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起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去年底讀到的「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在今年因為諮詢經驗,而稍微去了解學派,查詢過程中,看到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所提出的論點內容,幾乎完全符合自己長時以來所說所想的,可說是人的本能性格設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所提出的各種想法和觀念都恰恰回應了我現在的問題和需要。所以我借了「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這本他的著作來讀,而翻譯是宋文里,其實我忘了,我忘了我去年底讀的「滌」裡面都有提到的「成為一個人」、提到的宋文里是心理學教授,應該說我沒有在當下立刻想起來不久前有從其他地方閱過,這是在上半年的事,成為一個人這本書非常的厚,我沒有全讀完,但只要讀到的,心都會有一種連接起、和對到的很契合的感受,對~就是這個!!就是這個!!我想這就是從感受出發吧!這就是我的感應偵測指引吧!因為探索、去尋找,好像有刻意、或有明確的意識知道可循之路,但自己從來不是。
後來有想起,在去年底讀的「滌」,就有提到羅傑斯、有宋文里教授,當時有想要借「成為一個人」,但可能還不足吧?去看這本書的動力還不夠,宋文里是翻譯這本書的人,也是借回來後看到封面的譯者,才發現這名字好像有看過,想起來他說過在所有的學歷中,只承認自己是中學畢業的,因自茲而後,所有的書都是自己讀的,自己學的。
我想起這幾天這個題,就是到「學校」這件事,近期和他人也聊到這個,在之前的經驗和偶爾自己上了一些課程,都一樣的是,就是好像把「理論」當成主要的,把課本上或是很死的東西傳達給學生,然後讓接收者認為這是「目的」,這是最重要的,心裡一直有一種質疑的感覺,但不會說,現在重新思考,在「課程」裡,常常是一整日的教新東西,然後連好幾日,接收消化吸收,都需要空間和時間,這樣持續的餵食,怎麼可能真正學到東西,或專注地完成一個專業,學東西應該是要「理解」,只要「理解」了,剩下要花時間和長期的在這個選擇上成專業和技術,那是自己的選擇,而最重要的是能「理解」每個教的原理、邏輯,它不該是艱澀難懂的,或說若有分級和學程、不會一開始就讓人很難進入,在基本的事為人人都要學的,那更要有最簡易讓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而越來越走向自己為自己選擇的階段,若沒辦法進入或太難懂也表示那不適合自己,走到技術就是要長期的,要長期的對這個專業走過歷程達到技術,對於這個不知為何自己心裡都有隱性的反抗,就是不是的聲音,這不是自己要的,要固守的感覺,要定在某處,沒有彈性 ; 有個框要你堅守,自己無法對這樣的模式想法有確定,最近又再重借了 「滌」這本書來翻 ,還是有一些再連起的感受,再過些日子後,有些字,有些內容在讀的過程浮的更出來更立體,想把一些擷取出來分享。
書籍: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作者:廖瞇
出版:遠流出版
「滌」內容
我想起朋友逸說,「你在跟A小孩討論一件事情,你要想的就是A小孩的感覺,不管他的感覺你覺得如何,你要了解的就是A小孩的感覺。你在A小孩面前說B小孩什麼什麼,A會覺得你現在來找他說話並不是真正的關心他,你關心的其實是B。」「其實也不是不能談B,而是你在跟A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真的想了解A的感受?跟你說話的人感覺得出來,你是真的想了解他,還是想跟他說他該怎麼做。」
我去跟滌說話,就真的是去聽他說話。
宋回覆滌姐,他認為她曾經在社會所的學習,比如深度訪談,那跟心理諮商已經是同一個家族的專業了,他建議再複習一下曾經受過的專業訓練。她回說他沒有讀社會所的經驗,但有採訪寫作的經驗,也滿會聽別人說話,也滿會問問題的。所以或許這個能力可以幫到自己?
