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布蘭達&維尼一步步實現心靈與物質自由全紀錄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喜歡的YTer布蘭達&維尼出新書了!平常都買電子書的我買了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關於這本書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作者也很貼心的預告這次的書大都是不同於YT影片及方格子文章的新內容(平常她們都把自己的創作放在YT和方格子這兩個平台),平常有收看影片的觀眾讀了也會很有收穫
很多人透過追求財富自由,獲得人生自由,但也有很多人為了這份自由,卡在必須追求財富的痛苦中。   

布蘭達&維尼獲得人生自由的方式卻很不同,七年前,她們離開令她們痛苦的工作,跟很多人一樣,本來也希望透過創業致富來尋找人生出路,花了七年時間,一路摸索前行,卻意外發現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原來,順從自己內在的感受,做真心想做的事,是可以的!雖然中途她們經歷過兩次存款歸零,但也因此獲得真正的解放,並真切明白了:自由,很可貴,但不是用存款數字就買得到的;富足,跟存款多寡無關,而是不再受恐懼與匱乏感控制的心理狀態。
  
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   
因為與其説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   

她們不會為了醫療保險、退休金過度擔心,她們比較擔心真心想做的事,來不及做到!因此,別人口中常說的:「等我……之後,有一天我要……」,在她們的句子裡會是:「今天我要……」。因此她們出乎意外體驗到:24小時都為自己所用是什麼感覺?每天做喜歡的事,就能養活自己是什麼意思?
  
一切都在她們決定,不再為賺錢而忍耐,不再過度為未來擔憂,選擇不等待,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允許自己當下就做真心想做的事,從此,好事便開始不斷發生,生命中許多卡關的事,也神奇的一件一件鬆開了…… 。
  
這本書不是鼓勵人人都要追求極簡生活,也不是認為大家不該追求財富豐盛。每個人對於物質安全感的水位不盡然相同,但都必須誠實面對「匱乏」的恐懼。在布蘭達與維尼的故事中,我們看見她們如何從根拔除這種恐懼,而得以安然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列一些對自己提醒的關鍵摘要

  • 每當我們內心的狀態對特定成果有所預期時,外在反應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太理想的。放下預期或擔憂,像個孩子一樣單純地去做某件事,那樣的感覺非常美好。
  • 真正的自由包括金錢自由、身體健康自由、人際自由,最後還有心靈思維上的自由,身與心能夠一致無衝突,行為和想法能夠同步貫徹,才能達到平心靜氣的踏實感,每個部份看似獨立其實卻環環相扣。
  • 時時確認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比較容易放下當時不合適的物質慾望。
  • 與家人相處的磨合當中,學習放下對理想人際關係的「預期」,當我們放下這些僵固的思維後生活就變得更輕盈和自由。沒有人必須理所當然地怎樣對待自己。
  • 有些人常常對許多情境加諸無奈的標籤,確信其為永遠不變的真理並且對此相當有自信,像是自己就是無法辦到某事、生活就是不可能變好、物品就是整理不好之類,其實是一種自傲的表現

作者的呼籲

  • 正在面臨痛苦工作時,試著找一件自己有點喜歡的事情來投入,可以看相關資訊,或是開部落格寫下文字抒發心情也很好,不離職也沒關係,人還是需要回到屬於自己的片刻,不是只有逛街、吃大餐或抱怨生活。
  • 拖延症不一定是懶惰造成,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解決問題的順序不對、吃太飽、形式不對。可以一一檢視自己的狀況去調整做行動測試:例如如果想養成運動習慣但下班後又只想追劇,同時對沒運動這件事又抱持著罪惡感的狀況,可以試試運動2-3天後去比較沒運動的痛苦運動的痛苦,親身去體驗後才知道。
  • 人都有「趨避痛苦」的習性,意即我們都會選擇相對沒那麼痛苦的選項,透過不同情境去比較(例如每週運動2次vs.都沒運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何種生活模式是自己相對不喜愛的。

看了這本書後冒出的想法

想要看看「不同的風景」

書中提到漸進式的行動測試,不需要一次到位,並且比較做與不做的差別並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下一步選擇,行動測試就是不停的修正試錯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我已經漸漸養成運動伸展的習慣,接下來想每週畫圖2-3次,每次25分鐘(根據番茄鐘工作法),想要知道這樣下去自己感覺會如何?現在的我來說一開始的行動必然帶有一點壓力,但相較之下完全不動的壓力更大,我因為沒有長期投入的興趣而感到苦惱,繼續思考與規畫並不會減少苦惱。

如果不「這麼做」好像有點遺憾?/這樣一輩子真的可以嗎?

當對某件事時猶豫不決的時候我會這樣問自己,覺得這個問題對我很有效。
決定去留一個環境、決定某些人際關係、家人關係、決定是否嘗試某個行動或興趣,用這個方式問自己後用直覺回答,暫時不考慮利益得失的話自己的回答是甚麼?再考量現實層面的話有沒有權衡的餘地?如果都不是很清楚或許也可以再給自己一點時間。

其他作者對我的影響

我平常是作者YT影片及文章的觀眾,要說她們影響我最大的地方,就是學習整理重新思考富足與自由、有意識地做某事。


了解令自己舒服的物品數量

我開始和她們一樣盤點、紀錄自己的物品,越是盤點就越是清楚「自己已經擁有的」,再去判斷將「不適合我的」捨去,並迎接「擁有後可能更快樂的」。
不僅是物品,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可以被整理成幾個部份紀錄,例如維尼在個人網站上把自己分為極簡人、漫畫人等各個面向,覺得這樣剖析自己的方式很有趣。
因為反覆地整理,我可以更清楚掌握自己擁有多少物品才是最舒適的,舉例女生常常爆買的衣服來說,我發現自己的外出衣服總量需控制在某個數量內不能超出太多,否則會難以控管,民生用品也是同理,減少囤貨量可以讓我減少負擔,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尺度,並不是一定怎麼樣才可以,沒有一定要怎樣才是好的、唯一正確的,只有這樣的狀態適不適合當事人。

想法調整

我們常常太在意成果與他人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有時候在意別人怎麼看還超過自己怎麼想。
作者在YT影片提到剛開始拍影片的心情:「反正做得爛也沒人看XD」,以這樣的心情開始拍影片行動,心理負擔也減少很多。
如果因為剛起步做不出吸引人或能夠被誇誇的東西就沒有行動的話,會不會有點可惜呢?

