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流麻溝十五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犧牲會帶來力量
raw-image

劇情簡介(下有劇透)

改編自真實事件–綠島再叛亂案,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新生訓導處地址,流麻溝十五號, 一個信件以及思念無法到達的地方。在學校畫了海報、在長老教會以母語唱了歌、籌組讀書會閱讀近代思想文書、抑或是本身就是左頃思想運動的人士,甚或是被下屬舉報有共產思想的大隊長,都有可能被海湧飄阿飄運到這裡,罪不至死,但思想不純正,就要在這座火燒島中將這些思想焚毀重新生成。

聚集了護理師、學生、外省人、本省人、原住民。男生從事勞動,女生從事農耕,長官從事灌輸思想教育,雖底下暗湧的外界資訊交流、大隊長私慾與縱容,而仍相安無事自給自足,卻因為一場強推的良心自強運動,讓這些舉動浮出檯面,藉由一場不合作運動將這些人褪去他們的囚衣,展現真實的自我,不論是學生會學生知道自治與背後相應帶來的犧牲、舞者知道忍氣吞聲仍然沒辦法弭平殘暴的作為、大隊長剖析起自己處境與背後自己真心想望的需求。

電影畫面直白的將這些人在這種處境下的想法用鏡頭展現出來,不論是倒吊後搖搖晃晃的海面,碉堡中哭喊破布的哀戚聲、對海面喊著阿婆的外省兵、任由海水拍打著的雙宿雙飛,「嚴為覆審」我想不只是那個時代的掌權人的橫(狠)評,我想也是那個時代人對思想掐到快窒息時,想要吸吐出最後一口自由空氣卻被用國旗塞到嘴巴裡的咽不下氣的絕望。


劇情感受(主要劇情線)

  • 杏子與嚴桑

一個受有完整體制內教育的學生突然被拋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仍相信自己只要撐過就好了,還能夠回歸體制內;而嚴桑則是一個已經在體制外做許多思想上抗爭的前輩,她想要做的是讓這個體制內的人更深刻的理解到,這個處境並非只要靜靜的等待時間流去就能夠回歸,因為時代巨輪正在改變著這個體制,推動這個巨輪運作的正是更多更多人的反抗以及校正,嚴桑細心的灌溉著這個思想啟蒙的芽孢,藉由給予一些路徑而非結論,讓杏子去體會現在身處的體制上的不公平之處,或許這個芽孢會因此受傷但至少她能夠讓更多自由思想的種子遍滿大地,影響著下一代以及再下一代。

raw-image


  • 陳萍與大隊長

為了能夠早日出去見到心愛家人的陳萍,將千絲萬縷的失語藉由舞蹈展現,被當成洩慾工具的她,以忍讓換取能夠自由以舞蹈言語及讓自己關心的人能夠不受傷害的籌碼,相較於嚴桑,她寧願犧牲自己採取綏靖政策讓這時代看起來不至於太過慘忍,我想我沒辦法斷言說她自私,在更多關頭她想到的不是自己,但我想某程度上她還是自私的,忍讓使得這恐怖持續反覆地對這片土地緊抓,只是這是種選擇,選擇犧牲的力量太過沉痛,自己不忍。

大隊長的掙扎以及一念之仁,不單單只是一個籌碼交換下的結果,而是在一個不願意讓任何有人發言權,甚至自己的棋子也不能發聲的政權下,在看到這些思想犯被觸動開關後的人性,握著陳萍的畫像,我想他一開始就知道結果會如何,但他忍不住又或是他任由情緒與思想宣洩讓不合作運動能夠開演,陳萍離去。

raw-image

劇情總評

  • 劇情邏輯

新生訓導處在辦理良心自強運動後,仍鬆散的管理,我覺得有點不太合邏輯,尤其上面還有處長而且蔣經國即將登島的前提下,卻任由辦理情形不彰、又沒有實質審核話劇內容等等,但可能也是我對於這時代背景中每個事件以及環節不清楚的誤解。

感覺這部片想要呈現更多在那個環境下不同處境的人想法的方方面面,但受制於鏡頭語言以及時間長度,感覺對於每個人思想的深度以及其後生成的背景著墨太少,有點像是縮短剖半版的紀錄片,雖然文本本身足夠衝擊震撼,但是因為角色深度不夠會有點破碎化,我想導演想要傳達更多的可能是這是一個時代微縮鏡頭,在這個鏡頭中許多故事可能扁平了些,但看到這個玻片的受眾應該足以被觸動而更去了解這時代中表彰的意義不是只有教科書中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而是有更多畫面以及故事需要被了解。

