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迎接新年以前,請先回首來時徑,問問自己,妳的2022過得如何?
一點前言
先說說我自己吧。
今年,我曾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目前這份工作。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明確的就業目標。接下來的求學經歷,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而今年,我發現自己不再喜歡這份工作。常常認真思考,我是不是該離職?
然而,更棘手的問題是,離職之後,然後呢?我又能做什麼?
出身於平民老百姓的家庭,我的父母非常符合傳統上好品格的期待:兢兢業業、刻苦耐勞、胼手胝足、省吃儉用。我也曾經覺得,這樣過一生,很好了。這些好品格,值得學習。
但隨著年紀增長,眼界漸開,我才發現,上述那些好品格,確實是好,對於管理者來說,絕對是個好僱員、好勞工。
沒錯。只是好僱員、好勞工。我父母不會刻意教導我要具備狼性、要勇於開創。不教小孩理財與投資,大人們總認為,學習圓融,不得罪他人,就是有智慧的處世之道;而最好的理財,就是儉省,多多儲蓄就對了。他們自己也不投資。他們認為那只是平添風險。
加上我數學奇差,對於數字特別厭惡,長大後,也完全不想鑽研任何財經知識。於是拖沓至今,我沒有理財概念。這下又多了一份恐慌。我那些會理財、會投資的同輩人的車尾燈早已看不見了,我只看見自己年歲漸增,與多年前的自己相較,卻幾乎是原地踏步,毫無長進。
缺乏自信、畫地自限、跨不出舒適圈。終於啊,我今年對於自己,有了些覺察。
有了覺察,情緒還是在。畢竟體悟到的,都是事實,不單單只是感受。
還好,今年我遇到了幾本好書。謝謝這幾本書,真的讓我一步步定下心來,也讓我多了一些思考。
我向來對心靈、勵志類的書籍沒有興趣。但隨著歲月流逝,我終於明白,日子一天天過,增加的不只是歲月,還有歲月所帶來的傷痕。
7歲時,想著當天難過的事;20歲時,想著17、8歲的疙瘩;過了35歲,反倒遙遙的想著4、5歲時受過的傷。有人說,基於生物本能,人類擁有很好的記憶,可以記住危險與生存的技巧。記住了人生歷練,增長了智慧;也記住了很多很多傷痛,身體與心靈先將之深藏,然後再一點一滴的,影響我們的性格,形成了我們現在這個人。
所以,今年我開始願意接觸這些書。
有的,是發軔於生活的隨筆札記,讓人大悟:啊!原來可以這麼過生活!
有的,是有意識地提及心理與情緒狀態。沒有艱深的醫學名詞,是很好入門的書籍。
或激勵,或鼓舞,或分享,或實踐,或安定身心。這些書,是很多過來人的心血結晶,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一位位智者進行對談,並汲取他們由經驗累積而來的智慧。以下書單,是我今年的收穫。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會接觸到給兒童、青少年的讀物,在這裡,也願意一併與你們分享。
大人小孩,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