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又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上,心頭的難過、自責不減當年。
假設,妳(你)也曾如我,畫面重播令妳(你)一再陷入過去,困在當年的痛楚,吞忍許多的委屈。這些想甩卻甩不掉類似的處境,在我的解讀裡,就是【靈馨療聊心靈】這個專題第一期所說的「我們」。
我們的目標
這裡的每一個「我」相加,變成了「我們」。到「我們」這裡,提筆聊,療心傷。我們想實現的是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傾聽彼此的憂傷。我們走向的目標是愛自己及療癒自己。
情緒像個孩子,需要被關注
心理專家說:「敘述帶來療癒。」
朋友向我訴苦,算是敘述吧! 但是,他每回訴苦之後,情緒似乎沒有得到緩解。對於這個現象,我感到疑惑,不知哪裡出了錯。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畫錯重點」。訴苦大多是在事件中找證明,要證明都是別人的錯。
把自己情緒晾著,忽略不照顧,情緒就會像個孩子。當孩子傷心哭泣時,得不到媽媽的關懷,孩子的傷心就會更加傷心了。
這似乎像個公式【原有傷心 + 被忽略而產生的傷心 = 更加傷心】,情緒因此更為擴張而複雜,難以梳理。
受傷了,該處理的是傷口
姊姊問 : 「假設,妳跌倒受傷了,妳會拿藥擦傷口,還是去追究誰害你跌倒?」
「受傷了,當然是趕快擦藥。但是,我也會想追究責任。」我直覺的回應。
姊說 : 「如果,讓你跌倒的是一顆石頭呢?」。
「.....................」我沒說話,只感覺頭被敲了一下。
姊又說 : 「受傷了,去追究誰的錯,對傷口有幫助嗎? 擦藥才有用。」
原來,每一種盤據心頭,久久不退的情緒,如委屈、悲傷,憤怒、恐懼、懊悔、難過...等,這些情緒都是心裡的傷。承上所說,該關注的是情緒傷口,而不是沉溺過往事件,著眼在證明誰的錯。
這些話,說來簡單。但要擺脫慣性不去證明誰的錯,轉而將力量收回而關注自己,需要夥伴陪同,更需要長時間投注,關懷自己。
以筆耕心田,淡化心靈的傷
心裡有傷,得上藥療傷。在我理解中,這麼做才是真正的愛自己,療癒自己,也是具有療效的方法之一。但如何為自己的心靈上藥,我想,心理專家說的「敘述帶來療癒」,即是療癒自我的第一步。關注自己情緒,靠自己就能舒緩痛苦。
自我療癒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愛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所以,「我們」在人生路途上,互相為伴前行。一同提筆療聊,淡化早該離場的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