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共打來之前,會有什麼預兆?

2023/01/19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對阿共打來怎麼辦的焦慮感,已經有人寫了不錯的軍事謠言破解。但現在要談的不是阿共打來怎麼辦,而是阿共要打之前,應該會露出的餡。相信我,阿共的行為模式比貓還難懂,國際關係的運作機制也跟人際關係的考量模式完全不同,建議不要用直覺去猜。

分析中共行為模式

  民主國家的居民,去判斷共產政府的行為很容易失準,畢竟他們往往可以捨棄,甚至始終無視我們認為是預設值的條件,例如人命、例如契約,法治則是想都不用想,對他們提都不值一提。
  明面上,中國特別流行「簡單粗暴」這個行事風格。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往往同意用這種方法來達成目的。簡單粗暴是什麼呢?放在女人的衣著上,就是深深露出事業線,或者有長腿的就穿熱褲;放在飲食上,就是濃香重油高溫烹調,服膺人類對熱量誘惑的渴求。放到經濟活動上,就是大鯨魚吞小蝦米;放到社會秩序裡,就是上層階級堵住社會流動,以保障權力傳承。放進國際關係中,就是你烏克蘭小國一個,不投降就給我軍事強權俄羅斯實力碾壓。一場簡單粗暴的執行,就是用不成比例的優勢,在競爭中確保勝出。
  除了資源不對稱的競爭,選擇簡單粗暴這個執行策略的深層預設是:罔顧既有規範。從軍事大國俄羅斯相信自己能以閃電戰拿下烏克蘭,發動破壞國際共識的軍事侵略,可見一斑:一旦相信自己能輕易取勝,就不惜破壞共識。這個共識可能是商業契約、可能是社會契約,也可能是國際條約。舉個例:
  1932〈俄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4〈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9〈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1939 德俄瓜分波蘭
  二戰前夕的軍事強權,一概選擇罔顧規範,簡單粗暴。
  但波蘭幹嘛要締約?華沙政府難道是傻瓜?歷史上看來,華沙並不傻,只是在嚴峻的衝突夾縫中,尋求最大的外交努力,可惜只是一場徒勞。〈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完的 1939,就是波蘭被瓜分之時。德蘇簽訂和平條約的動機清楚明確:德蘇都欲避免雙邊作戰。雙邊作戰會導致火力無法集中,失去超比例的絕對優勢。

大力倡議簽署和平協約,是備戰信號

  很抱歉,但事實就是這麼違反直覺。因為民主國家的人,跟共產政府註定有很不一樣的直覺。他們真的是「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實踐者,因為高度集權的統治者不受法規約束慣了,簡單粗暴。
  但是拿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來想,即使不是倡議海峽兩岸簽訂和平條約,而是中國跟印度,甚至中國與俄國之間的互助協定,也應該視為警訊。只把眼界盯在台海,沒辦法理解阿共的行為。已知的現實條件是:沒有國家願意雙邊作戰。

