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臉書是一個聽法、聞法的地方(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臉書有一個很夯的議題,對岸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以96高齡疾病併發身亡,立刻引起廣大網友們的臆測,其中以現在領導人習近平為大宗,甚至確之鑿鑿的細數江澤民在世的種種亦貪亦汙的政治生涯,企圖將江澤民與習近平之間劃下一個很大的政治鴻溝也就是政敵。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些事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得知的,這些聽來的事情假如我們沒有加以求證,就容易變成造謠者,因此對於事件真相的啟蒙就是思惟,思惟就是思考過的事情才可以做為判斷的依據,這些依據就是公正的心,公正的心就是善心,一顆善良的心不帶有一絲偏頗的想法和偏見才是善法之心。
「由聞遮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由聽聞能知善惡…」「…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理、除癡暗為明燈….」
在國際世局的演變中想要帶有一絲不偏見的心很難做到,因為國際社會詭譎萬化,加上科技日益更新進步,在商業競爭之下,為了取得科技領導地位難免打擊對手,各種種打擊的方式應有盡有,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我們可以藉由在臉書上的各種訊息得知一切法,也可以藉由訊息得知一切惡,然後做有意義的判斷思維,由此得到智慧的來源。通常這種現象是少數人在做的事,大部分人都只是跟風,一時之間因為自己當下的情緒跟著他人的喜而喜,跟著他人的惡而惡,也許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喜惡已經影響了整個事件的發展,以為那是好的,其實早已墮入惡法的深淵。就像一個人躲在暗室裡失去光明的燈,看不清楚一樣,因為看不清楚所以難以啟發思惟用智慧去做判斷,缺乏思惟的訊息也就這樣傳遞了下來,這一點在目前各種社交網上的言論都有,不單單只是臉書而已。
還有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當我們口出惡言的攻擊他人,往往這些惡言很容易傷到自己,我們也要知道傷害他人就等於傷害自己,對別人好等於對自己好,這就是善法的規理。有所謂害人者人恆害之,助人者天助之的道理,因此發善心者必得福之。
「復次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慧故…」,「…應如菩薩地所說,而正聽聞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離高舉者,應時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聽聞之……」
今天有一則新聞說一個3歲小孩跟著父母逛街,因為肚子痛想要上廁所,由於店家廁所不外借,導致小孩的父母與店員互槓,飆罵,小孩父母說店家不人性,店家服務員說自己是根據公司規定而作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因而僵持不下,就在此時店家也出面回應了,服務員應公司要求廁所不外借是因為廁所在辦公室只有辦公室人員及服務員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沒有對外開放,小孩家長則認為店家不盡人情,只是一個孩子因為內急所需也不肯通融。
從這件事來說雙方都認為自己很有理,確實很有理,這個理字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而已,換一下角度來說,改變自己的想法就不一樣了。如果說我們可以多一點善心的想法,小孩家長就會問服務員請問這附近哪裡有廁所可以外借,而服務員在第一時間表明廁所不外借時也可以說,旁邊有家速食店可以去看看或者旁邊有社區公園的公廁可以使用。但是每一個人在事件發生時都認為自己受委屈了,這個委屈吞不下來,導致憤怒發生了。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有同理心,不要把自己有高高在上的心態,這就是法。修行人不僅要念經,對於行為上的表現更要謹慎,否則越是行煩惱越多,這樣對傳承法沒有幫助。所以我們必須要止、觀的行為,去斷定每一件事的思惟真相。
