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石龜車站,關於在雲嘉之間的時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年較有空的年中,我經常搭搭台鐵從高雄返回彰化,且多半使用電子票證。路程中偶爾會到嘉義吃雞肉飯,或在未造訪過的中途小站下車,包含這篇所提到的「石龜車站」。
只算居住時間,我也在雲嘉地區待了七年半,可在雲嘉交界處附近的石龜車站,居然連一次都沒有造訪過,更別說上下車。
或許真正對這座車站有記憶點,是從中正畢業到雲科念書後,前兩年因多次往返母校,每每騎在往來雲嘉的路途而開始的。石龜車站就在台1線一小段距離旁,在空曠田野看得一清二楚,尤其入夜點燈後,宛如黑夜鄉間的明亮孤島。同時,此地距離雲科和中正,都差不多是十一公里的距離,所以騎台1線時在一旁看到這座車站,就知道路程過半了。
在縱貫線南段的石龜車站
總之,我在四月搭台鐵北返的路途中,於嘉義覓食後,搭著區間車在下午四點的石龜下車,踏上這座無人車站的月台。

【北上月台】

北上區間車駛離石龜,獨留我一人在沒有出口的北上月台。想從這側月台出站,只能先走過跨站天橋到南下月台,通過站房走到聯外道路。
駛離石龜的EMU800型區間車
設施非常基本的石龜車站
就一個無人站來說,石龜站房算偏大,也設有洗手間。些微可惜是從北上月台看過去,那塊「請走天橋上車、禁止跨越軌道」的告示牌,會剛好把站房的出入口擋住,導致拍起來不好看。
從北上月台看向石龜站房
石龜車站的洗手間
相對南下月台的"豐富",北上月台旁邊就是一整片稻田,及不遠處車流量大的台1線。然而,我會說石龜車站有點偏僻,但絕不會用「荒涼」形容,因為台1線上視野所見的廠房與煙囪,就是小有規模的豐田工業區。車站離主要道路是有段距離,但顯然不到"人煙稀少"的程度
順帶一提,車站西北側停了不少紅白色貨車的廠房,是光泉的雲林營業所。
從北上月台看向台1線與豐田工業區
光泉的雲林營業所
剛下車不到十分鐘,南下的EMU700型區間車進站,與北上快速通過的莒光號在石龜站內交會。
南下進站的EMU700型區間車
莒光號通過石龜車站
除了台1線與豐田工業區廠房,車站附近尚有一個很醒目的區塊,是西南側大片高聳的樹林,被包裹在台1線、鐵路、田野所形成的方格內,是空曠景色內十分突兀的一塊。由於樹林靠台1線其中一角有間汽車修護廠,猜大概是他們的地。
這片讓人往「原生林」聯想的樹林,是我走台1線時判斷接近石龜的依據。
接著走過非常通風,但坡度略陡、寬度略窄的跨站天橋,到南下方向的月台去。
偏陡略窄的石龜車站天橋
天橋僅設有鐵網圍籬
石龜車站位在斗南鎮的南緣,離市區有很長的距離,若往北看去會先是台78線的高架道路,後才是市區的大樓建築;至於南下方向,視線被剛提的那叢樹林遮擋大半,綠茵範圍也比北邊更密集些。
其實車站離斗南的邊界非常近,不光一旁的豐田工業區已屬大埤鄉範圍,只要再往南走約一公里過石龜溪,就直接進入嘉義縣大林鄉境內。因此,說石龜車站是雲嘉的分界點,並不為過。
從跨站天橋看北上方向
從跨站天橋看南下方向
天橋上往東側看去,雖然有車站聯外道路,倒不像西側有密集廠房,取而代之是綿延至遠方的田野,及不遠處以石龜國小為核心的石龜溪社區。廣闊田野帶來的遼闊感,是以往搭車經過這裡時,多少有幻想過的景色。
往南下月台的樓梯
石龜車站東側的景緻

【南下月台】

下天橋後在南下月台往回看,在上橋處貼有「北上旅客請過天橋上車」、「南下旅客請在本月台上車」的告示,顯然是針對只能這座月台進出的動線所設計。
告知旅客月台對應方向的告示
走進站房內,在北側牆上貼了張輸出的帆布,用來介紹「石龜」地名由來的耆老解釋,上頭的「石龜社區發展協會」也以龜殼圖案呈現。現在看照片才注意到,帆布下方有兩個凸出的水泥平台,想必是售票窗口遺留的痕跡。
石龜站房的剪票口也留著,至少從白色的鐵柵欄,就知道一定曾有過站員進駐。
把售票口蓋住的地名介紹圖文
不再使用的剪票口
不久後,北上的自強號通過,讓我再度走進南下月台拍照。
北上自強號通過石龜
我覺得在石龜車站遇到的一切都很"合理",包含設施與景觀,唯獨走出站後,站房右側的貓熊壁畫,我怎麼都想不透根據為何!明明面向月台這面如此樸素,怎麼對外變得如此花俏。
難道石龜有貓熊,而我一無所知嗎?