★ 利用朝鮮引發東北亞衝突,也會降低台灣安全

  中國對武力侵台,最大的顧忌還是美軍介入。美國依法,在台海和平被破壞時,得出兵維持和平。美軍無論是否直接介入,都能利用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的條件,間接介入。尤其日本與台灣領海相接,國家安全也相依,軍演也長期以中朝為假想敵。美日韓軍介入與否,端看各方當下的國家利益,無人能提前預測。
  太平洋西岸的第一島鏈,本就是共產與民主的勢力交鋒處。在這段交鋒之境,最長期的衝突熱點,除了台海,就是朝鮮半島。菲律賓海到中國南海之間的海權爭議相對可議,不具強烈的引戰力。朝鮮不一樣,經濟幾乎全靠外援,中國是朝鮮最大的外援。
  中國把朝鮮養在手裡這麼久,就因為它是一張可用之牌,能增加中國在東亞事務上的影響力。南韓跟台灣一樣,舉國最大的利益,繫於不跟共產黨開戰。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基於韓美同盟,美軍必須在朝鮮攻擊南韓時,出兵協助南韓。美國不是中國,美國一定會依法遵守韓美同盟。
  一旦東北亞生變,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難免北緊南鬆。理論上對解放軍擁有完全優勢的美軍,在日本南方跟台海周圍的決策速度稍有顧慮和遲疑,都有利於中國侵台。中國自己也清楚,對他們有利的侵犯方式,和俄國侵烏的如意算盤一樣,是閃電戰。中共侵台閃電戰的關鍵,就是在盟軍介入之前,想盡辦法取得台灣控制權。所以盟軍的反應速度是重中之重。
  胖虎之所以打大雄,是因為知道自己鐵定能贏。胖虎不會跟大雄談任何條件,因為胖虎對大雄有絕對優勢,簡單粗暴。胖虎的優勢是武力,但小夫擁有胖虎沒有的條件優勢,不是胖虎可以輕易碾壓的弱者。把中國想成胖虎,台灣是小夫,不是大雄。但中國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台灣人以為自己是大雄,因為對手怕自己的時候,打起來贏面最大,而且省時省力。所以集結武力之前,資訊戰已經開打。

拆解網軍操兵方法

  在你的情緒不是你的情緒一文中,拆解過「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個看似針對非裔種族,但其實完全是外國對美國國內資訊戰的操作。案例的成功和規模超乎想像,建議一讀。這尤其牽涉到你的一個按讚、一個追蹤、一個小測驗、一個次心情分享,怎麼把你推進網軍的陷阱裡,瞭解一下比較好。
  資訊戰這種戰爭方興未艾,而且好幾場實戰都證明能損敵利己。全世界的資訊戰戰場裡,台灣長期都是一級戰區,繼續後知後覺就太傻了。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有語言優勢,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資訊戰如出一轍,不參考起來,會被人家笑我們沒有從歷史裡學到任何東西。
  不管怎麼參考超成功的美國資訊戰案例BLM,或者俄國如何傷害烏克蘭,終究還是要回到中共全球資訊戰長期練水軍的最熱點——台灣。
  拿最近流量賺得缽滿盆滿的流水席之亂來看:精準設定出「鄙視」這個能成功激發人類反應的情緒,還拿個鮮明的人設,創造一個容易挨罵的目標。不過這系列文章被抓包每次發文的稱謂和行文都不一樣,顯然不是單人而是集體創作。更歡樂的是,這場流量盛宴的來源,熱門粉絲頁爆料公社,是一家高額資本的外商,登記在知名空殼公司天堂的英屬維京群島。看爆料公社被爆料,是不是超爽?
  無論爆料公社這一間公司是不是中共統戰的重點投資單位,看懂台灣社會如何被中共用資訊戰撕裂,終究是應對資訊戰的最重要基礎。撕裂族群這麼簡單的事情,不需要中共水軍,台灣自己的選舉都能做到。這麼大的弱點,中共水軍只要兩面激化,讓雙方更堅持己見、更水火難容,就達成分裂社會團結的效果了。下一階段才是更重要的資訊戰任務。
  從BLM運動背後的操作手法來看,有一些台灣的線上社團非常值得阿共利用,甚至可能已經在被利用的路上。想想,美國黑人社會地位和隱形歧視,尤其在警民衝突之間,都是真的存在,而且真的需要被改進的社會問題,因為有一整群在生活中真的深受其苦的人。近年網路觀察上,我認為格外值得注意的議題性社團是各種行人機車路權討論。莫要誤會,我認為台灣的道路規劃和用路安全的確需要系統性改良,但這類社團的討論風向,除了激發負面情緒的風氣濃厚,也有許多非常新的帳號大量規律發文。更清晰的是,整個社團只吹一種風向:以行人地獄標籤台灣,以利對政府,甚至社會連結負面觀感。
  首要線索是:這些社群裡最頻繁出現的情緒導向是不是憤怒?憤怒幾乎是所有情緒當中,最能引發行動的基礎情緒。想想,一則讓你感到溫馨的內容,容易讓你按愛心;但一則讓你憤懣的內容,容易讓你轉發且附上評語。想要主導輿論,就要主導憤怒。
  無論是黑人人權還是行人路權,都是非常適合激發大量平民行動,以反對既有政權的最精選題材。主因有二:議題實際存在且長久,受苦者眾。事件發生頻繁,容易在關鍵操作時刻出現宜於引爆的大型事件。整體而言,具有這種特質的社群,只要加上明顯的憤怒或仇恨的情緒導向,都很有機會是水軍練兵場在台灣,被網軍利用的議題不必是路權,一定還有很多伏線都具有這樣便於操作的性質,但目前顯然肉眼可見的宜於利用案例,首推路權

