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美食|業務走跳私藏口袋的推薦名單(上)

2022/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業務員的午餐簡單吃
出門在外總是要解決吃的問題,身為業務的好處就是能四處尋找巷弄美食祭五臟廟,有時候難免踩雷,但往往不經意開發到食指大動的店家,那可是一大樂事。今天心血來潮整理一下那些年讓我回味再三、睡覺也會笑的私藏名單(純屬個人口感),這兩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希望老闆仍然正常經營啊。
▲ 香港師傅掌廚的《廣記炒飯》
這間仁愛醫院旁的廣記炒飯,對我來說具有時代意義,當年還是剛入職場菜鳥的我(用56K撥接上網的年代),毅然決然離開黃金起飛的超級電視台,轉身投入新興的網路產業,每天中午獨自固定來此報到。記得老闆操著一口濃濃的廣東腔國語,時而以粵語和店員聊天仍不忘罵罵孩子,我最愛它青椒牛肉炒飯的口感,雖然價格從70元變成115元,但如同記憶般的好吃美味。

這些年轉換工作,只要經過附近往往會久久重溫舊味一下,誇張的是這麼多年我都只點這份青椒牛肉炒飯。而當年的高中生兒子早已經正式接棒,熟練的翻炒動作和當年一樣腔調的招呼方式,這時口中吃的不只是飯,還有我已逝的青春!
▲ 光復南路的《北大行小籠包》
粒粒分明的炒飯就是好吃,聽說祕訣就是用油大火快速翻炒,即便只有肉絲、打顆雞蛋,起鍋前再灑些蔥花,一盤香氣逼人、光澤誘人的肉絲蛋炒飯,就忍不住加速清盤動作,入口的芬芳滋味很難忘懷,人多的話還可以加點小籠包喝碗原盅雞湯,包你大呼過癮下回再來。
這間的人氣很高,尖峰時段總是座無虛席。之前台北影業還在附近時,侯孝賢導演與朱延平導演經常到此光顧,我倒是沒機會巧遇。有次同學從美返台工作就在餐館附近,與他相約在此用餐一次之後,日後他告訴我這裡成為他平日固定用餐處的首選。
▲ 不知名的排骨炒飯
我喜歡吃先滷再炸的排骨,咬起來的口感最對我的胃。這家不知名的排骨炒飯是某天我為了避開人潮滿滿的排隊商家,無意間轉入巷弄旁的隨意之舉,只記得中了兩張統一發票400元,為了剛剛被客戶嫌到沒一處好的怨氣,只能用錢怒吃消氣,並叫了黃金泡菜和滷味(來不及拍照)。
香噴噴的排骨炒飯是不是看了就飢腸轆轆、想要大快朵頤一番啊?當下我用最快的速度完食,整個盤子沒有留下一點米粒,老闆還問我是不是很餓啊。哈哈哈,這間的味道完全不輸我的排骨飯私房名單耶(延平南路東一排骨聯合報忠孝排骨武昌街好味道排骨大王)。
▲ 忠孝復興捷運站《四海木須麵》
小時候我痛恨吃麵食類的餐點,每當媽媽煮麵我總是千百個不願意的半強迫吃下肚,等到了當兵才開始改變口味,所以說當兵不僅磨練心智,再難吃的食物也不會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慢慢地體會到麵食的可口。
這間四海木須炒麵位於忠孝復興捷運站的巷子旁,我從小店面吃到他換了間大店面,也算是忠實客戶,還會特別與其他同業約在這裡吃盤木須炒麵,填飽肚子閒扯一會兒再各自跑客戶。附近有家份量十足的大滷麵也相當棒,可惜後來聽說老闆已經退休,後輩無意願接棒只好歇業了。
▲ 雙連捷運站《阿田麵》
赤峰街巷弄旁的老字號麵攤,自民國39年創始至今,延續一甲子的飄香好滋味,靠的就是滿滿油蔥香味的好湯頭,現在經營的老闆到了第二代,承襲父輩的手藝讓慕名而來的人客仍然絡繹不絕。這家古早味的點餐規則不同於一般,請遵守排隊的順序一一點餐並付款後,才能進到店面找好位置坐下。
熟客來此幾乎都點「瘦肉片+滷蛋」的全套餐,有湯也有乾的陽春麵、油麵和米粉可以選擇,中碗的份量適合嘴饞的時候進貢五臟廟。等待時在旁看著老闆熟練的下麵、舀湯、放好黑呼呼的滷蛋和厚實的里肌肉片,若太小時就會擺放個兩塊肉片,這也是製造好喝湯頭的最佳主角。
▲ 炒餅《陸光小吃館》
米飯、麵食是我經常方便快速覓食的餐點,有一陣子眷村菜忽然成為饕客口中的佳餚,身為日日在外奔波的業務,我當然也是有口袋名單的。東豐街上的《陸光小吃館》也是人氣店家,綠色木板的大門口清楚傳達以眷村味主題呈現,店內擺設也很符合眷村時代的生活記憶,不少食客都會點小吃滷菜配下酒。
一個人用餐簡單點,炸醬麵配小魚乾,或是傳統口味的眷村炒餅,輕鬆解決一餐。韭黃、蒜苗、蘿蔔絲、蛋花加上豬肉條,既美味又飽足。早期眷戶有麵粉、白米、油鹽的配給,自製麵粉類的大餅若吃不完,隔天餅皮切絲把冰箱剩菜鍋裡大火快炒一下,可口誘人的一盤美味讓人口水直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5.8K會員
395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