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說,安全感該是自己給自己的,可我們又是在甚麼情況下,無意識地把安全感這個責任歸屬,寄託在別人身上呢?
孩童時期,我們寄託了100%的安全感在父母身上,因此家庭是影響個體最深的起源,能否從父母身上獲得充分的保護以及信任,是在人生路上最根本的基石。
慢慢的,我們遇到了同儕,認識了生命中密不可分的朋友們、戀人、知己,年少的我們開始了解到,原來建立關係不僅於家人,我們要一直一直的和各式各樣的人建立連結,自己喜歡的、無感的、自己能夠應付的或無能為力的那些關係。
我們一直長大,也一直在群體中建立連結,獲取信任,交付信任,用以結交一個一個的朋友,建立一段一段的關係,在這過程中,卻未必有真正理解安全感為何的導師告訴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複雜且困難的人際關係,更正確的面對社會群體中的安全感。
在感情關係中,無論是友情愛情,我們總會交付一部份的自己,因為我們渴望在這段關係裡,有更深的連結。
安全感始於相信,當我們足夠信任某人時,將部份的自己寄託在對方身上,這種依賴過程,並不有害於成長,卻必須終於理性的辨認。
安全感像是件武器,可攻可守,也可以繳械投降,當自己因信任他人,情緒心情開始受對方影響,就像是把自己手上的武器交給對方,任由對方主宰,而失去了自己的主導權。
對所有我們託付安全感的親密關係,我們都可能在這之中成長或受傷,如同費斯汀格法則:「生活的10%由你發生的事組成,90%則由你對事情的反應決定。」
對所有的親密關係及安全感的寄託,當我們有意識地主宰自己的情緒反應,那安全感便不會成為推諉的藉口,而是我們自己不假外求的護盾 。當我們能夠完全的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再歸咎他人給予自己的安全感不足時,大約就是我們理性辨認安全感這堂課的下課鐘響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