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札記|依賴之心~遇見內在小孩或侏儒?100

2022/11/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Dependency: Inner Child or Dwarf? 2022年第100篇
你是否曾飢渴地找尋,
但是卻遍尋不著...
一個可以滿足你心靈的「故事」?
那樣的渴望與需要,
是真實,或是幻象?

🌿鳥巢與大樹的象徵

自由塗鴉,浮現像鳥巢的形狀,一個相對舒適安穩的窩。鳥巢的旁邊會是什麼呢?
心中想著前一天又焦慮地熬夜看小說,但是那些曾經一再回味的故事,好像也開始褪色...即使再精彩,也不是屬於我的故事;即使是再美好的戀人與感情,也不可能靠著愛就能存活。
但這只是理性的想法;感性依然努力在尋找,想搞清楚潛意識到底在找什麼?看到某幾篇收藏的故事(《魔道祖師》),開始意識到,原來我心中很渴望一個非常可靠、專情的伴侶...更精準地說,應該是我當下非常需要那種深刻安穩的感覺。
也就是說,由於我這個月許願成為「可以更觀察自心的人」,想看懂自己熬夜的模式,於是內心的不安就會更加浮現...難以承受時,就會很想找一個慰藉。
關鍵就在這:慰藉是真實的嗎?我可以將這樣龐大的期待,投射到伴侶身上嗎?如果不可以,那我要怎麼面對這種幻滅,讓自己平衡?就這樣一邊思考,一邊畫了大樹,而且很認真畫出樹葉細節。
對我而言,大樹象徵「可靠的對象」。如同《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所言,他的確是我最最渴望的對象,但這個投射必須釐清成三種:
(1)接受凡人的伴侶(學習愛人的能力)
(2)收回「陽性能量」的理想投射,轉為自我成長的動力
(自己成為可靠的人;認知到自己有這樣的潛能)
(3)將完美的期待交託予「神」
(保有信仰的同時,毋須與不完美的人性混為一談)

🌿走出舒適圈:對理想對象的依賴與幻滅

今年學習催眠後,在冥想中意外連結到疑似前世伴侶的回憶,處理了被遺棄的傷痛,修復了被愛的價值感...後來他就成為我平時在心中可以對話的對象(好像兒童的幻想朋友)。
在我心中,他本來是「可靠」的代表,也是一位前輩。只要知道有他的存在,就讓我感到一種安心,好像在保證夢想可以成真,不是虛妄,不會虛度。
但是,無論他是真是假,都不可能是永遠的依賴...就像即使有信仰,也不可能只靠信仰就能存活。
鳥巢就像是我的舒適圈,而走出舒適圈會經歷四個階段:恐懼、學習、成長、自在。當我的能力逐漸拓展,就像小鳥長大了,鳥窩塞不下了...看得更清楚了,慢慢更懂得自己過去的依賴,以及依賴終究有「極限」。當能量成長到足夠的狀態,自然就會超出舒適圈的極限,進而踏出或掉出那個鳥窩(硬要把自己塞回去也是無法)。
這大概就是我的狀態吧。面對永恆青少年的議題...依靠小說成癮來度過創傷...逃避現實的睡美人或巨嬰...。
當自己的眼界擴大,原本依賴的存在,可能就會變小...變得沒有那麼巨大和完美。這種幻滅感有點恐怖,令人抗拒。有點像對偶像或典範的「崇拜」,希望他永遠高高在上、堅定不移,讓自己可以依靠。
在這個過渡階段,需要做的大概是兩個方向:深化自信與現實支持,以及轉化投射的象徵。後者必須處理好,不能變成無依無靠的那種幻滅,那就失去希望感了。對我而言,可能是要更邁向佛法信仰的學習。

🌿小孩的象徵

我先畫了一隻手,然後才是身體,結果結構變很詭異...頭大身小,比例扭曲,不像小孩,而比較像侏儒。
雖然這跟繪畫技巧有關,但歪打正著也是很巧妙...走在這種過渡期,不就像這樣,有部分是成人,但其他部分還停留在小孩?
後來我抽自製的「心靈拼貼」牌卡,想探討如何面對幻滅。結果正好抽到「睡美人」卡,多麼共時,提醒我幻滅伴隨成長...既然不清楚幻滅何時發生,那就順流並穩住日常,適度休息,毋需過度掌控。
以上,感謝閱讀,願藝術滋養大家的心~

繪畫:2022.11.23
書寫:2022.11.24
🌿【祈願顯化曼陀羅畫】線上21回(公益)
12/18週日早 https://fb.me/e/28Iybakis
|夜希的談心空間|
牌卡談心、藝術療遇、催眠引導

*網路初談:享體驗價
*IG:https://www.instagram.com/liveenlight/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