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方對於設計師的錯誤期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曾經遇過一種客戶,他一心求快,但需要與想要的東西總是說不清楚,於是他會說:「你不是經驗很豐富嗎?為什麼還需要研究?先做了再說啊?」

我發現,在經驗豐富的這件事情上面,我們的認知似乎有所出入。

「經驗豐富」這個描述,對這類客戶可能代表著:「你看過別人怎麼做,照樣做給我就對了」。

所以這種類型的客戶,希望的是你具備他們行業的領域知識,比他還懂他需要什麼樣的工具才能做生意,因此他看不懂你要幫他做什麼也沒關係,就像我們每天使用電腦,但這世上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電腦運作的底層架構,只要會使用手指頭對介面滑動就夠了。

但是對於產品設計師而言的經驗豐富,卻是另外一種方向的解讀。

大多數時候,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不是知道每一個題目怎麼樣做才是對的,經驗豐富對於設計師來說,代表他們犯過足夠多的錯誤,所以知道怎麼樣做會發生問題。

當你做過足夠大的專案,就會發現設計上缺乏一致性以及架構規劃,小小的修改就會引起巨大的工作量逼你需要不斷的檢查過去的設計。

所以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不會在一開始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設計師如果能這樣帥氣的預測未來,怎麼會有這麼多前輩的轉職路線中有賣雞排這個選項呢?

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是能夠快速的在試探題目的過程中,找到需要收斂的邊緣條件,將原本模糊不清的範圍,一一試探之後,對這些思考過的情境條件做出取捨,然後修正這次設計過程的探索邊界。

因此,有一些形式重複做了幾次之後,的確會產生規範,例如電腦版與行動裝置版本,在不同的尺寸上應該如何容納資訊內容。

而有些好心人會將重複形式產生的規範整理起來,分享到網路上,不論是免費還是付費,你拿來就可以很快速的套用,看起來有六七成的樣子。

所以客戶的認知在這邊開始產生錯誤期待,他們的認知會以為就像去 IKEA 買傢俱回來,放進某個空間,Magic!一切歸位了!

但如果要求真的很低,看不出問題就算了,真正要使用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沙發的長寬放在這個窄小的客廳顯得巨大,每次經過都會不小心撞一下,或是這個餐廳的燈光怎麼離餐桌這麼近,吃飯還不熱死?

這些磕磕絆絆的不舒適,放在複雜工作的應用軟體領域,就是一個大型系統裡面藏著許多功能,這些功能不連貫,因此你要執行某個任務時,必須用人腦自己記得去找出許多條使用路徑。

例如從主選單先深入兩層選單後填個複雜的表單,系統不會幫你記憶之前重複輸入過幾百次的東西,你耗費十多分鐘填完表單後,要再去找別的部門的人幫你核對、批准,但是對方不會第一時間知道,因為他也要點開幾層介面後才會發現這些訊息。

這些事情在一般企業裡面,管理階層都不太在意,因為他們不是真正使用系統的人,又或者企業跟傳統軟體業者都認為,這些專業軟體難用是正常的,大型軟體本來就應該反人類,學習門檻高看起來更專業,不是嗎?

這些認知錯誤,至今持續流傳在企業客戶與傳統軟體廠商之間。

即使發生過花旗銀行錯誤匯款六億美金的烏龍事件,大多數的企業客戶依然以為打造一套軟體應用只需要像在熱炒店點菜般,勾一勾規格表就可以實現想要的東西。

企業客戶對「經驗豐富」有錯誤的期待,認為經驗豐富代表可以直接量產某種 SOP,套用在他需要的情境上。

而「經驗豐富」的產品設計師所具備的問題探索與設計解決方案能力過於抽象化,至少只憑表面觀察與作品展示,就連設計師之間自己都不一定能看出彼此的能力水準。

扯遠了,這題目我收不了尾。

但我寫這篇只是想 murmur 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想狀態與實際資源常常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技術追求與商業考量之間平衡? 透過專案管理手法中的三個變項,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保持技術創新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想狀態與實際資源常常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技術追求與商業考量之間平衡? 透過專案管理手法中的三個變項,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保持技術創新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