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懶得跟大人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的表示:「怎麼會這樣?一點都看不出來呀?!」當我們內心暗暗指責那些父母的失職時,也該回頭想想自己跟孩子的互動,或許在孩子看似正常的行為舉止之下,也潛藏著許多未爆彈,畢竟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裏,會遭遇到各種的困惑,難關以及誘惑。
如何讓孩子在徬徨或面對誘惑時願意向大人求助,是當代父母最大的課題。因為我們已經活在一個非常複雜,變化非常迅速的時代,就像「小孩不壞」這部電影那位傷心的媽媽所說的:「我以為孩子出去才會變壞,想不到他整天乖乖待在家裏上網也會變壞!」
誠如有部廣告對白所說的:「我是在當了爸爸之後,才學會當爸爸的!」雖然親情以及父母與子女的愛是天生的,但是現在的父母與古代的父母不同,我們必須努力或刻意地去學習如何陪伴孩子,不像古代,孩子是與眾多具有親屬關係的大人一起成長,換句話說,古代家庭關係是一大群不同年齡的大人與一大群不同年齡的孩子起居生活作息都在一起,生命成長的階段是連續的,每個人眼前就有眾多典範,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就變成稱職的父母。
可是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現在幾乎都是小家庭,父母親少掉了來自親戚長輩的支援,同時也由於都市的公寓大廈建築方式盛行,來自街坊鄰居的看顧照顧體系也全然瓦解,當代父母幾乎是必須孤立無援地單獨面對孩子的教養責任,若是再加上社會的快速變遷,孩子面對來自複雜的人際關係,影音數位媒體及各種商業行銷的誘惑,這些都是父母必須與孩子一起承擔的挑戰。
若是孩子有困擾時願意及時跟大人求援那還好,最麻煩的是他們悶在心裡,等到自己承受不了或事情不可收拾時,大人才發現。
孩子不願意講的原因有很多,一部份來自於孩子在青春期的快速成長,許多情緒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也很難跟別人講,再加上孩子的表達能力與人生經驗都很有限,所以不容易將許多想法條理清晰地整理,可是我相信還有另外一大部份原因是來自於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因為大人的忙碌,也因為大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若是忽略了孩子幽微的求援訊息,甚至一昧以八股教條來教訓孩子,很快地他們就會關閉與大人溝通的大門。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最痛恨虛偽的人,偏偏父母親常常跟孩子講一些自己其實也不相信的話,那些道德教訓孩子聽都聽濫了,除了沒效果之外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那麼父母該怎麼辦?
我想,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當我們想訓勉青春期的孩子時,切記先停頓一下,儘可能設身處地想一下孩子當下的心情,然後用他們聽得下去的方式來講,也就是要在接受他們情緒的情況下誠懇的分享自己的感覺,當我們能夠貼近孩子的心靈,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心,也才能贏得孩子信任,建立親子真正的親密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到中年後,就必須開始思考:要跟誰共度餘生?最近才出自傳的管理學大師韓弟寫說:「近來,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現在正處在第二段婚姻,只不過娶的是同一個女人。」當他們夫妻倆進入空巢期,也開始調整雙方的生活方式,藉此維繫雙方的友誼、婚姻以及珍視的一切。 我同意他的看法,成功的婚姻需要經歷多次的戀愛,但對象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缺憾,有些很明顯,但是更多的是深埋自己內心,別人無從察覺的缺陷。 因罹患視神經萎縮從小就失明的陸丘,他的缺陷很明顯,但是他真正的問題不是他的視障,而來自於他的好強,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相反的,外型亮麗極富魅力的齊婭拉,卻處處覺得與人格格不入,內心的敏感與缺乏安全感,都不太容易被人理
我們內心常常會有小小的發願,每當看到某些激勵自己的事物,就覺得自己似乎也應該做些什麼,但是絕大多數立的志向常常會無疾而終。 學生時代忘了那個老師曾用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說,君子比較有恆心毅力,立下某個志向就會堅持下去,而小人常常見異思遷,時時刻刻都在立下新的志向。
「你們知道台灣這幾年那個類型的書最暢銷嗎?」坐在電腦前的A寶問大家。 「依台灣人重實用的性格,肯定不會是文學類。」我回答。 A寶感嘆:「居然連續好多年,都是談說話技巧的書名列前茅。」 窩在書架旁看書的B寶加入談話:「記得爸爸說過,一個社會流行什麼,一定代表著共同的渴望或恐懼,也就是集體潛意識吧?」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
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或世界名著?原因當然很多,其中會被大家忽略的是看老電影還有「對話」的作用,就像大人會偷瞧年輕人在流行看什麼書,什麼影片一樣,看以前年代流行的東西,也可以與年長朋友多一些「對話」互動的題材。 同時從老電影最能夠感受到不同時代生活的軌跡,從服裝、居家擺設,到劇中主角的言語與生活,真的就
人到中年後,就必須開始思考:要跟誰共度餘生?最近才出自傳的管理學大師韓弟寫說:「近來,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現在正處在第二段婚姻,只不過娶的是同一個女人。」當他們夫妻倆進入空巢期,也開始調整雙方的生活方式,藉此維繫雙方的友誼、婚姻以及珍視的一切。 我同意他的看法,成功的婚姻需要經歷多次的戀愛,但對象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缺憾,有些很明顯,但是更多的是深埋自己內心,別人無從察覺的缺陷。 因罹患視神經萎縮從小就失明的陸丘,他的缺陷很明顯,但是他真正的問題不是他的視障,而來自於他的好強,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相反的,外型亮麗極富魅力的齊婭拉,卻處處覺得與人格格不入,內心的敏感與缺乏安全感,都不太容易被人理
我們內心常常會有小小的發願,每當看到某些激勵自己的事物,就覺得自己似乎也應該做些什麼,但是絕大多數立的志向常常會無疾而終。 學生時代忘了那個老師曾用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也就是說,君子比較有恆心毅力,立下某個志向就會堅持下去,而小人常常見異思遷,時時刻刻都在立下新的志向。
「你們知道台灣這幾年那個類型的書最暢銷嗎?」坐在電腦前的A寶問大家。 「依台灣人重實用的性格,肯定不會是文學類。」我回答。 A寶感嘆:「居然連續好多年,都是談說話技巧的書名列前茅。」 窩在書架旁看書的B寶加入談話:「記得爸爸說過,一個社會流行什麼,一定代表著共同的渴望或恐懼,也就是集體潛意識吧?」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
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或世界名著?原因當然很多,其中會被大家忽略的是看老電影還有「對話」的作用,就像大人會偷瞧年輕人在流行看什麼書,什麼影片一樣,看以前年代流行的東西,也可以與年長朋友多一些「對話」互動的題材。 同時從老電影最能夠感受到不同時代生活的軌跡,從服裝、居家擺設,到劇中主角的言語與生活,真的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回顧過往我和小蓋的親子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想說什麼可以直接說,母子之間的感情也很緊密。但隨著他進入青春期,我發現不再適合這樣的方式,策略要跟著調整。有時想要說什麼事,或只是表達對一件事的觀點時,都要先想一下要如何說。青春期是自尊心極強的一個時期,有時只是一個問題,或是不同的用字遺詞,都有可能讓這時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回顧過往我和小蓋的親子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想說什麼可以直接說,母子之間的感情也很緊密。但隨著他進入青春期,我發現不再適合這樣的方式,策略要跟著調整。有時想要說什麼事,或只是表達對一件事的觀點時,都要先想一下要如何說。青春期是自尊心極強的一個時期,有時只是一個問題,或是不同的用字遺詞,都有可能讓這時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