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對社會經濟而言,會造成人們不事生產。
②是自然現象的理由
稻穀一年收成一次,四季所用鑽木取火的木材也一年輪換一次,所以守喪的禮制也應該一年。
孔子沒有回應宰我那兩個理由,卻反問:
把三年時間縮短為一年,即使吃得好,穿得好,你會心安嗎?
因為守孝,是講心的,是內心對過身的父母的真切感受,並非衣食物質可比的。
誰知宰我的回應,說:我會心安的。
孔子幾乎無話可說,只有無奈地說:你心安就做啦!
心安不安,這是良心問題,是親情問題,是自覺的問題,是無法強迫的,要是用意氣硬頂,說:我心安。別人也是無法迫使他改變的。
問題來了,孔子話音剛落,說你心安就做啦!宰我竟然回話說心安,然後就離開講壇。還沒下課的呀!於是,孔子就對著其他學生說:
「宰我對自己的父母,連一點點內心真切的感受也沒有啊!人出生那頭三年,是要父母特別的照顧的呀;而今父母過身,在他們最孤寂的時候,守孝三年都是應該的。宰我啊!你有沒有三年的孝心來追思死去的父母呀?再者,三年之喪,是天下之通喪,自古就已經存在的。最主要的理由,就在不以三年的孝心回報父母,我們的心是會不安的呀!」
所以,孔子譴責宰我對父母寡情薄義,對父母的撫育之恩,無動於衷!這就已經不是學術討論的範疇了,而是子女對父母起碼的感恩呀!
守孝,是要用心的,而不必計較守孝時間的長短和其他形式上的要求。事實上,現代已不能讓我們行古代的守孝方式;但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懷念,確是不應該與衣食環境作比對的。
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裡所講的「禮」,就是孝心。
父母在世,子女固然應盡孝道,好好地孝敬他們;父母死後,子女也應該記掛著他們的養育之恩,惦念著父母對子女之情。與此同時,子女思親,也藉此反思。這樣的守孝,其實就是「心喪」!
思親,又豈只三年呢!
(寫於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