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之 單親家庭出聖人? (02)

2023/01/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的父母是老少配,三歲父親過世,是母親帶大。
宋代文壇盟主歐陽修是寡母畫荻教子教的很有成就、名相范仲淹也是孤兒寡母,而且還是在重組家庭中長大。
單親的岳母沒讓兒子逃避兵役,反而在岳飛身上刺上“精忠報國”,不怕兒子上戰場一去不返。
還有,最有名的單親媽媽孟母,為了孟子搬了三次家,搬家對正常家庭已經是麻煩事了,何況還是單親家庭.不過,可能因為孟母是居家工作,所以不太需要考慮上班通勤問題。
三字經裡接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要說明後天學習比先天體性重要,而且教育中在“專”,就是用了孟母的事蹟來說明.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此言母教,古時候的孟母為兒子慎選居住之地,孟子不努力向學,孟母以織布半途而廢來警誡孟子。
孟子,名軻,戰國時魯國鄒人,師事孔子之孫子思,世稱亞聖。孟子的成就除了有良師之外,首要推功的就是其母仉氏(仉,音同掌)。根據《列女傳》記載,仉氏早年守寡,獨立撫育兒子長大,初時住處臨近墓地,孟子常在墳墓間玩耍,喜歡學著做築墓埋葬的事。孟母認為這不是我兒子該居住之地,孟母因而遷居到市場邊。孟子因此以模仿商人吆喝販賣為戲,孟母又認為不妥,於是再遷居到學校旁邊,孟子因此模仿陳列俎豆、擺設禮器祭拜天地,也學習人事應對的揖讓進退,孟母才終於覺得這是要適合孩子居住之處,因此而安居下來。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孟母三遷教子、擇鄰而處的母德,也是孔子所說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最佳例證。
入學後的孟子有天放學回家,母親正在紡績麻線成布,這大概是孟母謀生的方法。孟母問他:「學習到什麼程度了呢?」孟子回答:「跟以前一樣啊」孟母隨即拿刀割斷織機上的麻線。孟子對母親此舉感到畏懼而問母親何故如此? 孟母答道:「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麻線一樣。君子必須勤學才能立身揚名,向人學習才能增長知識。有了知識,平居能安寧祥和,行動能遠離禍害。如今你荒廢學業,將無所成材,未來難以避免從事供人使喚的工作,又不能遠離禍患,這和靠織績維生有何不同?」
孟子因此有所警惕、幡然悔悟,從此日夜勤勉學習,在跟隨子思學習後而有一番成就,人皆稱讚孟母善教、深諳為母之道。此為孟母斷機教子、勤學成名的母教典範。
10會員
79內容數
裏千家茶道,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