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之家》:一條走20年的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創作中歷久不衰的主題,除了英雄,大概就是回家。「回家」兩個字,看起來輕鬆單純,講得淺一點是每天逃避課業工作或社交,就掛在嘴上的一句。但講深一點,就是很多人一生的題,我常覺得我也不例外。

每次影視作品或文學,令我無法直視的部分總是家,曾在自己的某篇作品中寫下,鄉愁大概是我得花一輩子追索的浪漫。北上念書之後,當了一陣子「偶爾才回家的人」,既然回家,就自我勒索著陪伴的必須性,而失去獨處時間的時候,竟反而更能夠過他人看見自己,尤其是家人。

發現彼此是那麼不同的時候,就是看見自己的時候,明明是以他們身體為器、思想為灌溉長大的我;明明是同時那樣長大的兄弟,可我們竟然如此不同。在家裡感受差異的時候,就無端的以為自己是叛逃的人,但我卻無法告訴他們,我在外面長成了別人。為了不感受這份落差,於是又忍不住想逃。逃得越遠越覺得罪惡,而罪惡的人再無法停止逃亡。

如果人生真的要建立什麼座右銘,或者努力的方向,我想我的會是「不要製造牽絆。」如果可以的話;如果不能保證自己只給予適當且精準的愛,那就交最少的朋友,愛上最少的人,當然不要生小孩。當然我始終覺得沒有做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決定活成這樣子的人,從小到大的五次畢業,總以從沒在典禮上掉過一滴淚自豪,也喜歡自己感覺生活得很簡單,物質慾望不高,像是隨時都能一走了之的樣子。曾在友人的信中被問及,在新的地方是否找到歸屬感了?我才終於懂得我活成這樣子的原因。

我害怕建立歸屬,因為我真的太容易捨不得任何人事物了,越成長看遍了越多不得不捨,就更害怕建立太多密切的什麼,常在嘴邊嚷嚷著想回家,可是甚至不知道我所說的到底是哪裡。在這樣患得患失的情緒裡面,就更顯得精神緊張、敏感脆弱。然而我還是建立了好多關係,還是在不好的時候脫口而出,「我好想回家」可我明明就已經在家了,卻仍滿懷鄉愁。

這紀錄片當然是看哭了像我這樣的人。離開影院後,同行友人問,「所以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是什麼?」「沒什麼吧...就是一趟回家的過程」就是這樣看著他走過這一切,莫名地也療癒了一點點什麼。其實這部片裡的神,或者真正的(?)神對我而言也常是這樣的存在,祂只是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看著人世間的我們度著人世間的一切,祂不曾做什麼改變世界,但世界都在祂的眼下,看著誰該得到的,就回到誰身上。

