也罷。

電影《怪胎》中,一段關係的變質只始於一個美好早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陳柏青發現了窗外的鴿子,他突然渴望去觸碰鴿子,嘗試去捏碎泥土,他原本生活的世界因為強迫症而狹窄;因為愛情而變得多彩多姿。而又莫名地,突然多出一大塊未知的空間,以前乾淨無染的房子裡就是他的全世界,後來有陳靜的世界就是他的全世界。

而在那個莫名的早晨之後,不正常的陳柏青痊癒了,不正常的陳靜不能理解他了,無法理解對方的兩人,誰才是正常、誰又是奇怪的那個?

當還沒改變的時候,將「一切都不會改變的」或者「永遠」掛在嘴邊是多麼理所當然,當時也真的確信這些話並非謊言。但改變卻也是無可避免,無論自己或者他人都是,而當改變發生,一切都不可能如常了,再痛都無能以挽回,而且無能以向他人說明,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關係裡,不能夠理解另一方(暫且定義為不正常)的人(定義為正常),就變成被留下來的人(只有你被留下來的話,你是正常的嗎?),但既知改變與錯過的不可避免,我們該讓自己從未經歷過嗎?又或者能保證若改變的是自己,還能讓一切如常嗎?

2020年三月,國際疫情爆發,臺灣的狀況也在春節假期後,逐漸淪陷。某天半夜睡不著覺,突如其來有個想法,周遭的人都在談論關於經濟的崩跌,所以是不是個進場的好時機?後來的我知道這就是所謂擦鞋童理論,而當時的我就是那個擦鞋童。

於是從那時起,開始研究投資,翻找網路資料、進書店找書,莫名產生了興趣,後來走訪明明常去的書店,發現以往永遠只逛到華文創作、人文史哲、社會科學就止步了,認識投資後,那些原本毫不在意的書區,竟像是新大陸。

因為吸收了理財相關的知識,連帶對於數字和金錢觀都稍微敏感了起來,以前對於錢真的毫無概念,永遠捨不得花大錢,卻不在意小錢,總覺得省手續費、3%回饋之類的我也不可能發財致富,沒有太多物欲,對美食其實也無感,每次吃大餐都覺得被剝奪。

還記得在某一場面試裡面,面試官問我:「錢多、事少、離家近會怎麼排名?」我回答得冠冕堂皇,我最在意的是做我想做的事,其實沒有半點官腔,在大多的選擇裡面我較在意的是快樂,這說法看似浪漫,但其實好難。大概就如網路故事裡,約翰‧藍儂在志願中寫下快樂,人們說他沒搞清楚題目,而他覺得大家沒搞清楚人生。不確定故事真假,但人生追求快樂實難這點,倒確定是真的。

接觸投資、經濟的皮毛之後,起初的幾個月裡發現自己的快速改變,從花錢方式、興趣方向開始,到思考邏輯和在乎的事,改變起初讓我感覺新鮮,後來是前所未有的傷感,原來真的沒有人會永遠如初,就連自己都無法避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50會員
119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Yi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1
最開始吸引我的點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幾年對這個詞深感興趣,總以為「非物質」是如此縹緲並難以傳承,一不小心就再也沒有人記著;而殯儀文化更是另一個感興趣的點,因為它帶點神祕、帶點恐怖、帶點禁忌,有人談了傷感、有人談了忌諱,而大多數的人是根本不理解。
Thumbnail
2025/01/21
最開始吸引我的點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幾年對這個詞深感興趣,總以為「非物質」是如此縹緲並難以傳承,一不小心就再也沒有人記著;而殯儀文化更是另一個感興趣的點,因為它帶點神祕、帶點恐怖、帶點禁忌,有人談了傷感、有人談了忌諱,而大多數的人是根本不理解。
Thumbnail
2024/10/12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024/10/12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024/08/28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方針通常都是努力、成功、不要甘於平凡。直到出了社會,大家開始認知經濟能力的重要,所以開始比社會貢獻、比薪資水平,都贏不過的話,至少也要比工時假期。誰的工作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誰就那麼值得稱羨一點。
Thumbnail
2024/08/28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方針通常都是努力、成功、不要甘於平凡。直到出了社會,大家開始認知經濟能力的重要,所以開始比社會貢獻、比薪資水平,都贏不過的話,至少也要比工時假期。誰的工作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誰就那麼值得稱羨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情,看著一個又一個前仆後繼的想要進入有著大公司抬頭的菜鳥,然後又看著他們一個又一個地被這現實毫不留情的踐踏、踩爛。 但職場不是學校,沒有一再容忍犯錯並且一教再教的道理,大家都要為自己做的業務負責。哭著玻璃心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人有時間同情你。
Thumbnail
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情,看著一個又一個前仆後繼的想要進入有著大公司抬頭的菜鳥,然後又看著他們一個又一個地被這現實毫不留情的踐踏、踩爛。 但職場不是學校,沒有一再容忍犯錯並且一教再教的道理,大家都要為自己做的業務負責。哭著玻璃心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人有時間同情你。
Thumbnail
在關係裡,不能夠理解另一方(暫且定義為不正常)的人(定義為正常),就變成被留下來的人(只有你被留下來的話,你是正常的嗎?),但既知改變與錯過的不可避免,我們該讓自己從未經歷過嗎?又或者能保證若改變的是自己,還能讓一切如常嗎?
Thumbnail
在關係裡,不能夠理解另一方(暫且定義為不正常)的人(定義為正常),就變成被留下來的人(只有你被留下來的話,你是正常的嗎?),但既知改變與錯過的不可避免,我們該讓自己從未經歷過嗎?又或者能保證若改變的是自己,還能讓一切如常嗎?
Thumbnail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
Thumbnail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
Thumbnail
開始改變自己的存在結構後,發現原來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形狀原來不一定是固定的。當自己的採取的立場跟存在方式不一樣之後,發現生活中有好多東西都因為自己的改變,創造出來的關係形式發生了變化。真的每天都不斷地在「破限」,每天都在不斷地、很具體地重新建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跟樣貌。
Thumbnail
開始改變自己的存在結構後,發現原來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形狀原來不一定是固定的。當自己的採取的立場跟存在方式不一樣之後,發現生活中有好多東西都因為自己的改變,創造出來的關係形式發生了變化。真的每天都不斷地在「破限」,每天都在不斷地、很具體地重新建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跟樣貌。
Thumbnail
"懂投資不如懂投胎"?但這輩子已發生,還有機會重新做人! 每一天我像新生兒一樣重新學習生活的技能。
Thumbnail
"懂投資不如懂投胎"?但這輩子已發生,還有機會重新做人! 每一天我像新生兒一樣重新學習生活的技能。
Thumbnail
請多為自己想想,而不是總是替別人著想。請多給自己一點注意,多多留心於自己吧!
Thumbnail
請多為自己想想,而不是總是替別人著想。請多給自己一點注意,多多留心於自己吧!
Thumbnail
2013年的一個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很容易的被像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這個現象同時也包括行為。 簡單來說,人們首先會先觀察外貌,越熟悉的情況下越能感覺到安全;行為上則是區分了對方是否是和你/妳同一類的人,比如說像是相同的興趣或是類似的飲食習慣等等...。
Thumbnail
2013年的一個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很容易的被像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這個現象同時也包括行為。 簡單來說,人們首先會先觀察外貌,越熟悉的情況下越能感覺到安全;行為上則是區分了對方是否是和你/妳同一類的人,比如說像是相同的興趣或是類似的飲食習慣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