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傾聽到自由:讀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存在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在今天的心理學界,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一定是個讀者不會錯過的名字。不過,在他剛開始為人做心理諮商的時候,人們不但不知道這個名字,並且也不看好他以「傾聽」為中心的療癒方法,真的能為案主(前來尋求諮商的人)帶來什麼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過去,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然後,他再把這些想法、他的方法和諮商經歷寫下來,或是在教學現場傳遞出去,擴大了他能夠影響的時間、空間。現在,羅傑斯已經是心理學界中,不論讀者認不認同他的想法,一位只能夠經過他、而不能夠跳過他的重要思想家。

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羅傑斯的《存在之道》

大概在羅傑斯70歲至80歲的時候,[1]他寫出了我們手中的這本書:《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

這本書,只能來自一個漫長的旅程,以及在這條路徑上的一步步累積。《存在之道》來自羅傑斯長期作為心理諮商師的經驗,向他尋求協助的人給予他的反饋,以及他在心理學領域裡長久以來的閱讀和思考等等。並且,在這些專業的基礎上,他還想要進一步把這些內容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教育、社區等不同領域。因為,人們是在這些具體多樣的場所裡生活的,而不可能只是生活在諮商的診療間。所以,如果我們要更完整的傾聽一個人、理解一個人,我們應該還要看看他日常生活的環境,想想看要怎麼建立一個「讓人更容易快樂的社會」。這樣,才更有可能盡量減少人們在這個社會中,負荷不了不合理的重擔的危險。

不過,為了瞭解這些進一步的想法,我們還是要回到根本,看看羅傑斯一直以來的堅持:那就是,「傾聽」本身,已經有助於人們釋放。他這樣回憶自己的經歷:

他們聽我訴說,無有指責,無有批判,無有讚譽,無有評價,就只是聽,釐清並回應我所說的各個方面。我可以向你保證,當你身陷心理困擾時,有人真正的傾聽你,不做任何評斷,既不把你當成是他的責任,也不試圖改造你,那種感覺真是棒透了!每當這個時候,我便不再感到焦慮,使我得以將人生中所經歷的恐懼、自責、失望及困惑傾吐出來。只要有人傾聽,聽我訴說,我便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世界,繼續走下去。

[2]在這裡,羅傑斯訴說了他的生命中,對他影響非常大的一種善的體驗:那就是受到某一個人的「傾聽」。他說的,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常有的經驗。

我們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需求:想要把自己最內在、最祕密的情緒和感受,告訴給自己所信任的人聽。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嘗試去訴說了;在那一刻,我們卻往往會語帶保留,不敢把完整的內容表達出來: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回應將會是什麼。不過,這樣的不安和恐懼,反而更說明了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尊重:怎麼做,是把對方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在一般對心理治療的印象中,我們常常會想像:心理治療,是一個病人坐在醫生或諮商師面前;接著醫生觀察病人的話語和行動,想出了一套治療方法;然後病人再依循醫生所說的話去行動,最終便會得到治癒。

當然,這樣的想像也不完全是錯的,因為諮商師之所以為諮商師,一定有它超過一般人(其他領域的人)的專業訓練。所以,這個想像在「尊重專業」的地方,有時候也是對的。不過,羅傑斯提醒了我們:「心理諮商」即使有它專業的一面;但是,它同時是兩個人之間面對面的「相遇」。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跳過人與人之間的傾聽,以為資料的蒐集和分析,就足以解決屬於「人」的心理問題。

那麼,我們要怎麼處理關於「人」的問題呢?在羅傑斯看來,首先,我們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的選擇。羅傑斯說:

選擇之於人類,其真實與意義乃是無可否認的。就我看來,在某種程度上,人乃是自己的建築師,這絕不是幻覺。我已經提出過證據,在預測一個人的行為上,自我理解的程度或許是最重大的一個要素,因此,對我來說,人本主義乃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3]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到「人本主義」具體的涵義和實現方式。我們只要反省這個很簡單的事實:我自己,還有生活在我周遭的人,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樣的決定。我們不可能做每一件事;我們有很多限制,可是在這許多限制中,我們盡可能的選擇一個對自己最好的(即使我們有可能選錯)。「人乃是自己的建築師」。所以,不論是什麼身分,朋友、家人也好,或是「專業」的心理諮商師也好;我們必須讓所關懷的人,自己做出選擇。這才是我們對待其他人、還有自己應有的方式。就像是我們常常不希望,別人擅自為我們決定一樣。

也許,這時讀者會疑惑:難道不就是這個人需要答案,才會來求助心理諮商嗎?那我們說「讓人們自己做出選擇」,這樣有什麼意義?

