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臉書是一個聽法、聞法的地方(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臉書有一個很夯的議題,對岸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以96高齡疾病併發身亡,立刻引起廣大網友們的臆測,其中以現在領導人習近平為大宗,甚至確之鑿鑿的細數江澤民在世的種種亦貪亦汙的政治生涯,企圖將江澤民與習近平之間劃下一個很大的政治鴻溝也就是政敵。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些事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得知的,這些聽來的事情假如我們沒有加以求證,就容易變成造謠者,因此對於事件真相的啟蒙就是思惟,思惟就是思考過的事情才可以做為判斷的依據,這些依據就是公正的心,公正的心就是善心,一顆善良的心不帶有一絲偏頗的想法和偏見才是善法之心。

「由聞遮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由聽聞能知善惡…」「…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理、除癡暗為明燈….」

在國際世局的演變中想要帶有一絲不偏見的心很難做到,因為國際社會詭譎萬化,加上科技日益更新進步,在商業競爭之下,為了取得科技領導地位難免打擊對手,各種種打擊的方式應有盡有,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我們可以藉由在臉書上的各種訊息得知一切法,也可以藉由訊息得知一切惡,然後做有意義的判斷思維,由此得到智慧的來源。通常這種現象是少數人在做的事,大部分人都只是跟風,一時之間因為自己當下的情緒跟著他人的喜而喜,跟著他人的惡而惡,也許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喜惡已經影響了整個事件的發展,以為那是好的,其實早已墮入惡法的深淵。就像一個人躲在暗室裡失去光明的燈,看不清楚一樣,因為看不清楚所以難以啟發思惟用智慧去做判斷,缺乏思惟的訊息也就這樣傳遞了下來,這一點在目前各種社交網上的言論都有,不單單只是臉書而已。

還有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當我們口出惡言的攻擊他人,往往這些惡言很容易傷到自己,我們也要知道傷害他人就等於傷害自己,對別人好等於對自己好,這就是善法的規理。有所謂害人者人恆害之,助人者天助之的道理,因此發善心者必得福之。

「復次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慧故…」,「…應如菩薩地所說,而正聽聞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離高舉者,應時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聽聞之……」

今天有一則新聞說一個3歲小孩跟著父母逛街,因為肚子痛想要上廁所,由於店家廁所不外借,導致小孩的父母與店員互槓,飆罵,小孩父母說店家不人性,店家服務員說自己是根據公司規定而作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因而僵持不下,就在此時店家也出面回應了,服務員應公司要求廁所不外借是因為廁所在辦公室只有辦公室人員及服務員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沒有對外開放,小孩家長則認為店家不盡人情,只是一個孩子因為內急所需也不肯通融。

從這件事來說雙方都認為自己很有理,確實很有理,這個理字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而已,換一下角度來說,改變自己的想法就不一樣了。如果說我們可以多一點善心的想法,小孩家長就會問服務員請問這附近哪裡有廁所可以外借,而服務員在第一時間表明廁所不外借時也可以說,旁邊有家速食店可以去看看或者旁邊有社區公園的公廁可以使用。但是每一個人在事件發生時都認為自己受委屈了,這個委屈吞不下來,導致憤怒發生了。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有同理心,不要把自己有高高在上的心態,這就是法。修行人不僅要念經,對於行為上的表現更要謹慎,否則越是行煩惱越多,這樣對傳承法沒有幫助。所以我們必須要止、觀的行為,去斷定每一件事的思惟真相。

