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假面》的三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看了《假面》,關於這部片的討論幾乎離不開精神分析,也在評論中看到以心理學、哲學、電影、女性的觀點切入探討,而這次想以假面作為三我的分析主題。十分困難,但還是試試看吧。

raw-image

  先從簡單的開始談起,我認為本片的「超我」其實是一開始沒露面的醫生。從電影一開始,觀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後來在與Elisabet對談時才看見她的模樣,她輪流與護士Alma、演員同時也是病患的Elisabet對談,內容常常敲醒觀眾的心智。像是當醫生建議Elisabet跟護士一起去海邊小屋渡假時,她說:

……無望的惡夢,不是表面上的,而是本質上的,每個夢醒時分都在時刻警惕。兩者之間的戰爭,別人怎麼看你和你究竟是誰,一種暈眩的感覺,一種想最終被暴露的持久的渴望,希望被看透、被擊倒,甚至被淹沒。每個欺騙的諺語,每個虛假的表情,每次苦澀的微笑。自殺?那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你可以沈默和靜坐,至少你這樣就不用撒謊。你可以把自己封閉起來,把世界關在門外,這樣你無需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虛偽的手勢和表情,你是這麼想的。但現實是殘酷的,你的藏身之所也並非是密不透風的,到處都充斥著生活的騙局。你不得不做出反應,沒人在乎你是說實話還是撒謊,那是只在劇院裡才變得重要的事,或者甚至在那裡也不是重要的。我懂你為何沈默,為何不動彈,你的毫無生氣已成定局,我能理解,而且很欽佩,我想你應該要在這件事平息之後再扮演這個角色,直到人們不感興趣,你便可擺脫了,就像你擺脫其他角色一樣。

這一段堪稱是全片的精髓,除了是對於Elisabet的評斷,同時也是對於電影作為表演媒材的一段審視。

raw-image

  假面中的本我,應該就屬到了海邊小屋的Alma。她對Elisabet敞開心扉,談論自己最深層的秘密,揭露自己的慾望和見不得人的想法。然而,或許她的坦誠也只是為了能夠使Elisabet開口說話罷了。

raw-image

  自我便是Elisabet了。儘管她在整部電影中只講了三句話,但從她與醫生往來的書信、她的眼神、表情來看,可以看到她是有意識地處在當下這個現實世界裡,也有面對一些問題。(即使她試圖將自己抽離開來,想作為一個「研究者」來研究她的觀察對象Alma)

raw-image

  然而,本我跟自我最後卻融在一塊。Alma與Elisabet越來越相似,越到後面,越搞不清楚她們兩個人的差別(除了身高)甚至在Elisabet的丈夫來探望時,Alma成了Elisabet,為她跟她的丈夫談話、互動等等。最後也能看到她們兩個的臉被拼成一張臉,最後離開小屋的也只有Alma一人。

  但那是Alma還是Elisabet?還是已經融合完畢的新個體?最後離開小屋的到底是本我,還是自我?當兩張臉相依在一起,兩雙眼睛重疊,這兩張臉便合成了一張新的樣貌,但那不屬於Alma,也不屬於Elisabet,成了假面。

