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身為一個運動員最需要的是甚麼?天分?練習?還是熱情呢?
雖然上面提到的都很重要
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歸屬感。
2009《The Blind Side》電影宣傳海報
《The Blind Side》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敘述Michael Oher的成長過程。
The Blind Side一詞代表著是視野盲區。在橄欖球中最受注目的主將四分衛,在球賽進行中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危險區域來取名的。而他的危險區域就由左截鋒的球員來幫他防守。
以往左截鋒並未受到該有的重視,因1985年一場美式足球賽後,一名左截鋒球員的表現特別突出,他成功地演出了多次漂亮的"助攻",反而搶走了四分衛得分的風采,也凸顯了左截鋒的重要性。
原來防禦也是一種攻擊,我們所謂的黑子的重要性。而本片的麥克,就是擔任了這個左截風相當重要的位置。
故事中的麥克是一個將近十八歲的黑人小孩,但是因為從小生長在充滿暴力與毒品這樣不健全的環境,導致麥克有著嚴重的自閉與學習障礙。在每一堂課的學習成績都讓老師們避之唯恐不及,連唯一願意給他機會的橄欖球隊教練也因為麥克的格格不入而逐漸放棄他。
「我生活在一個白色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懂我。」
在學校總是被冷落被排擠的他並沒有放棄著個世界的善意,麥克非常善良、善解人意,雖然依舊沒有人願意放慢腳步去理解他、同理他。
故事中的安妮,是一位同樣溫暖善良的母親,也是照亮麥克心中黑暗的一道暖陽。麥克無家可歸、步履蹣跚時,給了他家的溫暖。為他準備了專屬於他的房間、床、睡前故事、屬於自己的衣服,也給了他一個家。
在本片中,我覺得最為印想深刻的一個片段就是當麥克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駕照與新車,載著小肖(肖恩的兒子)上街時,出了車禍的瞬間,麥克用自己的手護住了小肖,讓小肖避免於遭受安全氣囊爆破時的衝擊。
小肖毫髮無傷,而麥克則是在一旁極度的自責,就算自己手上帶著傷。這讓安妮意識到了,麥克會為了保護家人不惜犧牲自己。
在一次的球隊練習時,麥克似乎還是沒有搞清楚遊戲規則,這讓教練十分惱火,不過安妮沒有放任教練對麥克破口大罵。
「你的四分衛就是你的家人,你的隊友們也是,他們都是你要保護的對象。」安妮這句話讓麥克瞬間恍然大悟了,麥克在賽場上的成績蹭蹭地往上飆升,令全場刮目相看。
有了家人這個堅強的後盾,麥克無所畏懼。
麥克得到了無比的自信。他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重視,每一個人漸漸的開始願意放慢腳步陪伴他一起前進,而麥克又接收到了這樣的尊重,變得更有底氣,人也變得更加陽光燦爛。這是一個善循環。
得到了這個「家」,不管是安妮一家,又或是他的隊員們。
麥克的人生開始步向了上揚線,從原本寒風刺骨的谷底加上眾人的陪伴攀向巔峰,並不是說以前的麥克沒有這樣的天分,也不是說以之前麥克的實力就打不出這樣的成績。
而是在獲得了這樣的歸屬感後,麥克的天分得以被完整發揮、不再是無用武之地。在麥克的家鄉,個個體格優秀、天賦異稟的黑人男孩們,並不是他們不會、並不是沒有天分,而是沒有人給他們支持,沒有人能夠在他們得背後給予力量促使他們前行。最後,他們終其一生只能待在那無人知曉的角落。
麥克用自己的全部,填補了球隊的缺點,而麥克的家人們,就是用愛,填補了麥克的缺點。
在這個世界上,若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隅角落,那豈不是很孤單嗎?
像是你剛找到工作,第一天上班的時候。
光待在那裏就讓人覺得全身緊繃,沒有人願意和你說話,看著別人在一旁愉快的暢談著等等午餐要一起吃甚麼。不知道可以做甚麼,可是又不能一直乾站著,做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
甚至不敢搭話,在現在這個時代,不主動向大家搭話,會被說是"派鬥陣",主動上去搭話也會被說愛裝熟。
做甚麼事都沒有底氣,覺得自己在這個空間只會礙手礙腳,在這邊無依無靠覺得一分一秒都異常的難熬。好不容易撐到下班,卻還有明天要面對。
可是一旦在這個環境待久了,做任何事情都靈活、不再畏首畏尾,講話落落大方、應對得宜,現在也可以跟同事歡快地談起這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又或是被主管欺負的時候,背後還有你的同事在cover你。
在這裡獲得了歸屬感以後,同樣的環境、同樣的人,都變得不一樣了。我變得自信了,可以發揮出應有的實力。現在你已經不是一個人了。你可以無所畏懼的大膽闖,因為你知道你的背後有一群人在支持你。
這難道不是大家都需要"歸屬感"的理由嗎?
雖然這是一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不過時至今日,再次點開這部作品的我,看完結局卻還是潸然淚下。
不彷看完這部電影後,一起來思考,是甚麼給了麥克這個運動員轉變的原因,你也認同我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