當一個人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容易怪罪他人,或是有求他人,這時候要反求自己才是最珍貴的心,一個人內心裡不含著惡念,起心動念忍辱從善的行為便是法的行為,保持著一顆善心勇往直前,即便是窮困低劣不堪的路也能永遠光明象徵,如飲泉水般的清涼,日照的光明,這就是聞法。也是進入菩薩地的始源。當一個人遇到不順利的是或者阻礙時,都能往光明面去想,事情沒有那麼遭,可以有更好的方法,這樣想就對了,遠離那個惡源的念頭,持續向善的念頭,人生就能圓滿地走下去了,大家也可以相處更愉快,生活也更順暢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1會員
429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 2023年7月16日新聞報導黃國昌先生,為了台灣能有更好的未來,更清廉的政府,舉辦關於[居住正義]、[司法正義]的和平遊行,向台灣人表達,政府及人民都應該要改變自身錯誤的偏見成見,選舉有賢德之人,注重政府政策,清廉執政,打擊黑道、詐騙犯罪等等。 黨政新聞媒體妒抑人才,洗腦台灣人,只為貪婪權位!
Thumbnail
◎ 2023年7月16日新聞報導黃國昌先生,為了台灣能有更好的未來,更清廉的政府,舉辦關於[居住正義]、[司法正義]的和平遊行,向台灣人表達,政府及人民都應該要改變自身錯誤的偏見成見,選舉有賢德之人,注重政府政策,清廉執政,打擊黑道、詐騙犯罪等等。 黨政新聞媒體妒抑人才,洗腦台灣人,只為貪婪權位!
Thumbnail
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心知肚明 近來,有那麼多名人遭控訴性騷擾、性侵,為何有些能獲得一面倒的信任,而有些卻被提油救火,愈救還愈糟? 「心知肚明」是人人本有的內在感知力,超越「頭腦」;但是,真正的心知肚明需要「心歸於誠」。若不先求「誠」,對於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還是有人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話。
Thumbnail
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心知肚明 近來,有那麼多名人遭控訴性騷擾、性侵,為何有些能獲得一面倒的信任,而有些卻被提油救火,愈救還愈糟? 「心知肚明」是人人本有的內在感知力,超越「頭腦」;但是,真正的心知肚明需要「心歸於誠」。若不先求「誠」,對於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還是有人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話。
Thumbnail
多一些善良 少一些偏見 我們每個人的思惟邏輯都深受著許多因素養成以及影響;成長背景、家庭教育、生活圈等等。如此所形成的慣性思惟,會讓自己變得主觀,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想法看法,對待身邊的任何人。
Thumbnail
多一些善良 少一些偏見 我們每個人的思惟邏輯都深受著許多因素養成以及影響;成長背景、家庭教育、生活圈等等。如此所形成的慣性思惟,會讓自己變得主觀,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想法看法,對待身邊的任何人。
Thumbnail
※人非聖賢,誰能無私? 我人本就不應當在旁伺機探求。若是窺探各種他人家裡陰私事,而散播給社會大眾知曉,使其人無容身之地,心地最為險毒。 天怒人怨,種下禍端非小,應當戒之,戒之! 現代人最喜歡看、聽、傳播所謂八卦新聞,殊不知這是極缺德之事,當時說的很高興,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口業惡報的嚴重性?
Thumbnail
※人非聖賢,誰能無私? 我人本就不應當在旁伺機探求。若是窺探各種他人家裡陰私事,而散播給社會大眾知曉,使其人無容身之地,心地最為險毒。 天怒人怨,種下禍端非小,應當戒之,戒之! 現代人最喜歡看、聽、傳播所謂八卦新聞,殊不知這是極缺德之事,當時說的很高興,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口業惡報的嚴重性?
Thumbnail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的描述耐人尋味。 在勵志型
Thumbnail
話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釋論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法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法者過,反執為德,是故縱然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然於師亦難了知。 以上這一段廣論裡的描述耐人尋味。 在勵志型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我們在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事就是以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溝通這件事,然而真正達成溝通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我們在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事就是以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溝通這件事,然而真正達成溝通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最近臉書有一個很夯的議題,對岸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以96高齡疾病併發身亡,力可引起廣大網友們的臆測,其中以現在領導人習近平為大宗,甚至確之鑿鑿的細數江澤民在世的種種亦貪亦汙的政治生涯,企圖將江澤民與習近平之間劃下一個很大的政治鴻溝也就是政敵。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些事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得知
Thumbnail
最近臉書有一個很夯的議題,對岸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以96高齡疾病併發身亡,力可引起廣大網友們的臆測,其中以現在領導人習近平為大宗,甚至確之鑿鑿的細數江澤民在世的種種亦貪亦汙的政治生涯,企圖將江澤民與習近平之間劃下一個很大的政治鴻溝也就是政敵。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些事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得知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記得有一次友人與我分享,她聽到鄰居在說別人的閒話,友人聽了,覺得那個人的行為沒有鄰居說得那麼嚴重,但是卻成為話柄,被人說閒話。友人因為不想也這樣被說閒話,就在之後有類似的行為時,會自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避免讓人有話可說。 先姑且不論他們在談論的事究竟誰對、誰錯,這件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記得有一次友人與我分享,她聽到鄰居在說別人的閒話,友人聽了,覺得那個人的行為沒有鄰居說得那麼嚴重,但是卻成為話柄,被人說閒話。友人因為不想也這樣被說閒話,就在之後有類似的行為時,會自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避免讓人有話可說。 先姑且不論他們在談論的事究竟誰對、誰錯,這件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轉貼師兄的分享:「修偏係個人意願,怪要怪自己,這菩薩已開示多次。持續反省別人,魔性永遠消不完,更淪為外道用來干擾佛教的入口。要著重自己,不要每天想別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是自己錯了都當沒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轉貼師兄的分享:「修偏係個人意願,怪要怪自己,這菩薩已開示多次。持續反省別人,魔性永遠消不完,更淪為外道用來干擾佛教的入口。要著重自己,不要每天想別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是自己錯了都當沒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2014.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善住持者,以眾人心為心,未嘗私其心。以眾人耳目為耳目,未嘗私其耳目。 遂能通眾人之志,盡眾人之情。 夫用眾人之心為心,則我之好惡,乃眾人好惡,故好者不邪,惡者不謬。 又安用私托腹心,而甘服其諂媚哉。 私托耳目,而固招其蔽惑耶。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2014.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善住持者,以眾人心為心,未嘗私其心。以眾人耳目為耳目,未嘗私其耳目。 遂能通眾人之志,盡眾人之情。 夫用眾人之心為心,則我之好惡,乃眾人好惡,故好者不邪,惡者不謬。 又安用私托腹心,而甘服其諂媚哉。 私托耳目,而固招其蔽惑耶。 【演蓮法師譯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