當一個人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容易怪罪他人,或是有求他人,這時候要反求自己才是最珍貴的心,一個人內心裡不含著惡念,起心動念忍辱從善的行為便是法的行為,保持著一顆善心勇往直前,即便是窮困低劣不堪的路也能永遠光明象徵,如飲泉水般的清涼,日照的光明,這就是聞法。也是進入菩薩地的始源。當一個人遇到不順利的是或者阻礙時,都能往光明面去想,事情沒有那麼遭,可以有更好的方法,這樣想就對了,遠離那個惡源的念頭,持續向善的念頭,人生就能圓滿地走下去了,大家也可以相處更愉快,生活也更順暢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國考題目看「保單強制執行」|保險解析度這篇文章討論了112年的司法考試中有關保險法的問題。文章指出,根據最高法院的裁定,保單價值準備金被認為是可以強制執行的財產權,並且執行法院有權終止保險契約以實現執行目的。接著討論了比例原則的適用,並提出了可能違反比例原則的情況。
Thumbnail
avatar
凱倫
2024-05-28
題目還沒想到曾經有個信佛的老師跟我說信解行證,他說先相信它;找到道理解釋它;然後付諸行動執行;最後才能得到證明。 人往往是反過來,希望先證實效益,才要執行,結果總落得裹足不前。
Thumbnail
avatar
黃心怡
2023-10-17
題目:AI在生活中的應用和介紹幾款AI的APAI的簡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為我們帶來了更多便利。這篇文章將探討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多個應用,並簡單介紹幾款具有代表性的AI應用程序,讓你更了解這項令人振奮的AI技術。
Thumbnail
avatar
莊智涵
2023-08-28
程式題目練習:我離夢想身高還差多遠|文組生的自學程式之路|芽芽的程式之旅第二題練習題~應用的內容跟判斷質數差不多,甚至再更少一點(因為沒有要用到迴圈),所以這次寫起來就快很多,除了題目難度比較低之外,經過上次的洗禮之後,對於解題應該有再抓到更多感覺,所以寫這題比較有成就感一點XD 主題:宣告變數和判斷式的的綜合小應用 題目:每個人都有心目中夢想的身高,像小鳴就夢想著
Thumbnail
avatar
芽芽|生活體驗家
2023-08-24
程式題目練習:怎麼判斷質數?如何把觀念應用到題目,用程式解決問題?文組生的自學程式之路|芽芽的程式之旅從跟著教學影片把老師的程式抄過一遍,變成看到題目能把題目轉為程式,對於初學者來說蠻困難的。所以我想以初學者的角度來分享自己怎麼適應這段轉換的過程,以及我解題的方法是什麼。(也順便紀錄一下自己的思路) ※主題:流程控制為主的綜合小應用 ※題目:讓使用者輸入一個數字,並用程式判斷該數字是否為質數
Thumbnail
avatar
芽芽|生活體驗家
2023-08-20
題目打包法(Item Parceling)之策略簡介題目打包法(Item Parceling)是一種統計學方法,主要用於結構方程模式(SEM)中。打包法的基本思想是將多個觀察指標打包成一個新指標,以提高模型的擬合程度。打包法有很多優點,如提高模型的擬合程度和要求樣本數減少。但也有缺點,如不適合測量模型分析。本文將簡介題目打包法之策略。
Thumbnail
avatar
Dr. Rover
2023-01-22
題目留給讀者創作 雨水迅速地在客運車窗上 畫出一群又一群流星 也像一隻又一隻蝌蚪 如同許多念頭來不及捕捉 也是無數機會在眼前錯過 或許沒什麼值得把握 一切都能夠擦身而過 水氣如淡墨濛濛了層山 濃雲渲染得藍天沒影蹤 雨珠緩緩在玻璃窗外遷徙 死亡什麼時候才接送離開 駕著蛆蟲翱游太空 酣睡於蚯蚓肚
avatar
李四郎
2021-06-17
六月題目:《丈》昰鋅俗語有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一丈其實有多高? 搜尋了一下,才發現原來一丈是十尺。 這讓我不禁好奇,到底是甚應麼原因讓古人會以這樣的比例去形容道與魔? 忽發其想,會否因為「魔」一般都奸狡詭詐,陰險作事,是以行事瑟縮,曲腰彎身,導致看上去較他人矮上一截? 那「道」呢?
Thumbnail
avatar
多媒體廢作人
2020-07-03
五月題目:《母》昰鋅 我是於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 由於家父早逝,自小便沒有對父親的任何概念,只覺得母親特別喜歡管東管西,特別麻煩。 年少的我也曾做過不少錯事,害母親傷心。 長大了,有好長一段時間搬了出去住,那時剛好老姐又去了外國唸書,家中只剩母親一人。 過了六七年歲月,重新回到這個「家」,才發現到母親那幾年間的孤寂。
Thumbnail
avatar
多媒體廢作人
2020-05-31
四月題目:《宇》昰鋅對於宇宙的探索,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經是蘇美兩國的競賽事項。 直到現在,宇宙相關的話題,仍是源源不絕。 外在的追求,人皆嚮往。 只是很少人察覺到,一直追求未知外在的好奇心,會促使人忽略了探索自己——亦即「內我」——的重要性。 很多年前接觸到這個名詞,剛開始還一頭霧水,「內我」即是甚麼?
Thumbnail
avatar
多媒體廢作人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