破壞人民對民主政府的信任

  共產政權對民主社會最容易打的戰爭,就是資訊戰,因為是非常標準的不對稱作戰。民主社會的前提正是尊重每一個人,所以言論自由的地位非常崇高,再離譜的言論都被容許存在,不能輕易下架。反觀中共,2008北京奧運會後,防火長城橫空出世,把中國人民的資訊養成了中共要的樣子。
  共產極權能夠懲罰人民的意見,民主社會卻是人民能用意見來懲罰政府。實況就變成:共產黨操弄民主國家的人民,來打擊民主國家的政府。而中共對台灣的資訊戰,雖然題材包山包海包尿布,但可以歸結出三個終極目標:
  • 民主好亂、台灣好亂
  • 美國沒安好心
  • 中國必勝
這三條走向的方程式相當簡明:台灣體質不佳,援軍美國無用,中國是唯一解。
  我們可以盡力闢謠:當台灣偶爾發生重大刑案時,紅媒與他們的快樂小夥伴就會狂吹民進黨與黑道關係好的論述。盡力闢謠的人可以指出台灣犯罪率之低,全球第三。也可以在台積電被嘲為美積電的時刻,說明境外投資不只是分散經濟風險,同時也免於中國挾台灣以令世界的誘因。想想,有個東西只有台灣有,拿到了就可以取得全球話語權,豈不把台灣當魔戒?一次看懂中國經濟觸頂下行的內在在條件一文,也足以說明中國連自己都撐不住,千萬不能加入當韭菜。但這樣瑣碎闢謠,會把我們的精力耗盡。對方水軍可是有領錢的,我們只能憑熱血,很虧。
  既然已知中國萬變不離其宗的擾台方程式,不如拿不變應萬變。
  攻擊台灣的民主、執政政府、社會秩序,就這樣回應:
台灣不完美,會有一些壞事發生沒錯。但是哪個國家保證比台灣安全?中國的徐州鐵鍊女,跟你我的差距也只有一記悶棍。那還是在中國國內。台灣政府就算人民被騙去柬埔寨這種沒外交的地方,還盡力營救你喔!
  提倡疑美論,說台灣只不過是美國的棋子,就這樣回應:
美國跟所有的國家一樣,都會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美國的做法,比共產蘇聯和中國就上道很多。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無償援助全歐洲經濟復甦,利己利人。因為美國的最大利益是全球貿易,台灣海峽是全球海運超級熱點,當然要盡力避免台海戰爭。開戰只對中共有好處,連中國人民都會受害,當然要防止。
  至於宣揚中國的強盛,就更容易回應了:
全球情報能力最強的美方,2023 軍推結果,也是中國攻台將會損失慘重,而且只要有美軍介入,24次推演,沒有一種可能性是中國拿下台灣。
宣揚台灣不應該增強國防,以免激怒中國的人,請想一下:軟柿子跟硬柿子,你挑哪一個吃?壓低侵略台灣的成本,就是提升中國的侵略的意願啊!勝率高的賭盤跟勝率低的賭盤,中共怎麼可能不押勝率高的賭盤?他們外匯存底都快要見底了,哪有錢打長期的戰爭?
  辨識出敵方的策略,是資訊戰裡的超能力。只要在資訊戰面前,能夠辨識出迎面而來的訊息有什麼意圖,就不容易被資訊轟炸到疲勞。但另一個資訊戰的戰場,甚至不在台灣。

