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不懂得「如何思考」,一個技巧告訴你正確的思考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思考的時候,大腦發生了什麼 ?

我們閱讀的時候,有新的東西進入大腦,一些神經元抓住了它們,開始尋找還有哪些神經元的記錄與它們相關,找到之後,就把它們相連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鍊條。

思考的本質,就是大腦的神經元重新連接。

但是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力量,阻止了神經元活動。

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會說「這些我早就知道」「這不過是把那本書的東西換個方式再說一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知道些什麼,就沒理由在我們的知識裡尋找縫隙與瑕疵,更別提要去填舖或修正了。

有些人放不下自尊心,否認自己的弱點,想要在他人面前展現最美好的自我,甚至在面對自己時,也無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簡單來說,過度自信,或是過度不自信,影響思考的發生。

raw-image

正確的心態,是保持謙遜。

《逆思維》一書提到,重新思考的過程是以一個循環展開。

它始於智識謙遜,也就是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辨識出自己的短處開啟了通往懷疑的大門。當我們質疑自己現有的了解,我們便對於自己錯失的資訊感到好奇。那種搜尋會為你帶來新發現,並且由於進一步證實我們還有多少要學習的,於是保持我們的謙遜態度。

於是,「我不知道這些」帶來了更多「除此之外,原來我不知道的還有那些」,思考的循環開始轉動,而且越來越紮實。

部落客提姆.厄本 (Tim Urban) 說 :「謙虛是具滲透性的濾網,吸取人生經驗,並且轉換成知識及智慧。傲慢是一片橡膠防護板,人生經驗會從上方彈開。

相較之下,那些驕傲的人,那些無知而不自知的人,他以為在思考,其實只是把他的偏見再確認一次

閱讀來源 : 《逆思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6會員
197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重新思考,那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Thumbnail
重新思考,那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Thumbnail
每天打開電腦及手機,總是會看到許多新聞及資訊,有的文章內容乍看講述得頭頭是道,實則充滿矛盾及錯誤之處,但偏偏看到底下有海量的附和留言及嘆為觀止的分享數,總是讓我忍不住感到自我懷疑,到底是我對於事情太過注重理性邏輯與正確價值觀,還是現代人確實欠缺自行思考判斷的能力? 《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這
Thumbnail
每天打開電腦及手機,總是會看到許多新聞及資訊,有的文章內容乍看講述得頭頭是道,實則充滿矛盾及錯誤之處,但偏偏看到底下有海量的附和留言及嘆為觀止的分享數,總是讓我忍不住感到自我懷疑,到底是我對於事情太過注重理性邏輯與正確價值觀,還是現代人確實欠缺自行思考判斷的能力? 《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這
Thumbnail
閱讀,是用文字讓自己慢下來認識自我的過程。藉由文字,我得以進入到不同作者的視野,探索我現階段難以得到的寶貴經驗;藉由文字,我得以知道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在一次又一次試錯當中,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閱讀,是用文字讓自己慢下來認識自我的過程。藉由文字,我得以進入到不同作者的視野,探索我現階段難以得到的寶貴經驗;藉由文字,我得以知道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在一次又一次試錯當中,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思考的時候,大腦發生了什麼 ? 我們閱讀的時候,有新的東西進入大腦,一些神經元抓住了它們,開始尋找還有哪些神經元的記錄與它們相關,找到之後,就把它們相連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鍊條。 思考的本質,就是大腦的神經元重新連接。 但是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力量,阻止了神經元活動。 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會說「這些我早就知
Thumbnail
思考的時候,大腦發生了什麼 ? 我們閱讀的時候,有新的東西進入大腦,一些神經元抓住了它們,開始尋找還有哪些神經元的記錄與它們相關,找到之後,就把它們相連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鍊條。 思考的本質,就是大腦的神經元重新連接。 但是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力量,阻止了神經元活動。 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會說「這些我早就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