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覺得可惜」其實是不理性的沉沒成本謬誤

2022/11/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沉沒的成本,已經與最後決策沒有關聯】

生涯諮詢的來談者,大部分都面對著需要轉換的情況,不過在和來談著們討論轉換的困境時,很常會發覺,許多人都會被過往的經歷、經驗綁住,覺得如果放棄了,是不是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
在面對職場、工作、感情甚至整理房間時,都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這其實是經濟學中「沉沒成本謬誤」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因為不可回收,所以與未來的決策其實沒有關聯,因此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
最簡單經典的例子,便是:如果你買了一張電影票進電影院裡看電影,看了10分鐘後發現這不是你會喜歡的影片,你會選擇把電影看完?還是馬上離開電影院呢?

【既然痛苦,又為什麼要繼續呢?】

小F是我生涯諮詢的來談者,正在讀資訊工程研究所,但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對寫程式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我問他「電影票」的問題時,他馬上回答我,他會選擇離開電影院去做別的事情,但面對自己的人生選擇,卻無法如此的理性
當然,研究所學歷是可能影響一輩子的人生大事,不像電影票這麼容易、單純,不過繼續把研究所讀完這件事情,卻已經是小F不喜歡,卻得強迫自己繼續做下去的事情,造成小F內心迷惘與痛苦,但當我問小F「既然這麼痛苦,又明確知道自己不喜歡,為什麼還要繼續讀下去呢?」
小F回答我:「如果不繼續把研究所讀完,我大學四年不就白費了嗎?」
透過與小F釐清價值觀,讓小F知道什麼才是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後,小F才稍稍的釋懷,不過我也不是建議小F放棄讀研究所,而是希望小F轉換思維,讀研究所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交代,同時也是未來的一個備案,既然真的不喜歡,就不需要勉強自己要做到多好,60分低空飛過,拿到學歷文憑就好,在這個過程中,小F應該去追求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例如:「建立人脈連結,和教授與同學保持良好關係」,或者「去探索自己其它有興趣的事物」,可以運用學校的資源,來讓自己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覺察、接受、允許,慢慢破除不理性的沉沒成本謬誤】

小F的故事其實隱含著興趣探索、價值觀釐清等議題,如同沉沒成本謬誤,有時候也真的不是理性與非理性這麼簡單,背後可能有複雜的心理議題、人生困境需要討論與釐清
我們常聽到"因為可惜",不願意放棄一段早已破裂的男女朋友關係或婚姻,不願意丟掉一些佔用空間、不會再去使用的物品,不願意離開讓自己痛苦不堪的工作環境...,我們需要保持覺察,才有機會發現我們正在用不理性的方式讓自己更加的痛苦與不舒服
不過,就算發覺我們正在沉沒成本謬誤裡,難道我們就能選擇理性,馬上選擇離開嗎?其實這真的很難,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會需要《斷捨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書籍來重塑我們的思維,也才會有「整理師」、「理聊師」這樣的職業出現,某種程度,生涯諮詢師其實也是在做著"重塑思維"的事情吧!
所以,覺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慢慢讓自己的心,去接受沉沒成本無法收回的事實,我們可以像小F一樣,先承認自己真的不喜歡、沒興趣,所以接受自己無法做到像其他人一樣好,允許自己只要60分及格拿到文憑就好,我們才有機會,在過程中找到沉沒成本以外的其他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杰慷
林杰慷
我是一名生涯發展諮詢師,也投入在地方創生,在社區裡協助大家做創業與就業的職涯與人生規劃。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就算不敢做夢,也一定有在心中想了很久,但卻一直沒有去做的事,希望能鼓勵大家,不要再壓抑情緒、不要再壓抑想法、不要再壓抑自己,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