中國大內宣詆毀台灣人

  中國的大內宣,嚴重程度絕對不下於大外宣。大內宣嚴重到甚至連中國人都要群起杯葛,發起大翻譯運動,把中文內宣翻成外語,讓不懂中文的人看看中共如何自大又罔顧人民。
  2035到台灣是一首恐怖的統戰歌曲。除了品味恐怖之外,最恐怖的部分是,時間表明確,就像「1997快些到吧~」一樣,把吞併時間表公諸於世。更恐怖的部分是,這種歌曲的目標聽眾是中國人民。把併吞台灣視為理所當然的進程,是不輟的大內宣主旋律。但以旅遊為嚮往,是在武統決策之前。
  一旦有了和平進程以外的決策,中國教科書裡的寶島,就不是日月潭與阿里山,而是台灣人真壞。這是極為嚴肅的攻擊,如果你懂歷史的話。史上最知名的惡意之一,就是納粹屠殺猶太人。過往,在人類的戰爭裡,消滅敵人都是戰爭手段,直到戰爭後期,納粹把屠滅猶太人擰轉成為戰爭的功勳值,消滅猶太人成為戰爭的目的。
  納粹戰犯是極端的例子,但血淋淋展示出所有戰爭都要把敵人異化的需求。不把對方當人看、把對方視為遠不如自己的劣等生物,才殺得下手。連電玩都要把打殺對象設計成怪獸或妖人,才容易辨清敵我,何況實境?
  中國以外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中共對維吾爾人開設集中營,計畫性種族清洗的事實。但中國以外的人不知道的是,一般漢族對新疆維吾爾人的印象可以用三個詞作結:羊肉串、賣切糕、偷東西。這三個刻板印象分別是:土特產、社會階級、社會評價。
  試想,對一個我們往往喜歡、評價也好的族群,例如巴黎女人,你有什麼三個詞可以概括印象?會不會是:優雅、自信、懂穿衣?又例如日本人在台灣人的印象裡,往往也跟有序、拘謹、設計品味這種高生活品質相關的面向連結。但維吾爾人長期在中國九成人口的心裡,是擺攤賣小吃的跟小偷。擺攤賣小吃的或一個小偷被警察打,和一個優雅的女人被警察打,你比較願意為誰挺身而出?
  台灣的確有發達的詐騙產業,而且與中國發達的詐騙產業,因為詐騙語言相通,相互欺詐彼此講中文的社會居民,所以柬埔寨的中國博弈事業倒閉,才造成台灣人被拐賣的人蛇。我推測,如果中國大內宣要開始異化台灣人,首先給台灣人貼的劣質標籤,會從詐騙事件開火。
  中國最大論壇微博的即時熱搜,是值得監測的指標。如果開始與台灣相關的條目增加,甚至語意上偏向惡性與貶義的頻率提升,會是非常明顯的備戰信號。

