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親子之間必然的疏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女兒問了個讓我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她問說:「為什麼小孩覺得好笑的事情,大人都不會笑呢?」

略為思考之後,當時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小時候已經對同樣的事情笑過好幾次了,這就跟吃東西一樣,再好吃的東西吃了無數次,大概就沒有最一開始那麼好吃,這是一樣的道理。」

我其實不知道五歲的她到底理解到什麼程度,但多虧了她這個問題,我開始去回憶過往經驗和思考箇中原因,細思極恐,我竟然因此有淡淡的惆悵與感傷,怎麼說呢?我想先分成兩個部分來說明我的看法。

無可避免的世代差異,無可避免的疏離

很顯然地,因為親子間的世代差異,無可避免的造成彼此笑點的差距。孩子是可以對任何小事(對大人而言是小事)都笑到美丁美當的,例如我不小心踩到她的鞋子,或是她聽到弟弟放了一個屁,諸如此類幾乎沒有任何戲劇性的事情,都好像是全世界最好笑的事情一樣。

不確定是不是大家的反應都一樣,但我是真的沒辦法覺得這樣很好笑,或是假裝它好笑,大人的眼界和人生經驗多過孩子太多太多了,我既不覺得好笑,也不願意裝模作樣來哄騙她,事實上我很可以理解女兒想要分享喜悅開心的心理,但卻做不到用真心認同來回應她的一片心意。

我更深入的去想,或許孩子青春期時與父母的疏離感就是從這時開始累積的,因為覺得自己一直得不到認同與理解,久而久之不想再嘗試分享任何事也是必然的,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驗中,每每想和父母分享自己覺得感動的歌、喜愛的小說故事或是任何感觸,得到的回應大多是平淡的,甚至是不被在意的,講誇張一點就是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長久以來真的是會感到心灰意冷。

以前總是會埋怨自己不被父母所理解,沒有共同話題,雙方觀念上有巨大的隔閡等等,而如今我也明白到了,這其實不全然是父母的錯,甚至都不是任何人的錯,這只是一個因為世代差異而造成的必然的疏離。我感傷的是自己現在也走在這樣的必然上了,或許離真正的疏離還很遠很遠,但我想這個方向基本上不可逆。

如何接住孩子的心意?

小時候我若是笑得過於猖狂,像是聲音尖銳或音量稍大,總會惹來斥責,那時我的心裡是充滿委屈的,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表現非常開心或高興,不過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那時總是惹來斥責了,親身經歷之後,我完全能夠體會孩子誇大猖狂的聲量與行為,有多麼容易惹怒父母。

即使明白這些行為的來龍去脈,我還是有些小小的惆悵,因為以往被斥責的經驗似乎已經對我形成了一種制約,暗示我只要過於喜悅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於是至今我仍會十分小心地去控管喜悅的情緒,盡可能用平淡的方式來展現。

如今看來,這樣的習慣並不是太健康啊。現在身為父母的我,又該如何避免複製同樣的模式呢?

目前我能想到的,也比較能努力做到的方式,或許只有薩提爾的「核對」而已。(核對理論與實例可看李儀婷老師的<三歲的孩子聽不懂人話>)

以下是我設想的情境:

(先等女兒笑完)我:「你覺得 xxx 事情非常好笑對嗎?」

女兒:「對啊,因為 OOOO 所以超好笑的。」

我:「原來是因為 OOOO 呀,你真有趣。」

以上,我想大概是我的極限了,而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在於一開始要先等女兒笑完,而且不被惹怒......

接納與聆聽是永遠的課題

我期許自己能夠做到即使不同意,卻仍然接納並允許孩子有不一樣的想法,真正接受孩子是獨立個體,而彼此的價值觀會逐漸有所歧異。這必然的疏離令人惆悵,若能讓那一刻的來臨再更後面一點,雙方分岔的距離再短一些,或許可以讓身為爸媽的我們感到些許欣慰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un 王君的沙龍
25會員
111內容數
從全職媽媽的角色出發,閱覽世界的生活觀察。舉凡教育、社會、文化和個人體悟都是美好的寫作題材。目前暫居在美國聖地牙哥,感受台美之間的生活與教養差異~
Chun 王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
Thumbnail
2025/02/25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
Thumbnail
2024/12/06
在感恩節假期後,家長們開始忙碌地準備聖誕節的各項事務。本文將分享我的待辦事項,包括為小孩選購聖誕禮物、準備社交用途的禮物袋、佈置家中聖誕裝飾,以及參加節日活動和派對的計劃。儘管時間緊迫,我努力製造一些儀式感,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溫馨的聖誕節!
Thumbnail
2024/12/06
在感恩節假期後,家長們開始忙碌地準備聖誕節的各項事務。本文將分享我的待辦事項,包括為小孩選購聖誕禮物、準備社交用途的禮物袋、佈置家中聖誕裝飾,以及參加節日活動和派對的計劃。儘管時間緊迫,我努力製造一些儀式感,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溫馨的聖誕節!
Thumbnail
2024/11/20
親師面談週讓家長有機會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成長需求。本文分享了兩位孩子在面談中的情況,探討瞭如何在字彙量、自信心及情緒控制上提供有效支持,特別針對非母語環境中的孩子發展。透過面談,家長能夠更新陪讀策略,持續關注孩子的進步與挑戰。該討論也鼓勵其他家長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的經驗與建議。
Thumbnail
2024/11/20
親師面談週讓家長有機會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成長需求。本文分享了兩位孩子在面談中的情況,探討瞭如何在字彙量、自信心及情緒控制上提供有效支持,特別針對非母語環境中的孩子發展。透過面談,家長能夠更新陪讀策略,持續關注孩子的進步與挑戰。該討論也鼓勵其他家長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的經驗與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前些日子,女兒問了個讓我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她問說:「為什麼小孩覺得好笑的事情,大人都不會笑呢?」
Thumbnail
前些日子,女兒問了個讓我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她問說:「為什麼小孩覺得好笑的事情,大人都不會笑呢?」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雖說已是家裡的老么,照理來說應該享有全家人的關注與關愛,可小時候雙親的長年爭吵以及離異,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趕緊長大,也由於與兄長們年齡的差距,更讓我「想長大」的心越來越濃烈「因為哥哥很懂事,因為哥哥可以幫上很多忙,所以媽媽很喜歡,我也要成為這樣的孩子。」但我卻忘了我從沒好好地當夠「孩子。」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會變好,根據一項關於孩子為何優秀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出【正確的陪伴和溝通】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自然會變好,根據一項關於孩子為何優秀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出【正確的陪伴和溝通】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會不會其實孩子的問題,都只是像面鏡子在反應大人的問題?反應大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對生活的失望、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無力?
Thumbnail
會不會其實孩子的問題,都只是像面鏡子在反應大人的問題?反應大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對生活的失望、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無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