我想,羅傑斯會這樣說:不給他人固定的答案,並不代表不願意和他討論,和他說話。只是在我們說話的同時,要始終記得傾聽;傾聽會發揮比我們所能預想到的,還要大得多的力量:

最佳的狀況是,治療師深入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僅能夠弄清楚案主的心思,還能夠進入意識的下層。在我們平常生活中,這種深度體察的傾聽其實不多,我們以為自己在聽,但真正用同理心去聽、去理解的其實少之又少。然而,就我所知,促成改變最大的力量之一,正是這種非平常的聽。

[4]

結語

寫到這裡,讀者可能會發現:這篇文章好像還是沒有證明,為什麼「傾聽」能夠帶給人好的影響?一個原因是:這當然並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在這裡可以說出一個最基礎、最重要的理由,這個理由是羅傑斯提供給我們的。他說:人的生命,就彷彿植物的生命一樣,它會自己主動的發芽、盡力伸展。[5]所以,當我們說「讓人們做出自己的選擇」時,我們絕對不是放任他傷害自己。而是說:我們會學著去培養和幫助,在人們內在裡最深刻、不可能完全被摧毀的成長的傾向。

註解:

[1]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著,鄧伯宸譯:《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23年,頁33。

[2]卡爾.羅傑斯著,鄧伯宸譯:《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頁44。

[3]卡爾.羅傑斯著,鄧伯宸譯:《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頁86。

[4]卡爾.羅傑斯著,鄧伯宸譯:《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頁141。

[5]卡爾.羅傑斯著,鄧伯宸譯:《存在之道: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談關係、心靈與明日的世界》,頁142-143。

raw-image

2023/04/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8會員
149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認識由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以人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
Thumbnail
認識由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以人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
Thumbnail
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陽光暖暖的周日下午,位在新竹的或者書店聚集了喜愛心理領域的讀者們,為的就是聆聽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著作《存在之道》的新書分享。為何這間獨立書店會選擇這樣一本有點深奧的《存在之道》舉辦分享會?又,這本書要從哪讀起,與自己生活有什麼相關性呢?
Thumbnail
陽光暖暖的周日下午,位在新竹的或者書店聚集了喜愛心理領域的讀者們,為的就是聆聽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著作《存在之道》的新書分享。為何這間獨立書店會選擇這樣一本有點深奧的《存在之道》舉辦分享會?又,這本書要從哪讀起,與自己生活有什麼相關性呢?
Thumbnail
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說諮商了這麼多人,人林林總總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到底怎樣才能成為我自己?」怎麼樣能成為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如何讓和我們相處的人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說諮商了這麼多人,人林林總總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到底怎樣才能成為我自己?」怎麼樣能成為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如何讓和我們相處的人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初任教職,卡爾‧羅傑斯與一群心理學系學生擠在一塊,當時,他約三十八、九歲的年紀。錄音帶剛問世不久,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場心理治療晤談的錄音,只見他不時停下來,重複回放治療的片段,指出晤談不妥的地方,或詳細說明案主在什麼時候有了重大進展。   那是羅傑斯出現在《存在之道》中的一幀身影,當然,他還
Thumbnail
  初任教職,卡爾‧羅傑斯與一群心理學系學生擠在一塊,當時,他約三十八、九歲的年紀。錄音帶剛問世不久,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場心理治療晤談的錄音,只見他不時停下來,重複回放治療的片段,指出晤談不妥的地方,或詳細說明案主在什麼時候有了重大進展。   那是羅傑斯出現在《存在之道》中的一幀身影,當然,他還
Thumbnail
  一個偉大的理論觀點,必是歷久彌新、永垂不朽的,永遠對後學者有深遠的影響。卡爾.羅傑斯正是偉大觀點的創發者,而我也是其中一位受感召的人。   卡爾.羅傑斯被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並創立以人為本的治療學派(Person-Centered Therapy,台灣多譯為「個人中心」學派,編按:也可譯
Thumbnail
  一個偉大的理論觀點,必是歷久彌新、永垂不朽的,永遠對後學者有深遠的影響。卡爾.羅傑斯正是偉大觀點的創發者,而我也是其中一位受感召的人。   卡爾.羅傑斯被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並創立以人為本的治療學派(Person-Centered Therapy,台灣多譯為「個人中心」學派,編按:也可譯
Thumbnail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來自家庭、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呢?「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也透過書中案主表達出來的體悟,得到療癒。
Thumbnail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來自家庭、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呢?「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也透過書中案主表達出來的體悟,得到療癒。
Thumbnail
走進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 的著名巨作。 你會發現,「以案主(個案)為中心」的觀點,並非只是用在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當中。 更不是只有真誠一致、無條件的正向關懷與同理心這三大要素。 一起來看看,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想跟我們說什麼。
Thumbnail
走進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 的著名巨作。 你會發現,「以案主(個案)為中心」的觀點,並非只是用在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當中。 更不是只有真誠一致、無條件的正向關懷與同理心這三大要素。 一起來看看,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想跟我們說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