他說,「自學的本事有時比體制性的教育,更能讓人學到自己所要的知識。」
心理治療這種事情,並不是目前的精神科/心理師制度可以充分代表的。你說的「講話」(對話)才是要點所在。他透過他寫的互動記錄,很肯定滌不需要看精神科醫生。你們的講話,先不論長短,就是準準擊中了人心所要求的那種regard(這字,不要翻譯成中文)不多不少,剛剛好。
心理諮商為的那個regard,理應是親近者更能觸及,而親近者之所以無法,因為是親近者。因為那樣的矛盾,所以有了心理學的專業,讓一個陌生人去聽另一個陌生人說話。
那個「自己就能為自己去探究」的心理,原來就藏在我體內。
我相信宋說的,不是因為學歷上的頭銜,而是在互動中,一來一往的文字,給我的信心。
心理諮商不該是指導性的。
目的好像事先設好了在那裡,然後往那裡走去。所以好像不能說「為了自己」是「目的」,應該是「發現」。
但這不是一句「改變心態」那麼簡單。
無條件的意思是:我沒有要求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也沒有要求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無條件得意思是,我能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樣我就有能力去接納另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無條件地接納」──那不是一個「目標」要去達到。那是他經歷了那些之後,他發現原來是這麼回事 ;他不是在告訴我「你要這樣」,而是再告訴我「我是這樣的,你也可以試著了解看看,無條件地接納,是這麼回事」。
「權威式的教導方法,很可能是錯誤的。」羅哲斯再書裡提到這樣的想法。羅哲斯對於心理諮商的看法和他的做法,可以說是自學而來的。更重要的是,羅哲斯認為心理諮商中的「對話」,不僅存在治療者和案主中間,也存在父母與小孩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主管與員工之劍,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
信賴不是一種催眠。羅哲斯說的「信賴」是漸漸的,「對話」與「關係」是慢慢建立起來的,是來來回回,是前前後後;不是我這麼想著,我就能馬上做到。
羅哲斯說,人們總是施以「評價性的了解」,比如:「我也有過你這種經驗,但我的反應跟你不一樣。」這種評判性的了解是人們經常做的,去評判他人跟自己不一樣的行為表現,說的時候還會加上「我了解」、「我知道」,但這不是真的同理心。
羅傑斯說:
如果有人能了解「我」到底有什麼「感覺」,而不是想分析我或評判我,那麼,我定能在那樣的氣候中開花成長。假如治療者能以案主的觀點和感覺去抓住案主在當時所體驗著的內在世界,而他同時又能在這種同理心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那麼,變化就會發生了。
宋在翻譯附帶的解釋,在同理心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而不致迷失案主的世界中,這是「同理心」和「同情心」最主要的區別。
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
分享內文,是因為這些內容可以幫助思考、及運用生活和人生,不只是當下讀有感覺,是之後再經驗生活後,也會再有新的東西,內容是理論想法、文字,但經驗是實踐,兩者能融合在一起後就是內化了,內化在你體內,是成長的養分,是一點一點填進去,然後他們會增長、會更新,思想和經驗都在擴展,這是對生命充實的體驗,是「質」,「質」不是年齡增長年紀越大就越豐富,是靠自己去淬煉的,所以年紀只是數字,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時間數字,外表和呈現的氣息是跟生命經驗有很大的關係,這是透過經驗中觀察了解到的,是很有趣的事,有同樣歲數的人,呈現的狀態差異非常大,很有生命活力讓人感受到他的輕盈爽朗,和外表給人的氛圍是有了比想像中還年長的感覺,這是他的生活和人生成分的日日堆疊所呈現的樣子,之後再接著分享經驗到的和書籍的理論想法的核對。
    avatar-img
