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布蘭達&維尼一步步實現心靈與物質自由全紀錄

KT-avatar-img
發佈於KT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喜歡的YTer布蘭達&維尼出新書了!平常都買電子書的我買了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關於這本書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作者也很貼心的預告這次的書大都是不同於YT影片及方格子文章的新內容(平常她們都把自己的創作放在YT和方格子這兩個平台),平常有收看影片的觀眾讀了也會很有收穫




很多人透過追求財富自由,獲得人生自由,但也有很多人為了這份自由,卡在必須追求財富的痛苦中。   

布蘭達&維尼獲得人生自由的方式卻很不同,七年前,她們離開令她們痛苦的工作,跟很多人一樣,本來也希望透過創業致富來尋找人生出路,花了七年時間,一路摸索前行,卻意外發現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原來,順從自己內在的感受,做真心想做的事,是可以的!雖然中途她們經歷過兩次存款歸零,但也因此獲得真正的解放,並真切明白了:自由,很可貴,但不是用存款數字就買得到的;富足,跟存款多寡無關,而是不再受恐懼與匱乏感控制的心理狀態。
  
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   
因為與其説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   

她們不會為了醫療保險、退休金過度擔心,她們比較擔心真心想做的事,來不及做到!因此,別人口中常說的:「等我……之後,有一天我要……」,在她們的句子裡會是:「今天我要……」。因此她們出乎意外體驗到:24小時都為自己所用是什麼感覺?每天做喜歡的事,就能養活自己是什麼意思?
  
一切都在她們決定,不再為賺錢而忍耐,不再過度為未來擔憂,選擇不等待,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允許自己當下就做真心想做的事,從此,好事便開始不斷發生,生命中許多卡關的事,也神奇的一件一件鬆開了…… 。
  
這本書不是鼓勵人人都要追求極簡生活,也不是認為大家不該追求財富豐盛。每個人對於物質安全感的水位不盡然相同,但都必須誠實面對「匱乏」的恐懼。在布蘭達與維尼的故事中,我們看見她們如何從根拔除這種恐懼,而得以安然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列一些對自己提醒的關鍵摘要

  • 每當我們內心的狀態對特定成果有所預期時,外在反應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太理想的。放下預期或擔憂,像個孩子一樣單純地去做某件事,那樣的感覺非常美好。
  • 真正的自由包括金錢自由、身體健康自由、人際自由,最後還有心靈思維上的自由,身與心能夠一致無衝突,行為和想法能夠同步貫徹,才能達到平心靜氣的踏實感,每個部份看似獨立其實卻環環相扣。
  • 時時確認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比較容易放下當時不合適的物質慾望。
  • 與家人相處的磨合當中,學習放下對理想人際關係的「預期」,當我們放下這些僵固的思維後生活就變得更輕盈和自由。沒有人必須理所當然地怎樣對待自己。
  • 有些人常常對許多情境加諸無奈的標籤,確信其為永遠不變的真理並且對此相當有自信,像是自己就是無法辦到某事、生活就是不可能變好、物品就是整理不好之類,其實是一種自傲的表現


作者的呼籲

  • 正在面臨痛苦工作時,試著找一件自己有點喜歡的事情來投入,可以看相關資訊,或是開部落格寫下文字抒發心情也很好,不離職也沒關係,人還是需要回到屬於自己的片刻,不是只有逛街、吃大餐或抱怨生活。
  • 拖延症不一定是懶惰造成,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解決問題的順序不對、吃太飽、形式不對。可以一一檢視自己的狀況去調整做行動測試:例如如果想養成運動習慣但下班後又只想追劇,同時對沒運動這件事又抱持著罪惡感的狀況,可以試試運動2-3天後去比較沒運動的痛苦運動的痛苦,親身去體驗後才知道。
  • 人都有「趨避痛苦」的習性,意即我們都會選擇相對沒那麼痛苦的選項,透過不同情境去比較(例如每週運動2次vs.都沒運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何種生活模式是自己相對不喜愛的。


看了這本書後冒出的想法

想要看看「不同的風景」

書中提到漸進式的行動測試,不需要一次到位,並且比較做與不做的差別並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下一步選擇,行動測試就是不停的修正試錯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我已經漸漸養成運動伸展的習慣,接下來想每週畫圖2-3次,每次25分鐘(根據番茄鐘工作法),想要知道這樣下去自己感覺會如何?現在的我來說一開始的行動必然帶有一點壓力,但相較之下完全不動的壓力更大,我因為沒有長期投入的興趣而感到苦惱,繼續思考與規畫並不會減少苦惱。

如果不「這麼做」好像有點遺憾?/這樣一輩子真的可以嗎?

