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哲學思潮對成功的反思】系列講座:「歐陸哲學對生命、存在與自由的敘事,及對資本主義的反思」活動引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曹立寬

活動緣起

如果是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過去我們舉辦的各種活動基本上還是以「教育」相關主題為主,然而在辦過兩個系列讀書會之後,我們深刻體會到很多現代學生、青年所遇到的問題,從根源來說不單只是教育體制或社會現況促成的,它背後也有很深的文化及思想在影響著我們如今的時代處境。
而從我們團隊許多夥伴的一大學習熱誠:「哲學」中,我們發現有很多當代青年對面的無論內在或外在的議題,若純粹從日常經驗的角度可能十分不易描述,但在哲學對世界的獨特洞察中,卻能夠找到許多豐富的思想,來協助我們理解這些發生在生活中卻不易說明的處境。
於是我們規劃了這兩場講座,把焦點放在許多人從小就被鼓勵追逐的目標;「成功」及「做一個有用的人」這些觀念上。以當代哲學不同路徑的問題意識與關懷方向,思考這些深植於許多人心中的觀念,在主流敘述中不易被發現的一面。
講師:
紀金慶(政大哲學博士、台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周詠盛(台大哲學博士、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哲學講師)
以下為系列講座第二場的引言與議題介紹,如對第一場有興趣,請見我們的上一篇文章:〈「才德至上論的暴政」活動引言〉

4/30講座引言

本次講座將從紀金慶老師的專業,二十世紀的歐陸哲學思潮出發,而其中要討論的核心問題是:科技與資本主義世界觀所忽視的「意義問題」。
不知道大家曾經有沒有過一種感覺,無論是在學校或職場,當你面對繁複且制式的工作、勞動或學習時,在一些特殊時刻,會強烈感受到一種無意義感跟荒無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何而做?一切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好像都沒什麼真實的理由支撐。然而也就是在這種時候,當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困惑,時常得到的回應是:「想這麼多幹嘛!這樣有用嗎?」然後提問者可能就閉嘴,繼續做著繁瑣、無意義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了。
這就是當代許多哲學思潮批判的重點,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特徵,是一個不重視「追尋意義」,只在乎「計算效益」的世界。而在這之中一方面啟蒙時代承諾保護的人性價值失落了,也就是人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自身命運的開創者的個體性和主體性,在面對巨大而冰冷的市場機制時被取消了,人變成純粹的勞動力跟消費力,它的存在價值僅僅只是運轉經濟體系的工具價值。我們評斷一個人的標準,純粹只是看她/他能發揮的效用,他在市場經濟中僅是「物」而非「人」,這是新左派所批判的物化和異化。
另一方面,在生命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這些思潮中,有另一個問題意識,是現代社會的主流觀念難以理解的,那就是在「只在乎效益計算」的世界中,人的存在狀態越來越被格式化和標準化,生而為人這種複雜的動物,無論是理性、感性或著我們身上本有的各種心智能力,都是極其複雜、細緻且不可化約的。然而為了追求效益和管理,資本主義傾向讓人以簡化、目標導向和功能性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擅長什麼?做什麼能發揮最大的效能,並以此來評斷自己是誰?怎麼樣可以變得更有用、成功?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以效益計算的觀點,把人原有的豐富生命可能性給格式化。也因此,我們習慣了這套標準便再也難以容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當我們面對未知、不確定感時,會自然產生恐慌和焦慮,隨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想要掌控一切不確定性的控制欲,把所有空白地帶都填平。然而倘若一切都變得完美無瑕的平整,人也就不再為人,人之為人的特質,正好就是在無限的不確定性和面對未來的開放性中才得以存在的,否則人與機器無異。
因此粗淺來講,就生命哲學和存在主義的觀點而言,現代人的許多生命問題,都源自於我們太想給予生命、給予人的存在明確到毫無空白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導致我們無法回到人最原初經驗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不帶既定目標的感受「我與世界」以及「我與自己」的真實關聯,我能將自己與世界深刻聯繫起來,能將自己的生活、行動與感受和我的自由意志結合起來,人才真正擁有自由的可能性。
生為一個現代人,如果我們能從一些短暫而自由的空白時刻,在少數拋開「計算效益」的集體意識的時刻,真真切切地把自己投入生命的不定性中,感受那生生之流、川湧不止的可能性湧向自身,在這樣珍貴的瞬間,我們可以純粹為生活而生活、為存在而存在、為理想而理想,自由的成為一個自己生命的創造者。這樣「現代性」所許諾的自由,在個人生命的這個維度上,才有實踐的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及其價值,反思了存在的意義和當代社會對物質的過度追求。作者通過個人的生活經歷與歷史的觀察,提出對理想國度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靈性的過程中,需要脫離功利價值觀的束縛。文章強調了人類必須尋找真正的自我,並重視資源的平衡分配,以實現永續共存。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及其價值,反思了存在的意義和當代社會對物質的過度追求。作者通過個人的生活經歷與歷史的觀察,提出對理想國度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靈性的過程中,需要脫離功利價值觀的束縛。文章強調了人類必須尋找真正的自我,並重視資源的平衡分配,以實現永續共存。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