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是最近討論度蠻高的電影,除了探討人生最後一哩路,更多的是活著的人,心境的轉換。
你為什麼活的那麼難受,因為你自己都瞧不起你自己
劇中「三哥」隨手拿起正在燃的紙錢點菸;嚼著口香糖幫亡者入殮;對於莊嚴的會場,眼中充滿著不屑和冷漠,為何?從小到大被笑吃死人飯長大、被家屬當作偷金戒指的賊、為女友打架坐牢,因為對自己的不認同和自卑,讓三哥將情感深埋內心,害怕付出了會讓自己受傷。
我爸媽是種星星的人
最終三哥將內心深處情感,傾瀉而下的是小文的一句話:「我爸媽是種星星的人」,讓三哥感受到原來還有人重視自己和工作。
前女友的老公因為嚴重酒駕事故,需要進行遺體修復,只有三哥的爹(老爺子)有修復功夫,但老爺子跟三哥一見面就是吵架,小文(失去祖母的孤女)充當和事佬。在老爺子指導三哥的過程中,兩人也逐漸敞開心扉。
因為愛,所以自己安排
即便在各種言論漫天飛舞的現今,對於死亡議題仍有不願觸碰的禁忌。死亡,太過沉重。「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這句話聽膩了吧,卻真實描述生活,就像劇中老爺子說:「人這一生就像一本書,有人翻到最後是一個句號,有人則是省略號。」。
幾年前朋友跟我提起「生前契約」,預先規劃身後事。這是一個很棒的概念。免除活著的人,還要擲硬幣詢問:
「百合花好嗎?還是蘭花?」
「土葬嗎?還是樹葬?」
「用這張照片好嗎?」
或許對於人生無常有了更深的體悟,或許看到儀式的繁雜和親友的爭論,爸媽開始主動和我們討論身後事的細節。從一開始因為「怕火」,想用土葬,到後來覺得火葬晉塔聽佛經也很好。而我提出想用樹葬,老媽怕我日曬雨淋,要我好好考慮火葬晉塔,這就是父母的愛啊!年紀再大,依然是父母眼中的小娃兒。
然而看了《人生大事》後,對於劇末的「煙花葬」超級心動,當下眼睛都亮了起來:「多棒啊!最後一次的轟轟烈烈,衝入夜空,化作點點繁星,親友不用在節日準備祭品,想念的時候,只需對著空中那顆閃亮的星微笑。」
沒有規劃生前契約,也想主導自己的葬禮怎麼辦?可以寫下來,告訴親友身後事筆記的位置。就像旅遊、結婚會事先規劃,那身後事何嘗不能預作規畫呢?
珍惜眼前的人,來日不一定方長,後會不一定有期。
十多年前的某天,想著找時間回去看看外婆,卻聽見外婆逝世的消息,當下的心情就像即將完成的拼圖,怎麼也找不到最後一塊,每每回想,當時的沉重情緒仍如此深刻。
或許礙於時間長度,《人生大事》有些想表達的想法只能稍稍帶過,頗為可惜。若想更了解人生最後一場畢業典,可以看
《出境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