石龜站房面向月台這面
石龜站房正面的貓熊壁畫
除了貓熊壁畫,在車站旁的停車場,及跨過水溝的水泥橋護欄上,合計共有一大四小的愛心裝飾。這熟悉的風格,讓我想起枋寮車站往對面走到底的海堤,因為海堤上也有非常類似的東西。
原來這東西不只出現在觀光地區,連無人小站也遇得到啊。
水泥橋護欄上的成對愛心
機車停車場內的超大愛心
相較之下,護欄兩端各一尊的小佛像就"和諧"多了,感覺就是隨著橋的興建而同時設置。
確實在小佛像的底部,和水泥橋護欄側面,都印有「嘉邑行善團」,紀錄該組織在2012年出資興建,並命名為「仁煊橋」。若看Google地圖在2009年的影像,可發現不僅仍使用不到現有橋寬1/3的舊橋,連站內的跨站天橋都還沒裝屋頂。
至於愛心系列裝飾,則是在2018年石龜溪花海節中孕育而生。
水泥橋護欄兩端的小佛像
水泥橋紀錄著完工日期、橋樑編號,甚至嘉邑行善團的聯絡電話
假如細看的話,很容易發現護欄上曾有題字,分別是北側的「行善積德」、南側的「福蔭子孫」,但都隨時間而脫落殆盡,模糊到我必須看其他鐵道迷的舊照片才知道原本內容。
標住在護欄側面的橋名
「仁煊橋」的完整樣貌
最後來到車站唯一的聯外道路上,不論往北還往南看,皆為一側田野、一側水溝的筆直道路,搭配綿延的電線桿,或多或少散發著「秘境車站」的氛圍。難想像在站房另一側有著台1線和豐田工業區,周遭絕非杳無人煙。
有想過若西側開條路通往台1線,能否增加石龜車站的人流,但光要把完整的田從中切半,就會讓台1線看向車站的景色,在距離感歸零下變得索然無味吧。
車站聯外道路往南看
車站聯外道路往北看
說說我很喜歡石龜車站的兩個點。
不知道是刻意為之,還是運量不足就未設置,這座車站完全沒新建無障礙設施,既無坡道也無電梯,所以在不夠"便利"之餘,維持著最基礎的車站機能,同時保留舊時代的鐵路氛圍;此外,石龜站房可描述成只有「窗框」沒有「窗戶」,使空間非常通風,並帶來隨角度而異的景色切割。
石龜車站只使用最基礎的設施
十分通風的石龜站房
我在這座縱貫線南段少有的「秘境感」車站待了半個多小時,很快就搭著下一班北上區間車繼續行程,跟曾在雲嘉生活圈內,卻離開好幾年後才首次專程造訪的車站告別。
在自己腦海裡,始終記得那些台1線騎車經過這裡時的畫面,無論藍天白雲下、綠色田野那頭的月台與天橋,還是入夜後在雲嘉交界處,那座偶有列車燈火穿梭而過的明亮孤島。因為,那些穿梭雲林、嘉義的時光裡也許有缺憾,至少大多數日子裡,我很快樂。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370蒸汽機車結束10:30牽引觀光火車的任務後,改由德馬牌柴油機車繼續執行。鮮黃色身影穿梭烏樹林糖廠及新港東線上,成為假日下午時分固定的糖鐵風景。
烏樹林糖廠的370蒸汽機車,是台糖多年前復駛的首輛蒸機,使我曾在2011年12月,從斗六騎車至烏樹林,只為拍攝蒸機在假日行駛的身影。曾經,那是個還能跟「熱血」畫上等號的時期。
與烏樹林糖廠的緣分停留在2011年,那個對周圍一切既新鮮又熱情的碩一上。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參與到糖鐵勝利號、成功號皆在烏樹林的十年之始。這段經驗的,在勝利號回到新營糖廠後更顯得無價。
普悠瑪號引進台灣六年後,抱持著前一年剛有事故不安感,選擇在踏進花蓮縣的最後一哩路上,安排人生第一次普悠瑪號乘車,前往預計待不滿24小時的玉里。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2-這是高雄往玉里路途中所搭的第二班車,但也是繼2016年的三年多後,再次搭乘普快進入南迴線,見識電氣化工程帶來的轉變。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370蒸汽機車結束10:30牽引觀光火車的任務後,改由德馬牌柴油機車繼續執行。鮮黃色身影穿梭烏樹林糖廠及新港東線上,成為假日下午時分固定的糖鐵風景。
烏樹林糖廠的370蒸汽機車,是台糖多年前復駛的首輛蒸機,使我曾在2011年12月,從斗六騎車至烏樹林,只為拍攝蒸機在假日行駛的身影。曾經,那是個還能跟「熱血」畫上等號的時期。
與烏樹林糖廠的緣分停留在2011年,那個對周圍一切既新鮮又熱情的碩一上。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參與到糖鐵勝利號、成功號皆在烏樹林的十年之始。這段經驗的,在勝利號回到新營糖廠後更顯得無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資訊安全不僅關乎防火牆或防毒軟體,實體與環境威脅同樣不可忽視。ISO 27002:2022 的7.5條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框架,幫助企業防範自然災害與人為威脅。以下透過3C公司實施資訊安全教育訓練的案例,分享如何有效運用這些措施,保護中小企業的資訊資產。 3C公司的挑戰與行動 位於台中的3