當對某件事時猶豫不決的時候我會這樣問自己,覺得這個問題對我很有效。
決定去留一個環境、決定某些人際關係、家人關係、決定是否嘗試某個行動或興趣,用這個方式問自己後用直覺回答,暫時不考慮利益得失的話自己的回答是甚麼?再考量現實層面的話有沒有權衡的餘地?如果都不是很清楚或許也可以再給自己一點時間。


其他作者對我的影響

我平常是作者YT影片及文章的觀眾,要說她們影響我最大的地方,就是學習整理重新思考富足與自由、有意識地做某事。


了解令自己舒服的物品數量

我開始和她們一樣盤點、紀錄自己的物品,越是盤點就越是清楚「自己已經擁有的」,再去判斷將「不適合我的」捨去,並迎接「擁有後可能更快樂的」。
不僅是物品,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可以被整理成幾個部份紀錄,例如維尼在個人網站上把自己分為極簡人、漫畫人等各個面向,覺得這樣剖析自己的方式很有趣。

因為反覆地整理,我可以更清楚掌握自己擁有多少物品才是最舒適的,舉例女生常常爆買的衣服來說,我發現自己的外出衣服總量需控制在某個數量內不能超出太多,否則會難以控管,民生用品也是同理,減少囤貨量可以讓我減少負擔,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尺度,並不是一定怎麼樣才可以,沒有一定要怎樣才是好的、唯一正確的,只有這樣的狀態適不適合當事人。

想法調整

我們常常太在意成果與他人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有時候在意別人怎麼看還超過自己怎麼想。
作者在YT影片提到剛開始拍影片的心情:「反正做得爛也沒人看XD」,以這樣的心情開始拍影片行動,心理負擔也減少很多。
如果因為剛起步做不出吸引人或能夠被誇誇的東西就沒有行動的話,會不會有點可惜呢?

飲食觀察

作者少食、汁食、生食、素食等非主流飲食方式提示了養生方法並非營養學或現代醫學上指示的唯一標準,並不是一定怎麼樣才可以,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實際測試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我也同樣認為主流不一定正確。

例如我的體質較偏虛寒,不適合常吃生冷食物(像作者的飲食方式就不適合目前的我),吃了生冷後胃常常會有發冷的感覺,經過一些日子的嘗試,發現這樣的飲食模式是最適合我的:

  • 早餐可吃可不吃(觀察當下狀態)
  • 若早上空腹運動後必須飲溫水休息
  • 中午和晚上須分別在1200-1300、1730-1900進食,就算不餓也需要吃一點小東西否則時間過後胃會有輕微嘈雜,事後補吃的效果也不好。
  • 消夜及甜點盡量不吃,一定不能吃超過9分飽,否則易昏睡。

    如同現代醫學即使是同樣的疾病用中藥治療,根據每個人體質寒熱虛實並考量其生活習慣也會開出不同的處方。這是我目前的身體狀態,適合的飲食方式也會隨著時間改變,未來也可以漸進式調整。