飲食觀察

作者少食、汁食、生食、素食等非主流飲食方式提示了養生方法並非營養學或現代醫學上指示的唯一標準,並不是一定怎麼樣才可以,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實際測試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我也同樣認為主流不一定正確。

例如我的體質較偏虛寒,不適合常吃生冷食物(像作者的飲食方式就不適合目前的我),吃了生冷後胃常常會有發冷的感覺,經過一些日子的嘗試,發現這樣的飲食模式是最適合我的:
  • 早餐可吃可不吃(觀察當下狀態)
  • 若早上空腹運動後必須飲溫水休息
  • 中午和晚上須分別在1200-1300、1730-1900進食,就算不餓也需要吃一點小東西否則時間過後胃會有輕微嘈雜,事後補吃的效果也不好。
  • 消夜及甜點盡量不吃,一定不能吃超過9分飽,否則易昏睡。

    如同現代醫學即使是同樣的疾病用中藥治療,根據每個人體質寒熱虛實並考量其生活習慣也會開出不同的處方。這是我目前的身體狀態,適合的飲食方式也會隨著時間改變,未來也可以漸進式調整。

    其他飲食觀察我記錄在這篇文章:日常飲食的觀察與調整
不一定要怎麼樣才可以」這個觀念是布蘭達&維尼給我大的禮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46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自我改造實驗區。改造包含「精神」、「生活」與「外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想精簡書櫃於是開啟了閱讀(兼output)生活,已經忘記幾年前為何購買這本書,大概是因為當時的情緒非常切合「不安」主題吧! 本書例舉了各式「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剖析人們不安的行為表現背後隱含的心理因素。閱讀此書後可更認識自我,也理解那些周遭令你討厭、五味雜陳的人,藉此調整自己的行動……。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最近借了山下英子寫的這本書:《斷捨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因為想精簡書櫃於是開啟了閱讀(兼output)生活,已經忘記幾年前為何購買這本書,大概是因為當時的情緒非常切合「不安」主題吧! 本書例舉了各式「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剖析人們不安的行為表現背後隱含的心理因素。閱讀此書後可更認識自我,也理解那些周遭令你討厭、五味雜陳的人,藉此調整自己的行動……。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最近借了山下英子寫的這本書:《斷捨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前天,師友三國大介又寄來了一箱書籍(大小共18冊),箱內全是我接下來編著或撰書所需的重要資料。在此之前,每次收到參考圖書,我心裡就多了一份篤定,經常戲稱這種「贈書行動」頗富積極性,因為這如同向我提供重要思想的構件,亦是敦促我進行深化與升級的機遇。所以,我由衷感激他的慷慨大度,沒有他的積極促成我的歷史
Thumbnail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Thumbnail
念研究所不如自我學習,獲得認證不如自我成長 藉由美國「神經領導力學會」的說法,一個是「證明」,另一個是「改善」。 證明:目標是證明自己在職場中比別人強。這種人認為職場結構是晉升和淘汰,即「非輸即贏」兩種結果,所以必須採取競爭態度。 改善:比起一心在競爭中戰勝別人,更集中在所屬領域的專家。 我
Thumbnail
上週日參加了一場讀書會, 每個人都分享自己最近正在讀,或者已經讀完的一本書 我帶了一本很有感的書:「睡前3分鐘 超感謝筆記」...
Thumbnail
本篇與您分享,蒲松齡創作聊齋的心路歷程,以及才華不見容於當代主流價值的苦悶與蒼涼。
Thumbnail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Thumbnail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Thumbnail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前天,師友三國大介又寄來了一箱書籍(大小共18冊),箱內全是我接下來編著或撰書所需的重要資料。在此之前,每次收到參考圖書,我心裡就多了一份篤定,經常戲稱這種「贈書行動」頗富積極性,因為這如同向我提供重要思想的構件,亦是敦促我進行深化與升級的機遇。所以,我由衷感激他的慷慨大度,沒有他的積極促成我的歷史
Thumbnail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Thumbnail
念研究所不如自我學習,獲得認證不如自我成長 藉由美國「神經領導力學會」的說法,一個是「證明」,另一個是「改善」。 證明:目標是證明自己在職場中比別人強。這種人認為職場結構是晉升和淘汰,即「非輸即贏」兩種結果,所以必須採取競爭態度。 改善:比起一心在競爭中戰勝別人,更集中在所屬領域的專家。 我
Thumbnail
上週日參加了一場讀書會, 每個人都分享自己最近正在讀,或者已經讀完的一本書 我帶了一本很有感的書:「睡前3分鐘 超感謝筆記」...
Thumbnail
本篇與您分享,蒲松齡創作聊齋的心路歷程,以及才華不見容於當代主流價值的苦悶與蒼涼。
Thumbnail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Thumbnail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Thumbnail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