raw-image


參考評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nnychenggg的沙龍
1會員
10內容數
pennychengg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6
亞洲日舞影展首次在台灣舉辦,這次有去看了短片競賽跟《偶爾我會想到死亡》。跟這幾年來在台灣看過的影展感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3/08/26
亞洲日舞影展首次在台灣舉辦,這次有去看了短片競賽跟《偶爾我會想到死亡》。跟這幾年來在台灣看過的影展感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2/12/13
十二月已至,如今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我最愛也最推薦的臺灣電影是神人之家。無庸置疑,無人能敵。已經有太多好評跟太多導演的訪談,再怎麼寫可能也寫不出什麼內容,但無論如何,我衷切的期盼以下的字句能夠起到一點影響力(而我從沒期待過我寫的任何文字能有什麼作用),足以讓你踏進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   
Thumbnail
2022/12/13
十二月已至,如今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說,今年我最愛也最推薦的臺灣電影是神人之家。無庸置疑,無人能敵。已經有太多好評跟太多導演的訪談,再怎麼寫可能也寫不出什麼內容,但無論如何,我衷切的期盼以下的字句能夠起到一點影響力(而我從沒期待過我寫的任何文字能有什麼作用),足以讓你踏進電影院觀賞這部作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能否做個隱士。或者,僅僅物質和經濟層面與人鏈結,不欲求,不受影響,獨身存在,拒絕愛情、友誼和親緣,至少,不將這些視為必要。那樣的人生如何有意義。人的生命真的有意義嗎。有非得完成的成就,獲得的事物,先天的使命嗎。我們能否承認荒謬,與荒謬共存?
Thumbnail
我們能否做個隱士。或者,僅僅物質和經濟層面與人鏈結,不欲求,不受影響,獨身存在,拒絕愛情、友誼和親緣,至少,不將這些視為必要。那樣的人生如何有意義。人的生命真的有意義嗎。有非得完成的成就,獲得的事物,先天的使命嗎。我們能否承認荒謬,與荒謬共存?
Thumbnail
在這個看似真實的世界裡,我們總戴著一副隱藏的面具,好適應周遭的環境和他人的期望。把真實的情感藏在內心深處,用微笑和堅強來代替內心的不安和懦弱。在這個看似穩固的幻象中,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面具早已成為了生活的囚籠?是否自我欺騙,也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進而影響了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
Thumbnail
在這個看似真實的世界裡,我們總戴著一副隱藏的面具,好適應周遭的環境和他人的期望。把真實的情感藏在內心深處,用微笑和堅強來代替內心的不安和懦弱。在這個看似穩固的幻象中,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面具早已成為了生活的囚籠?是否自我欺騙,也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進而影響了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
Thumbnail
藍色恐懼因其主題與曖昧性,延伸探討與影評非常的多,自己有先爬過一輪,確保此篇不會像市面大部分影評那樣寫了很多但彷彿什麼也沒說,相信能提供對本作有興趣的觀眾新的觀點供參考。 本篇將討論:(1)這部作品想講述什麼?(2)關於自我身份的界定(3)幻想與現實:幻想是否可能成為現實
Thumbnail
藍色恐懼因其主題與曖昧性,延伸探討與影評非常的多,自己有先爬過一輪,確保此篇不會像市面大部分影評那樣寫了很多但彷彿什麼也沒說,相信能提供對本作有興趣的觀眾新的觀點供參考。 本篇將討論:(1)這部作品想講述什麼?(2)關於自我身份的界定(3)幻想與現實:幻想是否可能成為現實
Thumbnail
榮格說:「人格面具是一個假自我,是一種我們對自身理念的集合,是我們和周遭環境互對中形成的妥協」 當你跟別人講路溝通時,是否有所保留?還是言不由衷?您有您的目的,但也許您不是故意的,那可能潛在病態性的。
Thumbnail
榮格說:「人格面具是一個假自我,是一種我們對自身理念的集合,是我們和周遭環境互對中形成的妥協」 當你跟別人講路溝通時,是否有所保留?還是言不由衷?您有您的目的,但也許您不是故意的,那可能潛在病態性的。
Thumbnail
  最近看了《假面》,關於這部片的討論幾乎離不開精神分析,也在評論中看到以心理學、哲學、電影、女性的觀點切入探討,而這次想以假面作為三我的分析主題。十分困難,但還是試試看吧。   
Thumbnail
  最近看了《假面》,關於這部片的討論幾乎離不開精神分析,也在評論中看到以心理學、哲學、電影、女性的觀點切入探討,而這次想以假面作為三我的分析主題。十分困難,但還是試試看吧。   
Thumbnail
《媽的多重宇宙》和最近剛在Netflix上映的《一家之主》都是描寫關於女人的多重身份和角色,有著一種被不知道從哪來的傳統(?)和期待框架著自己的人生選擇,必須是為丈夫、為父母、為兒女,為家庭,甚至為人人都好的一種角色。
Thumbnail
《媽的多重宇宙》和最近剛在Netflix上映的《一家之主》都是描寫關於女人的多重身份和角色,有著一種被不知道從哪來的傳統(?)和期待框架著自己的人生選擇,必須是為丈夫、為父母、為兒女,為家庭,甚至為人人都好的一種角色。
Thumbnail
複雜的表情在她臉上浮現,令我誤以為自己在照鏡子。她繼續向前走,她的同伴則在我背後輕力地推了一下,催促我必須跟上──不管是步伐,還是思維、想法都必須跟上,我才能好好地在這個討論圈中生存下去。「的確。那我們回到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吧。例如如果妳回不去的話,妳會變成怎樣之類。」
Thumbnail
複雜的表情在她臉上浮現,令我誤以為自己在照鏡子。她繼續向前走,她的同伴則在我背後輕力地推了一下,催促我必須跟上──不管是步伐,還是思維、想法都必須跟上,我才能好好地在這個討論圈中生存下去。「的確。那我們回到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吧。例如如果妳回不去的話,妳會變成怎樣之類。」
Thumbnail
在「親子之情」這種近乎絕對真理的重擔面前,柏格曼再灑脫也不得不受內心摧殘,電影中兩位主角的共通點正是喪子之痛,可以說,本片無疑是柏格曼版本的《懺悔錄》。
Thumbnail
在「親子之情」這種近乎絕對真理的重擔面前,柏格曼再灑脫也不得不受內心摧殘,電影中兩位主角的共通點正是喪子之痛,可以說,本片無疑是柏格曼版本的《懺悔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