    其他飲食觀察我記錄在這篇文章:日常飲食的觀察與調整


不一定要怎麼樣才可以」這個觀念是布蘭達&維尼給我最大的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漫閱讀-avatar-img
2023/04/01
感謝你的介紹!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他們,但是從你的文字還有他們的介紹影片,我會想把買這本書好好看一下!
avatar-img
KT的沙龍
12會員
53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自我改造實驗區。改造包含「精神」、「生活」與「外表」。
K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作者是日本人阿俺(日文名:なにおれ),原本是個上班族後辭職經營部落格副業,雖然沒有原本的工作賺得多錢,但阿俺和妻子用少少的生活費用創造富足的生活!每一天都過的用心滿足。
Thumbnail
2025/03/20
作者是日本人阿俺(日文名:なにおれ),原本是個上班族後辭職經營部落格副業,雖然沒有原本的工作賺得多錢,但阿俺和妻子用少少的生活費用創造富足的生活!每一天都過的用心滿足。
Thumbnail
2025/03/19
這本書中提出的核心觀念是「不執著」,透過培養對外界事物的包容心與內心的穩定,來提升生活的平衡與幸福感。 本作為暢銷書《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的續集,承接上一本的寫作模式:整理各種應對人生個面向的重點金句來闡述更多可以應用生活的「禪練習」。
Thumbnail
2025/03/19
這本書中提出的核心觀念是「不執著」,透過培養對外界事物的包容心與內心的穩定,來提升生活的平衡與幸福感。 本作為暢銷書《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的續集,承接上一本的寫作模式:整理各種應對人生個面向的重點金句來闡述更多可以應用生活的「禪練習」。
Thumbnail
2024/02/06
深度探討《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許多概念,讓阿德勒的思想更具實踐性! 《被討厭的勇氣》是為了讓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綜觀阿德勒思想,也就是宛如「地圖」般的一本書。另一方面,本書則是為了能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意即讓我們知道如何朝著前作所提示的目標前進,也可說是行動方
Thumbnail
2024/02/06
深度探討《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許多概念,讓阿德勒的思想更具實踐性! 《被討厭的勇氣》是為了讓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綜觀阿德勒思想,也就是宛如「地圖」般的一本書。另一方面,本書則是為了能實踐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人生的「指南針」,意即讓我們知道如何朝著前作所提示的目標前進,也可說是行動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布蘭達和維尼在經歷痛苦的職場生涯後,開始尋找人生的解答,時時覺察內心的感受,過上不勉強自己的人生。即使面對存款兩度歸零,居無定所的日子,依然樂在其中,沒有放棄最初的決定,度過7年的極樂生活,未來還會繼續。 活在當下就是時時覺察內心,不因恐懼、憂慮而做,且不要有預期心理,並相信只做喜歡的事就能生活。
Thumbnail
布蘭達和維尼在經歷痛苦的職場生涯後,開始尋找人生的解答,時時覺察內心的感受,過上不勉強自己的人生。即使面對存款兩度歸零,居無定所的日子,依然樂在其中,沒有放棄最初的決定,度過7年的極樂生活,未來還會繼續。 活在當下就是時時覺察內心,不因恐懼、憂慮而做,且不要有預期心理,並相信只做喜歡的事就能生活。
Thumbnail
一路走來,工作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工作之路,是4年前被主管fire所賜的!😎就這樣,靠著設計接案維生,莫名的經營起Youtube、TikTok,還寫起了文章,一路上經營起自媒體,目前過著不被上班綁住時間的自由工作者。 此時,也遇見了布蘭達&維尼的創作! 世界很奇妙,當你將自身的生活和經驗分享出來時,
Thumbnail
一路走來,工作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工作之路,是4年前被主管fire所賜的!😎就這樣,靠著設計接案維生,莫名的經營起Youtube、TikTok,還寫起了文章,一路上經營起自媒體,目前過著不被上班綁住時間的自由工作者。 此時,也遇見了布蘭達&維尼的創作! 世界很奇妙,當你將自身的生活和經驗分享出來時,
Thumbnail
好不容易終於讀完了難得買下來的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總的來看,還是羨慕大過於效仿的心情。但對於布蘭達和維尼的極簡人生哲學也有點贊同,於是選擇以購買代替借閱的,支持了她們出的書。 這本書中最大的精華對我而言,應該就是這一段話了吧: 「離職至今已滿五年,我們發現原來心靈相關書籍上所寫的「做自己真心
Thumbnail
好不容易終於讀完了難得買下來的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總的來看,還是羨慕大過於效仿的心情。但對於布蘭達和維尼的極簡人生哲學也有點贊同,於是選擇以購買代替借閱的,支持了她們出的書。 這本書中最大的精華對我而言,應該就是這一段話了吧: 「離職至今已滿五年,我們發現原來心靈相關書籍上所寫的「做自己真心
Thumbnail
身心自由的美好人生是什麼樣的呢? 喬安納聊聊 Youtuber 布蘭達與維尼的新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他們如何透過解構與覺察,打掉重練,找到屬於自己的極樂生活~
Thumbnail
身心自由的美好人生是什麼樣的呢? 喬安納聊聊 Youtuber 布蘭達與維尼的新書《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 他們如何透過解構與覺察,打掉重練,找到屬於自己的極樂生活~
Thumbnail
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Thumbnail
簽名版本實體書,因為是喜歡的YTer所以是特別的,別具有意義及收藏價值。 喜歡整理的她們出了這本書整理自己如何試錯及邁向自由人生的過程紀實。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離職之後到今年六月底剛好滿整整五年,這短短的五年所發生的變化真的難以和五年前相互比擬,最明顯的是很多事物都變少了! 物品變少了、朋友變少了、飲食變少了、瑣事變少了、體重變少了、病痛變少了、負面情緒變少了、工作時間變少了,連口袋的錢也變少了!哈哈! 這些體驗是我的寶物,令人感恩不已。
Thumbnail
離職之後到今年六月底剛好滿整整五年,這短短的五年所發生的變化真的難以和五年前相互比擬,最明顯的是很多事物都變少了! 物品變少了、朋友變少了、飲食變少了、瑣事變少了、體重變少了、病痛變少了、負面情緒變少了、工作時間變少了,連口袋的錢也變少了!哈哈! 這些體驗是我的寶物,令人感恩不已。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
Thumbnail
哈囉!我們是布蘭達&極簡維尼 (Brenda & Winnie)! 我們兩人都是極簡主義者,賣掉房子和從金融業離職後,目前是全職的斜槓生活家: 「極簡整理師 / 個人品牌整理師培訓講師 / 個人品牌WiX網站設計課程講師 / YouTuber」。 【B&W的生活哲學】 「體驗生活、活在當下」
Thumbnail
哈囉!我們是布蘭達&極簡維尼 (Brenda & Winnie)! 我們兩人都是極簡主義者,賣掉房子和從金融業離職後,目前是全職的斜槓生活家: 「極簡整理師 / 個人品牌整理師培訓講師 / 個人品牌WiX網站設計課程講師 / YouTuber」。 【B&W的生活哲學】 「體驗生活、活在當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