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後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晚房內的某華電信wifi怎麼也連不上,於是想改用電視看個國際新聞,巧合的是MOD也無法使用,一番折騰後還是無法看,明明稍早我爸跟老妹都能正常使用,啊我就不給用,肚爛的情緒隨之而生,但客廳只有我,即便不爽,我還能演給誰看?
僅2件小事就讓我感到憤怒,不禁讓我思考,怒不可抑的原因是:
  1. 簡單的無法滿足當下的慾望呢(網路成癮)?
  2. 對現實環境的無力感(對自己的現況感到不滿)?
  3. 還是自控力不足(遷怒)?
就第一點的角度來看,網路雖連結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提升訊息存取的便利性,但我自身可能過度依賴"在線"這個狀態了,能夠自己獨處與自己對話的時間比例應該拉長;人即便是群居動物,但因人際關係的需求,而過於依賴網際網路只會導致網路成癮,也無可避免地會錯過許多生活中美妙的感觸
而第二點是有感於近期工作上或生活上許多事情無法照我自己期望的步調去進行,簡單來說就是想太多,做太少,但卻希望事情往自己的規劃去發展;愛因斯坦對瘋了的定義就是不斷的重複相同的事,卻希望有不同的結果(Einstein: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瘋了就是我現況的最好詮釋;不用說,很多處事方式都需要調整
最後回到最純粹的-我的大腦自控力薄弱;設備無法連上,可能是分享器問題,線路問題...等等這些種種問題,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而無法排解,那是我個人能力問題,所以基本上是只能氣自己的不足,但遷怒機器設備與環境就是種謬誤,也是種明明自己無能卻要怪罪別人的表現,雖說這種事情經常上演,我也常常一瞬間就讓這種本能驅使,但盛怒之下的行為除了給周遭的人看笑話之外,對事物並沒有什麼助益,情緒是宣洩了,但問題還是在那兒,不是嗎?
有些人不大會生氣,可能是人生閱歷廣,一般人眼中的大事都入不了他們的眼;而有些人是通過訓練而排除的,當感受到不快的情緒時,只要先有意地避開當下的處境,或是思考造成自己不愉快的原因在哪,通常那份即將高燃的盛怒就會煙消雲散;我們思考時可以降低情緒對自身的控制,當思考時,往往無法分心去加強憤怒的情緒;就我個人而言,常常因為老婆的一些要求感到不悅,但只要思考能介入,就能知道對方是無心的,其實多半不會往心裡去!
avatar-img
4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豆腐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折壽的代價你給的起嗎? 我說一般人都能,還趨之若鶩的給!
以此文紀念抽菸的那段日子
腰酸背痛的良藥
別因為追求山頂的美景,忘了欣賞沿途的風光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生命的延續是最美好的禮物,也是人生的一大考驗
折壽的代價你給的起嗎? 我說一般人都能,還趨之若鶩的給!
以此文紀念抽菸的那段日子
腰酸背痛的良藥
別因為追求山頂的美景,忘了欣賞沿途的風光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生命的延續是最美好的禮物,也是人生的一大考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憤怒 / 北村 李百義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他的人生哲學是盡可能地做正確的事。從不虧待別人,也不欺凌別人,還要對別人有益。這就是他的公正。 《憤怒》的前半部對「惡」的集中揭示。《憤怒》的直接結果便是「犯罪」。 主角李百義,原名馬木生,他是一名「農村的小孩子」。他出生於貧窮的農村家庭,母親是一名利用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將來你會達到一個讓自我成熟的地步,你現在的憤怒過程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你會從憤怒走到孤獨,走到孤獨之後你會很渴望能夠再把你的家人拉回來,你會重新用一種方法去連結他們。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出現以下想法: ✅對生活鮮少熱情 ✅感到厭世 ✅容易倦怠,即使從事不討厭的事情仍是 ✅心累 ✅一天開始沒多久,已經累得癱在一旁 ✅想做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 ✅在同樣的事情上打轉 ✅缺乏動力 只要超過三個,你已經有靈擾的問題了! 〝好誇張,怎麼可能,我又沒做什麼〞
Thumbnail
練習凝鍊這份焦慮與憤怒, 累積自律和穩定度,清楚知道自己要將這些力量聚焦到何處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從易怒的情緒中獲得靈感,並轉化為改善生活的機會。透過分析生氣的原因及其背後情緒,並提供釐清與解決問題的建議,幫助讀者學會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情緒挑戰。此外,本文也僅引介閱讀、運動及營養的重要性,促使人們提升身心健康,進而改善情緒狀態。希望透過這些洞察,讀者能找到更舒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憤怒 / 北村 李百義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他的人生哲學是盡可能地做正確的事。從不虧待別人,也不欺凌別人,還要對別人有益。這就是他的公正。 《憤怒》的前半部對「惡」的集中揭示。《憤怒》的直接結果便是「犯罪」。 主角李百義,原名馬木生,他是一名「農村的小孩子」。他出生於貧窮的農村家庭,母親是一名利用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將來你會達到一個讓自我成熟的地步,你現在的憤怒過程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你會從憤怒走到孤獨,走到孤獨之後你會很渴望能夠再把你的家人拉回來,你會重新用一種方法去連結他們。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出現以下想法: ✅對生活鮮少熱情 ✅感到厭世 ✅容易倦怠,即使從事不討厭的事情仍是 ✅心累 ✅一天開始沒多久,已經累得癱在一旁 ✅想做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 ✅在同樣的事情上打轉 ✅缺乏動力 只要超過三個,你已經有靈擾的問題了! 〝好誇張,怎麼可能,我又沒做什麼〞
Thumbnail
練習凝鍊這份焦慮與憤怒, 累積自律和穩定度,清楚知道自己要將這些力量聚焦到何處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從易怒的情緒中獲得靈感,並轉化為改善生活的機會。透過分析生氣的原因及其背後情緒,並提供釐清與解決問題的建議,幫助讀者學會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情緒挑戰。此外,本文也僅引介閱讀、運動及營養的重要性,促使人們提升身心健康,進而改善情緒狀態。希望透過這些洞察,讀者能找到更舒心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