  • 感觸心得

一開始是聽到違章女生podcast上的專訪而知道這部片,對於這種講述台灣歷史的片,我接觸比較多可能是紀錄片,而少有用敘事語言鏡頭去說故事,這部片我想是一部成功會讓受眾反覆思考以及主動去尋找過往歷史的片,現在政治各種聲音讓這一代人們更多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敏感時期的歷史,卻忘記了這些歷史不應該只是政治角力的籌碼或是喊話,而是每個活生生的人,我想最後孫子在腳跟前玩耍,卻轉過頭寫「嚴為覆審」以及「這人為何不判死」等歷史文件,值得人們好好思考,雖然以前的左派份子與現在本土派分子其實本質上有所不同,但我想這不也是這部片能夠作為讓大家好好思考的引子,沒有刻意淡化沒有刻意抹黑,就是直接講述故事鋪陳情感線,人性在不同時代始終是人性,在政治下也是。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但丁快書漫想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但丁快書漫想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前言: 停更了大概半年,發現以往這種撰寫心得方式蠻消磨我的時間,整理一些圖片以及表格,但其實並沒有加深對這些書的理解,想好好回到喜歡看書的狀態,所以我讓自己先回到輸入的狀態中,不強迫自己輸出這些知識。漸漸在本業、兼職以及繁瑣的雜事中還可以享受閱讀後,才發現以往太過執著在「筆記」書本本身,應該要做的
Thumbnail
2024/09/01
前言: 停更了大概半年,發現以往這種撰寫心得方式蠻消磨我的時間,整理一些圖片以及表格,但其實並沒有加深對這些書的理解,想好好回到喜歡看書的狀態,所以我讓自己先回到輸入的狀態中,不強迫自己輸出這些知識。漸漸在本業、兼職以及繁瑣的雜事中還可以享受閱讀後,才發現以往太過執著在「筆記」書本本身,應該要做的
Thumbnail
2024/02/04
這本書揭示了心理實驗背後的真相,挑戰了過去對人性本質的看法,分享了幾個實驗背後的故事,以及對人性的重塑旅程。這本書討論了史丹佛大學地下監獄實驗、電擊椅服從實驗等,透露了一些意外的發現和觀點。
Thumbnail
2024/02/04
這本書揭示了心理實驗背後的真相,挑戰了過去對人性本質的看法,分享了幾個實驗背後的故事,以及對人性的重塑旅程。這本書討論了史丹佛大學地下監獄實驗、電擊椅服從實驗等,透露了一些意外的發現和觀點。
Thumbnail
2024/01/18
這是2023年度回顧與前瞻的文章,分享了我在5個主要領域(學習、健康、興趣、投資、事業)中的進展和反省。文章內容包含學習外語能力、閱讀、飲食和運動、音樂祭、咖啡、爬山、加密貨幣、股票投資等方面的內容,並表達了作者對於未來的規劃和目標。
Thumbnail
2024/01/18
這是2023年度回顧與前瞻的文章,分享了我在5個主要領域(學習、健康、興趣、投資、事業)中的進展和反省。文章內容包含學習外語能力、閱讀、飲食和運動、音樂祭、咖啡、爬山、加密貨幣、股票投資等方面的內容,並表達了作者對於未來的規劃和目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故事背景從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切入,當時台灣被白色恐怖的肅殺氛圍所籠罩,雖然已經不像是二二八事件時期會以武力鎮壓,但卻是換種方式以「再教育」知名實行思想改造與各種凌遲,並迫使許多無辜人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例如「參加叛亂組織」等,而這些「思想犯」被送往號稱火燒島的綠島,在電影後的紀錄片中,當
Thumbnail
故事背景從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切入,當時台灣被白色恐怖的肅殺氛圍所籠罩,雖然已經不像是二二八事件時期會以武力鎮壓,但卻是換種方式以「再教育」知名實行思想改造與各種凌遲,並迫使許多無辜人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例如「參加叛亂組織」等,而這些「思想犯」被送往號稱火燒島的綠島,在電影後的紀錄片中,當
Thumbnail
動盪必有晦澀混沌在其中 愛恨必得摻雜糾葛求互生 獨自 就難以存活 信念 會 激發人性趨向善尋找愛 促發行動趨向光活出愛 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無論在他者眼中是否閃熾 閣卡黑暗 總有一點光 閣卡兇殘ê人 總有一點善 因為 信念 .嚴桑說醫生護士是就要救傷的人,羅幹事失足落海她堅持救。 .嚴
Thumbnail
