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之家》:一條走20年的路

2022/12/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創作中歷久不衰的主題,除了英雄,大概就是回家。「回家」兩個字,看起來輕鬆單純,講得淺一點是每天逃避課業工作或社交,就掛在嘴上的一句。但講深一點,就是很多人一生的題,我常覺得我也不例外。
每次影視作品或文學,令我無法直視的部分總是家,曾在自己的某篇作品中寫下,鄉愁大概是我得花一輩子追索的浪漫。北上念書之後,當了一陣子「偶爾才回家的人」,既然回家,就自我勒索著陪伴的必須性,而失去獨處時間的時候,竟反而更能夠過他人看見自己,尤其是家人。
發現彼此是那麼不同的時候,就是看見自己的時候,明明是以他們身體為器、思想為灌溉長大的我;明明是同時那樣長大的兄弟,可我們竟然如此不同。在家裡感受差異的時候,就無端的以為自己是叛逃的人,但我卻無法告訴他們,我在外面長成了別人。為了不感受這份落差,於是又忍不住想逃。逃得越遠越覺得罪惡,而罪惡的人再無法停止逃亡。
如果人生真的要建立什麼座右銘,或者努力的方向,我想我的會是「不要製造牽絆。」如果可以的話;如果不能保證自己只給予適當且精準的愛,那就交最少的朋友,愛上最少的人,當然不要生小孩。當然我始終覺得沒有做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決定活成這樣子的人,從小到大的五次畢業,總以從沒在典禮上掉過一滴淚自豪,也喜歡自己感覺生活得很簡單,物質慾望不高,像是隨時都能一走了之的樣子。曾在友人的信中被問及,在新的地方是否找到歸屬感了?我才終於懂得我活成這樣子的原因。
我害怕建立歸屬,因為我真的太容易捨不得任何人事物了,越成長看遍了越多不得不捨,就更害怕建立太多密切的什麼,常在嘴邊嚷嚷著想回家,可是甚至不知道我所說的到底是哪裡。在這樣患得患失的情緒裡面,就更顯得精神緊張、敏感脆弱。然而我還是建立了好多關係,還是在不好的時候脫口而出,「我好想回家」可我明明就已經在家了,卻仍滿懷鄉愁。
這紀錄片當然是看哭了像我這樣的人。離開影院後,同行友人問,「所以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是什麼?」「沒什麼吧...就是一趟回家的過程」就是這樣看著他走過這一切,莫名地也療癒了一點點什麼。其實這部片裡的神,或者真正的(?)神對我而言也常是這樣的存在,祂只是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看著人世間的我們度著人世間的一切,祂不曾做什麼改變世界,但世界都在祂的眼下,看著誰該得到的,就回到誰身上。
原本也想藉這篇寫寫信仰和神之於我,但還是容我再整理一下好了。
41會員
89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