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的眼睛學會了,可是手還沒學會!」
avatar-img
陳以箴

「老師!我的眼睛學會了,可是手還沒學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老師!我的眼睛學會了,可是手還沒學會!」
「老師,我要放棄了,我不會。」然後隔天上課跟我說:
「老師,我昨天回家做完了。」
「看,包邊就像是大武山一樣,你可以決定他要多高,縫歪了也沒關係,反正山都不一樣大啊。」我安慰著縫歪了的孩子,
「不行,我要讓他們平等。」然後孩子耐著性子退針,重來。

我很喜歡這個過程,真的很喜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吵吵鬧鬧又怎麼樣,歪七扭八又怎麼樣,圖案小又怎麼樣,祖先留給我們的就是那麼有限,又怎麼樣。

永遠都有此時此刻可以做的事,永遠都有當下可以往前期待的微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陳以箴
14會員
9內容數
來自台灣南隅的人類學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以箴 的其他內容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2023年4月底,仲春的朦朧之際,我們趁著花蓮的里行部落開課,跑去跟卡塔文化工作室的秀慧老師學習。 老師提到,解讀每一件物件的時候,都不能脫離物件所處的時空,要設身處地去想像當時人們所見、所用的環境。相似的植物圖樣,在不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變化、也可能有不同意涵。 而在分析時,首先要先丈量
我記得在跟同學們討論關於繡片背後的針路是否要追求工整時,我說,如果是創作,我習慣看著正面的圖樣邊繡邊構思圖樣,因為有時繡圖轉化到布面上時,還是會有臨時想要換色或換圖紋位置的想法,所以常常顧不到背面的簡潔。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2023年4月底,仲春的朦朧之際,我們趁著花蓮的里行部落開課,跑去跟卡塔文化工作室的秀慧老師學習。 老師提到,解讀每一件物件的時候,都不能脫離物件所處的時空,要設身處地去想像當時人們所見、所用的環境。相似的植物圖樣,在不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變化、也可能有不同意涵。 而在分析時,首先要先丈量
我記得在跟同學們討論關於繡片背後的針路是否要追求工整時,我說,如果是創作,我習慣看著正面的圖樣邊繡邊構思圖樣,因為有時繡圖轉化到布面上時,還是會有臨時想要換色或換圖紋位置的想法,所以常常顧不到背面的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