動盪必有晦澀混沌在其中 愛恨必得摻雜糾葛求互生 獨自 就難以存活 信念 會 激發人性趨向善尋找愛 促發行動趨向光活出愛 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無論在他者眼中是否閃熾 閣卡黑暗 總有一點光 閣卡兇殘ê人 總有一點善 因為 信念 .嚴桑說醫生護士是就要救傷的人,羅幹事失足落海她堅持救。 .嚴
Thumbnail
大家對思想犯的印象是什麼呢?我在進電影院前,腦袋浮現的是《返校》中張明暉老師,溫文儒雅的男性形象,然而《流麻溝十五號》徹底顛覆了我對思想犯的刻板印象。或許以女性來刻劃這些故事,更能凸顯那年代對一切的隱忍。看似比男性嬌弱,但片中她們不分年齡,比誰都堅強、果敢、負責。
Thumbnail
大家對思想犯的印象是什麼呢?我在進電影院前,腦袋浮現的是《返校》中張明暉老師,溫文儒雅的男性形象,然而《流麻溝十五號》徹底顛覆了我對思想犯的刻板印象。或許以女性來刻劃這些故事,更能凸顯那年代對一切的隱忍。看似比男性嬌弱,但片中她們不分年齡,比誰都堅強、果敢、負責。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這幾年愈來愈多的台灣影視作品取材歷史,讓人們有機會透過作品了解這座島嶼的身世,有些拍得很好,例如《返校》;有些拍得不好,例如《流麻溝十五號》。看完後可能會認識那段歷史,但也會遺忘這部電影,它是那種適合放在博物館視聽室裡,每小時會輪播一回的片子,有些人看到一半才加入、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會離開或是睡著。
Thumbnail
這幾年愈來愈多的台灣影視作品取材歷史,讓人們有機會透過作品了解這座島嶼的身世,有些拍得很好,例如《返校》;有些拍得不好,例如《流麻溝十五號》。看完後可能會認識那段歷史,但也會遺忘這部電影,它是那種適合放在博物館視聽室裡,每小時會輪播一回的片子,有些人看到一半才加入、有些人看到一半就會離開或是睡著。
Thumbnail
一段發生在70年前(1953年)的事蹟,一群遭當局流放禁錮的思想仔(政治犯),導演以女性視角或議或敘的觀點出發,含蓄而內斂的呈現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人的遭遇。影片中多元語言和種族、友情與愛情的滋養、絕對權力的妄為,所碰觸的禁忌抑或是真理,即使我們在現代來看,仍舊有解不開的問題與矛盾。
Thumbnail
一段發生在70年前(1953年)的事蹟,一群遭當局流放禁錮的思想仔(政治犯),導演以女性視角或議或敘的觀點出發,含蓄而內斂的呈現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人的遭遇。影片中多元語言和種族、友情與愛情的滋養、絕對權力的妄為,所碰觸的禁忌抑或是真理,即使我們在現代來看,仍舊有解不開的問題與矛盾。
Thumbnail
  我們都在同一座島上,歷史可以重演、可為借鑑,要讓這塊土地維持自由民主的流動還是無處可逃的監所,則賴島上每個人共同的選擇。
Thumbnail
  我們都在同一座島上,歷史可以重演、可為借鑑,要讓這塊土地維持自由民主的流動還是無處可逃的監所,則賴島上每個人共同的選擇。
Thumbnail
「睡不著、很害怕,會想說哪個房間被叫出去槍斃。」 上句來自幾年前看到白色恐怖期間的冤獄受難者—張常美的訪談所述,對解嚴後出生的人恐怕難以想像過往那黑暗的時代。曾有一批人「思想犯」被集中到綠島上接受感訓,除了被迫認罪、無辜受刑等對待,當時的黨政府還要更進一步採取思想的再教育。
Thumbnail
「睡不著、很害怕,會想說哪個房間被叫出去槍斃。」 上句來自幾年前看到白色恐怖期間的冤獄受難者—張常美的訪談所述,對解嚴後出生的人恐怕難以想像過往那黑暗的時代。曾有一批人「思想犯」被集中到綠島上接受感訓,除了被迫認罪、無辜受刑等對待,當時的黨政府還要更進一步採取思想的再教育。
Thumbnail
改編自真實事件–綠島再叛亂案,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新生訓導處地址,流麻溝十五號, 一個信件以及思念無法到達的地方。在學校畫了海報、在長老教會以母語唱了歌、籌組讀書會閱讀近代思想文書、抑或是本身就是左頃思想運動的人士,甚或是被下屬舉報有共產思想的大隊長,都有可能被海湧送來這裡
Thumbnail
改編自真實事件–綠島再叛亂案,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新生訓導處地址,流麻溝十五號, 一個信件以及思念無法到達的地方。在學校畫了海報、在長老教會以母語唱了歌、籌組讀書會閱讀近代思想文書、抑或是本身就是左頃思想運動的人士,甚或是被下屬舉報有共產思想的大隊長,都有可能被海湧送來這裡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