Thumbnail
在旅途中,品味當地美食需要精心的規劃與調整,這與CNS 27001:2022中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有著密切的聯繫。建立ISMS的過程,如同安排每一餐的美食,需持續維護並符合標準要求。對於臺灣中小企業而言,將ISMS視為美食之旅不僅能提升團隊對資安管理的理解,也能促進標準的落地與改進。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初中畢業旅行曾經到「羅東」看木材廠、紙廠、礁溪冷泉和宜蘭酒廠,乘坐小火車馳騁在蘭陽平原上,在不遠的海面上佇立著一座活像烏龜的島嶼,是我對「龜山島」的最初印象。說它遠明明可以看到,說它近當時還真沒交通工具可供登島。一拖就是幾十年,最近聽了朋友的介紹「龜山島」開放觀光,就背了背包,到「圓山捷運站
Thumbnail
今天行程計畫是從池上搭火車到台東,再由臺東騎小摺到金崙。我的小紅紅凸台東,從池上逐次推進,上次已達知本。但因為小紅紅實在很重,池上的月台通道又特長,我折疊放攜車袋實在扛不動,就整車上火車,只能搭區間車。而在台東搭往南的區間車,要在台東車站等1個半小時,所以我就乾脆從台東火車站騎到金崙,反而比較快。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玖村車站位於廣島市近郊,是一個熱門的鐵道攝影地點。從玖村車站往北走,可以看到古樸的連續石造隧道,提供攝影愛好者獨特的拍攝點。建議攝影愛好者可以到此一遊,體驗非電氣化時代的懷舊鐵道風景。
Thumbnail
2022年秋天受邀到田尾彭園人文會館開辦「古饌花食話風雅」工作坊,說是工作坊,其實已是花宴等級的場子了。活動分成戶內與戶外。戶內場是一邊上菜,一邊聽芳菲主人說掌故;戶外場,則是讓學員有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第一次在優雅的茶席辦花宴,壓力不小,卻獲得非常美好的回饋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資訊安全不僅關乎防火牆或防毒軟體,實體與環境威脅同樣不可忽視。ISO 27002:2022 的7.5條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框架,幫助企業防範自然災害與人為威脅。以下透過3C公司實施資訊安全教育訓練的案例,分享如何有效運用這些措施,保護中小企業的資訊資產。 3C公司的挑戰與行動 位於台中的3
Thumbnail
在旅途中,品味當地美食需要精心的規劃與調整,這與CNS 27001:2022中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有著密切的聯繫。建立ISMS的過程,如同安排每一餐的美食,需持續維護並符合標準要求。對於臺灣中小企業而言,將ISMS視為美食之旅不僅能提升團隊對資安管理的理解,也能促進標準的落地與改進。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初中畢業旅行曾經到「羅東」看木材廠、紙廠、礁溪冷泉和宜蘭酒廠,乘坐小火車馳騁在蘭陽平原上,在不遠的海面上佇立著一座活像烏龜的島嶼,是我對「龜山島」的最初印象。說它遠明明可以看到,說它近當時還真沒交通工具可供登島。一拖就是幾十年,最近聽了朋友的介紹「龜山島」開放觀光,就背了背包,到「圓山捷運站
Thumbnail
今天行程計畫是從池上搭火車到台東,再由臺東騎小摺到金崙。我的小紅紅凸台東,從池上逐次推進,上次已達知本。但因為小紅紅實在很重,池上的月台通道又特長,我折疊放攜車袋實在扛不動,就整車上火車,只能搭區間車。而在台東搭往南的區間車,要在台東車站等1個半小時,所以我就乾脆從台東火車站騎到金崙,反而比較快。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玖村車站位於廣島市近郊,是一個熱門的鐵道攝影地點。從玖村車站往北走,可以看到古樸的連續石造隧道,提供攝影愛好者獨特的拍攝點。建議攝影愛好者可以到此一遊,體驗非電氣化時代的懷舊鐵道風景。
Thumbnail
2022年秋天受邀到田尾彭園人文會館開辦「古饌花食話風雅」工作坊,說是工作坊,其實已是花宴等級的場子了。活動分成戶內與戶外。戶內場是一邊上菜,一邊聽芳菲主人說掌故;戶外場,則是讓學員有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第一次在優雅的茶席辦花宴,壓力不小,卻獲得非常美好的回饋與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