中國國內壓力指標

  有些獨派或台派在網路上十足天真,一遇到中國相關消息,就會膝反射說:「他國事務。」然後拒絕理解。他們的本意應該是台灣應該要減少被中國影響,從內部凝聚。但是上場打球之前完全不研究對手,只自己閉門造車搞團建,很不專業。可以爽快地球來就打,但是一定要做足準備。
  去年八月在提中國經濟下行的內在條件時,就明確指出人口作為中國國力的基礎,以及因應國際貿易條件背離中國,市場所需的「內循環」不太可能作為成長動力。在三年超嚴格防疫政策下,中國人口比預測早了兩年出現負成長。這還是根據去年十一月的官方統計,不含無準備放棄防疫後的急速感染高峰,也不含春節的春運,把都市人口拉回農村接觸高齡人口的近未來。唯一可知的是,所有近期通話過的中國人都表示:倏然解封後,他們認識的所有在中國的人都感染了。另有非常明確的消息來源指出,他所居住的長江流域省會城市,火化場需要塞錢靠關係才能排上時段。除了人口總量減少,以及中共把天災釀成人禍的社會衝擊,還有更大的壓力在累積。
  白紙革命方興未艾的時刻,我藉機分析了中國政治的內外壓力結構。可惜,對中共防疫開放的判斷錯誤,以為習政權不會在二十大後太快鬆口。但就檢疫成本和財政負擔的缺口而言,利用白紙革命來一次解封,是財政上合理的結果。可嘆毫無醫療準備和壓低感染高峰的措施,把犧牲一次放到最大,傷的還是人。

中國糧食進口率

  做過一點中國研究的人都難免知道,中國的農村人口是被戶政政策綁在農村,以便生產糧食的勞動力。但同時,這些勞動人口也是受到最低的醫療照顧,年齡和健康條件都較差的人。在猛爆的疫情下,無論是生命損失還是勞動力損失都不會讓中國的糧食自給率無動於衷。
  即便在農業革命後,中國的人口壓力還是大得驚人。把人口壓力直接看作是糧食壓力,就能馬上理解為什麼 2018起的非洲豬瘟和貿易戰,在中國掀起的第一波重大話題不是經濟,而是供糧。
  如果要為所有的戰爭發起國找一個共通點,我甚至不會說,是認定自己能贏,而是知道自己不出門打獵會餓死。中國長期是世界第一糧食進口國,跟人口第一大國的確相配。2022年,揚昇全球海運成本的俄烏戰爭,對糧食進口國只能是雪上加霜。缺糧和缺錢,都是非常重大的壓力。

中國外匯存底

  中國在 2008 北京奧運後,憑藉高速成長的經濟,以及蓬勃的內需市場,在世界上開始顯出富裕的形象。亞投行一帶一路更是中國人自己都視為大撒幣的政策,看起來像透了有錢沒地方花的大爺。
  大爺的金融水位退得猝不及防。在疫情嚴重衝擊中國社會的時刻,輝瑞的特效藥 Paxlovid 和中國醫保談判破裂的原因在價格:中國開的價碼比薩爾瓦多還低。輝瑞是MPP認證的藥廠,對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國家,有很明確的價格帶區分。給開發中國家的價格,通常只會略高於成本,足以合理打平。中國顯然是以WTO分類的開發中國家之姿展開談判,卻不願意付出合理價格購買救命藥。
  一項重大政策失利,可以看出當下的財政窘境。這還只是中央,幹強枝弱是中央集權政體的常態,財政亦同。
  
  讓一個國家選定出兵攻打另一個國家的心態,基本上就像胖虎欺負人一樣,就是覺得自己能贏。但讓一個國家決定出兵攻打另一個國家,破壞現狀、打破平衡的時機,通常是現狀本身就無法維持。足以讓中國有危機感的條件,必須觀察的首推糧食水位,再者是金融水位。
  倒不是攻打台灣能提升中國的資源水位,而是進入戰爭狀態,可以強制人民不准要求生活水準要能維持過往的資源水準。用唯物主義視角來監測唯物主義社會,也不虧待。