    1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命的品質變差,壽命變長也沒有意義了啊。 我只是為我原本就有的東西找到出路。 重視那些能讓你感動的事。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會有更好的相遇。 讓別人來評價你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我不論對什麼東西,基本上就是要求發揮它的本質。 接受不方便,將自己放在那個框架之中。 :我盡可能地捨棄用品,總之就是要削減身
    我夢到和媽媽在一家餐館要吃飯,然後老闆娘吧..上了一鍋媽媽點的東西,她去廁所吧?只有我在座位上,我怎麼隱約記得好像我姐在剛開始也是有一起的?反正在座位上時她請我換到另一桌,好像是樓上,但東西也沒有要幫我一過去讓我自己移,但那個很燙,總之最後我好像什麼都沒吃到,中間的那些模糊說不清,看著菜單還是老闆老
    //再續前緣 在京都生活,「人」是很重要的調味。 在2022的京都小住,新聚的朋友登場,吉田與小山添增了佳奈此次來京都小住的生活視野,早晨一起騎單車到山野觀賞感受清晨的
    太喜歡了,好久沒有這樣不經大腦思考然後直接地被療癒了。 // 劇中女主角「佳奈」因媽媽請他去照顧住在京都的舅舅,媽媽告訴她舅舅手受傷了,舅舅年紀大了獨自一人在京都生活,佳奈因剛離職,所以媽媽藉機請她幫忙 來自東京的佳奈來到京都舅舅的家裡,看見舅舅包裹著手指,舅舅告訴她他沒事,何必為此跑到這,佳奈看到
    能守護你的生活的,只有你自己。並且,為了生活,金錢是絕對是必要之物。 / 不管是考量人生藍圖去找符合藍圖的工作,或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 重要的是要能冷靜的掌握自己可提供的價值。 為了誰能夠做什麼?在哪裡可以發揮所長? 自己的價值能否獲得適當的對價?要好好思考這些問題。 / / / / *
    生命的品質變差,壽命變長也沒有意義了啊。 我只是為我原本就有的東西找到出路。 重視那些能讓你感動的事。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會有更好的相遇。 讓別人來評價你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我不論對什麼東西,基本上就是要求發揮它的本質。 接受不方便,將自己放在那個框架之中。 :我盡可能地捨棄用品,總之就是要削減身
    我夢到和媽媽在一家餐館要吃飯,然後老闆娘吧..上了一鍋媽媽點的東西,她去廁所吧?只有我在座位上,我怎麼隱約記得好像我姐在剛開始也是有一起的?反正在座位上時她請我換到另一桌,好像是樓上,但東西也沒有要幫我一過去讓我自己移,但那個很燙,總之最後我好像什麼都沒吃到,中間的那些模糊說不清,看著菜單還是老闆老
    //再續前緣 在京都生活,「人」是很重要的調味。 在2022的京都小住,新聚的朋友登場,吉田與小山添增了佳奈此次來京都小住的生活視野,早晨一起騎單車到山野觀賞感受清晨的
    太喜歡了,好久沒有這樣不經大腦思考然後直接地被療癒了。 // 劇中女主角「佳奈」因媽媽請他去照顧住在京都的舅舅,媽媽告訴她舅舅手受傷了,舅舅年紀大了獨自一人在京都生活,佳奈因剛離職,所以媽媽藉機請她幫忙 來自東京的佳奈來到京都舅舅的家裡,看見舅舅包裹著手指,舅舅告訴她他沒事,何必為此跑到這,佳奈看到
    能守護你的生活的,只有你自己。並且,為了生活,金錢是絕對是必要之物。 / 不管是考量人生藍圖去找符合藍圖的工作,或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 重要的是要能冷靜的掌握自己可提供的價值。 為了誰能夠做什麼?在哪裡可以發揮所長? 自己的價值能否獲得適當的對價?要好好思考這些問題。 / / /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經過三十年後再重讀這本書,和我想得一樣:幾乎是讀一本新書的感覺。 這一回讀,我已經五十四歲,這時,連讀到羅傑斯(Carl.R.Rogers)自序壓的日期是1961年都很有感覺,那是早我出生的八年前。   時間疊在我和這位我在心理治療領域深深敬重的前輩之間,我感到一陣無比的溫暖。而回顧我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經過三十年後再重讀這本書,和我想得一樣:幾乎是讀一本新書的感覺。 這一回讀,我已經五十四歲,這時,連讀到羅傑斯(Carl.R.Rogers)自序壓的日期是1961年都很有感覺,那是早我出生的八年前。   時間疊在我和這位我在心理治療領域深深敬重的前輩之間,我感到一陣無比的溫暖。而回顧我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