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基督徒被邊緣化的原因:聖俗二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次大戰打得正慘烈的時候,德國心理學家昆柯(Fritz Künkel)在美國出版《追求成熟》(In Search of Maturity)。這本心理學作品筆調樸實、看待人性合乎中道,更嘗試與基督信仰相調和。昆柯早年為了逃避納粹而移居美國,深明無神論、虛無思想(nihilism)、弗洛伊德派心理學等如何在歐洲醞釀出一股極端的思潮。這樣,《追求成熟》這部作品讀起來不痛不癢、毫不煽情、親基督教,反而是對歐洲極端思潮一個溫柔的反撲。

《追求成熟》的主旨是整合宗教(基督信仰)和心理學,以建立讀者的品格,幫助他們成長。昆柯以作為心理學家的治療和研究經驗,歸納出當時聖俗二分的癥結。聖俗二分有兩個極端的面向,其中一個是神學主義(theologism),即唯獨以宗教的觀點來解釋所有外在事件和個人遭遇;把這些歸因於上帝、魔鬼、個人的善惡,直接用神學概念來解釋。例如,基督徒生病是因為魔鬼攻擊,需要請牧者奉主的名趕鬼;基督徒失業是因為自己貪愛世界,上帝想藉著失業來磨鍊他,讓他學會仰賴主。神學主義的缺陷,在於把屬靈的存有、屬靈的德性,以及神學概念以外的中介(intermediary) 因素通通排除掉。基督徒生病,主要跟先天體質、後天環境、生活習慣、瘟疫流行等因素有關;同理,基督徒失業主要跟個人學經歷、工作態度、經濟景氣等因素有關。以上種種都是左右大局、值得關注的中介因素。

聖俗二分的另一個極端面向是心理主義(psychologism),即假設上帝並不存在(無神論),世上也沒有其他屬靈的存有(自然主義);人們應該以非宗教觀點,例如自然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觀點來解釋所有外在事件和個人遭遇。心理主義把宗教解釋為純粹心理現象。例如弗洛伊德認為,「上帝」的概念是人所投射出來的父親形象;「永生」的概念是人因懼怕死亡而生出一廂情願的想法(wishful thinking)。基於無神論和自然主義,心理主義把宗教解釋為純粹心理現象;因此,屬靈的存有、屬靈的德性,以及神學概念就不受認可為影響外在事件和個人遭遇的中介因素。這樣,基督徒就不可以把自己病得醫治,歸功於禱告蒙垂聽、上帝的恩典;基督徒也不可以把失業的經歷,視為上帝給自己的考驗、成長的過程。

在基督徒占少數、或基督教影響力減退的社會中,聖俗二分的趨勢絕對不利福音傳播。理由是聖俗二分迫使人在聖或俗之間二選一,在基督教衰弱的社會,大多數人自然而然會選擇俗的、非基督教的觀點來解釋所有外在事件和個人遭遇。

庫斯曼(Philip Cushman)生於美國一個猶太家庭,大學時期在洛杉磯的加州大學主修英國語文,之後到猶太教神學院接受拉比訓練,最後念研究所,獲得心理學博士。在數十年心理治療和教學生涯中,他整合猶太文化和心理學,銳利地指現代社會如何危害人們的心理健康。

庫斯曼在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發表論文,一鳴驚人,成為心理學界批判社會和同業的敢言代表。這篇論文的題目是「自我空洞的理由」(Why the Self is Empty),內容爬梳心理學歷史發展的社會背景,分析現代社會如何損害人們的心理健康;更冒同業的大不韙,抨擊某些心理治療變得商業化,謀取暴利卻不見得對病患有幫助。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SoundOn版https://player.soundon.fm/p/kkyim

Apple版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17953348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禱告系列
54會員
128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二次大戰打得正慘烈的時候,德國心理學家昆柯(Fritz Künkel)在美國出版《追求成熟》(In Search of Maturity)。這本心理學作品筆調樸實、看待人性合乎中道,更嘗試與基督信仰相調和。
Thumbnail
二次大戰打得正慘烈的時候,德國心理學家昆柯(Fritz Künkel)在美國出版《追求成熟》(In Search of Maturity)。這本心理學作品筆調樸實、看待人性合乎中道,更嘗試與基督信仰相調和。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徒要常常預備接受非信徒的挑戰 社科小常識:近代人文學科有反宗教的意識型態傾向 應用小撇步:用宗教研究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信仰,有時候可能會有幫助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徒要常常預備接受非信徒的挑戰 社科小常識:近代人文學科有反宗教的意識型態傾向 應用小撇步:用宗教研究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信仰,有時候可能會有幫助
Thumbnail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Thumbnail
一個人,要怎麼在另一個人生命中發揮療效呢?盧雲的回答是:因為有痛苦把「我們」連結起來。不過,在提到如此內在、深不可測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另一個比較明顯、有實證性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當他面對什麼樣的治療者,才能安心、坦然的說出困擾他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撮譯自哲學家辛諾特-阿姆斯特朗的自述。怎樣信耶穌,又怎樣不信,反映了許多離教的無神論者的典型經過和心路歷程,尤其指出基督徒不誠實。個人要克服基督教,社會也要克服基督教。人人都應該彼此關懷,互相幫助,不管有沒有神下指令。無神論者要勇於表明立場,才能為社會克服基督教、開闢進步的大道。
Thumbnail
本文撮譯自哲學家辛諾特-阿姆斯特朗的自述。怎樣信耶穌,又怎樣不信,反映了許多離教的無神論者的典型經過和心路歷程,尤其指出基督徒不誠實。個人要克服基督教,社會也要克服基督教。人人都應該彼此關懷,互相幫助,不管有沒有神下指令。無神論者要勇於表明立場,才能為社會克服基督教、開闢進步的大道。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朱克曼的總結:1. 離教反映社會差異。2. 宗教不是人人需要的。3. 離教者有些共同的人格特質,也可能有「不信的種子」。4. 預測:不信的人會越來越多。
Thumbnail
朱克曼的總結:1. 離教反映社會差異。2. 宗教不是人人需要的。3. 離教者有些共同的人格特質,也可能有「不信的種子」。4. 預測:不信的人會越來越多。
Thumbnail
西方社會裡,信徒的生育率比非信徒高,但是不信宗教的人口比例卻逐年漸增,關鍵在於離教的人多了。朱克曼以深入的個案研究來重新探討離教問題。離教的關鍵變化是「覺今是而昨非」,朱克曼稱之為「習得的不信症候群」。
Thumbnail
西方社會裡,信徒的生育率比非信徒高,但是不信宗教的人口比例卻逐年漸增,關鍵在於離教的人多了。朱克曼以深入的個案研究來重新探討離教問題。離教的關鍵變化是「覺今是而昨非」,朱克曼稱之為「習得的不信症候群」。
Thumbnail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Thumbnail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