看懂國際政治環境

  我們很容易對國際關係有很多感想,但毫無事件實際上怎麼發生的知識,大概是因為生活太忙,常常新聞只看了標題。先自我檢測一下,看到美國發表對兩岸關係的主張,有沒有個非常直接的反應:
  1. 沒有跟台灣建交就是沒誠意的懦夫!
  2. 美國都立法了,就是一定要出兵。安啦!
  3. 不做死就不會死。美國不要在那邊激怒中國!
如果任何人對國際情勢一向都有這麼明確而截絕的個人主張,建議你要註記:此人完全不懂國際政治,就算此人是你自己也一樣。國際政治的特色是:人際關係的通則絕對不適用於國際關係。人很容易用人際關係來理解一切,因為經驗豐富又切身,而且是很多人唯一的社會經驗。但國際情勢比較像是數學,不懂就是不懂,沒什麼略懂的空間。承認自己不懂,是知識的開端。
  中國是否對台灣開戰,這個懸疑的最重要條件,是美國的態度。讀不懂美國的態度,無法揣測這一題的走向。
  美國 2023 年新任的眾議院院長,是共和黨的 Kevin McCarthy。上一任民主黨的 Pelosi 幹了二十年,而共和黨對中國和軍事的態度一向強硬過民主黨,這是此刻美國國內的最新風向。那也只是國會,還有白宮和軍方需要測風向。
  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美軍部署和行動,有其調度策略。台海不是固定駐點,只能靠巡防。全球美軍當下的資源配置,會影響台海衝突時的介入速度和介入強度。

美國軍事介入的輿論

  美國本身也有一股強烈的反戰傳統,從損失慘重且成果不佳的越戰後就一直存在。這是仍然可以被操作的一股民意,值得作為觀測重點。
  除民意以外,美軍投入軍事行動與否的判準,往往與開戰對象直接相關。敘利亞戰爭之所以以代理人戰爭的型態發生,就是美軍與俄軍不願意正式交戰的結果。中共在甩鍋疫情的同時,強力操作敵美言論,甚至開始仇視猶太人。俄烏戰爭也被中國輿論視為抗美援朝的當代延伸,所以輿情才一面倒向俄國。中國在民情上準備好和美國發生戰爭了,但美國還沒。
  美國輿情能同意美軍介入反恐行動,但對美國宣戰,絕對沒有心理準備。最可能的美國軍事介入,還是透過日本自衛隊。所以美軍沖繩基地和日本自衛隊的動靜,會是觀察重點。
  另外足以減低美國對軍事介入台海戰爭的歷史條件,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傾向將自己國家以外的地域,甚至其他國家,納入自已勢力範圍或領土,以便殖民母國食利。俄國侵略烏克蘭和中國侵略台灣,都是非常標準的帝國主義心態。二戰後台澎金馬被日本無條件放棄,本屬美國託管地區,但美國正是擔憂自己落入帝國主義的不義,才沒有將台灣納入海外領地。美國對海外領地的態度,基於法治,一向謹慎,以免落人口實。近期波多黎各是否由居民投票,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提案,才剛從參議院被核准。波多黎各從 1898 年就是美國領地了,至今還未成為領土,可見對帝國主義的防範。
  以上都是可以被操作的民主國家輿情,也是資訊戰先行的境外觀測點。

共產與民主國家的邊界衝突

  朝鮮是最可能的美軍陷阱,但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只要美軍正式參戰,就足以分散美國軍事介入台海的意願跟資源。
  俄烏戰爭作為完整主權國家被共產軍事霸權侵略的進行式,最能獲得所有民主國家的認同與協助。但同時,也會耗用多數民主國家的認同與協助。制裁俄國是很大的消耗,制裁中國的損耗會更大,非常困難。
  對台灣最理想的狀態是:烏克蘭完勝俄羅斯。這一方面是對中共武力犯台的現實警惕,二方面能解除既有的共產與民主邊界的交戰,讓台海一旦發生衝突,民主世界的力量有機會集中在協助台灣、抵制中國。提升中國開戰成本、降低中國開戰意願,是上上策。
  願這些觀測重點,都不要傾向開戰時刻。
  思考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7會員
213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