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行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自認有走在修行的路上,並且走得不錯,也有試過少數的宗教(但沒有很專一),在這邊我想推薦一些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二個部份,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些疑惑,那麼可以花一些時間試看看。

一、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

這是二本書,第一集是: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第二集是:正確八捷徑的指標,二本大約二十萬字左右,看完不用幾天,但這是影響我人生最深的二本書。

上面是網頁的連結,但它也有出紙本書,我最早是從紙本書入手的,購買連結在這裡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我前世跟隨佛陀的回憶錄」,關於這個部份,信者恆信,所以副標題的部份不做討論,我們來談談內容。

這本書除了描述了一些當時的佛陀遇到的一些情境,也建議此種情境下該有的心緒,是一本很好的書,也是一本很生活化的書,寫的都是一些跟佛陀有關的小故事,雖然是跟佛陀有關的書,但又不是佛經,而且著者是台灣人(現已故),所以文筆通順,既不是透過翻譯,也不是文言文,讀者很容易溶入情境;另外此書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描述【正確】的事。

我們一般會認為【正確】依人而異,但這本書寫得很好,【正確】是有一個依據的,且不會因人而異,只要先懂得什麼是正確,也就可以瞭解什麼是不正確;知道了不正確的事,人就會慢慢地修正過來,這也是《正知》會放在正確八捷徑的第一個原因。

真的要說本書的缺點的話,本書因為有一些印度話轉成中文的部份,例如:

「麻哈.葩匿呀」(偉大的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者。)

書中會有像是這樣的內容(印度話+中文翻譯)穿插在故事中,而且中文翻譯並不是全部都有,有時必須往回翻去查看印度話的意思,這種情況造成一些閱讀小障礙,但並不影響整本書的內容。

我可以再說一次,這本書是影響我人生重最要的一本書,非常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入手讀看看。

二、內觀

內觀又被稱為十日禪,從開始到結束總共需要12天(12天11夜),且十天內不能對外聯絡,等同你需要放個12天的假;另外,雖然每個月都有開課,但每次開放名額不多,所以要參與這個修行其實門檻還不低,但我還是會建議人生至少參與一次看看。

內觀裡有一句話說得不錯:

身體生病了,你會去醫院,會去住院,嚴重得話可能得住個一月半月;那麼心生病了怎麼辦?為什麼不能花個一月半月的時間來參與內觀?它是可以幫助你的心靈回復建康的。

因為我有參與過,所以我可以替它這句話掛保證,你也可以想像我在推薦一位名醫——專門醫心的。

參與內觀後回到世俗生活後(被封關十天),得到了一個工具,即使我十幾年都沒回去練習內觀,這個工具仍然一直幫助我;這個工具就是——《提醒我要生氣了》。

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件事:在工作事被某些事情惹火了,在說出下一句話之前,先是感覺到了身體整個氣血上湧,然後腦袋裡明白自己的身體有一股溫度昇上來(肝火),最後腦袋裡有一個角落,冷靜地告訴自己說:「啊!!我在正生氣!!」,這整件事發生在自己被惹火,說出下一句話之前的一小段時間而已,於是自己先深吸一口氣,平復一下情緒後再重開機來處理事情。

當然,內觀本身是一種修行方法,所以它也包含了一些心靈的淨化,不過對我來說,我在心靈的淨化上比較受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的影響,但是這個工具是我很推薦內觀的原因。

結論

我推薦的這二項,有一個共通點是說:

它們都是宣稱由佛陀那邊傳下來並且沒有修改過的東西。

書本上說的是著者當時陪伴在佛陀身旁的回憶錄,而內觀也宣稱是當時佛陀留傳下來的方法,並且沒有經過任何修改;不過這些話都是當八卦聽聽就好,重點還是對自己的益處。

我是真實受到了這二項東西的影響,而且是好的影響,從生活的態度、觀點的改變等等,至今我也仍深受影響並且努力中,大家如果有空的話,強烈建議大家去嘗試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2023/07/16
在世界的運行中生活著,冥冥中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幫助著自已,讓自己在事業上、生活上,都比以往更為順利,而這一切的分隔點,都是自已遵守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中所敘之後發生的
2023/07/16
在世界的運行中生活著,冥冥中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幫助著自已,讓自己在事業上、生活上,都比以往更為順利,而這一切的分隔點,都是自已遵守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中所敘之後發生的
2023/04/30
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2023/04/30
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2023/04/22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2023/04/22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