原本也想藉這篇寫寫信仰和神之於我,但還是容我再整理一下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50會員
118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Yi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1
最開始吸引我的點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幾年對這個詞深感興趣,總以為「非物質」是如此縹緲並難以傳承,一不小心就再也沒有人記著;而殯儀文化更是另一個感興趣的點,因為它帶點神祕、帶點恐怖、帶點禁忌,有人談了傷感、有人談了忌諱,而大多數的人是根本不理解。
Thumbnail
2025/01/21
最開始吸引我的點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幾年對這個詞深感興趣,總以為「非物質」是如此縹緲並難以傳承,一不小心就再也沒有人記著;而殯儀文化更是另一個感興趣的點,因為它帶點神祕、帶點恐怖、帶點禁忌,有人談了傷感、有人談了忌諱,而大多數的人是根本不理解。
Thumbnail
2024/10/12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024/10/12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024/08/28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方針通常都是努力、成功、不要甘於平凡。直到出了社會,大家開始認知經濟能力的重要,所以開始比社會貢獻、比薪資水平,都贏不過的話,至少也要比工時假期。誰的工作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誰就那麼值得稱羨一點。
Thumbnail
2024/08/28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方針通常都是努力、成功、不要甘於平凡。直到出了社會,大家開始認知經濟能力的重要,所以開始比社會貢獻、比薪資水平,都贏不過的話,至少也要比工時假期。誰的工作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誰就那麼值得稱羨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雖然我浪跡天涯遠離家園,但家無時無刻都牽挂著,呼喚著,企盼著在心靈曠野中遠游的兒子回家。開扇天窗,讓天上的光亮照進來,雖有灰塵一同飄進來,噪聲一同溢進來。但生命之光卻讓這間屋子活生生地,而又真真實實地亮倘起來。讓在夜晚艱難尋找家,路過的人看到溫暖的光亮。
Thumbnail
雖然我浪跡天涯遠離家園,但家無時無刻都牽挂著,呼喚著,企盼著在心靈曠野中遠游的兒子回家。開扇天窗,讓天上的光亮照進來,雖有灰塵一同飄進來,噪聲一同溢進來。但生命之光卻讓這間屋子活生生地,而又真真實實地亮倘起來。讓在夜晚艱難尋找家,路過的人看到溫暖的光亮。
Thumbnail
我是一個討厭回家的人
Thumbnail
我是一個討厭回家的人
Thumbnail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Thumbnail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Thumbnail
電影創作中歷久不衰的主題,除了英雄,大概就是回家。「回家」兩個字,看起來輕鬆單純,講得淺一點是每天逃避課業工作或社交,就掛在嘴上的一句。但講深一點,就是很多人一生的題,我常覺得我也不例外
Thumbnail
電影創作中歷久不衰的主題,除了英雄,大概就是回家。「回家」兩個字,看起來輕鬆單純,講得淺一點是每天逃避課業工作或社交,就掛在嘴上的一句。但講深一點,就是很多人一生的題,我常覺得我也不例外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這一篇,非關影評,或可說是篇,偏門的影評。專業評論者,一般得讓自己藏身銀幕後方,與作品保持安全距離,便以獨行、攀高,站穩遙遠而隔絕的制高點,睥睨著眼底的影像流轉、手持冰冷銳利的放大鏡,細查並批判,好建立起相對客觀的專業高度。然而我認為《神人之家》這部佳作,值得另闢蹊徑,直通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部與創作者一起「回家」的歷程。樸素的敘事,真切的語調,鏡頭從一開始的黑暗裡母親的聲音,到最後海邊的母親的背影,我們經歷了一場辯證:天地不仁,神到底存不存在?一個人與家人的關係,是逃不掉的揹負還是成長的根源?
Thumbnail
這是一部與創作者一起「回家」的歷程。樸素的敘事,真切的語調,鏡頭從一開始的黑暗裡母親的聲音,到最後海邊的母親的背影,我們經歷了一場辯證:天地不仁,神到底存不存在?一個人與家人的關係,是逃不掉的揹負還是成長的根源?
Thumbnail
在國外的時候總是很想念台灣的一切:想念台灣吵鬧的親友、想念台灣多變的食物、想念台灣密集又喧囂的每條小街。在國外總是想著什麼時候才要回台灣,計畫著回台灣要見哪些人、吃哪些食物。但是,每次到了搭飛機前夕,又開始想著:「會不會家人覺得我變了?會不會跟朋友們疏遠了?會不會其實那已不再是我的舒適圈?」
Thumbnail
在國外的時候總是很想念台灣的一切:想念台灣吵鬧的親友、想念台灣多變的食物、想念台灣密集又喧囂的每條小街。在國外總是想著什麼時候才要回台灣,計畫著回台灣要見哪些人、吃哪些食物。但是,每次到了搭飛機前夕,又開始想著:「會不會家人覺得我變了?會不會跟朋友們疏遠了?會不會其實那已不再是我的舒適圈?」
Thumbnail
當我願意開始去俯拾著那些像是家與童年鬧著脾氣而撒了一地的情感碎片,我想這幅拼圖需要我和家人一起來完成,接納了「家」是拼圖的意象,我也信任了自己能去愛那個即使是拼好了也還是會有組合起來痕跡的畫作。家無法完美存在,也不必要如此苛刻地追求,那些不完美的縫隙,註定成為家人的我們,一生要彼此修補、愛護著。
Thumbnail
當我願意開始去俯拾著那些像是家與童年鬧著脾氣而撒了一地的情感碎片,我想這幅拼圖需要我和家人一起來完成,接納了「家」是拼圖的意象,我也信任了自己能去愛那個即使是拼好了也還是會有組合起來痕跡的畫作。家無法完美存在,也不必要如此苛刻地追求,那些不完美的縫隙,註定成為家人的我們,一生要彼此修補、愛護著。
Thumbnail
一道非常慈愛的流動之中,遇到了《 漂泊 》紀錄片,沒有任何推薦,但是,有些時候,就是會很自然地讓出空間,和某一些訊息相遇,通過你,洗滌你。 這裡不會涉及劇透,衷心希望螢幕前的人們,也能親自進入故事之中,去體會那一處久違的心靈觸動。
Thumbnail
一道非常慈愛的流動之中,遇到了《 漂泊 》紀錄片,沒有任何推薦,但是,有些時候,就是會很自然地讓出空間,和某一些訊息相遇,通過你,洗滌你。 這裡不會涉及劇透,衷心希望螢幕前的人們,也能親自進入故事之中,去體會那一處久違的心靈觸動。
Thumbnail
午餐時間很快過去,這時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有一種鄉愁,很想與人親近。 這是每次我與不同人散去都會浮起的感覺。 「還不足夠!」,孤獨,「甚麼也不知道!」,無助,「距離很遠!.....」
Thumbnail
午餐時間很快過去,這時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有一種鄉愁,很想與人親近。 這是每次我與不同人散去都會浮起的感覺。 「還不足夠!」,孤獨,「甚麼也不知道!」,無助,「距離很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